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淘寶村」、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省級色文化示範村……一張張閃亮名片的取得,來源於靈井鎮霍莊村傳承百餘年的傳統社火戲劇道具製作技藝,更來源於時代賦予文化創意和文化產業發展的無限可能,讓傳統文化創意新生。不久前,農業農村部發布2020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名單,霍莊村成功入選。
初冬時節的一場陰雨,讓氣溫下降不少,但在霍莊村,呈現的依舊是繁忙的生產和銷售景象。在該村鑫正戲劇用品有限公司的一樓生產車間裡,一條現代化的生產設備正在加緊生產戲劇演出用的靴子;在二樓,幾位霍莊村的婦女操縱著一臺臺縫紉機,快速縫製著手中的戲劇用品。從鳳冠霞帔到衣帽靴子,在這裡都能找到最合適的道具。
作為極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傳承的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鎮億元村,霍莊村的社火戲劇道具產品加工已有上百年的歷史,產品包含舞獅道具、龍燈、旱船、花燈、戲服等數百個種類。社火是中國民間一種慶祝春節、廟會等傳統慶典的狂歡活動,包含高蹺、旱船、舞獅、舞龍、花燈、秧歌等節目,已歷經幾千年的傳承流變,積澱了深厚的歷史文化。而戲劇藝術更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璀璨明珠,發展出不同地域極具本土風韻的眾多劇種,由此衍生出種類多樣的戲劇服飾、道具、配飾等相關用品。
百餘年的文化積澱,讓霍莊村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有了更加充足的發展動力。乘著國家發展的東風,在網絡、物流等產業的支撐下,霍莊村走出了一條「農戶+網絡+公司」「農民自發+政府服務」的農民創業致富新路,發展成為原材料採購、原材料加工、成品製作、銷售、物流及售後等完整的產業鏈條。目前,霍莊村從事社火戲劇道具生產的農戶有400餘戶,有電商200餘家,產品包括舞獅、舞龍、旱船、花轎、毛驢等社火道具以及戲具、頭面等數百個品種,帶動本村和周邊村莊村民從業者近2000人。2019年,全村社火戲劇道具產品年交易總額在2億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1.6萬餘元,社火戲劇道具產品產值佔村全部收入的70%。
在霍莊村監委主任霍振亞看來,霍莊村的村民大部分能從社火戲劇道具產業中找到適合的活兒幹。「以原有的社火、戲劇道具產品為基礎,霍莊村村民積極獲取新信息、新動向,拓展思路,從近年來紅紅火火的影視劇中找到新的發展方向,為很多影視劇劇組提供道具,也為他們提供相應的定製服務。」霍振亞說,該村村民根據客戶需求手工製作的古裝劇長發、長鬚等,就有一部分成為影視劇中的道具。
在村民何瑞的家中,不同形制、不同色彩的扇子,成為他們打開國際市場的重要產品。「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扇子好像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產品。其實隨著時代的發展,扇子在國外也有著很好的市場。」何瑞告訴記者,他們家生產的扇子,有很大一部分都銷往俄羅斯、韓國等國外市場。他們家生產的扇子、絲巾等,包含暈染、混染、漸變染等染色技術,色彩和品質都得到了客戶的認可。在一些大型的戲劇、情景劇演出中,他們還會提供相應的定製服務。「我們會參加不同的展會,與國外的客戶建立聯繫,並在日常的溝通中通過網絡、翻譯軟體等接受訂單,通過現在便捷的物流發貨給客戶。」在何瑞看來,正是時代的發展,為他們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發展環境。
而對於村民霍隨軍來說,製作舞獅道具,已經成為全家人都參與其中的好生計。他們家的舞獅道具以玻璃鋼材料作為支撐骨架,再輔以豔麗的色彩和柔軟的內襯,經多道工序製作而成。除了獅頭,完整的舞獅道具還包括獅皮、獅褂等,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有特別的設計。在霍隨軍看來,與以前相比,他們有了更加便捷的銷售方式。「如果是以前,不管是我們出去跑市場,還是客戶到家裡來買,都不方便。而現在,我們可以網上溝通、網上銷售,隨時隨地都可以相互交流,一年四季都可以做生意。」霍隨軍說。
10多歲就開始學習製作龍燈的村民陳廣申,如今依舊堅持著這項傳統技藝。在他的記憶中,以前每到9月,他就到處跑著找銷路,越是快過年了,越是要往外跑,到處去推銷。如今,只要通過網絡談好了合作,就會有配套服務幫助他將產品送到客戶身邊。時間縮短了,距離拉近了,生意也更好了。如今,霍莊村在政府的支持下,組織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班、電子商務知識培訓班等,越來越多的霍莊村年輕人回鄉創業。
當記者即將離開霍莊村的時候,快遞員們走街串巷,從一戶戶村民的家中取出打包好的社火戲劇道具產品,不久之後,這些產品就會出現在全國不同地區。這個古老的村莊,在時代的發展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小小的霍莊村,成為鄉村振興中一個充滿文化氣息的美好見證。
(原標題:鄉村振興:億元村裡的紅火產業 ——靈井鎮霍莊村社火戲劇道具產業發展掠影)
(責任編輯:張楷浩_HN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