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功能基團的化學修飾與其生物活性間的定量關係

2021-01-19 光明網

化學修飾是研究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關係的一種重要的手段,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曾經是研究蛋白質結構與功能關係的唯一手段。

鄒承魯根據在蛋白質化學修飾反應中常見的一些不同情況,分析了蛋白質中必需基團化學修飾和活性喪失關係的6種主要情況,這6種主要情況分別為:1.修飾劑僅與一類基團反應,同類基團反應速度相同。2.修飾劑僅與一類基團反應,同類基團中必需基團與非必需基團反應速度有明顯差別。3.修飾劑僅與一類基團反應,同類基團中必需基團與非必需基團反應速度不同,但差別並不明顯。4.修飾劑僅與一類基團反應,但必需基團被修飾後,蛋白仍保留部分活性。5.修飾劑僅與一類基團反應,必需基團僅保留其一,蛋白即可保留全部活性。6.修飾劑可與兩類基團反應,其中都含有必需基團。針對上述6種情況,鄒承魯分別導出了相應的關係式和由此得出的一系列作圖法,用以判斷必需基團性質和必需基團數。

鄒承魯方法的另一個優越性在於可以利用文獻中已有數據進行處理得出必要的信息。

相關焦點

  • 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
    蛋白質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已知的生物功能沒有一個是離開蛋白質而實現的,生物個體間表現出的差異是由於其體內蛋白質的貢獻。 二、胺基酸1.胺基酸的基本結構和性質專業 A胺基酸的結構: 20 種蛋白質胺基酸的分子結構特點(略)。
  • 蛋白質的脂化修飾
    #蛋白質翻譯#蛋白質的脂化(lipidation)修飾是指脂類分子與蛋白質共價結合,從而改變其結構與功能。很多人將脂化修飾看作一種翻譯後修飾(PTM),其實有些脂修飾可以是共翻譯過程,如NMT催化的豆蔻醯化等。與糖基化相比,脂修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樣性,這與兩種生物分子的結構特點直接相關。在生化中,糖與脂是處於兩個極端的分子。
  • 蛋白質PEG化修飾與純化
    大多數蛋白質經聚乙二醇修飾後,除保留或增加其水溶性外,還可以獲得在一些有機溶劑中的溶解性。在蛋白質溶液中,聚乙二醇無論是處於游離還是結合形式,即使濃度很高,對蛋白質分子都沒有副作用。聚乙二醇修飾的蛋白質一般構象不會改變,其結合物的生物學活性主要由結合物的蛋白質部分產生。聚乙二醇具有免疫學惰性,即使分子量高達5.9×106Da,本身的免疫原性也很低。
  • #流程大放送# 蛋白質修飾分析流程
    由mRNA表達產生的蛋白質需要經過蛋白質翻譯後的化學修飾,即蛋白質修飾,來完成蛋白質的特定功能。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通常,蛋白質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這種翻譯後修飾過程受到一系列修飾酶和去修飾酶的嚴格調控,使得在某一瞬間細胞中蛋白質表現出某種穩定或動態的特定功能。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通過共價添加官能團或蛋白質,調節亞基的蛋白水解切割或整個蛋白質的降解來增加蛋白質組的功能多樣性。
  • JMC|輝瑞藥物化學家教您如何處理毒性基團?
    引言傳統觀點認為毒性基團預選過濾對防止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很重要,但實際上盲目過濾毒性基團對藥物的發展有很多弊端,目前針對毒性基團已經有很多處理的方法,此外不良反應還與諸多因素有關,可通過其他策略緩解。輝瑞藥物化學專家Amit S. Kalgukar在JMC上綜述了關於毒性基團在藥物設計中處理方案。
  • 生物質譜技術在蛋白質組學中的應用
    但是仍有許多新識別的基因的功能還不知道,也不知道基因產物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活的有機體的。功能基因組試圖通過大規模實驗方法來回答這些問題。但由於僅從DNA序列尚不能回答某基因的表達時間、表達量、蛋白質翻譯後加工和修飾的情況、以及它們的亞細胞分布等等,因此在整體水平上研究蛋白質表達及其功能變得日益顯得重要。這些在基因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望在蛋白質組研究中找到答案。
  • 科學家發現蛋白翻譯後修飾新方式
    其主要方向是蛋白質組學、蛋白翻譯後修飾和生物質譜學。趙教授研究組是目前世界上發現蛋白質新修飾最多的實驗室,已首先報導了賴氨酸的丙醯化、丁醯化、琥珀醯化、巴豆醯化、丙二酸醯等新蛋白修飾。曾在Cell, Nature, Science, Nat Chem Biol, Mol Cell, PNAS等一流學術期刊上發表多項研究成果。
  • 藍細菌賴氨酸單甲基化修飾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在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上加上化學修飾基團而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參與蛋白質的活性狀態、定位、摺疊以及蛋白質-蛋白質間相互作用。賴氨酸甲基化是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之一,其調控機制複雜,在生命調控過程中的地位較為重要,尤其在真核生物中的組蛋白上發生的甲基化修飾,對異染色質形成、基因印記和轉錄過程有重要的調控作用。
  • 檢測生物活性物質的多功能螢光探針平臺的構建
    然而,大多數單分子螢光探針都是基於螢光基團的修飾位點引入識別基團或者靶向基團,存在可修飾位點少、芳香結構較大、π-π鍵的堆積導致螢光探針的水溶性較差的特點,這些特徵對於開發具有較好水溶性、靶向性、生物相容性的多功能螢光探針造成很大的挑戰。
  • 水生所藍細菌賴氨酸單甲基化修飾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通過在一個或幾個胺基酸殘基上加上化學修飾基團而改變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參與蛋白質的活性狀態、定位、摺疊以及蛋白質-蛋白質間相互作用。賴氨酸甲基化是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類型之一,其調控機制複雜,在生命調控過程中的地位較為重要,尤其在真核生物中的組蛋白上發生的甲基化修飾,對異染色質形成、基因印記和轉錄過程有重要的調控作用。目前在真核生物中已報導多種能夠催化關鍵細胞因子發生賴氨酸甲基化的修飾酶,並對各種關鍵通路進行精確的調節。
  • 計量是做好蛋白質定量研究的關鍵
    本報訊(記者史玉成)在日前召開的「2016蛋白和肽類藥物及診斷試劑研發與質控」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張玉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蛋白質定量研究的準確性,要靠計量說了算」。  蛋白質是人類生命活動的功能執行體,一切生命活動都有賴於蛋白質功能的正確發揮。
  • 蛋白質修飾與腫瘤研究
    蛋白質的修飾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除了一些傳統的磷酸化和泛素化,硝基化、乙醯化、SUMO化引發關注外,還有一些修飾策略,如PEG化修飾、脂質體化、糖基化,這些複雜的調控作用在眾多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心血管、內分泌等)以及一些炎症等中都起到關鍵調控作用。通過對蛋白質修飾的調控和反調控可能給眾多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契機。生物谷整理了一些蛋白質修飾在癌症方面的研究。
  • 俄羅斯外籍院士帶您從納米金剛石生物醫用看未來發展方向
    納米金剛石有較大的比表面積,表面覆蓋著羧基、內酯、羥基、酮和烷基等多種化學基團,對蛋白質有著很高的親和力,因而可用於蛋白質的分離和純化。螢光細胞標記物在生命科學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但許多可用的標記物在物理、光學以及毒性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的缺陷。
  • 生物谷專訪-中科院分離分析化學重點實驗室 葉明亮研究員
    編者按: 蛋白質修飾通常是增加一定的官能團到蛋白質中,修飾結果對調控蛋白質活性狀態、摺疊、穩定性、空間構象和配體結合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常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過程有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等, 它們使蛋白質的結構更為複雜多樣, 遺傳調控更為精確精細,功能更為完善,作用更為專一。
  • 華東師大科學家發現通用性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
    圖說: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右)和博士生劉崇懿 校方供圖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利用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其生物活性。
  • 華東師大科學家發現通用型蛋白質胞內遞送載體
    圖說: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教授(右)和博士生劉崇懿 校方供圖新民晚報訊 (首席記者 王蔚)在不需要修飾的條件下,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程義雲團隊利用富含硼酸的高分子對多種蛋白質實現了高效、普適的蛋白質胞內遞送,並能維持其生物活性。
  • 青島能源所首次實現蛋白質中範德華作用的定量解析
    蛋白質是生命體重要組成成分和生命活動的重要執行者,在蛋白質中存在多種非共價相互作用協同工作進而穩定蛋白質結構及實現蛋白質的功能。其中,範德華作用是一種不可忽視的作用力。通常範德華作用可以根據蛋白質中結構參數如側鏈基團之間的距離來推斷,但是在科學實驗中實現定量測量十分困難。
  • 蛋白質2-羥基異丁醯化修飾(Khib)再取得重大進展:Writers、Erasers...
    --賴氨酸2-羥基異丁醯化(Khib),該修飾在物種間廣泛存在、在進化上保守,並指出組蛋白H4K8hib對精子細胞的分化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  景傑生物作為全球蛋白質及翻譯後修飾的領跑者,可以為您提供一整套常規蛋白質組學及修飾組學研究的解決方案,同時還能為您提供高靈敏度的修飾類泛抗體助力您的研究工作。
  • 【表觀遺傳蛋白修飾專題】詳解賴氨酸巴豆醯化研究進展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泛素化、琥珀醯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