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規模拓撲變化抑制結直腸癌惡性進展

2021-01-13 科學網

大規模拓撲變化抑制結直腸癌惡性進展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6 13:36:38

近日,美國哈佛大學Bradley E. Bernstein、Martin J. Aryee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大規模拓撲變化抑制結直腸癌惡性進展。這一研究成果於2020年8月24日在線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

研究人員將結腸腫瘤和正常結腸的拓撲圖與表觀遺傳、轉錄和成像數據進行了整合,以表徵染色質環、拓撲相關域和大規模區室的變化。研究人員發現,在腫瘤中,開放和封閉基因組區室的空間分配受到了嚴重損害。這種重組伴隨著區室特異性的低甲基化和染色質變化。此外,研究人員在經典的A和B區室之間的界面處鑑定出一個在腫瘤中重新組織的區室。

 

值得注意的是,在積累了過量分裂的非惡性細胞中也出現了類似的變化。這些分析表明,拓撲變化在誘導抗腫瘤免疫基因的同時抑制了幹細胞和侵襲程序,因此可能抑制惡性進展。這些發現質疑了傳統觀點,即腫瘤相關的表觀基因組改變主要是致癌的。

 

據悉,DNA甲基化和染色質的廣泛變化在癌症中有充分報導,但是高階染色體結構的命運仍然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Large-Scale Topological Changes Restrain Malignant Prog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Author: Sarah E. Johnstone, Alejandro Reyes, Yifeng Qi, Carmen Adriaens, Esmat Hegazi, Karin Pelka, Jonathan H. Chen, Luli S. Zou, Yotam Drier, Vivian Hecht, Noam Shoresh, Martin K. Selig, Caleb A. Lareau, Sowmya Iyer, Son C. Nguyen, Eric F. Joyce, Nir Hacohen, Rafael A. Irizarry, Bin Zhang, Martin J. Aryee, Bradley E. Bernstein

Issue&Volume: 2020-08-24

Abstract: Widespread changes to DNA methylation and chromatin are well documented in cancer,but the fate of higher-order chromosomal structure remains obscure. Here we integratedtopological maps for colon tumors and normal colons with epigenetic, transcriptional,and imaging data to characterize alterations to chromatin loops, topologically associateddomains, and large-scale compartments. We found that spatial partitioning of the openand closed genome compartments is profoundly compromised in tumors. This reorganizationis accompanied by compartment-specific hypomethylation and chromatin changes. Additionally,we identify a compartment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canonical A and B compartmentsthat is reorganized in tumors. Remarkably, similar shifts were evident in non-malignantcells that have accumulated excess divisions. Our analyses suggest that these topologicalchanges repress stemness and invasion programs while inducing anti-tumor immunitygenes and may therefore restrain malignant progression. Our findings call into questionthe conventional view that tumor-associated epigenomic alterations are primarily oncogenic.

DOI: 10.1016/j.cell.2020.07.03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20)30938-7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大規模拓撲學變化抑制腫瘤惡性進展
    、轉錄和成像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後,發現與傳統觀點「腫瘤相關的表觀基因改變主要是致癌的」相反,腫瘤中的拓撲變化實際上是細胞分裂積累的結果,這些變化不但抑制腫瘤細胞的乾性,而且誘導了抗腫瘤免疫,實際上它可能具有抑癌作用。
  • 淺談結直腸癌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
    7、結直腸癌目前FDA/NMPA批准應用的靶向藥物有哪些?T細胞的上面有兩個婆婆,負責激活的叫"共同激活信息",天天對你念著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提高警惕,保衛祖國;還有一個負責抑制的(叫你休息,多體帖),叫"共同抑制信號",也叫"免疫檢查點"。這兩個婆婆平時相互制約,共同管理,使T細胞功能不卑不亢,循規蹈矩。如激活過頭,殺敵八百,自損三千,造成自身免疫損傷。如抑制過頭,則對內外敵人寬容、忍讓,姑息養奸,養虎貽患了。癌細胞為什麼會逃過身體的監察和剿殺呢?
  • 高國全團隊二甲雙胍治療KRAS突變型結直腸癌研究獲進展
    大量臨床研究表明此類患者未能從抗EGFR靶向治療中獲益,從而導致我國結直腸癌腫瘤相關死亡率呈現快速上升趨勢。目前針對存在KRAS突變的CRC的治療策略有抑制KRAS激活或抑制KRAS下遊促增殖信號通路MEK/ERK的活化,但均以二期臨床試驗失敗而告終。因此,研發針對KRAS基因突變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方案和藥物,成為提高治癒率、降低死亡率的關鍵。
  •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新研究揭示腦膠質瘤惡性進展的初步機制 2018-10-22 中國科學報 程唯珈 【字體:   近日,首都醫科大學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教授江濤團隊、香港科技大學教授王吉光團隊與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樊小龍團隊合作,闡述了在繼髮膠質母細胞瘤中發現MET的第14號外顯子跳躍(METex14),以及PTPRZ1-MET(ZM)融合基因和METex14等MET基因相關變異可促進腦膠質瘤惡性進展
  • Nature:拓撲異構酶的抑制機制
    拓撲異構酶通過首先解理、然後降解DNA來緩解這種壓力。拓撲異構酶抑制因子被用作抗菌藥和抗癌藥,例如「喹諾酮」家族的抗菌藥自1962年以來一直在臨床上使用,但目前它們的療效因能抗多種藥物的細菌的出現而打了折扣。現在,來自金黃葡萄球菌的DNA促旋酶(一種II-型拓撲異構酶)的晶體結構,已在與DNA和廣譜抗生素GSK299423形成的一種複合物中被確定。
  • ASCO全新數據:貝伐單抗被進一步證實為晚期結直腸癌標準用藥
    「貝伐珠單抗是開展臨床研究最多的抗癌藥物之一,在過去10年內,它極大地提升了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羅氏公司全球血液學/腫瘤學臨床研發高級副總裁Dietmar Berger表示:「大多數晚期結直腸癌患者接受化療聯合貝伐珠單抗作為一線治療,而這些研究又進一步強化和證實了目前的治療手段。」
  • 物理所關聯拓撲絕緣體和關聯拓撲晶體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拓撲絕緣體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這類材料不同於傳統的「金屬」和「絕緣體」,其體內為有能隙的絕緣態,而表面則是無能隙的金屬態。這種金屬表面態是由內在電子結構的拓撲性質決定的,受時間反演不變性的保護,因而受缺陷、雜質等外界影響較小。目前發現的和實驗研究的拓撲絕緣體大部分是半導體材料,電子間的關聯效應很小,理論分析較為簡單。
  • 物理所拓撲絕緣體材料生長調控和輸運性質研究獲系列進展
    最近三年來,三維拓撲絕緣體的研究在世界範圍內取得了飛速進展,並成為凝聚態物理研究中的一個爆發性熱點領域。拓撲絕緣體是一類具有非平庸的拓撲對稱性(Z2)的材料,其內部絕緣,但在表面上存在著一種無能隙的、線性色散並且自旋與動量鎖定的特殊電子態。這種新的量子物質態被預言可以產生出許多新奇的準粒子和物理效應,如磁單極、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
  • 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研究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
  • 北大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北京大學信息學院電子學系副教授彭超課題組在拓撲保護下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方向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研究者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為光子器件拓展可期應用前景。成果已於昨天(4月22日)在《自然》在線發表,標題為《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
  • 拓撲超導體與拓撲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在尋找具有更高應用價值的強拓撲絕緣體材料的同時,許多新的拓撲物性被預言和發現,如磁單極、拓撲超導態、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化的反常霍爾效應等。其中,尤以Majorana費米子和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因其奇特的量子特性和應用價值而備受關注。
  •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復發高級別膠質瘤的新剋星—中科院靶向藥GENISTEIN研究進展喜人 腦膠質瘤被認為是世界神經外治療中棘手的難治性腫瘤之一,目前的標準治療方式,仍是以外科手術、放療和化療為主的綜合治療,但復發率接近100%,五年生存率不足10%。
  • 拓撲絕緣體實驗研究取得新進展
    圖二 近日,清華大學物理系薛其坤、陳曦和賈金鋒等組成的研究團隊,在拓撲絕緣體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三維拓撲絕緣體的量子薄膜的實現為理論預言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巨大熱電效應、激子凝聚等新奇量子現象的研究提供了基礎,是在拓撲絕緣體材料製備方面的一個重要進展。
  • 進展 | 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磁性斯格明子(Magnetic Skyrmion)是一種具有手性自旋的納米磁疇結構,它具有拓撲保護性、低驅動電流密度,以及磁、電場和溫度等多物理調控的特性,是未來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信息存儲器件的核心理想存儲單元。開發更多優異性能的磁性斯格明子新材料是目前磁電子學領域的研究熱點,也是推進磁性斯格明子實用化的關鍵。
  • 進展|磁性二維晶體中拓撲磁性斯格明子的發現
    磁性斯格明子(Magnetic Skyrmion)是一種具有手性自旋的納米磁疇結構,它具有拓撲保護性、低驅動電流密度,以及磁、電場和溫度等多物理調控的特性,是未來高密度、高速度、低能耗信息存儲器件的核心理想存儲單元。
  • 拓撲絕緣體研究獲進展
    該論文第一作者,現為杜克大學博士後的楊可松解釋說,這項工作的原始思想是尋找一種簡易並有效的方法從海量電子結構資料庫中尋找拓撲絕緣體。他們通過定義負能隙表徵反轉能帶結構以識別拓撲絕緣體,並通過分析自旋軌道耦合的物理本質,進而發現拓撲絕緣體在能帶反轉點(動量空間)的能隙差值(非自旋軌道耦合和自旋軌道耦合計算之間的差值,ΔEk)隨著晶格參數的略微變化近乎不變或者變化相對較小。
  • 「拓撲絕緣體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1月18日上午,科技部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清華大學薛其坤、陳曦研究組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馬旭村研究組,方忠、戴希研究組,孫慶豐和謝心澄,在拓撲絕緣體領域實驗和理論兩個方面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在國際學術界引起廣泛影響,該成果以總選票排名第一入選「2010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
  • 南開大學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宋道紅)日前,南開大學陳志剛教授、許京軍教授課題組與克羅埃西亞Zagreb大學Hrvoje Buljan教授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拓撲光子學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首次實驗觀測並理論證明了贗自旋渦旋拓撲荷的轉換與狄拉克點拓撲特性相關,揭示了動量與實空間拓撲轉換的普適規律。
  • 大連理工任偉民教授在精準合成拓撲結構聚單硫代碳酸酯獲重要進展
    拓撲結構聚合物其獨特且多變的特性被廣泛應用於生物學、藥物傳遞以及智能材料等領域。因此,合成新型具有拓撲結構的新型聚合物以進一步開發這類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應用是合成高分子領域的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工作。作為一種降解型含硫聚合物,通過環氧烷烴與羰基硫(COS)的交替共聚製備的聚單硫代碳酸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 中國科大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大潘建偉教授及同事陳帥、鄧友金等與北京大學劉雄軍、維也納工業大學、卡爾加裡大學的合作者們,在超冷原子拓撲量子體系的實驗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他們用量子淬火動力學方法在人工合成的二維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原子體系中得到了直接判斷體系拓撲的動力學判據,並據此精確測定了體系的拓撲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