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湖南花鼓人的時代記憶

2020-12-05 紅網

姜昆和李谷一在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花鼓戲《劉海砍樵》。

1982年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戲《八品官》。(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1995年創作演出的大型現代戲《羊角號與BP機》。(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2015年4月27日,著名歌唱家李谷一攜湘妹子張也闊別省花舞臺三十年,再度登上省花舞臺,共同演繹《亮相》。(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供圖)

2018年夏天,國家藝術基金2018年度資助項目大型古裝戲《蔡坤山耕田》正在進行排練。

湖南省花鼓戲劇院(現更名為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院長羅維。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袁思蕾 長沙報導

在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上,姜昆和李谷一表演了花鼓戲《劉海砍樵》,明快歡樂的旋律,湘味十足的唱腔,把春節的喜慶氣氛烘託得更加強烈。

那一年,是1984年,羅維在湖南省花鼓戲劇院(後簡稱「省花鼓」)剛工作兩年多一點。

而此後的三十多年,羅維一直沒有離開過省花鼓,他跟隨著湖南花鼓戲感受著時代變遷,見證並參與著花鼓戲的傳承與發展。

一場演出「一碗粉」 單純執著的堅守

「1977年我進藝校開始學習花鼓戲,1981年底畢業,被分配到省花鼓戲劇院,一直幹到現在。這四十年,花鼓戲劇院經歷很多。」

回首過往,羅維說,他是「文革」後第一批科班出身的花鼓戲「苗子」,當時和他一起畢業的有77個人,其中24個人被分配到省花鼓,他是其中之一。

「80年代初的時候,我的工資是三十四塊八毛錢,到後面是七八十塊,再到後面就是一百多塊了……」羅維回憶起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演出一場的勞務費是三毛錢,「就是一碗粉的錢哩。」

羅維說,當時覺得這已經很不錯了,當時在鄉下演出,木板、竹床、舞臺……通通睡過,現在回想起來,那是一段單純又快樂的日子。

儘管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政府對戲曲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及現在,但羅維和他的同事們憑著對花鼓戲的熱愛和執著在舞臺上下發光發熱。

現在已是湖南花鼓戲國家一級演員的宋谷是1993年進入劇院工作的。在他的印象中,當時省花鼓不太景氣,正因為這樣,劇團的演職人員經常會出去接商業演出,企業慶典、婚禮都有涉及。

「那時候,排一臺戲,國家能有10萬的投入就很不錯了!」宋谷說,當時戲曲表演的市場非常小,一臺晚會下來,劇團的人演出的絕大部分不是戲曲,而是歌舞節目,很多時候,一臺晚會僅有一小段折子戲出演。

儘管如此,這一時期,省花鼓還是創作推出了不少叫得響的精品力作。上個世紀80年代的《牛多喜坐轎》《八品官》《喜脈案》,上個世紀90年代的《桃花汛》《羊角號與BP機》《鄉裡警察》都是緊貼當時生活,見證時代變化的劇作。

堅持「出人出戲」 靜心打造好劇好角

資金不足、戲曲行業不景氣的狀況持續到了2000年之後。隨著國家對戲曲事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投入戲曲創作編排的資金也越來越多。「省花人」有了更多時間靜下心來琢磨一個角色、打磨一齣戲。

「這麼多年,我們一直都沒有放棄劇目打造。沒有國家扶持,我們也要自己投錢排戲。我們一直在堅持打造好戲、培養優秀戲曲人才。」羅維說,「出人出戲」是他和同事們一直堅持的工作宗旨,「我不希望省花鼓戲劇院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垮掉。」

2013年,省花鼓迎來了建院六十周年,羅維計劃了四件事:出一本書,辦一次展,創一臺劇,成立一個戲迷會。

羅維介紹,計劃中的四件事,前三件事都「搞成了」,而成立花鼓戲戲迷會的事因為涉及的方面太多,完成之路還未結束。

那一年,全院人員上下一心,讓反映60年省花鼓風雨歷程的《亮相》成功亮相,看過這齣劇的人感嘆:沒想到從十幾歲到八十幾歲的參演者都能全身心投入創作排練,更沒想到60年來,花鼓戲為中國戲曲事業貢獻了如此之多的好劇!

而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羅維和他的團隊無論從管理上、還是思想上都漸入佳境。

省花鼓的「魂」 「省花路子」的未來

「『省花路子』這個詞是行內人和觀眾叫出來。」說起近幾年的工作成果,羅維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說,歷代花鼓戲藝術家闖出了獨具特色的「省花路子」,形成了「省花」流派,在三湘大地上產生了深厚的觀眾基礎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創作了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優秀劇目,湧現了一大批家喻戶曉的花鼓名家,從劇目、演員、唱腔等方面都形成了獨有的風格。

而這與省花鼓建院之初提出的「三學習」方針不無關係。

1953年,第一代「省花人」提出了「向傳統學習、向生活學習、向科學的表演體系學習」的工作方針,一代又一代的「省花人」承襲著這樣的精神把花鼓戲發揚光大。通過一齣戲、一部劇,讓一代代觀眾在歡笑中感悟生活、體驗生活。「一個院團必須有魂,這就是省花鼓的魂。」羅維說。

2015年7月1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戲曲人的春天到來了,湖南花鼓人也迎來了豐產期。

《亮相》《我叫馬翠花》《湘繡情》《桃花煙雨》《蔡坤山耕田》《連升三級》………從2014年至今,羅維帶領著他的同事們創作推出了不少口碑聲譽俱佳的力作。小人物的喜怒哀樂、社會的時代變遷,都在省花鼓的舞臺上被演繹出來。

在一次次的嘗試之下,羅維和他的同事們也更加堅信,把握經典,堅持花鼓戲的精髓才是最重要的。

「十年磨一戲,十年難磨一人。」進入戲曲事業發展新時期,如何培養新人、如何傳承省花鼓傳統成了羅維心頭擱不下的一件事。

羅維說,目前省花鼓在國家各項政策的支持下,有力推動著「戲曲進校園」活動。

這兩年,省花鼓每年都有十多場進校園演出,並且每次都針對各校特點,制定了專門的演出方案,很受學生歡迎。與此同時,省花鼓也在制定人才培養計劃。

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會有一批唱演能力俱佳的花鼓戲「苗子」承襲著省花鼓的優良傳統活躍於舞臺之上,他們就是湖南花鼓戲的未來。

相關焦點

  •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相約改革開放...
    《歌聲激蕩40年——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中國金曲盛典》近日在東視劇場唱響。《年輕的朋友來相會》《牧羊曲》《大海啊,故鄉》《我愛你中國》《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一曲曲烙印著不同時代印記,風格多彩的歌曲陸續登臺,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藝術家以歌聲致敬歷史,用心聲唱響未來。熟悉的旋律,勾起人們對於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憶。
  • 「僑」這四十年:改革開放刷新的中國印象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廣大海外僑胞是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來華投資的先行者和主力軍,是中國面向全球、擴大開放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可以說,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偉大成就中,華僑華人功不可沒。  「『僑』這四十年」主題徵文活動啟動後,海內外投稿紛至沓來。即日起,一篇篇佳作將陸續刊出,展現華僑華人與中國同行的四十年。
  • 改革開放四十年 | 浦東28年成長記
    ▲ 藍天白雲映襯下的新浦東1987年12月10日發生在陸家嘴的輪渡事件,是很多老上海人記憶中無法抹去的傷痛。那天,陸家嘴輪渡因大霧封江滯留人員過多,當時很多企業實行打卡制度,遲到就要扣獎金。爭分奪秒中,踩踏發生,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 「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法治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董少校)近日,「改革開放四十年與中國法治發展」學術研討會在華東政法大學舉行,50多位專家圍繞近四十年來中國法治的成就經驗及改革方向展開研討。本次研討會由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華東政法大學《法學》編輯部承辦。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陳興良對中國刑事立法四十年發展歷程作總結回顧。
  • 四十年說|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九條經濟學智慧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四十年來,中國經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實際GDP擴大了34倍,年均增速達到9.5%,佔全球經濟的比重由1.8%上升到15.2%;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經濟結構日趨豐富完善;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城鄉建設突飛猛進。
  •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出版座談會在京舉行
    座談會現場為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一書出版座談會,9月6日在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回顧與思考》圖書展示本書作者、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高尚全1985年5月起任國家體改委副主任,後曾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世界銀行高級顧問等職。
  • 上海社科院研討「改革開放四十年:理論、實踐與未來挑戰」
    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是與世界緊密聯繫的。世界深刻影響了中國,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有沒有世界歷史意義、是否為人類文明做出了新貢獻?中國的發展是否對其他國家具有參照性意義?四十年來,中國離不開世界,中國改革開放取得今天的成績,受益於整個世界文明。
  • 【光明網專論】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歷程、經驗、理論貢獻和發展...
    與此同時,中國的改革開放事業也進入了全面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這種劃分,更有利於顯示改革啟動和目標探索的分野,顯示「體制完善」的複雜性和長期性,顯示改革開放進入了新時代。  二、改革開放的經驗啟示  梳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改革開放四十年經驗的論述,以下三個方面值得高度重視:(1)關於「主題」。
  • 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舉辦「東湖論壇」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
    人民網武漢12月30日電 12月29日,由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主辦的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年暨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成立兩周年「東湖論壇」在武漢舉行。湖北省政協原老領導、省文聯、湖北省書畫家協會、東湖書畫院全體院士等單位60餘人參加論壇。
  • 【改革開放四十年】系列動畫短片《行進中國》第08期:河長制
    「   2018年,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回望改革開放40年來的歷程,中國的發展成就令世界刮目相看。津雲新媒體特別策劃推出改革開放40年系列動新聞《行進中國》,通過一個一個熱詞展現出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勾勒出老百姓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 李忠夏:改革開放四十年仍需大力發展憲法的比較研究
    7月18日,「改革開放與中國人權事業的發展進步」 研討會在武漢舉行。山東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忠夏在「改革開放與中國人權理論創新」分議題討論中,以「改革開放四十年:憲法比較研究的新起點」為題發言。李忠夏介紹,改革開放四十年之後,中國憲法學走過了一條「本土化-移植-借鑑基礎上的本土化構造」的發展路程。
  • 於丹用三個關鍵詞概括文藝界改革開放四十年:尋根、多元、創新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用四十年走過了其它國家上百年要走的道路,實現了跨越式進步。」談到改革開放帶來的變化,當代知名文化學者、北師大教授於丹在接受中國日報網採訪時感慨道。
  •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大會內容概括 主要講了什麼
    值此特殊的時刻,我們紀念改革開放的光輝歷程,就是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把握歷史大勢,順應時代潮流,抓住變革時機,將新時代改革開放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繼往開來,革故鼎新。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全面總結改革開放40年寶貴經驗,對新時代改革開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即必須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斷推進實踐基礎上的理論創新;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斷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發揮和增強我國制度優勢;必須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
  •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
    香港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合肥開幕。新華社記者 劉方強攝新華社合肥1月24日電(記者劉方強、汪海月)1月23日下午,香港特區慶祝國家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巡迴展在安徽合肥開幕。展覽主題為「飛躍四十載 同發展·共繁榮」,回顧香港過去四十年在國家改革開放過程中的貢獻和受益,並展望香港未來如何發揮所長,服務國家。「過去四十年,香港一直以自己所長,服務國家所需,既是『貢獻者』,也是『受惠者』,分享了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香港特區駐滬辦主任鄧仲敏說,「展望未來,香港將繼續發揮自身的優勢,擔當『促成者』和『推廣者』的角色,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改革開放到現在發生了哪些大事
    新華社北京12月16日電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編者按: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一招。
  • 大慶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推選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慶舊貌換新顏。得益於改革開放這一偉大政策,建市以來,大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經濟轉型穩步推進,城市面貌日新月異,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幸福感獲得感實實在在。
  •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
    近日,由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西南大學中國抗戰大後方研究中心、《抗日戰爭研究》編輯部共同主辦的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2018年年會暨「改革開放四十年抗日戰爭研究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在重慶舉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軍事科學院、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中共黨史研究》編輯部、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南開大學、中山大學、西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大學及科研機構的40餘人出席。
  • 改革開放40年徵文1000字 2018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感悟心得體會
    墟場「滿天星」的八十年代:時間進入到了1981年,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改革開放成了社會主流,農村改革開放成效顯著,給農副產品鬆綁已成為必然。集貿市場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集貿市場的恢復遍地開花,集貿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
  • 【改革開放四十年】從煤油燈到LED燈 40年巨變點亮生活
    ➼ 追尋有關煤油燈的記憶
  • 【改革開放四十年】極寒地帶試車人——王淑梅 | 新時代的中國面孔
    【編者按】   今年是改革開放這是中國大地滄桑巨變的40年,也是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的40年。伴隨改革開放腳步成長起來的人們,被時代推動,亦推動時代。作為改革開放事業的擔當者、親歷者、傳承者,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演繹出一個個「中國夢」的生動樣本。荔枝新聞、我蘇客戶端聯合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紀錄片創作中心重磅推出系列人物報導,為你捕捉新時代下鮮活多彩的中國面孔,帶你一起感受中國發展的蓬勃動力和人們對美好未來的不懈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