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闡明脫鋁HY分子篩中B/L酸協同作用機理

2021-01-10 科學網

 

本報訊 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所波譜與原子分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鄧風研究組在脫鋁HY沸石分子篩固體酸催化劑的Brønsted酸和 Lewis酸協同作用機理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化學會志》上。

 

HY沸石分子篩催化劑廣泛應用於石油化工中的裂化、異構化等重要酸催化過程。對HY分子篩進行適度的水熱處理,使部分鋁從分子篩骨架上解脫下來成為非骨架鋁,不僅可以提高分子篩的熱穩定性,而且還可以提高其催化活性。

 

長期以來,由於缺乏直接的實驗證據,對於非骨架鋁的結構、性能以及其作為Lewis酸與骨架Brønsted酸產生協同作用使得分子篩催化劑活性增強的原因一直不清楚。鄧風研究員和他的同事楊俊博士以及研究生李申慧等人採用最新的1H二維雙量子魔角旋轉和其他固體核磁共振(NMR)實驗技術, 並結合量子化學計算,揭示了脫鋁HY分子篩中Lewis酸(非骨架鋁)的具體結構和性能,深入闡明了Brønsted/Lewis酸協同作用的機理,解釋了脫鋁分子篩催化劑活性增強的原因。這些研究結果為進一步從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分子篩酸催化反應的機理打下了基礎。

 

在前期工作中,研究組利用NMR實驗技術和量化計算揭示了一系列環境友好固體酸催化劑的活性中心結構與性能,該工作是基於前期工作的又一次重要突破。該項研究得到了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的支持。

 

相關焦點

  • 茉莉酸協同脫落酸信號延遲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被雲南大學揭示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調控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
  • Plant Cell | 雲南大學餘迪求團隊闡明植物激素茉莉酸協同脫落酸...
    例如,各種不利環境因子可誘導植物合成脫落酸激素(Abscisic acid, ABA)從而抑制種子萌發和萌發後生長發育。然而,植物種子只有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萌發,才有可能發育成正常的植株。前人研究表明,茉莉酸(Jasmonate, JA)是植物體內一類十分重要的生長調節物質,參與調控植物的生長發育及對環境因子的響應,如在一些作物及擬南芥中抑制種子萌發過程,然而相應的分子調控機理及信號傳導通路仍不清楚。  2020年10月6日,雲南大學餘迪求研究員團隊與美國密西根大學Gregg A.
  • 李家洋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
    Mol Plant | 李家洋院士團隊揭示獨腳金內酯和脫落酸協同調控水稻分櫱的分子機制來源 | Mol Plant解析水稻分櫱形成的分子機理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在水稻株型改良和品種設計方面也有重要的應用價值。獨腳金內酯(Strigolactone, SL)是一種新型植物激素,通過抑制側芽伸長負調控水稻的分櫱數目。脫落酸(Abscisic acid, ABA)是另一種主要的植物激素,在植物響應非生物和生物脅迫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同時能夠抑制種子萌發以及側枝的生長。
  • 清華教授連發Science,Cell Res文章 解析新作用機理
    清華教授連發Science,Cell Res文章 解析新作用機理來源:生物通 2013-10-24  清華大學生科院的柴繼傑教授近年來主要關注並研究在生物學及藥學應用中的重要大分子結構與功能,通過蛋白晶體衍射的方法及一些生物、生化方面的手段闡述這些生物分子在結構和功能上的聯繫
  • 輪胎半焦中的納米Zn和S對生物質熱解的選擇性催化機理研究
    另一項關於生物質氣化的研究也證實了輪胎半焦在700-900°C溫度下對生物質揮發分的蒸汽重整反應具有明顯催化作用。但是其催化機理尚不明確。此外,Zn 和 S元素在輪胎半焦中沒有確切的化學計量比,它們之間可能存在協同作用從而影響對特定產品(如糠醛和苯酚)的選擇性催化作用。
  • 昆明動物所揭示TRIM5α和TRIMCyp協同限制HIV-1複製作用機制
    對病毒限制因子的研究有助於闡明HIV-1複製的分子免疫機制,構建合適愛滋病動物模型,發現愛滋病藥物新靶點和治療新策略。  TRIMCyp是比較特殊的一種病毒限制因子,它由CypA基因通過逆轉錄作用插入TRIM5基因座形成了TRIMCyp融合基因後經選擇性剪接得到。
  • 有機考研必懂的20個有機反應機理
    因此,這是一個重排反應   具有光學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過酸反應,重排產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變,說明反應屬於分子內重排:此反應的特徵是醛自身同時發生氧化及還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鹽,另一分子被還原成醇:
  • 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水稻研究所種子發育團隊研究首次揭示了SAPK10-bZIP72-AOC通路介導植物激素脫落酸和茉莉酸協同抑制水稻種子萌發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為改良水稻穗發芽抗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於其他禾本科作物調節種子適宜的休眠程度也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所在甜高粱吸收重金屬鎘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17-09-18 植物研究所 【字體因此,解析甜高粱吸收鎘的生理和分子機理、促進鎘從根向地上部分的轉運是提高甜高粱吸收鎘能力的重要前提。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李銀心研究組對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96個甜高粱品系進行了篩選,發現不同品系對鎘的耐受、吸收和轉運能力具有很大差異。根據篩選結果,研究人員以鎘轉運能力強和弱的兩個甜高粱品系H18和L69(鎘轉運係數相差4倍)為材料,針對影響甜高粱吸收和轉運鎘的關鍵因素開展研究。
  • 我國魚類免疫、抗病毒相關基因鑑定闡明分子機理
    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最近在魚類抗病毒和免疫的分子研究上取得突破:分離、鑑定了一批參與魚類抗病毒和免疫反應的基因,尤其是魚類幹擾素系統基因。該研究成果對進一步闡明魚類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機制,以至推動魚類抗病毒藥物的研製和抗病毒育種技術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魚類病毒性疾病是至今無法解決的世界性難題。
  • 不飽和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機理實現乙烯中痕量乙炔高效捕獲
    ,並通過原位XRD、原位FTIR及理論模擬計算驗證了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對乙炔的協同吸附機理。然而,現有吸附劑主要通過單一的金屬位點或電負性點位作用實現混合烴類分離,因此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協同作用可預期地展示出優於單一吸附機理的分離效果。由於電負性(鹼性)基團和金屬的強配位作用,在超微孔孔道中同時引入高密度金屬位點和電負性位點極具挑戰性且未見報導。
  • 酸敏感離子通道門控機制研究
    (ASIC1)門控機制的分子動力學基礎。 「膜受體離子通道是細胞內外信號傳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這些信號分子蛋白參與了廣泛的生物學功能,諸如學習記憶、疼痛感受、情緒調節、肌肉收縮等。」專家介紹。此外,體內受體離子通道結構與功能的改變會導致諸多疾病的發生。因此,以離子通道為靶標的生物醫藥研發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異質結分子摻雜有機太陽能電池工作機理闡明
    記者27日從西安交通大學獲悉,該校金屬材料強度國家重點實驗室有機光電子材料及界面課題組提出了分子摻雜有機光伏器件中的活性層優化模型,揭示了摻雜劑在其中的作用機理並提出了一種可控的高效摻雜器件製備工藝。其相關研究成果以《異質結分子摻雜高效激子解離及長載流子壽命提升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量子效率》為題,近日發表在美國化學會能源類旗艦期刊《美國化學會能源快報》上。有機太陽能電池的光生電荷過程包括光子吸收、激子解離、電荷傳輸與電荷收集四個基本步驟。目前針對這一光電轉化過程仍然缺少有效、直接的電學性能優化手段。
  • 耐火澆注料常用分散劑的種類及作用機理
    而這些分散劑作用的機理將涉及到DLVO理論和空間位阻理論(HVO理論)。b.六偏磷酸鈉SHP是一種白色粉末,或者鱗片狀固體,易溶於水,其水溶液的PH值為5~7。分子式:(NaPO3)6,分子量:611.77。環狀水解後的磷酸鹽鏈長約為1.67nm。
  • PNAS:闡明抗生素A201A中糖的生物合成途徑並揭示新型L-半乳糖變位酶
    論文報導了A201A糖基結構單元的生物合成和後修飾過程,發現並闡明了一個新穎的l-半乳糖吡喃-呋喃型變位酶MtdL。mtdL基因是一個有效的遺傳標記,對指導發現自然界中包含l-呋喃半乳糖結構單元的活性天然產物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 低碳院低溫脫硝催化劑開發與機理研究取得新突破
    如何同時兼顧脫硝活性和選擇性成為錳基脫硝催化劑分子設計的最大難題。同時,具有高比表面積、豐富孔道結構的純矽介孔分子篩載體卻由於酸性低而限制了其在脫硝催化領域的應用。低碳院脫硝團隊的研發人員針對上述問題,聯合澳大利亞格裡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清潔環境與能源中心的研究人員,基於密度泛函理論(DFT)和原位紅外表徵,通過分子模擬軟體VASP對催化劑活性組分的熱力學進行了計算,對催化劑表面的反應物吸附過程進行了研究,首次發現分子篩的酸性對活性組分氧化還原性能的誘導作用,並揭示了活性位和酸性位「雙活性中心
  • ...分子開關:植物捕光天線實現高效捕光和光保護功能間切換的機理...
    那麼光合系統是如何調控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以快速響應環境光照條件的變化,實現低光照條件下高效能量傳遞及接近90%的電荷分離量子效率、並在強光照條件下快速切斷傳能通道進入光保護狀態的?這個問題困擾了科學家近半個世紀,對該問題的回答並闡明其微觀機理對於分子育種以提高農作物產量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 ...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清華新聞網10月28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劉翔宇課題組與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課題組及合作者揭示去甲腎上腺素對β腎上腺素受體的亞型選擇性的分子機理。
  • 科學家闡明棗樹重要園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
    該研究創新集成多種實驗方法,系統解析了棗果實與棗核形狀、棗吊長、棗吊葉片數、棗吊拖刺、含仁率、棗果實成熟後貯藏時間7個重要園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為後續解析其他重要園藝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和棗樹分子育種奠定了基礎。據悉,棗樹是我國重要經濟林樹種,具有重要的生態、社會和經濟價值,特別對於西部乾旱、半乾旱地區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棗樹起源於中國,且在中國已有7000年的栽培歷史。
  • 研究闡明PTEN信號通路分子機制
    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美國桑福德-伯納姆醫學研究所和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首次證實重要腫瘤抑制蛋白PTEN通過SUMO1修飾介導其膜結合調控了腫瘤的形成,並據此闡明了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