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個人際關係斷舍離法則(20),童年不會決定你的人生

2021-01-11 珞寧行動吧

變瘦變美不焦慮,點擊關注我

法則20

人生不能回頭,

但可以從現在開始改變。

靠自己改變,

不要再埋怨別人了。

還記得法則十九嗎?放下手機陪伴孩子吧。

1

「好人」誕生的原因,雖然很大一部分來自於童年家庭環境的影響,但現在再怪父母也沒用了。

我們已經是大人了,所以即便原因出在童年,時光也不能重來。

人生雖然不能回頭,卻可以從現在開始擺脫它。

老是活得喘不過氣的人,大多害怕面對自己的心聲,逃避與自我對話,總是搞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加上又不讓別人知道真實想法,所以也無從透過自己和別人接觸時所得到的反應,修正所作所為。

解決辦法,就是反其道而行。

如果你想改變看待事物的辦法,就必須修正自己的思維模式。

遇到相同的情況,有人可以泰然自若,有人卻受傷懊惱,這就代表那些束縛人的,其實都是用負面角度看待狀況的自己。

換言之,是你自己在限制自己,逼得自己陷進痛苦之中。

2

想靠自己改變,就得增加與自我心靈對話的時間。

和自己對話,是一場與「承認自我心聲之恐懼」,以及「不願思考、怕麻煩之自己」的戰鬥。

如果不打贏這場仗,感受的方式與看待事物的角度就不會改變,你只能繼續過著痛苦的人生。

一定要空出時間,好好傾聽自己的心聲,若靠自己思考實在理不清頭緒。還有一種方法,那就是寫「情緒日記」。

在日記上書寫、發洩,讓情感與意識「被看見」,便能冷靜思考。

因為在情緒轉變成文字脫離自己的一瞬間,我們就能用客觀的角度去看待事物了。

當你心情煩躁時,總是很難客觀看待自己。

將它從身上抽離、寫在紙上,如靈魂出竅般用另一個角度俯視自己,便能更冷靜客觀地面對那些情緒。

法則二十的行動計劃

1、你的童年家庭環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對於自己的現狀,你會自怨自艾嗎?

3、嘗試和自己對話,靠自己改變你的人生。

4、從現在開始,並不遲。

作者介紹:珞寧,「都市修行實驗室」主理人,曾任外企高管、雜誌主編、世界小姐中國賽區培訓師。都市修行的探索者和導航者,變瘦變美不焦慮,這才是修行。

相關焦點

  • 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人是社會性動物,每個人,都處在一定的人際關係中,只是有些人的人際關係比較簡單,有些人的比較複雜而已,但不管是簡單還是複雜,你都必須處理好,否則,輕則影響你的人緣和人脈,重則影響你的工作、生活乃至你的整個人生。以下分享幫你處理好人際關係的七個黃金法則!假如你不會處理人際關係,牢記這七個黃金法則,人緣會越來越好!
  • 不可不知的人生贏家《80/20法則》
    不可不知的人生贏家《80/20法則》本文已獲授權轉載,來源於無書  (ID:nonobo)我們的生活中,人生贏家畢竟是少數,但少歸少,他們確實存在著。他們和我們的區別在哪裡呢?或許就在於,他們永遠知道生活的重點是什麼。他們沒有刻意去追求平衡,而是早早參透了生活的某些玄機,而在每一次的選擇中逐漸成就自己。
  • LESS IS MORE-《斷舍離》讀後感
    隨著雙11包裹的不斷湧來,愛剁手的我最近又被過量的物品困擾了,於是抓緊閱讀了山下英子老師的《斷舍離》。作者建議我們在生活裡做減法,把複雜的生活簡化理順,灑脫輕快,瀟瀟灑灑。由於生活裡的物品變少了,生活也就變得更加簡單,讓生命的主角「我」凸顯出來。
  • 斷舍離,極致人生的必要條件(適合所有人)
    選擇一件物品,千萬不要判斷它能不能用,因為每一件東西都有用,你真正要做到的是你要不要用,這才能取你所需,也發揮了物品最大的價值。圖片來源於網絡然而斷舍離的主角永遠不會是物品,而在於人,及感情。缺少熱情可能是重心變了,談戀愛的時候是兩個人,結婚是兩個家,細細判別再做決定。所以不要反覆去強調曾經的那些美好的瞬間,那些已經過去何不放開,擦亮眼睛發現此時此刻的溫暖也是一種極致的生活狀態。
  • 「斷舍離」能給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大家有聽過一本書叫《斷舍離》嗎,《斷舍離》是日本山下英子創作的家庭生活類著作,於2009年首次出版。該書主要講述了日本雜物管理諮詢師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斷等於不買、不收取不需要的東西,舍等於處理掉堆放在家裡沒用的東西。離等於捨棄對物質的迷戀,讓自己處於寬敞舒適,自由自在的空間。 該書敘述了「斷舍離」的含義,讓讀者了解並做到「斷舍離」。
  • 心理學分享:生命是個三角形,決定人生方向的核心點是我們的父母
    一個點是生,一個點是死,另外一個點是父母,三個點構成我們人生的三角形舞臺。其中父母的那個點,決定了我們的性格和人生命運的走向。說是自由之舞,其實人並不自由,因為我們逃不出出生、死亡、父母這三個點。出生是生命的起點,死亡是生命的終點,一切墜入黑暗,而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生死過程的必須。每個人一出生,就必須朝向著死亡,這叫向死而生。
  • 泰國電影《時光機》:你所謂的斷舍離,只是一種逃避
    當代年輕人的日常:買買買,扔扔扔,追求極簡主義風格,信奉 Less is more 的人生信條," 斷舍離 " 已經融進了血液裡。" 斷舍離 ",曾經是日本人山下英子提出的一個概念。那本風靡全世界的暢銷書《斷舍離》即出自她手:斷絕不需要的東西,捨棄多餘的廢物,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 精要主義與斷舍離
    當我們努力要做到一切和擁有一切的時候,會發現自己正在犧牲一些收益作為交換條件,而這些收益是自己永遠不會去主動追求的。當我們不去有目的地慎重選擇該把經理和時間集中於何處時,別人--老闆、同事、客戶、甚至家庭,就會替我們作出選擇。用不了多久,我們將對所有有意義的和重要的事情視而不見。
  • 人際關係中的法則之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人際關係從古到今一直存在的,這是我們立足社會每個人都要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在儒家經典《論語》中有這麼一句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的意思非常簡單,它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應該這樣去處理跟別人的關係:你自己不願意承受的,你也不要施加給別人。
  • 《墨菲定律》:助益人生的100個經典法則
    1949年,美國愛德華茲空軍基地的上尉工程師愛德華墨菲和他的上司,在一次火箭減速超重實驗當中,因儀器失靈發生了事故,愛德華墨菲發現一個技術人員將16個加速度計全部裝在錯誤的位置。你的生活中有過這樣的事情嗎?上班不想遲到偏偏就遲到了,不想生病偏偏就生病了,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能丟的東西偏偏就丟掉了……「墨菲定律」的事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說不定你在不知不覺中就被它所控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而且還越在意越防不住。幾十年來,墨菲定律的內涵被不斷豐富。
  • 人民日報推薦的20個教育法則
    人民日報的20個教育法則分享給你,希望能對你有用。 1.羅森塔爾法則 積極的期望會給孩子信心,朝著你期望的樣子發展,而打擊和批評會讓孩子失去信心,變得越來越差。
  • 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溫馨,滿滿的生活氣息
    小沫經常說「以前的和父母住的老房子,一個人待著的時候會覺得不安;到那時現在一個人待著不會覺得空,一個人待著也會有安全感,也許孤獨的盡頭就是自由吧。」2、 真心喜歡的物品,怎麼會留著它落灰呢?小沫非常喜歡廚房,這也是唯一一她待的時間最多的地方。整個廚房雖然不大,但是該有的東西都有,看起來還有一點「滿」。
  • 《斷舍離》:感動自己是心靈的升華,徵服自己是人生的成熟
    文 | LF·藍澈夫人《斷舍離》書中曾言:世界上最難攻破的不是那些堅固的城堡和城池,而是自己為自己編織的「心獄」。因此,我們要想走上成功的道路,擺脫不順的現狀,必須勇敢地衝出「心獄」』其實,成年人的煩惱千篇一律,有些煩惱本不會滋生,之所以憂愁過多,在很大的程度上,是自身造成的,也就是庸人自擾。要明白,沒有什麼可以束縛我們,除了我們自己。
  • 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又溫馨,充滿生活氣息
    斷舍離:85㎡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又溫馨,充滿生活氣息客廳沒有沙發,沒有電視;衛生間不需要收納櫃,護膚品就 3 種;臥室衣櫥,掛著整個夏天的三四套衣服……「空無一物感」的家有很多,大多是極簡風格,收納設計藏得巧妙。但今天這個85㎡家,可是真·空無一物。
  • 人際關係曲線,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人生中的相遇和離別
    如果用函數來表示你的人際關係,橫坐標為時間,縱坐標為親密度,你的人際關係曲線會是什麼樣呢?微博上發起的這個話題,引來眾多網友討論,「那些高低起伏的線條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人生中的相遇和離別。」也有一部分人稱自己的社交是「毫無波瀾的一條水平線」,作為成年人的他們會感慨自己最擅長的事情就是悄無聲息地從別人的人生裡面消失,因為感覺在任何地方都不會隨著時間長短和他人交往更深入。
  • 哈佛大學研究:你的另一半,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76年前,哈佛開展了史上歷時最長的成人發展研究,跟蹤268名研究對象,從少年到老年,探尋影響人生幸福的關鍵。 我們總是被灌輸:要好好工作、要加倍努力、要成就更多,只有這樣才能有好日子過,才能開心快樂幸福。 但如果放大到整個人生的長度來看,決定一個人過得幸福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 斷舍離:90㎡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又溫馨,富有生活氣息
    房間完全是按照「斷舍離」的觀念,追求極簡的生活方式,90㎡的屋子雖空無一物,但精緻又溫馨,富有濃濃的生活氣息。一進門,便看到沒有沙發、電視的客廳。靠窗處有一個兩人用的木質餐桌,角落上都放有綠色的盆栽,看起來生氣盎然。雯雯喜歡暖色系的裝修風格,全屋無主燈,採用並不是很耀眼的2700 色溫。在夜幕下產生一種家的溫馨感。
  • 人生12個黃金法則 看看你能堅持幾個?
    《人生十二法則》 (加)喬丹·彼得森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它曾連續12周登頂亞馬遜總榜Top1,2018年上市至今狂銷300萬冊,雄踞52國圖書暢銷榜。連作者喬丹·彼得森的演講視頻播放量都超過了1億次!這本書就是:《人生十二法則》。為何這麼火?究竟有哪些人生法則讓人如此認同?我們來看看吧。
  • 12星座中這3個分手後難「斷舍離」,心軟動情,只想和你舊情重燃
    ——山下英子《斷舍離》在感情中,分手後就不要「藕斷絲連」,還一直想舊情重燃的人,自己只會傷身傷心。山下英子說:斷舍離的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自己,時間軸永遠是現在。對於一段已經結束的感情,該斷則斷,而很多人都做不到。12星座中,這3個星座分手後難「斷舍離」,心軟易動情,只想和你舊情重燃。
  • 內斂不懂社交,學會這3個人際關係技巧,讓你人見人愛
    人生最大的財富就是人際關係,它是開啟你每個能力的必需,可以讓你不斷的成長,不斷地為社會做貢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就是懂得如何建立好人際關係。既然人際關係對我們來說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學習和掌握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