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修車的時候,經常能聽到老師傅說:「瞧你這機油,跟水似的!」。他一定對你挑選的機油很不滿意。那為什麼維修師傅們會覺得「稀」=「不好」呢?這得從潤滑油的粘度說起。
在這裡小編要首先跟大家說說發動機對潤滑油的要求,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能形成穩定的「油膜」活塞運動狀態下,一旦「油膜」出現漏洞,就會對發動機內部造成損傷,甚至造成嚴重事故!而潤滑油越「粘」,油膜的張力就會越大,抗剪切力相對也會更好。簡單來說,就是能給發動機提供足夠的保護。原文地址:http://www.pikacn.com/news/201611/5248.html
不過這樣的壞處也是很明顯的,以為畢竟潤滑的最終目的是減少摩擦。機油的粘度越大,產生的摩擦阻力也會相應變大。阻力越大,油耗自然增加;如果粘度過高,甚至會成為「漿糊油」,極大影響發動機效率。所以說,維修師傅們,錯了!在滿足發動機粘度要求的前提下,挑選潤滑油,粘度越低才越好!
下面我們說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我們以前不用低粘度油?答案也很簡單:技術水平不行!
從潤滑油基礎油煉製工藝來說。傳統的老三套溶劑精製工藝煉製的基礎油,只能調和15W-40粘度的機油,如果想調和更低粘度的機油,就得加合成油了。 而普通的加氫精制工藝煉製的基礎油,最多可以調和出10W-30的機油。如果想調和更低粘度的機油,還是得加合成油。
不過,技術是不斷進步的。
殼牌在卡達煉製的基礎油就非常厲害,可以直接調和出0W-20的機油。這種使用天然氣合成出基礎油的技術,被稱為殼牌PurePlus技術,煉製出來的基礎油純淨如水,堪稱黑科技。
總之,在評價高水平機油的指標中,低溫動力粘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
當然,技術水平的進步也不僅體現在潤滑油的技術工藝上,發動機製造的精密程度也在不斷進化的。從美國SAE發布的發動機油黏度標準來看,2015版已經提出了0W-8、0W-12和0W-16的超低 粘度規格,而這些級別都來自於日本的汽車廠。
相信購買日系車的車友們已經發現,0W-20黏度的機油已經獲得非常廣泛的使用。是因為日本廠商「摳門」嗎?非也!其實,是因為發動機的摩擦副已經被先進的製造工藝處理的非常光滑,而低粘度的機油在光滑的摩擦副表面上,潤滑效果相對更好。
最後一個問題:低粘度機油有什麼好處?
首先,使用低粘度機油是發動機技術發展的需要。現代技術製造的發動機精密程度越來越高,發動機的間隙也越來越小。因此,現代發動機已經不再需要依靠機油的高粘度來提高發動機的密封性,低粘度的機油完全可以滿足發動機的密封需求。
其次,低粘度機油帶給曲軸運行時的粘性阻力會更小。這就意味著發動機消耗的燃料也會相應減少,在使用中,最顯而易見的結果是——這會更省錢!誰會跟錢過不去呢?
同時,汽車尾氣的排放也會相應減少。從宏觀層面來看,低粘度機油對於國家環保政策的支持,更加有力。
不過,如果你習慣在5000 - 7500公裡就更換機油,那麼使用10W-30的機油就挺好,完全能夠滿足發動機的日常使用需求。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殼牌極淨超凡喜力等頂級低粘度潤滑油在常規的5000 - 7500公裡換油裡程時,潤滑油的性能表現依然十分優秀。這表示,它完全可以勝任更長的換油裡程。
據了解,關於地粘稠度的機油,由美國石油學會(API)發布,眾多大牌車企共同制定的最新規格GF-5汽油機油,只有10W-30、5W-30、0W-30、5W-20、0W-20五個粘度級別。也就是說,在日本和美國這些汽車大國也都是在使用低粘度機油,低粘度機油完全能夠滿足汽車的需要。皮卡中國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