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少年兒童大量使用電子媒體與學習成績下降有關

2020-09-11 科技之王之家



一項針對8至11歲兒童的新研究揭示了電視的大量使用與閱讀能力差之間的聯繫,以及大量使用計算機與較差的算術能力之間的聯繫--即與數字打交道的能力。澳大利亞墨爾本默多克兒童研究所的麗莎·蒙迪和他的同事們將這些發現發表在「開放獲取」雜誌上。

此前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研究發現,使用電子媒體--如電視、電腦和電子遊戲--與肥胖、睡眠不良和其他身體健康風險之間存在聯繫。電子媒體的使用也與更好地獲取信息、技術技能和社會聯繫有關。然而,相對較少的人知道與學業成績的聯繫。

為了幫助澄清這些聯繫,Mundy和他的同事在澳大利亞墨爾本對1239名8至9歲的年輕人進行了研究。他們使用全國成績測試數據來衡量孩子們在基線和兩年後的學業成績。他們還要求孩子的父母報告他們的孩子使用電子媒體的情況。

研究人員發現,8歲或9歲時每天看兩小時以上的電視與兩年後的同齡人相比,閱讀能力較低;這種差異相當於失去了4個月的學習時間。每天使用一臺電腦超過一個小時與計算能力下降的程度類似。分析表明,使用電子遊戲與學習成績之間沒有任何聯繫。

通過考慮基礎學習成績和潛在的影響因素,如心理健康困難和體重指數(BMI),並控制先前的媒體使用,研究人員能夠準確地確定累積電視和計算機的使用,以及短期使用,這與較差的學業成績有關。

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家長、教師和臨床醫生完善兒童後期使用電子媒體的計劃和建議。今後的研究可以在這些結果的基礎上,審查中學後期的持續聯繫。

作者補充道:「鑑於當今大流行對兒童使用時間的影響,關於現代媒體對兒童學習的影響的辯論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這是對小學生使用電子媒體和學習的第一次大規模縱向研究,研究結果顯示,兩年後,電視和電腦用戶的閱讀和算術能力顯著下降。」

相關焦點

  • 英國研究:人工色素讓兒童智商下降5分,堪比含鉛汽油
    (FSA)委託)結果顯示,包括酒石黃、檸檬黃和落日黃在內的6種人工色素影響兒童智力,嚴重時會使兒童的IQ值下降5.5分。該研究項目主持人吉姆·史蒂文森教授對媒體說:人工食用色素的毒性「堪比含鉛汽油」,過量食用人工色素會影響兒童的智力發育。 許多食用合成色素不光是其本身或其代謝物有毒,在生產過程中還有可能混雜進去砷和鉛。砷和鉛對兒童的智力也是有影響的,因為它們進入身體後,會直截了當地攻擊神經系統。
  • 教育部:深入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給廣大少年兒童「六一」寄語
    「微言教育」微信公號消息,6月1日,教育部下發通知,要求教育系統以高度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迅速掀起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給廣大少年兒童「六一」國際兒童節寄語的熱潮,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凝聚力量,把習近平總書記對少年兒童的殷切期望轉化為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 研究發現兒童肥胖與大腦關鍵區域的結構差異有關
    根據劍橋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與正常體重兒童的大腦相比,兒童肥胖與認知控制相關區域的大腦結構差異有關。但是,領導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強調,由於他們的大腦結構不同,因此無法說出肥胖是否會導致這些腦部變化或兒童是否肥胖。全世界約有1.24億兒童肥胖。
  • 法國科學家說,因為電子產品,下一代的智商將比父母更低,大家同意嗎?
    「是的,今天的少年和兒童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智商比上一代更低的世代。」德斯穆格(Michel Desmurget)認為,網絡時代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對下一代孩子的腦部發育有負面影響。他說,在網絡浪潮席捲人類世界之前,每一個新世代的人,智商總是比他們的上一代更高;但自從網絡流行還有電子產品普及之後,人類的智商首次出現隔代下降的趨勢。
  • 研究發現:成績好的學生更有可能吃早點
    近日,電子科技大學的一份研究表明:學生校園生活的規律性和成績顯著相關。該項研究首次揭示校園生活的規律性和學生成績的顯著關聯,其相關論文《生活規律性預測學業表現:校園生活的行為分析》已於19日在英國皇家學會會刊發表。
  • 研究發現:社交媒體的使用與青少年抑鬱有關
    蒙特婁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在《牙買加兒科》的一項研究表明,在社交媒體上花費過多的時間會增加青少年的抑鬱情緒。這項研究對蒙特婁地區31所學校7年級到11年級的大約4000名學生進行了為期四年的跟蹤調查。參與者自我報告了他們在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和Instagram)上花費的時間、玩電子遊戲、看電視以及在電腦上閒逛的時間。
  • 數字裝置不利兒童大腦發育 下一代人智商恐比父母更低
    ,家庭成員之間互動就越少,而兒童少年與家庭成員互動對語言和情緒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閱讀等,睡眠也受到影響,時間縮短或質量變差,使用屏幕過久會導致注意力過度刺激,注意力無法集中,影響學習能力。;其次是電子遊戲(主要是動作或暴力性質);最後是到了青少年階段開始,在社交媒體上發表瘋狂自拍照。
  • 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社會藝術水平(國際標準舞)考級
    一、背景說明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按照《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總體部署,由中國青少年發展服務中心、中國少先隊事業發展中心和中國青少年宮協會重組整合成立,簡稱:中少發展中心。2017年6月,經團中央書記處研究決定和中央有關部門批准,中國少年兒童發展服務中心正式成立。6月16日,共青團中央書記處常務書記賀軍科出席在團中央機關舉行的成立大會並為新中心揭牌,團中央書記處書記傅振邦主持成立大會。
  • 研究顯示:兒童同時使用左右半腦進行語言學習
    新華社北京9月14日新媒體專電 外媒稱,據喬治敦大學醫學中心神經科學家9月7日公布的研究顯示,嬰兒和兒童能夠使用大腦的兩個半球來學習語言,特別是在處理口語常用語時,而成年人的語言學習主要集中在左腦。據埃菲社華盛頓9月7日報導,這項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上的研究顯示,幾乎所有成年人都只能使用左腦處理語句。該研究所依據的是對左腦中風患者進行的大腦掃描,以及對其語言障礙的臨床研究結果。為此研究人員深入分析了功能磁共振成像。
  • PE:空氣汙染影響學習成績
    2015年8月31日 訊 /生物谷BIOON/ --德克薩斯大學的研究者近日通過研究表明,在家中暴露於毒性空氣汙染物的四年級及五年級學生或許學習平均成績(GPAs)較低,相關研究發表在國際雜誌Population and Environment上。
  • 怎樣開發兒童學習天賦
    孩子從出生開始一直在認識人與物,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呀,自我意識形成後開始有了我的、你的,這個我要等等,當隨著成長對事物活動開始問為什麼,這時就是大腦思維形成的過程,進入認知與大腦啟蒙階段,也是兒童五官六識直觀認知階段。根據腦科學研究,大腦分為額葉、頂葉、顳葉、枕葉等四大區塊,頂葉與體識有關,顳葉與耳鼻舌識有關,枕葉與眼識有關,這些與五官六識有關的大腦區塊機能在6歲後發育成熟。
  • 如何學習更有效:「學習科學」讓人們認識學習與大腦的關係
    成年人的大腦也具有高度可塑性  進入電子時代後,中國人開始大量使用拼音輸入,而且現在智能拼音輸入法的聯想功能非常強大,使得中國人特別是少年兒童寫字的時間越來越少。這一情況是否會影響兒童中文閱讀能力的發展呢?
  • 研究發現:小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作業訓練不成正比,作業多影響成績
    但是,現在有一部分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過頭了,為了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除了要求孩子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還要孩子完成父母布置的家庭作業,為孩子增添多餘的課業壓力。可是,孩子真的是寫的作業越多,學習成績提升越快嗎?未必。
  • 教育部提出管控電子產品使用,廣州有學校規定如超出使用時間可停止
    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司長王登峰指出,需要管控電子產品的使用,包括不能讓青少年沉迷手機遊戲,細緻鑑別哪些電子屏幕的使用要嚴格控制,哪些方面要適度控制,哪些方面不得不用。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目前廣州一些中小學校上課時需要使用平板電腦,接受安全教育需要用手機,老師布置作業也會使用手機、Q群、微信等工具。如何能減少青少年使用電子產品?記者採訪了相關學校老師並走訪了眼科醫院。
  • 史蒂芬·霍金的故事,少年時只是一個成績平平的普通學生
    少年時期的史蒂芬·霍金儘管在未來的日子裡,霍金失去了運動的能力,但他的頭腦卻保持著冷靜和敏銳,在宇宙學上他的成就非常矚目大家都知道霍金是現代最偉大的人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少年時的霍金只是一個普通的學生,在學校裡成績平平,是班裡成績最差的學生。不過,霍金從小就喜歡數學,而他的父親想讓他學習醫學,然而他對醫學或者生物學沒有興趣,甚至有些厭惡。
  • 兒童英語學習系列之動機篇:詳解為什麼學英語?
    愛寶心說的兒童英語學習系列將包括四個方面內容:學習動機(為什麼學)、學習時機(什麼時候學)、學習方法(怎樣學)以及學習資源(用什麼學)。前三篇基本都是一些理論性的內容,有些概念也許稍顯空洞,缺乏操作性,但可以讓我們可以更宏觀、系統地了解兒童英語學習這件事。第四篇學習資源由多篇文章組成,主要與兒童英語的具體學習內容有關。
  • 美研究發現使用多個社交媒體平臺與抑鬱傾向有關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美國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相比使用較少社交媒體平臺的人,使用多個社交平臺的年輕人出現抑鬱或焦慮傾向的機率更大,但目前科學家尚未對二者之間的導向關係得出定論。  從2014年起,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對1787名19歲到32歲的美國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研究他們對包括臉書、推特和優兔等時下最受歡迎的11家社交媒體的使用習慣以及對他們產生的影響。  結果顯示,在平衡了諸如種族、性別、婚戀狀況和收入等影響因素後,受訪者中使用7到11個社交媒體平臺的人,出現抑鬱症狀的機率是僅用兩個以下平臺人的3.1倍。
  • 電子產品讓孩子變笨!法國科學家發出警告:人類智商正在下降
    不過,近日法國神經科學家米歇爾·德斯穆格的話卻會讓不少家長警惕:新一代孩子的智商,基本都會高於父母;但現在出現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智商倒退,今天的兒童、少年的智商可能會不如自己的上一代。一石激起千層浪,米歇爾·德斯穆格此話一出,就出現了很多質疑、詰問的聲音。
  • 腦科學日報:有關愛情抉擇的神經環路;感受著你的感受的電子皮膚
    (CBTN)、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國家癌症研究所、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國家兒童醫院和費城兒童醫院等組織機構的研究人員收集並分析了兒童多種類型腦瘤的遺傳、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數據。 通過與小鼠和人的功能元件的比較,該研究組發現了進化上保守的和物種特異的序列和調控網絡;並且發現進化上的基因組斷裂位點富集在拓撲相關結構域(topologically associating domains, TADs)的邊界位置,且這種富集與更強的H3K4me3信號和CTCF結合有關。
  • 【芥末翻】學習科學告訴你,設計兒童教育app的四個要素
    儘管營銷人員一再強調這些產品對學習的顯性隱性作用,但科學研究顯示,兒童並不能從電視節目和DVD中開展有效的學習。只有少數app的設計著眼於孩子如何學習。在小型初創企業和較大的玩具/媒體公司當中,一些開發商開始以初步研究結果為依據,運用基於研究的方法開發新應用。例如,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運用詞彙類app學習,可以使低收入群體兒童在兩周內提升詞彙量高達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