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給兒童基因檢測的8大建議

2020-12-06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7月2日發表報告聲明,兒童和青少年的基因檢測會引發道德問題,同時檢測的臨床試驗研究會引發其他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該協會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基因檢測提出了幾點建議。

該報告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上,報告主要對1995年《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和《美國大學醫學遺傳學和基因組學》關於此類研究做出修正。

報告的作者Jeffrey Botkin 稱,當時關於基因檢測如何影響兒童及其家庭這方面的數據收集有限,人們認為除非檢測所得數據可為孩子提供及時的醫療福利,否則基因測序應該延遲到成年期。如今,在兒童基因測序領域已經有一定的經驗,測序引入了基因晶片技術和下一代測序技術,並從單基因分析發展到全基因組的分析。

然而,兒童基因檢測存在的問題之一是可以揭示血緣關係。在大部分地區,近親通婚是非法行為,醫生沒有義務揭示成年人之間的近親通婚行為,但必須報告任何可疑的兒童虐待行為。基因檢測還可以揭示非正常的親子關係,這種情況比較常見,據估計1%到10%的兒童沒有父親。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建議應該提前告知父母檢測結果可能會揭示親緣關係,但檢測提供者應該避免披露這些消息,除非醫療福利的保障超過潛在危害。關於測序結果的解釋仍然面臨挑戰,報告作者稱目前識別基因突變能力和信息解讀能力的差異引發了一系列的倫理問題。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對兒童及青少年基因檢測的八大建議

基於兒童基因測序存在的問題,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就此提出了幾條建議。這些建議涉及基因組檢測、疾病基因攜帶的檢測、藥物基因組學檢測、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檢測、新生兒篩查檢測、領養前檢測,同時還涉及二次研究結果的揭露問題,包括成人發病條件、親近通婚和非親子鑑定結果等。

1.基因組檢測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稱,一般來說基因檢測應該局限於單基因分析或者靶向基因面板,而不包括外顯子或全基因組測序。在一些情況下,全基因組數據分析的局限性可以解決,但對於診斷來說,應該先進行小範圍的測試,只有在無致病突變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全基因組檢測。目前全基因組測序不應作為健康兒童的疾病篩查手段,包括新生兒的全基因組測序,這些都還處於研究階段。

2.疾病基因的檢測

關於攜帶疾病基因的檢測,美國人類遺傳協會既不建議也不鼓勵,該協會稱至少該類檢測不應該在高中或大學等機構中執行。

3.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檢測

直接面向消費者的基因檢測是指通過電視、印刷廣告、網際網路直接向消費者銷售檢測服務,這種形式的檢測也稱為家庭基因檢測,檢測結果提供的個人基因信息不涉及醫生和保險公司。該類測試是由測試提供商將測試工具包寄給消費者,消費者在家收集DNA樣本,並將樣本寄回實驗室進行檢測。測試供應商通過郵件或者網上公布測試結果。

關於直接面向消費者的檢測,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稱除非測試提供商確保檢測的質量、準確性和有效性,且能提供足夠的諮詢,否則這種檢測不應該用在兒童身上。如果執行這種檢測,測試商應該徵求孩子家長的同意,且這些檢測不應該包括成人發病條件檢測。

4.藥物基因組學檢測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稱在有明確臨床效應的情況下,兒童可適當接受藥物遺傳學檢測。儘管有些地區強烈支持這種檢測,例如,兒童在接受白血病硫代嘌呤療法之前應先進行TPMT檢測(硫代嘌呤甲基轉移酶)。而在其他情況下,藥物遺傳學檢測可能會誤導人,因為在兒童體內一些參與藥物代謝的酶存在「代謝不成熟」的現象,這導致遺傳檢測的結果出現偏差。

5.新生兒篩查

據美國人類遺傳學會報導,新生兒篩查在上個世紀就已經成為最高效的公共衛生項目之一,但國家在徹底審查該項目的利益和危害後,僅在授予權上給予了一些新變動。在美國的大部分地區,新生兒篩查具有強制性,但在一些地區,出於宗教或者哲學因素父母可以選擇不接受新生兒篩查。美國人類遺傳學會認為應該保持這種制度。為了保證質量,美國許多州保留新生兒篩查後剩餘的幹血斑。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建議繼續保留這種做法,此外家長應該授權使用幹血斑進行研究。

新生兒篩查的額外報告如基因的攜帶狀態等對父母來說是有必要的,因為這些結果可以幫助父母對未來懷孕做出更好的計劃。

6.領養前檢測

一些準父母可能對領養孩子的基因測序結果感興趣。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稱,領養前基因檢測的目的應該與相仿兒童的基因檢測一致,作為診斷或者疾病預防措施,且應僅限於兒童期的疾病診斷。

7.二次研究結果

關於二次研究,美國人類遺傳協會建議只有對孩子或家庭成員有「明確臨床效應」且在家長知會同意的基礎上,才能將二次研究結果公開。同時,應該對生殖細胞檢測和腫瘤分析領域加以管理。

然而,家長可以拒絕接受孩子的二次檢查結果。臨床醫生也不希望看到二次檢查結果揭示孩子的健康存在緊急和嚴重的問題,且必須採取有效行動來減緩這種威脅。在以研究為目的情況下,研究人員應該遵循機構審查委員會對二次研究結果的管理規定,美國人類遺傳協會認為研究人員不應該從他們的研究中挖掘這些數據,除非這些數據與他們的研究有關。

基因晶片分析與DNA測序一樣可產生二次研究結果,因此執行基因晶片分析應徵求接受測試者的同意。作者指出,這是一種非常規的傳統染色體分析,由於二次研究結果可揭示與疾病有關的基因缺陷,因此應該建立CMA檢測的實踐指南。

8.基因檢測結果的交流很重要

最後,美國人類遺傳協會稱為了避免誤解,基因檢測結果的有效交流很重要。該協會建議測試供應商採取適當地培訓,實驗室提供的報告除了詳細準確外還應便於受試者理解。兒童基因檢測結果的分析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溝通過程,並不是在同一時間披露所有的測試結果。該協會稱在電子健康記錄體系中應建立基因數據的貯存標準,同時需要建立家庭之間數據共享體系。

美國人類遺傳協會最後強調應該加強對醫療保健提供者的遺傳醫學的專業教育,同時提高公眾對遺傳學的理解。

相關焦點

  • 「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
    全基因組正式開始臨床服務   未確診先天缺陷兒童罕見病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啟動      2018年3月10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醫師分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承辦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中的臨床合作研究及共識討論
  • 基因檢測:儘早診斷兒童遺傳性疾病
    原標題:基因檢測:儘早診斷兒童遺傳性疾病   「我國開展兒童遺傳病的研究正是最好的時候,由於基因測序技術蓬勃發展,為新生兒遺傳病的檢測提供了簡便有效的手段」。日前,來自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兒童發育與疾病轉化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點實驗室的王慧君副研究員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告訴記者。
  • 市兒童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補貼百萬名兒童篩查地貧基因
    東莞是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地區,地貧基因攜帶率超一成。記者於8月31日獲悉,市兒童地中海貧血防治協會已啟動公益篩查活動,將投入6000萬元,為全市一百萬名0-14歲的兒童提供便捷的檢測通道,每人還可獲60元的篩查補貼金。  每人可獲60元篩查補貼金  「目前地中海貧血篩查還不屬於常規檢查,做個全套的基因檢測需要590元。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20 年過去了,在完成人類染色體DNA 測序的基礎上,功能基因組、表觀基因組、蛋白質組等研究進展迅速,與疾病相關的基因及其致病機制不斷被發現,眾多基因靶向藥物以及臨床基因檢測和治療方案研發成功,基因編輯、定量計算、冷凍電鏡等生物學技術日臻完善,新方法、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層出不窮,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從各個維度,特別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的奧秘。
  • 美國權威機構發布遺傳變異的分類指南_遺傳變異_分類指南_基因檢驗...
    美國醫學遺傳學與基因組學學會(ACMG)聯合分子病理學會(AMP)和美國病理學家協會
  • 《基因傳》 破譯人類的遺傳密碼
    1 破譯人類遺傳法則的研究穆克吉將人類研究基因的歷史,在《基因傳》裡作了全景式的描述。他的寫作時間軸,從1865年起的「遺傳科學曇花一現」,一直到2015年後的「人類後基因時代」。這位奧地利修道院士在1856年至1863年間,在修道院的後院種下數千株豌豆植株,通過雜交實驗發現若干遺傳規律。隨後,孟德爾於1865年在布爾諾自然科學研究協會上報告了研究結果,後來又在《布爾諾自然科學協會學報》發表了論文。孟德爾平日少言寡語,他的寫作也簡明扼要:僅用44頁紙,他就提煉出近10年的研究成果。
  • 美歐人類遺傳學會發布無創產前篩查(NIPT)建議
    2015年3月18日,《歐洲人類遺傳學雜誌》在線發表了《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 for文中,歐洲人類遺傳學協會(ESHG)和美國人類遺傳學會(ASHG)對臨床實踐中的無創產前篩查(NIPT)提出十條建議。1、與現有的孕早期篩查方式相比,NIPT在常見常染色體非整倍體的檢測方面有著更高的準確性。然而,NIPT的陽性結果不應該作為最終診斷:有多種原因(測序的DNA既包括胎源性DNA也包括母源性DNA,其中胎源性DNA來源於胎盤以及正在發育的胎兒)會導致假陽性結果。
  • 人類遺傳信息違規出境處罰公開 基因大數據安全性拷問
    2018年7月,艾德生物未經許可接收阿斯利康投資(中國)有限公司30管樣本,擬用於試劑盒研發相關活動,科技部對艾德生物進行警告,沒收並銷毀違規利用的人類遺傳資源材料。華大基因與上海華山醫院則在2015年9月,因未經許可與英國牛津大學開展中國人類遺傳資源國際合作研究,華大科技未經許可將部分人類遺傳資源信息從網上傳遞出境。
  • 產前基因檢測被叫停 遺傳疾病孕婦須冒風險產嬰
    專業人員解釋說,基因測序可判斷人體對某些疾病的易感程度,因有不少名人使用而受追捧:蘋果迷心中的偶像史蒂夫·賈伯斯患癌時,就曾接受過基因測序;美國著名影星安吉麗娜·朱莉,也曾接受基因檢測,並據此選擇手術切除了乳腺,以降低患乳腺癌的風險。甚至一些機構還聲稱,基因測序能測出「天賦基因」,實現對孩子的「因材施教」。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要價16800 專家:不靠譜
    最近有一種檢測流行起來,就是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據稱,只要取一些孩子口腔黏膜細胞,交上一筆不菲的費用,就能知道孩子的「天賦異稟」。【科學原理】通過提取白細胞裡的細胞核信息進行測序,然後把孩子的基因信息與基因庫中的大數據進行比對,基因突變位點是否一致。
  • 揭開基因檢測初創企業真面目:披著科學外衣的「星座文化」?
    他說,我們並未明確建議客戶根據結果改變生活方式。而且我們對Genomelink的定義是,它既是一款娛樂產品,又是一款教育引導產品。這一說辭立馬遭到了許多專家的口誅筆伐。美國遺傳顧問協會當選主席Gillian Hooker表示:「我認為當醫學檢測和『娛樂』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時,會引發令人擔憂的後果。
  • Nature子刊:測序應該作為兒童遺傳疾病的一線診斷工具
    遺傳疾病(單基因疾病、基因組結構缺陷和拷貝數變異)是導致10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一項新的分析顯示,對於遺傳疾病兒童的檢測,全基因組測序(WGS)和全外顯子組測序(WES)比染色體微陣列(CMA)具有更大的診斷和臨床價值。美國聖地牙哥Rady兒童醫院基因組醫療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建議,測序應該被視為遺傳疾病的一線診斷工具。
  • 解讀基因密碼,防範遺傳疾病 上海啟動培訓遺傳諮詢師
    原標題:解讀基因密碼,防範遺傳疾病上海啟動培訓遺傳諮詢師  如今,我國每年約有100萬出生缺陷兒,發生率高達5.6%,出生缺陷已成為我國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人類醫學遺傳學的深入研究揭示,幾乎所有疾病都包含遺傳因素成分,換言之,基因檢測與遺傳諮詢是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的有效手段。
  • 美國心理學協會最新調查:東亞人智商最高(圖)
    美國心理學協會進行的一次最新調查顯示,通過對全球人種的IQ(智商)測試對比發現,各人種的IQ值存在差異,最大相差50%,東亞人比美國白人和黑人都要高。  這次的調查報告共有60頁,其中部分科學證據是在核磁共振檢查的基礎上得來的,報告聲稱不同人種間的IQ值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造成的。
  • 兒童天賦基因檢測應以詐騙罪論處
    (1月8日 央視新聞客戶端)「無所不能」的天賦基因檢測熱潮,最早出現於2008年的美國,後因缺乏科學依據,有違倫理而被叫停。大約9年之後,這一概念漂洋過海,落地中國,被一些商業機構吹得神乎其神。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兒童天賦基因檢測」,可以看到數十頁相關產品。
  • 23andMe推遺傳疾病基因檢測服務
    在遭遇FDA禁令兩年後,23andMe公司推出了檢測與36種疾病有關的基因的服務。基因公司23andMe最近發布了一項面向消費者的新基因檢測服務,這項服務可以告訴消費者,他們是否攜帶了與囊性纖維化等36種不同遺傳疾病有關的基因。
  • 哪些人需要做「腫瘤基因檢測」?一張表了解你的患癌風險
    基因承載人體的全部遺傳信息,其化學本質是DNA。當一些基因出現了異常,就會影響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嚴重時會導致疾病。癌症也是一種基因病,絕大多數腫瘤是環境與遺傳因素(基因)相互作用所致,遺傳性腫瘤(生下來就攜帶某個缺陷基因而導致的腫瘤)大約佔到全部腫瘤病例的5%~10%。
  • 23魔方·基因檢測
    人類基因組,堪稱是一部蘊藏著生命奧秘的天書。基因通過蛋白質決定個體性狀,從是否易患癌症到是否容易喝醉,從智商高低到顏值大小,基因都有著極大影響。① 您會知道到底從父母那裡遺傳到了什麼,您又會遺傳給孩子什麼,因此對於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來說尤其需要基因檢測。
  • 2019年DTC基因檢測全面噴發!黎明前夕,全球玩家活得還好嗎?
    7月底,美國創業公司Exploragen宣布推出基於用戶DNA的生活方式APP,即將在蘋果APPStore上發布,能為用戶提供生物睡眠特徵、咖啡因代謝及其他個性化建議。無獨有偶,與Exploragen同臺競技的還有另一家創業公司Helix,也將於8月份推出消費級基因檢測APP,旨在將靜態基因報告轉變為動態變化的持續性服務。國外屬於模式創新,國內更取得技術上的重大突破。
  • 詳解基因檢測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染色體就是人類生命的圖紙,基因就是圖紙上的符號。每一條染色體上只有一個DNA分子,基因就是一些具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除此之外還有線粒體,儘管很小,只有37個基因,但也發揮一些功能,是人體基因組的一部分。簡而言之,46條染色體和部分線粒體整合在一起構成了人類的基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