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億元村裡的紅火產業 ——靈井鎮霍莊村社火戲劇道具產業...

2020-12-06 網易新聞

中國「淘寶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省級色文化示範村……一張張閃亮名片的取得,來源於靈井鎮霍莊村傳承百餘年的傳統社火戲劇道具製作技藝,更來源於時代賦予文化創意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無限可能,讓傳統文化創意新生。不久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名單,霍莊村成功入選。

初冬時節的一場陰雨,讓氣溫下降不少,但在霍莊村,呈現的依舊是繁忙的生產和銷售景象。在該村鑫正戲劇用品有限公司的一樓生產車間裡,一條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正在加緊生產戲劇演出用的靴子;在二樓,幾位霍莊村的婦女操縱著一臺臺縫紉機,快速縫製著手中的戲劇用品。從鳳冠霞帔到衣帽靴子,在這裡都能找到最合適的道具。

作為極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霍莊村的社火戲劇道具產品加工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產品包含舞獅道具、龍燈、旱船、花燈、戲服等數百個種類。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廟會等傳統慶典的狂歡活動,包含高蹺、旱船、舞獅、舞龍、花燈、秧歌等節目,已歷經幾千年的傳承流變,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而戲劇藝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發展出不同地域極具本土風韻的眾多劇種,由此衍生出種類多樣的戲劇服飾、道具、配飾等相關用品。

百餘年的文化積澱,讓霍莊村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有了更加充足的發展動力。乘著國家發展的東風,在網絡、物流等產業的支撐下,霍莊村走出了一條「農戶+網絡+公司」「農民自發+政府服務」的農民創業致富新路,發展成為原材料採購、原材料加工、成品製作、銷售、物流及售後等完整的產業鏈條。目前,霍莊村從事社火戲劇道具生產的農戶有400餘戶,有電商200餘家,產品包括舞獅、舞龍、旱船、花轎、毛驢等社火道具以及戲具、頭面等數百個品種,帶動本村和周邊村莊村民從業者近2000人。2019年,全村社火戲劇道具產品年交易總額在2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1.6萬餘元,社火戲劇道具產品產值佔村全部收入的70%。

在霍莊村監委主任霍振亞看來,霍莊村的村民大部分能從社火戲劇道具產業中找到適合的活兒幹。「以原有的社火、戲劇道具產品為基礎,霍莊村村民積極獲取新信息、新動向,拓展思路,從近年來紅紅火火的影視劇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為很多影視劇劇組提供道具,也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定製服務。」霍振亞說,該村村民根據客戶需求手工製作的古裝劇長發、長鬚等,就有一部分成為影視劇中的道具。

在村民何瑞的家中,不同形制、不同色彩的扇子,成為他們打開國際市場的重要產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扇子好像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產品。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扇子在國外也有著很好的市場。」何瑞告訴記者,他們家生產的扇子,有很大一部分都銷往俄羅斯、韓國等國外市場。他們家生產的扇子、絲巾等,包含暈染、混染、漸變染等染色技術,色彩和品質都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一些大型的戲劇、情景劇演出中,他們還會提供相應的定製服務。「我們會參加不同的展會,與國外的客戶建立聯繫,並在日常的溝通中通過網絡、翻譯軟體等接受訂單,通過現在便捷的物流發貨給客戶。」在何瑞看來,正是時代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而對於村民霍隨軍來說,製作舞獅道具,已經成為全家人都參與其中的好生計。他們家的舞獅道具以玻璃鋼材料作為支撐骨架,再輔以豔麗的色彩和柔軟的內襯,經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除了獅頭,完整的舞獅道具還包括獅皮、獅褂等,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特別的設計。在霍隨軍看來,與以前相比,他們有了更加便捷的銷售方式。「如果是以前,不管是我們出去跑市場,還是客戶到家裡來買,都不方便。而現在,我們可以網上溝通、網上銷售,隨時隨地都可以相互交流,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生意。」霍隨軍說。

10多歲就開始學習製作龍燈的村民陳廣申,如今依舊堅持著這項傳統技藝。在他的記憶中,以前每到9月,他就到處跑著找銷路,越是快過年了,越是要往外跑,到處去推銷。如今,只要通過網絡談好了合作,就會有配套服務幫助他將產品送到客戶身邊。時間縮短了,距離拉近了,生意也更好了。如今,霍莊村在政府的支持下,組織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班、電子商務知識培訓班等,越來越多的霍莊村年輕人回鄉創業。

當記者即將離開霍莊村的時候,快遞員們走街串巷,從一戶戶村民的家中取出打包好的社火戲劇道具產品,不久之後,這些產品就會出現在全國不同地區。這個古老的村莊,在時代的發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小小的霍莊村,成為鄉村振興中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美好見證。

(原標題:鄉村振興:億元村裡的紅火產業 ——靈井鎮霍莊村社火戲劇道具產業發展掠影)

(責任編輯:張楷浩_HN037)

相關焦點

  • 智果村裡「種」文化
    每天走在村裡,他既要聆聽村民們對村裡發展有哪些意見建議,還要時不時充當調解員,為前來「要個說法」的鄰裡們化解矛盾。這幾年,每當村裡在外打拼的年輕人回來,都會驚訝村裡發生的變化,「早知道村裡發展得這麼好,當時也不用在外面買房了。」與父親王清榮在村裡散步時,王超常常感慨道。社火「鬧」出紅火日子提起洋縣的懸臺社火,可謂遠近馳名。
  • 廣饒:西紅花種植多方共贏 特色產業助推鄉村振興
    大王鎮東莊子村是遠近有名的「國家森林鄉村」,四周被萬畝林場包圍,但由於缺乏產業,薄弱的村集體經濟致使鄉村振興的後勁不足。通過調研,分析研判,省派大王鎮鄉村振興服務隊決定搞林下西紅花的種植,為這個村打造村集體產業。「賣花的收入都歸村集體所有,我們算了算第一年可能產量稍微低一些,也得突破15萬元以上,村民按每天來打工,每天收入90元,按10天算的話,平均一個人增加900塊錢。」
  • 瀚海鄉村,借振興的潮汛百舸爭流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置身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大漠和草山深處的無數鄉村,迎來了振興和重塑的春天。    產業的「金鑰匙」打開鄉村振興之門    讓農業強起來、農村美起來、農民富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說到根子上,這一切都要靠著產業開路。
  • 打造鄉村產業振興新動能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無論是謀劃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還是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穩住農業基本盤、守牢「三農」基礎都是壓艙石,必須答好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道必答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日前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加快發展鄉村產業,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立足當地特色資源,推動鄉村產業發展壯大,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
  • 產業扶貧與鄉村產業振興有機銜接的主要政策施力點
    在脫貧攻堅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交匯的特殊時期,實現二者的有機銜接,務必要瞄準產業發展的政策施力點,按照鄉村振興中產業興旺的內在要求,重點向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拓展延伸,實現三產融合發展。  完善鄉村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體系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
  • 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成立
    南方日報訊 (記者/李鵬程)6月24日,百萬新型職業農民公益教育項目啟動暨海大鄉村振興教育學院、鄉村振興海大產業中心揭牌儀式在廣州舉行。本次活動由海大集團與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共同主辦。海大集團在儀式上宣布,未來將利用五年時間,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十百千萬工程」,即建設十大新型農業產業園,打造百個鄉村振興產業強鎮,建立千個鄉村振興技術服務站,培養萬名鄉村振興服務工程師隊伍,孵化萬名鄉村振興產業帶頭人,最終實現培育百萬名新型職業農民、帶動千億元產值的目標。
  • 關於鄉村產業振興的幾點思考
    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基礎。關於如何發展鄉村產業,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給出了明確答案。一是要順應產業發展規律。產業發展規律主要是指一個產業的誕生、成長、擴張、衰退、淘汰的各個發展階段所需要具備的條件和環境,以及應當採取的政策措施。
  • 魅力大櫻桃帶「紅」產業振興 鄉村振興服務隊助力槐樹莊村集體經濟...
    服務隊員查看櫻桃苗木裝車情況 服務隊員在苗木基地查看苗木長勢 膠東在線12月4日訊(通訊員 於佳禾 王保振) 產業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煙臺臧家莊鎮鄉村振興服務隊結合村莊實際,
  • 深入鄉村發現優勢產業,助力鄉村振興,這家國有大行正在行動
    鄉村振興,金融先行!由中國建設銀行遼寧省分行與遼寧衛視攜手打造的十集鄉村振興紀錄片《金色的田野》,第七集1月15日在遼寧衛視播出! 脫貧攻堅篇(上)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在扶貧工作中,投入資源之多,幫扶力度之大,世所罕見。
  • 一根地瓜藤 連著一條鄉村產業振興路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3月23日上午,萬寧市東澳鎮英宅坡村澳沙地瓜種植基地前一片生機勃勃的春收景象,以「發展特色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澳沙地瓜體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東澳鎮委副書記陳嘉俊說,澳沙地瓜是東澳鎮特色產業之一,也是鄉村振興新的主力產業。「發展農村特色產業就要因地制宜,東澳英宅坡村有良好的自然種植資源優勢,我們就是將其優勢充分利用。」
  • 探索康養產業撬動鄉村振興有效路徑
    (興雲 本報記者王松)讓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機銜接,對於徹底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農村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日前,一場有關「康養產業與鄉村振興」的大討論在黔南州惠水縣百鳥河數字小鎮大茶倉展開,探討如何將康養產業和農村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多種模式,推進農業、旅遊、文化、康養等產業深度融合。
  • 海口施茶村:新產業新特色新富路
    本報記者 張茂 攝南海迴響——回訪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考察海南走過的地方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遊、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農村基層黨組織要成為帶領農民群眾共同致富的主心骨和堅強戰鬥堡壘。
  • 融合產生新動能——延平區塔前鎮鄉村產業振興側記
    走進延平區塔前鎮,果園裡,果農們正在忙著採摘剛剛成熟的西瓜、百香果和火參果;大棚中,成批的新鮮蔬菜被裝箱運往省內外的大型商超;一捆捆花卉在包裝好後用冷鏈運至海外,成噸的食用菌從標準化生產大棚被送入車間進行加工……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所在。塔前鎮處於延平、沙縣、尤溪縣交界,是省級生態鄉鎮和省定老區革命鄉鎮。
  • 平臺在行動|拼多多狄拉克:鄉村振興的關鍵是產業振興,核心是人才振興
    圖為狄拉克 受訪者供圖人才與產業相結合 穩定就業助力鄉村振興狄拉克認為,由於民營企業規模大小不一,覆蓋各行各業,機制靈活,在吸納就業上具有強大的靈活性和韌性。吸納就業的同時,還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這是民營企業的責任。
  • 江蘇大力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本報記者 梁瀟 通訊員 陳甜甜 李巖報導綠色蔬菜產業是江蘇省鄉村振興十項重點工程明確要培育的八個千億元級優勢特色農業產業之一。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巡視員、總農藝師唐明珍在致辭中指出,前三季度,全省蔬菜面積、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和1.5%,其中新認定綠色蔬菜基地298個,綠色蔬菜播種面積達701萬畝、產值606億元。蔬菜產業是種植業優勢產業,也是一項民心產業、民生產業和農民致富產業。
  • 提升園區承載力 深耕農旅產業南墅鎮鄉村振興探「新路」
    新籤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34個,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10個,新竣工億元項目9個……1-10月份,南墅鎮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向好。今年以來,南墅鎮立足優勢,深化拓展「萊西經驗」,聚焦石墨產業,深耕農旅產業,探出新路、幹出成效。
  • 十九大代表王海燕:鄉村振興就是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回到村裡,大家爭相問她參加十九大的情況。王海燕告訴村民們,國家要啟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給村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以前他們總覺得無論怎麼進城打拼,回到家裡還得看著有塊土地才能安心,而現在延長了30年的承包期,大家可以放心大膽地把地進行土地流轉,坐在家裡收租金。
  • 發展甘薯產業 助力鄉村振興 中國(泗水)甘薯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
    大眾網訊 10月16日,中國(泗水)甘薯產業助力鄉村振興學術研討會暨甘薯新品種現場觀摩會,在距孔子出生地800
  • 南方農村報:讓南藥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劑良方
    近日,2020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暨廣東省第二屆南藥產業大會在廣東雲浮召開。這是雲浮市連續第二年主辦廣東南藥產業大會。今年大會的主題是「發掘千年文明瑰寶,振興現代中藥產業」,站位更高,旨在加快推動中國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打造新時代廣東南藥金字招牌。
  • 傾情打造 「百企百果園」,奉賢四團以產業興旺推進鄉村振興!
    近年來,新橋村在保留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以「生態文明,美麗鄉村」為規劃主題,有序推進生態環境治理和基礎服務設施建設,合理規劃空間景觀布局,結合S2高速、六團公路交通優勢以及自身瓜果林地資源,著力打造「百企百果園」,以特色農業帶動新橋村產業發展,助力美麗鄉村創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