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與帕金森氏症救星,發現清除腦部有毒蛋白的方法

2021-02-23 休斯頓華人資訊

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在針對果蠅的大腦活動與行為的實驗中,發現當果蠅進入深度睡眠時,喙部會反覆伸出與縮回。這樣的幫浦運動有助於清除廢物與修補傷口,並掃除大腦中有毒蛋白質。由於控制果蠅睡眠周期的神經元,與人類神經元相似,而有毒蛋白是導致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或帕金森氏症的元兇。換言之,好好睡一覺無疑是維持大腦健康、防止前述疾病的重要關鍵。

根據研究團隊發表於《科學發展》(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的論文,現有文獻已證實,睡眠不足將損害學習、記憶、免疫能力與傷口癒合。然而,睡眠如何達到這些功能,卻仍不清楚。

儘管果蠅與人類為不同物種,但控制果蠅睡眠周期的神經元,卻意外地與人類神經元類似。因此,果蠅常被當作研究睡眠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模式生物。在本項實驗中,果蠅更因為深度睡眠期與人類深度睡眠期相似,而成為實驗對象。

研究團隊發現,在深度睡眠期的果蠅,會反覆伸出與收回喙部,而這種幫浦運動有助於體液流入果蠅的腎臟,整個過程清除廢物並讓傷口得以修復。隨後的實驗中,研究團隊在果蠅身體注射顏料,並中斷其深度睡眠;結果發現,這些昆蟲字系統中清除顏料的能力變差,且更容易受傷。

研究團隊強調,儘管清醒時身體的廢物也能藉由新陳代謝排除;但只有深度睡眠期的清除效率大幅提高。睡眠最核心的功能是清除毒素與廢物,這或許是為什麼所有生物都需要睡眠的原因。



可直接點擊以下公號名稱進行關注:

送人玫瑰,手有餘香👇「分享」

相關焦點

  • 帕金森氏症可能是腸道微生物「惹的禍」
    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帕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帕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 十大症狀辨別帕金森氏症,生活飲食與復健改善生活
    最近,她發現王伯伯在看八點檔時,擱在腿上的手指開始不自覺地抖動,至於每天例行性的散步運動,王伯伯也越走越慢,昨天傍晚甚至在河堤上跌了一跤,額頭險些撞到路旁的座椅。隔日一早,王媽媽越想越不對,便拉著王伯伯前往醫院進行檢查。檢驗報告出爐後,醫生診斷出王伯伯是患了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那是什麼?他身體狀況一向良好,怎會突然得病呢?」王阿姨不解。
  • Nature:線粒體自噬對帕金森氏症的影響
    影響在受損線粒體的清除(線粒體自噬)中所涉及的兩種酶(泛素連接酶parkin和蛋白激酶PINK1)的「功能喪失突變」與家族性帕金森氏症有關。這項研究表明,USP30 (一種局限於線粒體的去泛素酶)通過去除由parkin放置的泛素標籤來對抗線粒體自噬。
  • 科學家提出帕金森症新療法 或將於2020年進行臨床試驗
    昆士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特倫特·伍德拉夫(Trent Woodruff)教授說,研究小組發現,一種名為MCC950的小分子阻止了幾種動物模型中帕金森氏症的發展。伍德拉夫博士說:「我們已經利用這一發現開發出改良的候選藥物,並希望在2020年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帕金森氏病是世界上第二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人常見的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 日本首次用iPS細胞治療帕金森氏症—新聞—科學網
  • 割了患帕金森氏症風險變高
    帕金森氏症是無法治癒的神經系統疾病,全球患者逾1000萬;美國每年約30萬人割除盲腸,最新研究表明,其中近2800人可能罹患帕金森氏症。研究人員分析了6220萬人的資料,發現其中48萬8190人割除了盲腸;而割除者中的4470人後來患上帕金森氏症,比重近1%;但在沒有割除盲腸的6170萬人中,罹患帕金森氏症的比重僅為0.29%。
  • 帕金森氏症機制之新見解
    帕金森病,以前也被稱為搖晃麻痺,是影響運動和神經系統的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約有410萬人患有帕金森氏症,僅在德國就有30多萬人受到影響。這種疾病的典型症狀是緩慢的運動,僵硬,頻繁的搖晃和逐漸駝背。其原因是大腦中神經細胞的持續死亡,這些中樞神經細胞產生信使物質多巴胺。科學家們正在努力研究導致產生多巴胺的神經細胞損失的機制。
  • 【匈牙利科學家發現新的神經元功能】將有望對抗帕金森氏症等慢性神經疾病
    據匈牙利科學院消息稱,近日在匈牙利國家腦研究項目中,通過匈牙利森梅威思大學(Semmelweis University)和維也納醫科大學腦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們共同努力,發現了新的神經元功能
  • 化療中使用的強效藥物可減輕帕金森氏症患者的幻覺
    帕金森氏症英國公司是歐洲最大的帕金森氏症研究慈善機構,該公司正與倫敦大學學院合作,投資100萬英鎊進行一期開創性的二期臨床試驗,以探索昂丹西酮(ondansetron)藥物對幻覺是否安全有效。 目前,英國有14.5萬帕金森病患者,其中75%的人在某種程度上會出現視覺幻覺。
  • 近期帕金森疾病研究的最新成果
    在這項新研究中,研究人員對29名帕金森氏症患者和20名對照受試者的血液樣本進行了蛋白α-突觸核蛋白檢測,並確定了帕金森氏症患者血液中的免疫細胞在調節細胞表面免疫標記方面能力較差,並且與對照組細胞相比,它們分泌抗炎分子的效率也較低。 「免疫系統在微妙的平衡中起作用。一方面,它清除入侵的微生物和多餘蛋白質(例如α-突觸核蛋白)的積累。
  • 類Google Glass嗅覺刺激設備或能成為一種失智症療法
    據外媒報導,一種新型的可穿戴設備被提出,它可以發送電脈衝來刺激嗅覺系統以此作為一種預防或減緩失智症相關神經退化的方法。嗅覺功能失調被懷疑是阿爾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症的早期症狀之一,因此研究人員猜測這些疾病可以通過刺激嗅覺來預防。
  • 科學家發現帕金森氏症中可能缺少的神經化學信號
    西北大學的兩位神經科學家首先發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將多巴胺傳遞到負責運動和學習/獎勵行為的重要大腦區域,從而確定了帕金森氏病中可能缺少的神經化學信號。我們的發現可能會幫助回答有關帕金森氏病和其他神經系統奧秘的許多問題。」溫伯格藝術與科學學院神經生物學助理教授多貝克(Dombeck)與博士後研究員馬克·豪(Mark Howe)進行了這項研究。這些發現為理解多巴胺系統在運動控制和學習/獎勵中的作用以及多巴胺系統功能障礙如何導致一系列神經系統疾病提供了新的框架。
  • 原來帕金森氏症不是一種疾病,而是兩種
    近日《Brain》上發表了一項重大研究:帕金森氏症其實是兩種疾病,根據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的不同起源,可以分為腦優先型(自上而下)和身體優先型(自下而上)。帕金森氏症的特徵是存在異常的神經內α-突觸核蛋白聚集體,它可能以一種類似朊病毒的方式在細胞間傳播。
  • 科學家發現與帕金森病高度相關的蛋白結構...
    點擊查看 導言:帕金森氏病(PD)是影響人體運動,目前進展最迅速的進行性神經系統疾病,且尚無治癒方法。在疾病初期,有的患者可能只是一隻手表現出微弱的震顫,而隨著疾病的進展,患者甚至難以走路和說話。
  • Nat Commun:鈣在帕金森症發病過程中的作用
    2018年2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最近,研究者們發現大腦中鈣的水平的上調會導致毒性物質團塊的形成,而這則是帕金森症的發病標誌。在這項由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者們做出的研究中,作者發現鈣能夠介導神經末梢細胞膜微結構之間的相互作用,而這對於大腦神經信號的傳遞,同時也影響了帕金森症發病關鍵蛋白alpha-synuclein的活性。大腦中鈣水平的過高或者alpha-synuclein蛋白水平的過高都會觸發腦細胞死亡的鏈式反應。
  • 巴金森氏症(老年失智)的真正元兇不在腦部而在腸胃
    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策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的研究人員先培育出了兩組過多生成阿爾法─突觸核蛋白(alpha-synuclein)的實驗鼠,這種蛋白被認為是巴金森氏症的「罪魁禍首」之一。兩組實驗鼠的唯一區別是:一組擁有完整的腸道菌群(gut bacteria),另一組是無菌實驗鼠。
  • 神機妙「算」:從可穿戴設備治療帕金森氏症說起-虎嗅網
    鄧小平、阿道夫・希特勒、穆罕默德・阿里、薩爾瓦多・達利、凱薩琳・赫本、道格拉斯・麥克阿瑟,這些名人雖然來自政界、軍界、體壇和藝術圈,從事不同的領域,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全都是帕金森氏症患者。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慢性的中樞神經系統退化性失調,它會損害患者的動作技能、語言能力以及其他功能。1817年,英國醫師詹姆斯・帕金森在一篇名為《震顫麻痺論文》的論文(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中描述了該病症的症狀:行動遲緩、肌肉僵直、四肢顫抖、步伐拖曳、憂鬱及痴呆等。
  • 基因療法治療帕金森氏症再添新研究:抑制PTB可促進神經元生成,替換損傷細胞
    帕金森氏症是一種神經退行性疾病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目前還未完全清楚病因。其中,帕金森氏症早期運動症狀主要是由於中腦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患者相關腦區多巴胺不足造成的。據世界帕金森協會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球共有 570 萬帕金森患者,其中中國患病人數約 270 萬,年增新發患者 10 萬。
  • 帕金森氏症處方藥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
    據悉,喬治亞州大學醫學研究人員發現,帕金森氏症處方藥物Rasagaline或可治療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且沒有現有治療藥物的副作用。RLS主要表現為雙下肢的刺痛感覺異常以及強迫性動腿,休息時症狀更為明顯。而且能夠導致抑鬱症、白天嗜睡。研究表明,多巴胺失衡可能是RLS的病因。
  • 帕金森症可以治癒嗎
    帕金森氏病一直是老年人關注的疾病,因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患者人群是老年患者。具有各種身體機能的老年人衰弱,更容易患疾病。因此,老年人應多注意預防疾病。許多人關心帕金森症是否可以治癒。讓我們看一下下面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