性的科學1——起源

2020-06-27 泌尿男科王衛國醫生

人類作為有思想的動物,從小就會問「為什麼」,2~3歲的小兒就可以把一個成年人問得瞠目結舌。很多人長大後就傻了,呆頭呆腦,就問不出為什麼了。但還人在不停思考「為什麼」,這就是人類迅速進化的原動力,於是10000年前我們人類祖先跟野豬都在原始森林裡角逐,但現在我們開養豬場,殺豬吃肉,開著汽車把豬肉運到各地。

我們還在不停思考「我們從哪來?到哪去?」

性的科學1——起源

從大的方面,在宇宙的形成方面,美國科學家伽莫夫等給我們描繪了一個「大爆炸」理論,可以解釋我們的宇宙如此廣闊無垠,物質是如此豐富。宇宙是來自一個奇點,大爆炸後,經過138億年左右,演化成我們現在的宇宙。在演化過程中,宇宙中形成各種元素,互相碰撞聚集,冷卻,最後,形成了一個我們這個圍著太陽轉的地球,地球恰好又離太陽距離合適,溫暖溼潤,水可以成液態,各種元素又能化合成穩定的有機物分子,為生命的聚集提供了良好條件。

原子之間聚變、裂變,各種化合物之間的化學反應,我們人類從理論到實踐,似乎都已經得心應手,我們幾十年前都已人工合成結晶胰島素,但它都是「死」的。怎麼讓我們合成的有機物分子「活過來」,我們的各級科學家卻是束手無策。也就是說,無論是合成胰島素、轉基因,都是要在「活」的細胞或生物體上應用才行,我們不能造出「活」的生物,再高明的科學家,在實驗室「造人」方面,都不如一對文盲夫婦關上門去「造人」有效果、有效率。

那「生命」怎麼來的呢?關於生命起源,最主要是下面的學說。

在生命出現之前的地球上,形成生命的各種元素都已齊備,從彗星撞地球帶來的大量水汽,地球上沒日沒夜的下滂沱大雨,電閃雷鳴,這種極端條件下,可能會形成生命大分子。這種大分子隨大雨進入原始海洋,在原始海洋裡形成了最初的生命。

性的科學1——起源

1953年,有個叫米勒的研究生,在一個瓶子裡裝上一點水模擬海洋,然後按原始大氣的成份裝入瓶子,在瓶子再連上高壓電極,不停放電,連續幾天幾夜後,果然在水裡發現了一些有機物分子。米勒的導師興奮的說:我打賭,當年上帝也是這麼幹的!

但是上帝後來是怎麼讓有機物分子「活」過來的,科學家們再也猜不出了。反正試了不少辦法,這些有機物就是死的,不能表現出生命特徵。於是有人提出了生命來自外星球的說法,比如是外星人帶來的或者是隕石帶來的。其實這個說法,仔細一想,就會明白,這是在踢皮球,再追問外星人怎麼起源的,又沒詞了。

反正,再後來,我們就知道,地球了有生物了,最初是先有了細菌。有科學家就像我文盲的奶奶一樣下了結論:有生命存在的條件,就會有生命。我奶奶的結論是:有水就有魚。每年夏天下大雨,我奶奶院子旁的一個大坑裡都會蓄滿水,我與小夥伴會跳進去遊泳,秋天大坑會幹涸,乾涸之前都會抓到幾條魚。現在那個大坑早已填平,我奶奶也去世多年了。

從化石記錄看,30多億年前,地球剛剛冷卻,表面呈現固態,就發現有細菌了,細菌很小,肉眼看不見,也不怎麼說話,地球上看起去死氣沉沉。幾十億年,一晃而過,到了幾億年前的寒武紀,地球上就已經很熱鬧了,大量的多細胞生物出現,比如三葉蟲、鸚鵡螺、某些魚類等,量非常大,現在隨便走到某個地質博物館或者自然博物館,都能看到它們的化石。要知道,成為化石的機會是非常少的,特別軟體動物,死後很快腐爛了,被其它動物或細菌吃掉了。比如我們人類,每年數以千萬計的人要死去,但是幾乎沒有人有機會成為化石。我們研究史前人類,也需要化石,幾百萬年的人類史,目前收集的化石非常寥寥,從來沒見過一具完整的人類化石,能收集到一塊指骨、頭蓋骨、下頜骨之類,已令科學家欣喜不已。如果發現這類生物大量的化石,說明這種生物當年量非常多。這些多細胞的生物,是怎麼產生出來的,或者是進化來的,我們的科學家也不知道,在這之前的地質層中缺乏過度的生物化石作證據,只好用「寒武經生命大暴發」來描述。

性的科學1——起源

當年達爾文研究到寒武紀生命大暴發時,也為自己的《進化論》感到惶恐不安,因為進化論解釋不了生命大暴發。如果將來研究坐實了生命暴發理論,《進化論》也就成了廢紙,達爾文一生的心血也付之東流了。幾十億年是個遠超過我們想像的漫長的時間。因為我們普通人能想像的時間極其有限,一般人回憶到不了四代,比如我對我奶奶的媽媽就沒有任何印象,我也想不起我曾祖父是誰,沒人在我面前提出過他們,我也沒過任何有關他們的文字記錄,這才是幾十年的事。我們驕傲不已的「中華文明古國」,可考的只能追溯到商朝,還不到4000年。所以寒武紀之前的幾十億年,找那時候發生的事情,更是難以想像。

有了生命,就不得不談到性,生命的特徵是有遺傳物質,或者說是基因,可以進行新陳代謝,可以繁衍後代。生命存在的價值,總體來看,似乎是在基因的控制下,不停地將這些基因複製、傳遞,無它!細思極恐。

最初的細菌是不分公母的,靠自身的分裂就可以產生下一代。但是生物周圍的環境是不斷變化的,環境與生物不停在發生相互作用。比如太古代的藻青菌,就有了光合作用能力,以當時空氣中的氫、硫等為食,同時釋放出氧氣。對適應太古代大氣的很多厭氧菌來說,氧氣增多使生存環境變得「惡劣」,我們現在周圍同樣有大量厭氧菌,如使我們牙痛的牙周炎,很可能就是厭氧菌造成的。我們從病人身上取厭氧菌標本時,要避免接觸到空氣,否則厭氧菌會迅速死亡,使我們不能培養出病菌。有生物似乎《進化論》就在發揮作用,同一種細菌之間,也有身體強壯的,更容易適應環境,也有身體不好,容易死亡的。這種性狀也通過遺傳物質起作用。細菌之間,一個菌落的細菌,兩個細菌就可以通過細胞膜交換遺傳物質,使得細菌之間獲得對方的性狀。當然,身強力壯、分裂快、存活時間長的細菌,就有可能把更多的遺傳物質傳播開來。細菌這種互相交換遺傳物質的方式,可以認為是最原始的性行為,也就是說,自從有了生命,也就有了性。性的本質是遺傳物質的傳遞。因為原始生命沒有性別,或者只有一種性別,可以認為是最早的同性戀

性的科學1——起源

目前在地球上,所有生物,都在用同一套遺傳密碼,據此可以推論,無論細菌、鼻涕蟲,還是養的寵物狗,我們都有一個共同的遠古祖先,無論是自然隨機產生,還是外星人帶來,還是上帝從周一忙到周五造的。當年達爾文的奶奶對達爾文說:你可能是猴子變的,可我絕對不是。估計她只是不願意接受人與動物有共同祖先這個殘酷的現實而已。據此也可以推斷:為什麼現在還有不少同性戀現象?是因為我們最古老的祖先都是這麼做的,有些人還有返祖現象,並且這種現象是根植於基因中,後天很難更改。

待續......

性的科學1——起源

相關焦點

  • 《性的起源》作者:歐洲第一次性革命如何興起
    這一分裂的起源就在第一次性革命。其結果是,從新興的性自由中獲益的主要是白種、有產、異性戀男性,與此同時,這樣的論調也甚囂塵上:女性、下層階級、其他種族的性自由是錯誤的、危險的、不應被允許的。十八世紀也是藥學和科學開始在西方歷史上獲得空前社會權威的時刻。因而自此,以下觀念變得更強勢了:不同類型的人本質上具有不同的性徵,他們的身體「自然」地擁有不同的線路構造。
  • 專訪《性的起源》作者達伯霍瓦拉:歐洲第一次性革命如何興起
    《性的起源》一書作者、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學院的歷史學高級研究員法拉梅茲·達伯霍瓦拉        澎湃新聞:您在書裡提到,天主教比新教更能容忍通姦、賣淫之類的性問題。這一分裂的起源就在第一次性革命。日漸擴大的性隱私領域,與對公開討論性的持續的、不斷增長的興趣,攜手並進。這始自大眾傳媒在十八世紀的誕生。正如《性的起源》所展示的,媒體革命——同時也是對公 / 私態度的革命——帶來了一個全新的印刷出版世界。從英語世界開始的整個西方都見證了:嚴格的政府審查制度的終結,女性聲音進入公共生活的突破,報紙和其他廉價印刷品的激增,新興大眾讀者群體的興起,以及對讚揚性、宣揚私人生活的極大熱衷。
  • 聆聽科學——植物的起源與演化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與您暢聊植物的起源與演化,敬請期待!!
  • 科學與神話,宇宙起源
    關於宇宙起源有很多種說法,被二十幾世紀公認的說法是宇宙爆炸論。東西方的神創論都劃分在迷信裡。
  • 《科學的故事》:帶你探尋科學的起源
    什麼叫科學?科學是從哪裡誕生的?是不是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學?如果沒有,那最初的科學產生自哪裡?相信很多非專業讀者對此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困惑:每個國家不是都有科學的嗎?科學不就是指導社會實踐的理論知識嗎?如果對這些問題搞不明白,不妨讀一讀吳國盛教授的書。這本《科學的故事》是吳國盛教授的最新力作,集中展現了吳教授關於科學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體現了吳教授深厚的專業基礎和高超的專業造詣。沿著吳教授的思路,你將徹底理清楚科學到底是個什麼回事。
  • 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附:《7.3.1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學案》答案獲取的方法在文末哦✌生物線上課即將開啟,請同學們做好準備科學未出現之前,中國有盤古開天闢地,女媧摶土造人的神話;西方有上帝創造萬物,並在第六日造人的傳說。有關生命的起源,19世紀之前廣泛流行的理論還有自然發生學說,這種學說認為,生命是從無生命的物質自然發生的。
  • 人類起源的三種說法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的高級動物,而按照目前科學發展水平尋找人類的起源至今仍然是個迷,或者說對於人類的起源來說目前還沒有滿意的答案。但是人類的起源卻有很多種說法,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中最流行的三種說吧。1.進化論1859年,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一書,闡明了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的發展規律。1871年,他又出版《人類的起源與性的選擇》一書,列舉許多證據說明人類是由已經滅絕的古猿演化而來的。他將人類起源過程分為三大階段:古猿階段;亦人亦猿階段;能製造工具的人的階段。
  • 性吸引力的起源也許比你想像得還要古老 - 科學探索 - cnBeta.COM
    生物學家對不同真核生物展開研究、分析性的起源之後,被自己的發現所震驚。如今他們認為,即使是古真核生物也存在性行為。性行為的基本要素——吸引力與遺傳物質的交換——也許出現得遠比性別要早,也遠遠早於「男人+女人=寶寶」這個大家都熟悉的關係式。「雄性和雌性的概念一直到很晚才演化出來。」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家莎拉•奧託(Sarah Otto)表示。
  • 雷思溫丨失控的無限性:無限他者的神學起源
    正是在與亞里斯多德主義的對抗過程中,司各脫才努力促使神聖無限性徹底擺脫了希臘存在論的束縛。不但如此,面對這一無限性的神學來源,司各脫更是與列維納斯一同實現了從沉思科學向實踐科學的轉向。正如司各脫反覆強調的,實踐科學遠比沉思科學高貴,而衝破敉平結構的破裂上帝,只有愛與倫理生活才能修補。
  • 性吸引力的起源也許比想像中還要古老
    性吸引力的起源也許比想像中還要古老(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葉子):國外媒體報導,我們很難觀察到單細胞生物的性交過程。生物學家對不同真核生物展開研究、分析性的起源之後,被自己的發現所震驚。如今他們認為,即使是古真核生物也存在性行為。性行為的基本要素——吸引力與遺傳物質的交換——也許出現得遠比性別要早,也遠遠早於「男人+女人=寶寶」這個大家都熟悉的關係式。「雄性和雌性的概念一直到很晚才演化出來。」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動物學家莎拉•奧託(Sarah Otto)表示。
  • Nat Genet:破譯首個比目魚基因組 揭秘性染色體起源及底棲適應機制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陳松林表示,這是世界上首個測序完成的比目魚基因組圖譜,標誌著鮃鰈魚類養殖研究進入基因組時代。在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國家863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等項目的支持下,陳松林聯合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德國維爾茨堡大學、法國農業科學研究院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單位組建的國際合作研究團隊成功破譯了該圖譜,這是國內完成的第一個魚類全基因組精細圖譜。
  • 科學·不止於神!《物種起源》與不可知論
    1842年,《物種起源》的簡要提綱寫成;1859年,達爾文在結合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後,終於提筆使這部皇皇巨著問世。 達爾文《物種起源》手稿 在《物種起源》中,達爾文闡明了一個科學原理,即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種不是不變的
  • 教育的起源——觀點、代表人物、評價
    教育的起源在廣西教師招聘考試當中屬於重要的考點內容,主要是以單選題為主的形式進行考查,常見的考查的方式也主要是學說、觀點、人物的對應為主。(一)生物起源說1.觀點:教育的產生完全來自動物的生存本能。2.代表人物:沛西·能、利託爾諾3.評價:生物起源說是第一個正式提出的教育起源學說,標誌著在教育的起源問題上開始從神話解釋轉向科學解釋。但是生物起源說只是從外在行為的角度而沒有內在的目的的角度來論述教育的起源問題,沒能區分出人類教育行為與動物類養育行為之間質的差別,因此,生物起源說不科學的地方在於沒有把握人類教育的目的性和社會性,而是把教育的起源問題生物學化了。
  • 從科學的起源,談學習方法論
    恰好有聽到吳國盛老師關於科學起源的講座,結合過往知識,談談對科學的理解、對學習的理解、以及對學習科學的想法。01什麼是科學?1、關於科學的三大誤解:1)科學和技術科學和技術是混淆的,當我們談到科學就想到科技,當談到科技想的又是技術。或者說科學和技術本一家,科、技不分,以技代科。2)功利主義: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就意味著科學與生產力、與經濟發展掛鈎,科學必須是有用的。
  • 最無聊的科學研究~宇宙的邊際與起源
    假若宇宙有起源,起源之前又是什麼?這些問題對於佛教來說,兩句話就解決的事情,而於科學卻總是無休無止的研究不透。某位知名科學家曾經說過,科學解決不了的事情找哲學,哲學解決不了的事情找宗教。不懂哲學和宗教的科學家們,總是按照他們不會拐彎的直線思維去理解宇宙,自然永遠無解了。
  • 吳國盛:科學的歷程——科學精神的起源及百年科技的歷史回顧
    古希臘人認為要確定事物的自己性、內在的邏輯,不受他者幹擾的邏輯,但是怎樣才能理解自由呢?古希臘人運用科學來理解自由。科學的起源就是通往自由人性的道路。儒家強調禮,通過禮來塑造中國人。希臘人認為自由的真諦在於事物自身的內在邏輯,人有自己的邏輯,事物也有自己的邏輯,通過研究內在邏輯才能達成自由。科學的開始不是因為功利目的,西方人性的含義就是需要「科學」的教化方式,在中國是禮,在西方是科學。
  • 給科學加一點詩性 | 軟科普計劃 Vol.7
    這種天然的好奇心可以是詩性的,就像科學也可以是浪漫的一樣。科學家改變的是人類認識宇宙的方式,幫助身為普通人的我們想像時間誕生於熾熱,並終結於永恆的冷寂。或者用濟慈的話說,是科學讓我們「直接躍向宇宙」。以下這段文字,猜猜看是出自於誰?
  • 《生命的起源》說課稿
    一、說教材《生命的起源》是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7單元第21章第1節的內容,屬「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之一——生物多樣性的相關內容。本章教學內容從生命起源開始,到生物進化,最後關注人類自身的起源和發展。《生命的起源》是本章的第一節,也是生物進化的歷史起點,主要介紹了生物的起源的過程,為後面繼續學習生物進化的歷程和生物進化的原因起到理論支持的作用。
  • 性真相在東西方的不同展示方式:性愛藝術與性科學
    因而,我們最好是不再統計19世紀使得性真相的話語得以增加的錯誤、幼稚和道德說教,而是弄清這種對性的認知意志(它規定了現代西方人的特性)讓坦白儀式在科學調節的圖式裡發揮作用的步驟:我們是怎樣最終用科學的形式構成了這種巨大的和傳統的性坦白的強制要求的呢?1.
  • 人類起源之謎
    人類的起源指人類的歷史發展的淵源,人類如何起源,歷來爭論很多。其中一個假說就是: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遊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演化而來的。這種棘魚屬的原始鯊魚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