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龔硯慶 實習生 錢程 通訊員 孫俊旗
11月23日,在尉氏縣朱曲鎮食用菌產業園大棚裡,一簇簇平菇破棒而出,貧困戶馬鳳珍正忙著埋頭採摘。「俺這兒的菇可金貴,採摘多大個的、咋裝筐,都有要求。」馬鳳珍說,「摘菇一天工資70,摘得多了還有獎勵。」
市場上十分常見的平菇,馬鳳珍和工人們都說它「金貴」,這裡的平菇究竟好在哪裡?「菌包使用的原料是玉米芯、小麥、豆粕、棉籽殼等農作物的下腳料,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菌絲純度高,因此出產的平菇品質非常好。」食用菌產業園技術負責人劉洋給出了答案。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綠色、健康、高品質的食材在市場上自然走俏。產業園負責人楊要先告訴記者,園區現已建成高標準大棚80座,一天能出平菇15000-20000斤,除了供應本地及周邊商超、批發市場,還有一部分走進了北京、上海等城市餐桌,價格十分可觀。
食用菌種植產業園是尉氏縣朱曲鎮引進的重點扶貧項目,2018年至今已累計投資1200餘萬元,一期建成恆溫恆溼、自動化控制的高標準大棚80座,配套建設有蒸料室、育種室8座,並建成冷藏室和農產品檢測室,二期計劃建循環食用菌大棚200座。
據朱曲鎮扶貧辦相關人員介紹,每個食用菌大棚堆放菌棒20000棒左右,每個菌棒產平菇約為2.5斤,按現在的平菇市場價,產業園年產值可達到1000多萬元。產業園每年對村集體及貧困戶進行分紅,同時吸收有勞動力的貧困人員務工,先後帶動該鎮723名貧困人員穩定增收。
朱曲鎮積極探索「園區+合作社+農戶」的帶貧模式,如今,在鞏固壯大食用菌種植的基礎上,正加強同科研機構合作,探索食用菌種植和深加工技術,把產業和市場緊緊地連在一起,帶動更多農戶、貧困戶增收致富。
編輯:陳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