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說法,吃肉不如吃豆腐。豆腐中的蛋白質、胺基酸等含量豐富,並不比肉類低,脂肪反而少了許多。豆腐還有肉類不可比擬的營養價值,含有大豆異黃酮,能調節身體內激素穩定。女性多吃豆腐,也是比吃肉更好的。類似豆腐皮、豆漿等豆製品,也是如此,經常吃,好處還是比較多的。
要注意的是,豆製品由於蛋白質含量高,保質期和其他食物相比,也短了許多。新鮮的豆腐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直接放在冰箱裡,保質時間也就在兩三天。放的時間長了,豆腐就會變質,又黏又酸。吃這種變質的豆腐,就沒有營養價值了,危害還不小。
豆腐等豆製品變質後,也會產生黴菌,滋生出黃麴黴毒素等等,完全變成了毒豆腐。除了豆腐皮,能在外表看出長毛之外,豆腐表面的變化並不明顯。有很多人就會將其忽視了,直接拿出食用。
王先生和家人就特別愛吃豆腐,有一次去家門口的菜市場買了一斤多的新鮮豆腐和豆腐皮。由於突然間接到電話要出差,就把豆腐和豆腐皮都放在冰箱裡了。出差一天回來後,就把這事給忘掉了,以為冰箱裡的豆腐是夫人在家剛買的,就直接涼拌了吃。吃完沒過多久,小兒子就開始嘔吐,哭鬧不止,隨後王先生和夫人、大兒子,也相繼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去了醫院才知道是中毒了。
罪魁禍首正是那盤放置在冰箱裡的豆腐,讓人疑惑的是,放置了一天的豆腐,應該是不會黴變的。很多人家,也會將豆腐放在冰箱裡過夜,並不曾吃出問題。王先生覺得奇怪,就把豆腐剩下的豆腐拿去檢測了,結果豆腐中的細菌含量超標。
目前菜場購買的一些豆腐,基本都是小作坊生產的,豆腐的質量本身就是存在的問題,更不能長期久放。王先生和我們談到這件事,至今依然心存芥蒂,現在買豆腐都是十分謹慎。
有朋友會問,既然豆腐等發黴了不能吃,為什麼豆腐乳卻能吃呢?人們常吃的腐乳,確實被成為了黴豆腐,但它是經過正規發酵而成的,只是將蛋白質分解成為了基本單位胺基酸而已,並不會生成其他的致病細菌。故而,吃了對身體不會有害,但也要在正規渠道購買,不能貪嘴。
另外,在吃豆腐等豆製品時,不僅要注意他們的存儲時間,還要注意搭配問題,這些食物是不能隨意搭配的。豆腐的含鈣量很高,和含有草酸的食物一起吃,容易形成草酸鈣,成為一個個難以代謝出去的小石頭,對身體是不利的。諸如菠菜、柿子等蔬菜,都有很多草酸,儘量不要和豆腐一起吃。
豆腐、豆腐皮、豆漿都是生活中常見的豆製品,每天吃點,能補充身體所缺的營養,對皮膚、發質等也有好處。只是吃豆腐不能過於隨意,買回家後要抓緊吃完,不能放置太長時間,更不建議和菠菜、柿子等搭配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