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血篩查不全面?美國人在給新生兒做基因測序了

2021-02-08 虎嗅APP


大部分嬰兒在出生時要接受足跟血篩查等檢測,以診斷某些疾病,如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等。然而,這種生化檢測能夠適用的疾病種類並不全面。


如何克服這一局限性?新生兒測序或許是個辦法。



近日,一組科學家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雜誌上報告稱,他們對127名健康新生兒以及32名患病新生兒進行了外顯子組測序,發現了15名攜帶基因變異的嬰兒。這些基因變異會使新生兒具有患病風險,而這類風險是傳統篩查無法檢測到的。


新生兒測序計劃



該研究是名為「新生兒測序計劃」的項目的一部分。5年前,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資助了包括BabySeq在內的4個項目,旨在探索基因組測序在新生兒篩查中的應用。


BabySeq是首個對新生兒進行測序的隨機試驗,由布萊根婦女醫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聯合發起,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也參與其中。


參與試驗的268個家庭都面見了一位遺傳顧問,目的是討論一般的家族史。之後,超過一半的家庭對新生兒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並利用Sanger測序驗證了所有變異。


領導該研究的臨床分子遺傳學家Ozge Cehan-Birsoy和她的團隊查看這些測序信息後會撰寫一份臨床報告,然後交給新生兒的家庭,放進他們的醫療記錄,供兒科醫生使用。


在報告中,Cehan-Birsoy等提供了指示患兒童疾病任何風險的信息,以及與兒童用藥副作用相關的基因突變。此外,研究人員還讓參與試驗的新生兒父母選擇,是否需要了解與成人疾病發病風險相關的基因變異,如BRCA1 和BRCA2。


基因測序發現了什麼



研究顯示,接受測序的159名嬰兒中,有15人攜帶與患兒童疾病風險相關的基因變異。這些變異與多種疾病有關,包括幾種心臟病、生物素代謝酶缺乏以及聽力喪失。


其中,攜帶與生物素代謝酶缺乏相關突變的新生兒經進一步檢測,確認患有部分生物素酶缺乏症(Biotinidase Deficiency,一種罕見病),這種疾病會導致皮疹、脫髮和癲癇發作。目前,該患兒的飲食中正在添加生物素,有望預防這類疾病的臨床表現。


此外,有2名嬰兒的基因組中含有與癌症相關的BRCA2突變,其中一名嬰兒的母親具有乳腺癌家族史。有8名嬰兒攜帶與藥物不良反應相關的基因突變。


測序的價值「仍未知」



BabySeq的項目發起人之一、波士頓兒童醫院的遺傳學家Alan Beggs表示,目前來說,他們面對的一個難題是:大部分他們發現的基因變異都與新生兒目前所患的任何疾病沒有關係。那麼,這些基因變異究竟會如何影響孩子呢?儘管這類基因信息可能有一定的預測價值,但它不是確定的。孩子們在未來不會患任何相關的疾病也是有可能的。


此外,他還表示,儘管新生兒基因測序可能會帶來有益的、甚至是救命的影響,但也會讓孩子的父母感到不安。


究竟測序篩查帶來的經濟壓力和家庭心理壓力,與其帶來的好處之間會是怎樣一個平衡?這是BabySeq項目真正想要尋找的答案。而時間將回答這一問題。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兒科醫生、遺傳學家Cynthia Powell對此表示認同,她希望研究人員能夠長期跟蹤接受測序的新生兒,以了解他們之後患病的情況。儘管如此,Powell仍認為,這項研究提供了相當有說服力的證據,證明基因組測序是有幫助的。


然而,儘管測序能夠提供更多關於新生兒的信息,但全面推廣還有很多阻礙。一方面,據估計,臨床外顯子組測序可能會花費每人幾千美元;相比之下,新生兒足跟血篩查以及血液檢測最多需要幾百美元。另一方面,外顯子組測序是否會給嬰兒帶來更好的結果還有待觀察。此外,對基因數據正確、全面的解讀也是一大未解的難題。



寫在最後


近年來,隨著測序技術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普遍,我們似乎正邁向「基因組醫學時代」。未來,不僅測序成本會進一步降低,對基因數據的解讀也必定會更加更熟。每個人的基因信息將變得越來越重要。


儘管這一趨勢明顯,但美國的這項新生兒測序計劃進展地並不是非常順利。2016年,Science曾報導,願意加入該項目的家庭佔受邀家庭的比例不到10%。那麼,給你的新生兒做個測序,你願意嗎?




相關焦點

  • 新生兒基因檢測 做還是不做
    >新生兒基因檢測 做還是不做2019-08-27 21:33:02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做了做了,報告幾天後就出了!」  在新生兒病房外,這樣的對話很常見,也許是爺爺奶奶,也許是外公外婆。剛出生的寶寶,採集血液和毛髮進行基因檢測,那上千塊也必須花啊!  可是,在各地不少醫院都大力推的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吐槽聲。
  • 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的篩查
    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的篩查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1 19:01:15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Steven E. Brenner、Aashish N.
  • 基因測序首次獲準用於出生缺陷篩查 此前曾被叫停
    多年前,為了防止新生兒出生缺陷,準媽媽們選擇羊水穿刺的方式進行產前檢查,但是這種方式準確率較低,且存在10%的流產風險,這令不少家庭望而卻步,而如今依託於基因檢測技術的無痛產檢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追捧。  從最廣為人知的產前基因檢測項目唐氏篩查,到出生缺陷、腫瘤、傳染病等的檢查,基因檢測實現了傳說中的「不吃苦頭,能查百病」。
  • 新生兒健康基因早知道,基因篩查來把關!
    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基因篩查 幫助您的家庭遠離新生兒出生缺陷 除國家或地方要求新生兒必須進行篩查的2—4種遺傳代謝病外,專家建議所有剛出生的新生兒,都需要進行多病種的遺傳代謝病檢測,更全面更深度地為您寶寶的健康人生保駕護航。
  • 篩查52種新生兒遺傳代謝病
    目前,國際上已經普遍採取質譜法開展新生兒遺傳代謝病檢測工作,如美國、日本、歐洲等發達國家新生兒遺傳代謝病質譜檢測的覆蓋率已經達到98%以上。我國卻仍在普及傳統2-4項IMD篩查的階段。與國外相比,很多重要的遺傳代謝病如甲基丙二酸尿症、Citrin缺陷症都不能檢測出來,對新生兒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 基因測序成本不斷降低,開始逐漸進入百姓家庭
    隨著生物和生命健康領域曝光率持續增加,基因及其相關領域技術不再「高冷」,逐漸走進市民生活。基因檢測造福普通百姓基因檢測究竟能做什麼?或許很多人還不太明白。「基因檢測能做很多,其中第一個例子便是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也叫唐氏症候群篩查。」近日,華大基因股份公司副總裁彭智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孕婦生孩子的時候都會做產檢,有一種病叫唐氏症候群,它伴有五官畸形、四肢畸形和智力障礙,目前沒有很好的治療辦法,預防該疾病最好的方法就是產前篩查和診斷。
  • 關注罕見病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11月22日報導:2020年國際溶酶體貯積症高峰論壇暨中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大會今天在上海舉行。作為中國新生兒篩查領域內首個溶酶體貯積症診療協作網,它對全國新生兒篩查以及兒童罕見病診療能力的提升具有裡程碑意義。
  • 解碼生命,精準基石—基因測序行業報告-下
    如果我們按照生育階段劃分,生育健康檢測市場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塊:婚孕前檢查、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無創產前篩查、新生兒基因篩查診斷。婚前、孕前檢查:用於檢測父母輩是否攜帶致病基因;胚胎植入前診斷:用於體外受孕時甄別健康受精卵;無創產前診斷:主要針對高齡產婦篩查胎兒是否存在例如染色體非整倍數高發染色體疾病;新生兒遺傳病篩查:對新生兒進行基因檢測,及早發現可能的病變。
  • 原來是為了篩查這個……
    寶爸寶媽都會發現,護士會給剛出生3天後的寶寶足跟採血,這是做什麼檢查呢?檢查結果又有什麼意義呢?我來揭個密這是政府要求給每個新生兒做先天性疾病篩查。為什麼大部分正常孩子也需要採足跟血?1、採血時間:採血應當在嬰兒出生72小時,哺乳至少6~8次。2、採血部位及採血方法:多選擇嬰兒足跟內側或外側。
  • 每個新生兒都抽足底的血,哭得撕心裂肺,卻關係到一生的幸福
    每個新生兒還沒出院的時候都會抽足底血,這足底血是用來幹什麼的呢?似乎神神秘秘的,護士會單獨抱走孩子,在一個專門的房間裡採血,只聽得陣陣哭聲,那哭聲比打疫苗時的哭聲要大很多、慘烈很多。我家兩個寶寶也不例外,現在還記得當時二寶哭得撕心裂肺的,雙眼紅紅的,累得睡著了,看著真是心疼。當時大寶也是這樣,第一次採血量不夠,還又抓過去再補一針,真是看不下去!
  • 合肥一醫學檢驗所開設「基因門診」 7類人適合做基因檢測
    據悉,這家醫學檢驗所聯合省內醫療機構,正共同籌建安徽省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一切還在籌劃中,等審批通過就可以了。」該醫學檢驗所負責人介紹,目前「基因門診」開設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已有幾十人前來預約檢測。「因為基因檢測費用較高,所以主要是兩類人過來進行檢測,一部分是想為自己身體進行全面檢測的高管或白領,另一部分是患病較重但是找不到病因的人。」
  • 新生嬰兒基因篩查的不確定性與必要性
    拜奧夫婦在新聞發布會上呼籲立法者採取措施,實施更大範圍的新生兒篩查。自1960年以來,美國已經有了一個新生兒篩查計劃,但是,就像美國醫療保健的典型情況一樣,具體要篩查哪些項目是由各州自己決定的。因此,從1970年到2000年間各州出現了很大的差異,有些州做3個項目篩查,而有些州則篩查了36個項目。
  •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給兒童基因檢測的8大建議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對兒童及青少年基因檢測的八大建議基於兒童基因測序存在的問題,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就此提出了幾條建議。這些建議涉及基因組檢測、疾病基因攜帶的檢測、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檢測、新生兒篩查檢測、領養前檢測,同時還涉及二次研究結果的揭露問題,包括成人發病條件、親近通婚和非親子鑑定結果等。
  • 合肥網第e時間:合肥新生兒疾病篩查發現首例楓糖尿病患兒 發病率1/...
    安徽商報 合肥網 無線合肥訊(徐軍楊 張永)3月23日,記者從合肥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獲悉,自擴大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病種以來,新篩中心不斷發現各類罕見遺傳代謝病患兒。最近,該中心又確診了1例罕見的胺基酸障礙性疾病——楓糖尿病的新生兒,這是合肥市新篩中心確診的首例楓糖尿病患兒。
  • 基因產業新方向:建立新生兒DNA庫,從源頭「打拐」
    WHO將出生缺陷的預防措施分為三級,其中進行新生兒遺傳病篩查屬於三級預防,主要對大分子病、小分子病等的篩查,對出生缺陷兒及早發現和治療,儘量改善其預後。當過爸媽的都知道,寶貝在出生後的 48小時內需要接受各種各樣的檢查。
  • 山西加強科普篩查新生兒知識 阻斷遺傳病
    晉城市澤州縣的劉女士剛剛產子,起初由於不了解新生兒篩查的必要性,聽說醫生要從孩子的腳後跟採集血樣化驗,擔心會給新生兒造成痛苦,和家人很猶豫。後來,聽從醫生建議,關注了新生兒篩查實驗室微信公眾平臺,仔細閱讀了裡面的科普知識,劉女士明白了篩查的重要性,當即籤署知情同意書,進行檢測。
  • 全國溶酶體貯積症新生兒篩查協作組成立 罕見病早診早治
    以上海為例,全市每年約有20萬名新生兒出生,患者人數大約在10-20名之間。與其他罕見病一樣,溶酶體貯積症面臨著疾病認知率低、診療率低等問題,大部分患者都曾有過誤診的經歷,並且往往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確診,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而該類疾病中的龐貝病、球形細胞腦白質營養不良病、Ⅱ型戈謝病等患者的發病年齡都在嬰幼兒期,且發病急,救治不及時不僅會對患者的神經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甚至會致命。」張惠文說。
  • 關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的那些事兒
    關於新生兒遺傳代謝病,大家最想了解的一些事兒都在這裡。1.什麼是新生兒遺傳代謝病篩查?是指在新生兒群體中用快速、簡便、敏感的檢驗方法,對一些危害兒童生命、導致兒童體格及智能發育障礙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進行篩查,作出早期診斷。在患兒臨床症狀出現之前,給予及時治療,避免患兒機體各器官受到不可逆損害的一項保健服務。2.家屬中都沒有遺傳病,寶寶怎麼就會有遺傳病呢?
  • 【Nature子刊】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
    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 近日,該項目公布了其最新進展: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新生兒血點樣本進行外顯子組測序,有助於發現遺傳性先天性代謝缺陷(IEM),這種方式可以補充基於質譜的傳統新生兒篩查測試。
  • NB Seq最新進展:全外顯子組測序可幫助識別新生兒先天性代謝缺陷
    2015年,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Robert Nussbaum教授團隊推出了一個名為「Newbie Seq」(NB Seq)的項目,旨在探索新生兒代謝性疾病。通過將測序數據和質譜結果相結合,希望能夠降低代謝性疾病檢測的假陽性率。NB Seq已經成為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基因組測序項目和新生兒疾病篩查研究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