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鳥在中國古詩中有著漂泊和思鄉兩種意象

2020-11-27 騰訊網

一飛鳥意味著漂泊。

曹操的《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鳥在中國古詩多言飛鳥,飛表示一直在尋找停靠的地方,一種永遠尋找歸程的鳥;到了家就不用再飛了,可以休息了。其中蘊含著漂泊的情感,沒有家的歸宿感;不就是千千萬萬背井離鄉,漂泊在大城市裡而沒有屬於自己的一個家來歇息的打工者的心理寫照嗎?鳥一直在飛,不知何枝可依;打工者一直在努力工作,一直在漂泊著,不知何時在大城市有自己的家。

二遊子在外的思鄉歸家之戀

(一)「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出自戰國時期楚國屈原《九章·涉江》。據說鳥飛千裡,最終會返回自己的老窩;狐狸將死時,頭總朝向出生的小山頭。

(二)「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出自陶淵明的《歸去來兮》。鳥在外面飛累了,要回家休息了。人在社會上拼搏工作,身勞心苦;要回家歇息了,家是溫暖的港灣。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三)元人馬致遠小令《天淨沙》云:「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實在是中國山水詩一個最精彩的詩品。這闕小令的意義,或許並不在詩的本身,而在於這種飄泊無依的情感原型,在於秋風行旅圖中詩人形象中具普遍意義的那一份千年遊子心。

循著這一條「西風古道」,我們或許可以找到中國山水詩的真正源頭。也即是說,中國詩人背井離鄉、行役徵戍以及由此產生的生命漂泊之感,與嚮往安頓之感,無疑構成了山水詩的一個極重要的精神源頭。凡第一等的詩歌,總是包含著最基本的情感要素。

人事無常,人們在現實的莫測中要承受相當的精神壓力,自然山水或一種精神意象,往往擁有比人更長久的生命力,一種近似不變的永恆能讓人漂泊的心安頓不少。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這裡的「鄉關」,是地理意義上的「鄉關」麼?不是。此乃心靈上所嚮往的「鄉關」。須從精神家園的意義、靈魂止泊的意義上來理解。中國山水詩中黃昏感受中所體現的漂泊痛苦之深,安頓意義之切,莫此為甚!許多人窮其一生來尋找精神家園、靈魂故鄉依舊不得,而當詩人發現了山水自然,這片仁慈的天地便向漂泊的人們敞開懷抱了。中國人的生命特質也在此生根發芽,顯現出來了。

德國著名詩人、哲學家諾瓦利斯曾經動情地說:「詩是對家園的無限懷想。」

相關焦點

  • 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原標題:中國古典詩歌中的飛鳥意象:自由的靈魂 關注桃李國學堂,與您一起辨明經典的精髓,與您一起研習經典的教法,與您交流學習經典的體會。 寫在前面:人類從遠古以來就有自由飛翔的夢想,曹植曾經發出過「願接翼於歸鴻,嗟高飛而莫攀」(《九愁賦》)的感嘆,閨中小姐林黛玉哀婉的《葬花吟》中,也曾出現「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的高亢之音。生命的缺憾在藝術中得到補償,中國古典詩歌中反覆出現的空靈自在的飛鳥意象,是「身無彩鳳雙飛翼」的人類藉以實現精神遨遊的媒介。
  • 高考中經常丟分的古詩鑑賞題:什麼是古詩的「意象」?
    「意象」一詞是中國古代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那麼究竟什麼是意象呢?所謂「象」,即物象,也就是可以看得見的事物;所謂「意」,即詩人自己的思想感情。因此,「意象」實際上就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 2020年高考複習|古詩鑑賞知識點:意象
    意象通常是指自然意象,詩中所詠嘆的社會事物,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所描繪的生活場景,所鋪陳的社會生活情節和史實,也是用來寄託情思的,這便也是意象。三、意象的特點1、含蓄性歌德曾說:「最直露的中國詩歌,與西方的詩歌相比,也是含蓄的。」
  • 詩歌鑑賞|盤點古詩詞中的經典意象
    意象是詩歌鑑賞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審美元素,了解和認識了詩歌中的意象,也就能夠很容易的了解全詩的意境以及詩人的情感。意象是詩人在寫詩的時候間接表達自己的情感的某一種事物或者景物。很多學生在進行古詩鑑賞時總會忽略了意象這個重要的信息,導致對詩詞的理解有所偏差。今天,小船就為大家整理一下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以及它們代表的含義,希望對你們品鑑古詩詞有幫助。
  •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解讀古代文學中的思鄉類型
    但就這同一意向而言,卻又有著一些內在的差異,那麼它到底存在著哪些差異呢?今天就和阿康同學一起來看看吧。地域意義上的故鄉所謂地域意義上的故鄉是指一個人出生、成長的地方,那裡,有他的溫馨的童年記憶、熟識的父老鄉親、成長中的酸甜苦辣。
  • 古詩描寫四季以春天居多,原因其實很簡單,古人愛在春天做這些事
    中國古代的詩歌,有著大氣磅礴、氣象萬千的豐富內涵,時至今日,古代文人墨客在詩歌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仍然在中國文學史上熠熠生輝。中國古詩的內容總是包羅萬象,就連一年更迭變化的四季,都能成為詩人筆下浪漫優雅的詩詞。
  • 一首思鄉詩,卻寫出了他人感情,白居易有什麼妙筆?
    寫望月思鄉的古詩有很多,但是一般都是寫自己思人,或者從對方著筆,寫對方思念自己。但是白居易這首《望月有感》,卻寫出了他人的感情,而且感情真摯,催人淚下。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我們來讀一讀。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田園寥落幹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裡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 蟬:中國詩歌中的獨特意象,既是文人的高潔心態,也是價值取向
    3,從季節的角度看,詩文中的"蟬"可以分為兩種:早蟬和寒蟬,此時詩人注意的是蟬鳴3,1開秋聲的早蟬,抒發詩人的感傷再者,從季節的角度看,詩文中的蟬可以分為兩種 :開秋聲的早蟬和泣金風的寒蟬。這依然和中國文人的悲秋情節有關,加上上文提到的詠蟬詩和悲秋詩在一定層面上的重合,所以,蟬出現的夏不是詩人們關注的重點,反而是蟬死亡的秋,才更能牽動詩人們的心緒。
  • 只分析意象,能不能讀懂古詩?來試試這首七絕
    站在詩人的角度來讀詩,我是沉於古詩。讀詩,要分析意象,這是普遍共識,也是很多人的讀詩習慣。但有時候,只分析意象,反而容易走進「死胡同」。不信您來讀一讀,中唐詩人張籍的《涼州詞》(其一)。邊城暮雨雁飛低, 蘆筍初生漸欲齊。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 古詩文中常見的動物,都代表了什麼?
    1.鴻雁思鄉懷親、羈旅傷感、孤獨、書信、消息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遊子思鄉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例1:隋人薛道衡《人日思歸》:「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歸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
  • 孟浩然漂泊他鄉時寫下一首經典古詩,道盡清明的滋味,令人感慨
    他獨自漂泊在他鄉,清明時節到來,因為路途遙遠瑣事在身,不能趕回家中去,清明節時的孟浩然,在他所看所想之中寫下了一首經典的古詩,這首詩有著怎樣的三兩滋味呢,一起來品讀。從這首詩的詩題便能知道,這是詩人在清明節時所看所想之後立即寫下來的,整首詩用詞上比較平淡簡單,但在字裡行間能讀出詩人內心的孤獨和無奈,以及對於人生的思考,清明時節獨自在外漂泊,這份心境要感同身受來體會,且來細細品讀這首詩。
  • 古詩鑑賞答題技巧中寫景技巧之快問快答
    小升初必考考點之快問快答類古詩鑑賞技巧本文主要講解快問快答類古詩的寫作技巧,通過這些個技巧功能,你能夠在鑑賞古詩中給出詳細的使用說法的描繪,從而對此類古詩進行詳細的鑑賞考點的解答。快問快答的方法通常包括意象組合(包括但是不限制於意象的並列組合、對比組合,以及跳躍組合),動靜結合等手法。【筆記】1、 動靜結合 ( 1)含義:同時描寫靜態的事物和動態的事物,讓靜景和動景相輔相成、 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 2) 類 型: 動靜結合技巧還可以拆分出化動為靜、化靜為動、以動襯靜、 以靜襯動、動靜互襯等等不同的類型。
  • 意象是什麼?意象如何分類?最簡單最正確的解讀來了
    一、意象是什麼意象是什麼?意象是表達了某種意思的事物。這個問題相對比較簡單,容易理解,也沒什麼爭議。提起意象,很多人都會想到古詩詞。沒錯,意象基本上屬於古詩詞專用,雖然在別的行業和領域也有使用,但是都借鑑了古詩詞。無論意象怎麼使用,其中的意思都是一樣的,都是在古詩詞中的意思。
  • 對中西「意象」概念的考察和梳理
    這種情況產生了雙重效果:一方面,由於西方意象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來自域外的別樣思考角度和現代審美的精神資源,使得中國的傳統意象理論獲得了新的發展契機。西方意象概念與中國傳統意象概念有著質的區別。西方意象概念在文化上基於西方圖像學和象徵主義的土壤,而中國意象概念則基於「天人合一」和「以空間凝聚時間」的基本意圖,因此,必須釐清兩者之間的差異。
  • 唐詩三百首中最「包舉宇宙氣象」的古詩,23歲的李白已有如此氣度
    杜甫的詩都是愁緒滿懷的,有著苦大仇深的一面,而在李白的詩作當中,更多的表現是豪氣幹雲。有著充沛的情感,有著沖天的豪情,這是李白的特點,也是唐代詩人當中最具特色的一位。比如李白有一首入選唐詩300首的五律詩篇,這首詩寫於李白剛剛離開家鄉的時候,也就是在大23歲的時候。
  • 古詩詞中的鷓鴣意象:揮之不去的愛與哀愁
    鷓鴣,是一種中國南方地區的留鳥,它的背部與腹部為黑白色,腳為黃色或紅褐色。由於它的叫聲十分特別,聽起來很像「行不得也哥哥」。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們,常常將個人的情感寄托在其中,使得鷓鴣這種美麗的鳥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一、表達愁苦之情 鷓鴣的叫聲,不僅十分響亮,而且聽起來十分哀婉,給人一種悲戚之感。故而古人常用鷓鴣這個意象表達自己的愁緒。
  • 什麼是色彩意象?各種色彩的象徵和意象的含義
    「意象」的概念是出自於中國傳統美學的範疇。「意」即「意境」,是指在創作過程中設計者的個人感受、情致和易趣;「象」即「朦朧美」,是指客觀對象經設計者想像後的形象。在具體的繪畫中,兩者相輔相成,以意表象,以象達意,密不可分。在色彩設計中,「意象」是指設計者主觀情感意願與客觀對象交融而成的心理形象。
  • 唐詩三百首中最具風韻的五律古詩,頸聯10個字寫出大自然規律
    比如這位唐代詩人,他只有一首詩入選唐詩300首的,卻堪稱唐詩300首當中最具風韻的五律古詩:且看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青山外 一作:青山下)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這首古詩是一首思鄉古詩,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寫的具體的時間都是冬去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