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擔心歐美先建立了群體免疫,我們沒有怎麼辦?

2021-02-14 實驗小白

小白講實驗,帶你走進科研殿堂,助你從實驗小白變身科研達人實驗小白

  

(以下內容整理自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劉嘉教授朋友圈,經劉教授同意轉發至實驗小白微信公眾號,供大家討論和學習)

最近出來一些新聞,如美國檢測了幾百個流浪漢,近40%的人已經感染過新冠肺炎了。這讓大家擔心歐美先建立了群體免疫,我們沒有怎麼辦?我認為大可不必擔心。

我推斷即使在疫情風暴中心,論是目前的歐洲和美國,還是以前的武漢,人群總體的感染率不會超過5%(武漢1.1萬人的流調結果應該會很快出來,讓我們拭目以待,我推測甚至不到2%)。

我的理由如下:新冠重症化率在10-20%之間,我們取下限10%,即感染10個人,有一個人重症扛不住要去醫院住院。那麼以1000萬人口的國家或城市為例,當人群感染率達到1%時,有10萬人感染,1萬人需要入院治療。而各個國家能提供給患者的醫療資源是多少呢?目前最強的是美國和德國,每10萬人可以到30個ICU床位,中國是3.6個床位,也即1000萬人口在美德等國家對應3000個床位,中國對應360個床位。所以即使是醫療資源最好的國家,人群感染率達到1%時,醫療資源的擠兌和超負荷就已不可避免。這時的政府(無論之前有多麼想保經濟)就會被迫採取強力措施,即各種形式的「封城」。 此時病毒的傳播會被極大地限制和阻斷,後續感染率上升就會非常緩慢了。所以推算一個地方人群的感染率,在沒辦法做大規模流調的情況下,依據重症和死亡人數倒推,是不會差太遠的。因為輕症和無症狀可以在家蹲,重症是蹲不住的。

以上預測的為新冠病毒的人群總體感染率,而且是現階段的。人群總體的感染率是只會上升不會下降的,問題的關鍵是上升的速率。 

打個比方,現在的情形就類似於在單行道上行駛的汽車,只能向前開,而各個國家能夠控制的就是車速(病毒傳播速度)。新冠病毒爆發就是一段多彎且打滑的路段。中國是第一個開進這個路段發現車速太快要翻車,趕緊踩了剎車減速。歐美等老司機剛開始覺得自己車好技術好,飆了一段路發現不行也要翻,趕緊也剎停了。而大家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怎麼鬆掉剎車,再給油門。這時每個國家都要根據自己車的性能和駕駛員的車技設定一個車速上限,其決定因素之一就是醫療救治綜合實力(特別是ICU床位數)。如果實力強,油門就可以給的大點,剎車踩的輕點。實力弱的,就只好開慢點了。目前歐美發達國家中車最好的是美國和德國,車技最好的是德國,所以這些國家已經躍躍欲試要再給油門了。中國的車是大貨車,性能上也有差距,好在是老司機,經驗足。

當然在給油門之前,所有司機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這段路我開了多少了,還有多少路要開。開了多少就是現階段的人群總體感染率。而這段爛路的終點是哪裡?就是「群體免疫」,要麼通過感染實現,要麼通過疫苗實現。

現在有觀點認為在歐美現階段感染率已經有15%,甚至30%了,那麼到60-70%的群體免疫,已經走了四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路了。車小且性能好的國家,這個夏天加加油門就衝過終點了。對此我表示「謹慎樂觀」。因為我判斷凡是千萬人口以上級別的國家,目前都還在5%以內,也就是說才走了十分之一不到的路程。當然趁著夏天提提速,能多走一段是一段,也是很好的,畢竟冬天來了路更滑。中國的情況就更難了,現在才走了0.03%不到,所以中國是肯定不會通過自然感染的方式走到終點去的。

相關焦點

  • 群體免疫 歐美還要翻「三座大山」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群體免疫, 歐美還要翻「三座大山」【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英國記者 林日 青木 紀雙城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丁雨晴】上周,英國開始在國內廣泛接種新冠疫苗;本周,在相關疫苗獲緊急使用批准後,美國也開啟其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疫苗接種運動。
  • 【畫說防疫】如何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圍繞老百姓關切的新冠疫苗相關問題,光明科普策劃「畫說防疫·疫苗來了」系列科普動畫進行全面梳理和解答。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人群免疫力達到上述閾值,也就建立了阻斷麻疹、百日咳、天花和脊髓灰質炎傳播的免疫屏障。  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呈正比。因此,要達到足夠的人群免疫力,需要有足夠高的接種率,也就是絕大多數人都接種疫苗。反之,如果不接種的人比較多或大多數人不願去接種,就形成不了牢固的免疫屏障,有傳染源存在時,容易出現疾病的傳播。
  • 英語小課堂:惹爭議的「群體免疫」怎麼說?
    3月13日,英國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對政府的「群體免疫」措施進行解釋。他表示:「我們希望讓絕大多數人感染這種病毒後能夠建立群體免疫力(herd immunity),如此一來更多的人就會因此而受益。」
  • 在微生物的世界裡,我們只是載體​(英文)抗體-解禁-群體免疫(粵語).
    抗體/解禁/群體免疫4/19/2020粵語版點擊按鈕播放視頻抗體/解禁/群體免疫(4月19日)我的這個粵語視頻,「抗體-解禁-群體免疫0419」,講到了,當檢測抗體,知道了儘管大家乖乖執行居家令,社區依然那麼多人抗體陽性,不同的個人經歷和利弊平衡下,人們會有不同反應。
  • 「畫說防疫」如何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出現不良反應怎麼辦?圍繞老百姓關切的新冠疫苗相關問題,光明科普策劃「畫說防疫·疫苗來了」系列科普動畫進行全面梳理和解答。如何通過接種疫苗在人群中形成群體免疫?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一般而言,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 漲知識|我們一起來了解熱門單詞 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
    前腳剛發表聲明「英國做最壞打算,將在海德公園建立臨時太平間」,後腳就閃電推出「herd immunity(群體免疫),要讓大約60%的英國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獲得herd immunity,同時要大家做好失去親人的準備……」
  • 如何建立群體免疫屏障 專家給出答案
    央視網消息:疫苗開始大範圍接種了,大家也盼著能通過此舉建立群體免疫屏障。那麼接種率達到多少可以有這樣的效果呢?不同傳染病的傳染力不一樣,阻斷傳染病流行的人群免疫力水平也不一樣。人群免疫力跟疫苗保護效力和疫苗的接種率呈正比。傳染病的傳染力越強,則需要越高的人群免疫力。
  • 群體免疫的虛假承諾
    通常,群體免疫被認為是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的理想結果。在人群中,高水平的疫苗誘導免疫有利於那些不能接受疫苗或對疫苗沒有足夠反應的人,例如免疫系統受損的人。巴基說,許多醫學專業人士討厭"群體免疫"這個詞,寧願稱之為"群體保護"。這是因為這種現象實際上並沒有賦予病毒本身免疫力,它只是降低了易感人群接觸病原體的風險。
  • 川普任命衛生官員郵件曝光:希望年輕人感染 建立「群體免疫」
    來源:環球網川普任命衛生官員郵件曝光:希望年輕人感染,建立「群體免疫」!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芊潤】「我們希望他們被感染」,據美國「政客」新聞網16日爆料,川普此前任命的、時任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科學顧問的保羅亞歷山大曾經敦促高級衛生官員們採取「群體免疫」策略,並且還發表了這樣一番言論。
  • 「群體免疫」金錢下的謊言
    一年多來各國在不斷抗疫的同時也在努力追溯病毒的來源,結合國際上多個國家專家研究結果,新冠病毒在歐美國家的出現要遠遠早於中國,但西方國家發病初期在夏秋季氣溫相對較高,人口密度不大所以發病沒有出現集中爆發,也沒有得到重視;而我國在疫情出現時即高度重視並及時動員全國力量抗疫,所以成為世界疫情"吹哨人",為全球抗疫爭取了"空窗期",所作出的貢獻得到世衛多次強調並讚許,然而西方部分國家不思積極抗疫救民
  • 群體免疫,將讓中國陷入「囚徒困境」!
    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專訪時,德國華裔病毒學家、埃森大學教授陸蒙吉披露了德國的防疫策略:通過積極防疫、儘量平推疫情波峰、延緩疫情進程,最終實現「群體免疫」,並認為「這個過程可能會比較長,我們認為是至少兩年」。
  • 如果美國真的新冠群體免疫了怎麼辦?
    擦嘞,這是向著群體免疫的方向去啊。中國最近似乎又有第二波到來的跡象,在很長時間沒有新增確診的狀況之後,各地區又逐漸出現了新增確診數,當然這些應該都是境外傳進來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如果美國到時候真的群體免疫了,帶著病菌到處跑咋辦?
  • 「群體免疫」:達爾文進化論的思路?
    根據帝國理工學院教授Neil Ferguson所建立的數學模型,英國想靠群體免疫來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的蔓延,至少需要感染全體國民的60%(4000萬人),讓民眾嘗試創造免疫力,新冠病毒成為「年度性的病毒」。
  • 實行「群體免疫」的英國,即將被...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蘭斯爵士表示,政府希望「建立某種群體免疫,讓更多的人對這種疾病產生免疫力,從而減少傳播。」派屈克·瓦蘭斯讓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神乎其神」的「群體免疫」是什麼。大家都知道,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產生抗體,這也是疫苗發揮作用的基本原理。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概念解釋 群體免疫的意義解讀
    本來是科學顧問為解釋政府做法的合理性而提及的概念,但「群體免疫」的說法引來了更大的爭議。  英國衛生大臣馬修·漢考克不得不對此澄清。他15日在《星期日電訊報》上發表評論文章說:「我們的防疫計劃是基於科學家的專業意見來制定,群體免疫並不是這個計劃的一部分,那只是一個科學概念,不是一個目標或者一個策略。」
  • 「群體免疫」是什麼意思?新冠肺炎群體免疫策略可行嗎
    在歷史上,人們也利用「群體免疫」的原理,通過接種疫苗控制麻疹、牛瘟等疾病的傳播。  但牛津大學強調,只有在大多數人都接種過疫苗的情況下,「群體免疫」才有效。例如每20人中有19人需要接種麻疹疫苗,才能保護未接種疫苗的人。如果人們沒有接種疫苗,「群體免疫」就會失效。
  • ...大量接種疫苗後易建立群體免疫,就比較放心了。「但去一些高發...
    【鍾南山說已有多國證明中國疫苗安全有效】鍾南山談新冠病毒變異:新的變異新冠病毒傳染性增加是肯定的,但目前沒有證據證明變異會引起病毒對疫苗的抵抗。他表示,我國疫苗現階段結果已證明安全有效,大量接種疫苗後易建立群體免疫,就比較放心了。「但去一些高發地區,仍需將打疫苗和戴口罩結合起來。」
  • 英國群體免疫的真相是什麼?先感染60%,再死幾百萬,適者生存?
    原本大家的關注點都主要集中在這些疫情發展更迅速的國家,但英國的群體免疫卻突出重圍,這個建立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國度,近日引起了輿論的軒然大波。不同於大多數國家的應對策略,英國負責抗擊疫情的首席科學顧問表示,希望通過60%的人去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從而讓大家擁有群體免疫力,以達到阻止病毒進一步傳播的目的,並將隔離這樣的物理措施視為疫情反彈的最大可能。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新冠病毒會引起很強的群體免疫力嗎?還是像流感一樣,每年都會出現新的病毒株,需要重複接種疫苗?我們還有很多關於新冠病毒免疫反應的知識需要學習。」在一封公開信中,來自英國各大學的229名科學家表示,英國政府的防控措施將給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帶來額外的壓力,署名人也聯合批評了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派屈克在周五表示:「絕大多數人是輕症,因此要建立某種群體免疫力,這樣更多的人對這種疾病免疫,我們就能減少傳播。」
  • 堅持群體免疫政策,瑞典現在怎麼樣了?
    英國曾試圖推行群體免疫,但是在巨大壓力下已經迅速轉變,而且英國首相鮑裡斯因新冠病毒病進入重症監護,也成為了英國應對疫情措施不力的寫照。 然而,即使有超過2000多名科學家的聯名信,依舊沒能讓瑞典放棄群體免疫,繼續這場1000萬人參與的公衛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