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興起,買了打蛋器準備做個蛋糕,但是非常遺憾我失敗了,蛋白打了半個小時都沒打好。Oh, my God!這是為什麼呢?我還是用打蛋器打的。開到了七檔,打蛋器都快燙死我了。蛋白都沒打發。-_-||
於是熱愛學習的我,總結了些經驗教訓。以供烘焙小白們參考。很明顯百裡因為不懂蛋白打發的原理第一步就給弄錯了。
1、分蛋時蛋白中不能混有蛋黃,攪打蛋白的器具也要潔淨,不能沾有油脂。(百裡就是第一次使用蛋清分離器沒用好,蛋清蛋黃沒有完全分離才失敗的o(╥﹏╥)o)
2、在蛋白中倒入1-2滴檸檬汁或者白醋。這樣做的目的是因為蛋白是鹼性的,加入一些檸檬汁或白醋這樣的酸性物質,可以增加蛋白的穩定性。不要過多哦。
3、一個蛋白至少要配20克左右的糖,打發的蛋白才比較穩定。蛋白打成魚眼泡加入1/3的糖,打成溼性發泡(拉起打蛋器,帶出的蛋白糊頭比較長會彎下)加入1/3的糖,打成乾性發泡加入1/3的糖
錯誤的容器:打發蛋白最好的容器是銅器,因為銅的酸性成份會中和鹼性的蛋白,從而使得蛋白越穩定,我們一般家裡沒有銅器,用不鏽鋼盆也沒有問題。但是,塑料盆和玻璃碗是被禁止的哦。塑料盆很容易吸附水分,再吸都吸不乾淨,而玻璃碗因為碗壁太滑,蛋白掛不住容易滑落,所以,不要隨便找色拉碗代替。
最後講下打發時用的專業名詞:
魚眼泡:顏色渾濁發白,泡泡很粗大溼性發泡=6~7分發:出現紋路,打蛋器提起來會出現一個10cm左右的蛋白線,不會滴落
中性發泡=8分發=軟峰:紋路較為清晰,打蛋器提起來有一個彎鉤,蛋白仍有流動性,且不能倒扣,可以做輕乳酪和蛋糕卷
乾性發泡=硬性發泡=9~10分發=硬峰:打蛋器提起來有一個挺立的彎鉤,蛋白盆可以倒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