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L1XR1突變驅動結外淋巴瘤

2020-11-26 科學網

TBL1XR1突變驅動結外淋巴瘤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4 17:13:36

美國康奈爾大學Ari M. Melnick研究團隊取得最新進展。他們發現TBL1XR1突變通過誘導腫瘤發生前記憶命運驅動結外淋巴瘤。該研究於2020年7月2日發表於《細胞》。

他們顯示TBL1XR1突變使體液免疫反應傾向於產生異常的未成熟記憶B細胞(MB),同時損害漿細胞分化。在分子水平上,TBL1XR1突變體共同選擇SMRT / HDAC3抑制複合物,以結合MB細胞轉錄因子(TF)BACH2,並以生發中心(GC)TF BCL6為代價,導致前記憶轉錄重編程和細胞命運偏好。抗原回收後,TBL1XR1突變型MB細胞無法分化為漿細胞,而是優先重新進入新的GC反應,從而為循環再進入淋巴瘤發生機制提供了證據。

最終,TBL1XR1的改變會導致驚人的結外免疫母細胞淋巴瘤表型,類似人類疾病。人淋巴瘤和鼠淋巴瘤均具有擴大的MB樣細胞群體,與MB細胞起源一致,並描繪了免疫系統惡性轉化的不可預見途徑。

據了解,最具侵略性的B細胞淋巴瘤經常表現出結外分布,並在特徵較差的基因TBL1XR1中攜帶體細胞突變。

附:英文原文

Title: TBL1XR1 Mutations Drive Extranodal Lymphoma by Inducing a Pro-tumorigenic Memory Fate

Author: Leandro Venturutti, Matt Teater, Andrew Zhai, Amy Chadburn, Leena Babiker, Daleum Kim, Wendy Béguelin, Tak C. Lee, Youngjun Kim, Christopher R. Chin, William T. Yewdell, Brian Raught, Jude M. Phillip, Yanwen Jiang, Louis M. Staudt, Michael R. Green, Jayanta Chaudhuri, Olivier Elemento, Pedro Farinha, Andrew P. Weng, Michael D. Nissen, Christian Steidl, Ryan D. Morin, David W. Scott, Gilbert G. Privé, Ari M. Melnick

Issue&Volume: 2020-07-02

Abstract: The most aggressive B cell lymphomas frequently manifest extranodal distribution and carry somatic mutations in the poorly characterized gene TBL1XR1. Here, we show that TBL1XR1 mutations skew the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toward generating abnormal immature memory B cells (MB), while impairing plasma cell differentiation. At the molecular level, TBL1XR1 mutants co-opt SMRT/HDAC3 repressor complexes toward binding the MB cell transcription factor (TF) BACH2 at the expense of the germinal center (GC) TF BCL6, leading to pre-memory transcriptional reprogramming and cell-fate bias. Upon antigen recall, TBL1XR1 mutant MB cells fail to differentiate into plasma cells and instead preferentially reenter new GC reactions, providing evidence for a cyclic reentry lymphomagenesis mechanism. Ultimately, TBL1XR1 alterations lead to a striking extranodal immunoblastic lymphoma phenotype that mimics the human disease. Both human and murine lymphomas feature expanded MB-like cell populations, consistent with a MB-cell origin and delineating an unforeseen pathway for malignant transformation of the immune system.

DOI: 10.1016/j.cell.2020.05.049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682-6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瑞金新知速遞 第242期|趙維蒞教授發現結外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基因突變和腫瘤微環境異常
    【中文摘要】背景: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最常見的侵襲性淋巴瘤亞型,具有高度異質性。多個(≥2)結外器官受累提示預後不良。本研究目的是探索基因突變和腫瘤微環境異常對結外DLBCL的影響。
  • 中腫專家公布難治性NKT淋巴瘤首個無化療治療方案
    內容包括創新性PD-1抗體聯合組蛋白去乙醯化酶抑制劑治療難治或復發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以及鹽酸米託蒽醌脂質體治療復發或難治性外周T細胞淋巴瘤和結外NK/T細胞淋巴瘤的研究報告。該方案對於難治或復發鼻型結外NK/T細胞淋巴瘤患者,特別是陽性聯合分數≥30的患者有較好的療效,有效的患者,多數是完全緩解, 並且首次發現BCOR,FAT1和TP53突變是獨立的預後不良因素,PD-1單抗聯合組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是目前一種頗具前景的全新治療選擇。
  • Cell:鑑定出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驅動基因
    2017年10月9日/生物谷BIOON/---淋巴瘤是一種最為常見的血癌,但是對這種疾病的診斷卻掩蓋了它的極為多樣化的且鮮為人知的遺傳基礎,這阻礙了對它的成功治療。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正在努力更好地理解這種癌症的最為常見形式---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的基因基礎,以及這些基因如何可能在患者對治療作出的反應中發揮作用。這些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1001名在過去10年已被確診患上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患者的腫瘤樣品。
  • 【綜述】淋巴瘤病理診斷新進展
    新一代測序(NGS)研究發現一些共同或單獨存在於GCB和ABC亞型的基因突變位點,雖然目前對其臨床意義尚未完全了解,但將來某些突變很可能成為指導治療的靶標,值得密切關注。 3、套細胞淋巴瘤 套細胞淋巴瘤(MCL)有兩條不同的發展途徑:經典型MCL發生於淋巴結和結外部位,腫瘤細胞IGHV無突變或僅有少量突變,表達SOX11,具有遺傳不穩定性,繼發分子遺傳學改變可轉化為更具侵襲性的母細胞樣或多形性
  • 衛材在日提交EZH2基因突變陽性濾泡性淋巴瘤Tazemetostat上市申請
    衛材在日提交EZH2基因突變陽性濾泡性淋巴瘤Tazemetostat上市申請 衛材株式會社(總部:東京,CEO:內藤晴夫,以下簡稱「衛材」)近日宣布,其已在日本提交了EZH2抑制劑Tazemetostat(通用名,研發代碼:E7438,「Tazemetostat」)的銷售許可授權申請
  • 科學家繪製正常結直腸上皮細胞體細胞突變圖譜
    科學家繪製正常結直腸上皮細胞體細胞突變圖譜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5:24:38 英國維康桑格研究所Michael R. Stratton小組繪製了正常結直腸上皮細胞的體細胞突變圖譜。
  • 小B細胞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
    孫璐教授:濾泡性淋巴瘤的病理診斷 診斷經驗語錄:濾泡生發中心B細胞在濾泡內異常聚集或在濾泡外浸潤,伴/不伴BCL2異常,應診斷為濾泡性淋巴瘤;依據腫瘤生長模式和瘤細胞組成,設定鑑別診斷譜範圍與相應的IHC、分子檢查。
  • 李振玲:一文縱覽 | NF-κB在各類淋巴瘤中的異常激活及靶向治療!
    淋巴瘤的發病機制主要與細胞分化,增殖、生存等通路的失調相關,而NF-κB信號途徑存在所有這些功能,NF-κB信號途徑在許多淋巴惡性腫瘤中,可以被腫瘤微環境,病毒或NF-κB途徑中的基因突變激活,特別是基因突變,在過去十年中因為NGS的出現,其功能變得越來越清晰。
  • 結直腸癌患者常有的基因突變,你存在嗎?
    結直腸癌中的基因突變 colorectal cancer Cancer Genes 突變(又稱表觀遺傳修飾)會改變癌細胞的特定基因。
  • 惡性淋巴瘤臨床轉化研究進展_淋巴瘤_研究進展_ASH_醫脈通
    杜克大學研究者對1001例初治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腫瘤組織進行了全外顯子組測序、轉錄組測序以及單核苷酸多態性(SNP)晶片檢測,以進一步明確與該疾病發生相關的關鍵驅動基因。全外顯子組測序共發現197個基因存在體細胞突變,其中42個基因屬首次發現,包括BTK、SPEN和CD70等。所有體細胞突變的基因分布在15個功能性的信號轉導通路上,包括組蛋白修飾、NF-κB、B細胞受體、PI3K、細胞周期等相關通路。
  • 液體活檢在淋巴瘤中的研究和應用進展
    淋巴瘤雖屬於具有組織結構的實體腫瘤,但與其他實體腫瘤相比,具有更易浸潤骨髓、腫瘤細胞更易進入外周血循環的特點。除少數腫瘤特異性的基因突變外,目前多數淋巴瘤亞型並沒有特異的腫瘤標記物,但理論上絕大多數B或T 細胞淋巴瘤都有特徵性的免疫球蛋白(IG)或T細胞受體(TCR)重排序列可作為腫瘤監測的分子指標。因此,液體活檢技術在淋巴瘤的輔助診斷和MRD 監測等應用中,具有不同於其他實體腫瘤的特點和優勢。
  • ...全國白血病·淋巴瘤會議│白鷗教授:套細胞淋巴瘤新靶向藥物進展
    醫脈通編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中華醫學會第十四次全國白血病·淋巴瘤學術會議在哈爾濱盛大召開,在淋巴瘤專場上,來自吉林大學白求恩第一醫院的白鷗教授對套細胞淋巴瘤治療演進與新靶向治療進展進行了精彩報導,醫脈通簡要整理如下:套細胞淋巴瘤
  • 霍奇金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
    霍奇金淋巴瘤專場已於2020年9月18日順利進行。 亮點1:異常基因表達 轉錄因子NFκB在HRS細胞中結構性地激活,NFκB靶基因(如AP1複合物和JAK/STAT)活性發生了改變;NIK和非經典的NFκB通路在CHL中非常普遍 TP53突變
  • CD30陽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現狀
    CD30陽性B細胞淋巴瘤的治療探索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是成人最常見的淋巴瘤亞型,具有高度侵襲性。由於許多淋巴瘤表達CD30,因此有很多臨床試驗探索採用CD30單抗來提高療效。一項多中心、開放標籤、II期臨床試驗,採用BV治療難治/復發性NHL,同其他的化療相比,明顯地提高了總反應率,進一步細分,難治DLBCL的ORR為44%,CR率為15%;復發DLBCL為38%,CR為25%,原發難治比復發療效要略差[1]。
  • 第15屆國際惡性淋巴瘤會議(ICML)進展- 非臨床新藥-健康界
    2019年第15屆惡性淋巴瘤國際會議於6月18-22日在瑞士盧加諾召開。還未進入臨床但可能在臨床上大放異彩的新藥對ML治療至關重要。因此,讓我們一起分享下ICML中的非臨床新藥部分。1、HAT活化劑聯合泛HDAC抑制劑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AT)的失活突變編碼基因EP300和CREBBP,存在於約40%的生殖中心(GC)來源淋巴瘤中。
  • 哪些是你需要了解的原發睪丸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的知識點?
    原發睪丸淋巴瘤(Primary testicular lymphomas,PTLs)是指以睪丸腫塊為原發症狀或主要症狀,無明顯其他結外器官受累的一類淋巴瘤。PTLs佔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1%-2%、佔睪丸惡性腫瘤的3%-9%,中位發病年齡為66-68歲[1]。
  • T細胞淋巴瘤 :兩種關鍵酶_T細胞淋巴瘤_NQO1_HO-1_免疫組織化學_醫...
    據文獻報導, 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淋巴瘤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其中醌氧化還原酶1[NAD(P)H:quinine oxidoreductase 1, NQO1]與血紅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 HO-1)是抗氧化應激相關的蛋白。
  • 雲端相聚 共話學術│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
    本次大會共設置1個主題大會專場和6個專題分會場,其中「侵襲性淋巴瘤」分論壇於7月22日圓滿落幕,本分論壇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周道斌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曹軍寧教授為大會主席並做開場致辭,全國16位血液腫瘤領域的專家就侵襲性淋巴瘤相關內容進行了精彩的專題分享,同時結合實踐進行學術探討。醫脈通在此將「2020 CHIF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的精彩內容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 老人眼睛裡「長肉」 結果是淋巴瘤
    紅網長沙1月23日訊(瀟湘晨報記者 吳雯芳 通訊員 沈瑞 秦璐)一個月前,67歲的楊先生發現自己的左眼看東西越來越模糊,並且眼部周圍還慢慢長出了「一坨肉」,快將整個眼睛都遮蓋住了。近期,楊先生來到長沙市中心醫院,經檢查,確認他眼睛「長肉」是因為淋巴瘤在「作怪」。
  • 2020 CSCO 學術年會 | 李小秋教授解析淋巴瘤分型的發展
    其中,德國的Karl Lennert教授提出Liel分型,基於精細的形態學描述,結合臨床相關性將淋巴瘤分為低級別和高級別淋巴瘤,後來又結合免疫組化將其分為B細胞和T細胞淋巴瘤,同時兼容一些具有獨特的形態學和臨床表現的腫瘤,例如皮膚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細胞淋巴瘤、伯基特淋巴瘤等。這是在某種意義上最接近於現代WHO淋巴瘤分類的一種分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