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想要在比鄰星周圍生存下來看起來不大現實

2021-01-13 cnBeta

據外媒報導,比鄰星(Proxima Centauri)是一顆距離地球僅4.2光年的紅色恆星,它看起來是一個觀察的好地方,尤其是天文學家相信他們已經發現了一顆由巖石構成的「超級地球」在該恆星的宜居帶內運行。然而不幸的是,在那裡尋找生命可能是徒勞的。

研究人員Andrew Zic和Tara Murphy在The Converstaion上發表的一篇新文章中提出了反對比鄰星系統存在生命的理由。他們的擔憂很大程度上基於這樣一個事實:這顆恆星本身是一顆紅矮星,大小僅為太陽的一小部分、具有活躍的個性、其所產生的太空天氣可能會在生命生根之前就會將其消滅。

比鄰星b是一顆巖石行星,位於該恆星的宜居區域中央。不幸的是,由於這顆恆星比太陽小得多也暗得多,所以這顆行星必須非常靠近它的恆星才能有足夠的溫度讓自己適宜居住,這就增加了它面臨惡劣太空天氣的風險。

由於帶電粒子的不斷流出,所有的恆星都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太空天氣。我們的太陽在日冕物質拋射(CME)等方面相對「寒冷」,日冕物質拋射指的是從恆星表面爆發出來的帶電物質的巨大爆炸,有時會捕獲一兩個行星。

以紅矮星比鄰星為例,研究人員認為,像許多其他類型的恆星一樣,這顆恆星可能會產生規律的太陽耀斑和CME。除非比鄰星b設法形成了強大的大氣層和特別強的磁場,否則強烈的太空天氣事件可能會用輻射炸毀行星表面進而殺死任何試圖生存下去的生命。

相關焦點

  • 比鄰星周圍的行星可能不止一個
    天涯若比鄰。比鄰星b。ESO還記得半人馬座比鄰星b嗎?
  • 為什麼比鄰星不大可能出現生命,科學家找到答案
    在大劉開始寫《三體》之前,比鄰星的的行星尚未發現,因為這顆名為Proxima b的行星是2016年歐南天文臺用徑向速度法發現的,它距離比鄰星大約0.05AU,大約是750萬千米,大約是水星軌道半徑的十分之一多點。
  • 研究發現比鄰星周圍或許存在第二顆行星,對於人類又意味著什麼呢
    我們知道,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它是一顆紅矮星,距離太陽超過4光年。幾年前,研究人員發現,有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著比鄰星旋轉,現在似乎有跡象表明在比鄰星周圍,還有第二顆行星。
  • 到達距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需要多久
    研究人員表示,自從5年前發現這顆星球,它已成為無數科學研究項目的主要目標,但是如果我們希望未來有一天抵達這顆星球,將需要比當前宇宙飛船更快的飛行速度。即便如此,穿越太空的旅程也需要數千年時間。 飛往比鄰星b聽起來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一項新研究表明,要實現這一計劃需要的人不像我們想像得那麼多。
  • 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2016年,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圍繞著比鄰星運行的行星,被命名為比鄰星b。這顆行星幾天前才被確認。現在,天文學家已經證實了第二顆行星比鄰星c的存在。半人馬座阿爾法星系有三顆恆星。比鄰星是最小的,也是離我們最近的。
  • 地球去流浪 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宜居帶指一顆恆星周圍有更大機會存在生命或生命生存環境的區域。如何界定這一範圍?「液態水通常被認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恆星周圍,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的區域往往被認為是宜居帶。」因此當恆星質量較小、發出的光較弱時,宜居帶便會與恆星近一些,反之亦然。 「宜居帶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地球必然處於地球宜居帶之中,火星則在一些模型中處於『邊緣地帶』。
  • 地球去流浪,比鄰星是個好歸宿嗎
    宜居帶指一顆恆星周圍有更大機會存在生命或生命生存環境的區域。如何界定這一範圍?「液態水通常被認為是生命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元素,所以在恆星周圍,水能夠以液態形式存在的區域往往被認為是宜居帶。」因此當恆星質量較小、發出的光較弱時,宜居帶便會與恆星近一些,反之亦然。        「宜居帶的計算模型有很多種,地球必然處於地球宜居帶之中,火星則在一些模型中處於『邊緣地帶』。
  • 研究表明:比鄰星軌道最近的星球可能適宜居住
    近日一個質量與地球相似的巖石系外行星在比鄰星周圍被偵測到,比鄰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 流浪地球中的比鄰星在哪?
    比方說,《流浪地球》中人類帶著地球耗時2500年在太空中孤獨的流浪,最終目的地是比鄰星,而比鄰星所在的半人馬座,便是《三體》小說中三體人所在的「三體星系」,那麼,「三體星系」真的能夠我們的新家園嗎?先讓我們看一下半人馬座的情況:半人馬座由3顆恆星組成,分別為α星、β星和比鄰星,其中α星和β星之間的距離非常接近,人們又稱它們為「南門雙星」,一般在南方春天的夜晚,會看到α星和β星,在夜空中閃閃發光。而另一顆比鄰星,則是《流浪地球》中人類的新家園,距離地球的距離為4.2光年,也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一顆恆星。
  • 假設太陽真的發生氦閃,不適合生存了,比鄰星真的是好選擇嗎?
    文/濤聲依舊假設太陽真的發生氦閃,不適合生存了,比鄰星真的是好選擇嗎?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春節時期最火熱的電影《流浪地球》了,作為一部科幻電影,它很好的迎合了中國人的口味,而這部電影也給人們帶來了更多的思考,思考人類的生存問題,如果未來太陽發生氦閃,太陽系不適合人類生存了,比鄰星真的可以作為選擇嗎?
  • 比鄰星首次爆發人眼可見的超級耀斑
    自從2016年8月被發現以來,類地行星「比鄰星b」一直是科學家們眼中的奇蹟並被密切關注。比鄰星b不僅是已知最接近太陽系的系外行星,還在生命的「宜居帶」內運行,因此科學家們熱切地想要確定這顆行星是否真能成為地外生命的家園。許多研究都在集中探索比鄰星b是否能維持大氣和液態水,因為它圍繞著一顆M型紅矮星運行。
  • 比鄰星是否擁有第二顆行星?
    據美國國家天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說,距離我們太陽最近的比鄰星附近可能有第二顆行星。如果被證實,它將是一個理想的候選者通過新的即將到來的空間天文望遠鏡來直接成像。藝術家對於半馬人座b的概念,一個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圍繞著我們的太陽最近的恆星,接近半馬人座。
  • 在去比鄰星b炒房之前,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3)我們只知道觀測到的一個信號,不知道它是不是一定真的存在記性好的人可能會覺得這一切關於比鄰星的新聞似曾相識。你們沒錯:2012年,在半人馬座α星B的周圍就曾經「發現」過一個地球大小的行星。(半人馬座α是一個三星體系,分別稱為A、B、C,而C就是此次的主角比鄰星。)然而,後續的數據分析表明這是一個信號假象,因此這一發現被撤回了。
  • 「比鄰星」系統可能潛藏一顆更小行星
    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最新一期《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雜誌撰文稱,他們再次證實,有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圍繞距太陽最近恆星「比鄰星」旋轉,該行星名為「比鄰星b」(Proxima b),質量為1.17倍地球質量,位於其恆星的宜居帶,公轉周期為11.2天。  4年前,HARPS光譜儀首先發現了「比鄰星b」。
  • 如果把太陽換成比鄰星會怎樣?
    如果把太陽換成比鄰星,並且地球與之距離還是1天文單位,那麼,地球將會被冰凍,包括人類在內的絕大部分生命將無法在極度寒冷的地球上生存。對於處在主序階段進行氫核聚變的恆星,它們的輻射功率直接取決於質量,兩者呈正相關,即質量越大的恆星輻射功率越高。
  • 比鄰星去年曾爆發強烈耀斑「烘烤」其行星
    新華社北京3月7日電  天文研究人員的一項最新發現可能要讓那些期待地外生命蹤跡的人失望了: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比鄰星於2017年3月爆發了一次強烈耀斑,導致它的行星被高能射線「烘烤」了一遍。  美國卡內基科學學會等機構研究人員發現,2017年3月24日,比鄰星亮度在10秒內上升了1000倍,隨後迅速回落。
  • 研究:可能有一顆隱藏的行星繞著附近恆星比鄰星運行
    據外媒BGR報導,除太陽外,離地球最近的恆星比鄰星( Proxima Centauri)是一個巨大的「燃燒球」。目前至少有一顆行星繞著這顆恆星運行,天文學家將其命名為比鄰星 b(Proxima Centauri b)。 但一項新研究表明,繞這顆恆星周圍運行的系外行星可能不止一顆。
  • 離太陽最近的比鄰星或許擁有第二顆系外行星,來認識一下比鄰星c
    比鄰星b可能終究並不是比鄰星唯一的行星。2016年8月,天文學家宣布一顆大致地球大小的系外行星圍繞著紅矮星比鄰星,這顆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運轉。比鄰星距離我們僅有4.2光年遠(為便於比照,銀河系的銀盤大約寬10萬光年。)那顆行星被稱為比鄰星b,它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內,即距離恆星剛好的距離,使液態水可以在行星地表穩定存在。
  • 科學家詳解比鄰星附近的宜居星球
    歐洲南方天文臺公布了一項重要發現,科學家們在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除太陽外)比鄰星的周圍發現了一顆系外行星,引發廣泛關注。比鄰星位於半人馬座,是距離太陽系最近的恆星,最新研究確認其周圍存在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並且由於到恆星的距離適中,這顆行星的表面溫度很有可能較為溫和,從而能夠允許水體以液態形式在其地表存在。
  • 《流浪地球》裡,人類為何要前往比鄰星,不怕與三體人發生衝突嗎
    引言:說起《三體》,不少人想到了比鄰星,因為比鄰星周圍似乎隱藏著神秘的三體家園。談到《流浪地球》,許多人也會不由自主想到比鄰星,因為那是人類計劃前往的地方。但是,比鄰星真的適合人類嗎?看過這一影片的朋友應有印象,該影片主要講述的是人類啟動地球以離開太陽系的故事,而人類之所以想帶地球逃離太陽系,主要是因為太陽的氦閃現象,此現象會危及地球生物的生存與發展。從長久生存與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需找到下一顆能持續穩定提供熱量的星體。與此同時,若能讓地球坐落到另一宜居帶中,則是更加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