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雙歧桿菌:通過促進免疫防治流感引起的肺部炎症和損傷!

2021-01-13 寶來利來微生態

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具有高度傳染性,並能夠導致少數患有肺部疾病,其他合併症和老年病的患者進一步惡化或繼發感染。近日發表在EBioMedicine的一篇研究確定了一種新的機制,即利用長雙歧桿菌影響小鼠免疫反應,減少流感病毒引起的反應負荷及對肺組織損傷。

研究者鼻內接種PR8株流感病毒以得到流感小鼠模型,然後再分別經鼻腔給予50 mL的長雙歧桿菌35624細胞或細胞壁組分。在劑量反應實驗中,將菌株的細胞壁按不同劑量在第0天的病毒接種- 2 h,+ 1 d,+ 3 d天和+ 5 d天使用,將未感染和未治療的對照組作為0天的測量值。研究者監測了10天內的死亡率以及病毒載量。

研究結果表明,病毒載量的減少與提高存活率有關,與對照組相比,35624完整細胞或細胞壁接種5天後肺組織中的病毒載量降低,53%的小鼠接受細胞壁治療後存活10天,而對照組存活率為0%,且病毒載量呈時間依賴性增加。另外,細胞壁降低病毒載量的能力呈劑量依賴性。

長雙歧桿菌35624可防致命流感感染

為進一步證明35624細胞壁能減輕流感小鼠肺損傷,研究者還進行了支氣管肺泡灌洗液(BAL)中炎症細胞計數以及肺組織切片,發現接種病毒後第3天,兩組均觀察到嗜中性粒細胞增加,而在第5天,未治療組嗜中性粒細胞進一步顯著增加,而細胞壁處理組未增加,另外,巨噬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也在第5天增加。在肺組織切片中,流感感染動物的血管周圍、支氣管周圍和肺泡免疫細胞浸潤明顯。

流感感染肺組織切片和免疫細胞浸潤

研究者測定接種後第3、5天BAL樣品中42種細胞因子、趨化因子和SP-D水平的變化,發現與對照組相比,細胞壁組感染後第5天幹擾素、細胞因子和趨化因子減少,血清SP-D水平的升高呈劑量依賴性。為了確定另一株長雙歧桿菌是否也會引起類似的影響,研究人員使用PB-VIRTM菌株採用上述相同的方案給藥,得到相同試驗結果。這些數據表明,鼻內給藥長雙歧桿菌可以減少肺中病毒的複製,防止肺損傷並提高生存率。

一系列結果表明,通過鼻內施用完整的長雙歧桿菌菌株或其細胞壁製劑可以減輕致命流感病毒對小鼠的感染,這一策略有助於今後人類流感病毒感染的研究,特別是對季節性流感感染的研究。

參考文獻:David Groeger, Elisa Schiavi, Ray Grant, et al. Intranasal Bififidobacterium longum protects against viral-induced lung inflflammation and injury in a murine model of lethal inflfluenza infection[J].EBioMedicine,2020.

文獻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ebiom.2020.102981

相關焦點

  • 雙歧桿菌是什麼 雙歧桿菌有什麼作用
    通過調整腸道正常菌群,恢復腸道正常菌群平衡,使腐敗菌數量大大減少,而其有毒代謝產物吸收減少,從而使便秘症狀得以緩解。尤其補充雙歧桿菌等原籍菌,其產生乙酸和乳酸PH值為2.8~3.1,使腸道呈酸性,其結果能控制由有害菌引起的異常發酵,並且刺激腸蠕動,從而減少水分的過度吸收而緩解便秘症狀,還可以復活機體免疫功能,有利於調整內分泌——免疫功能恢復,恢復腸道蠕動功能從而緩解便秘等症狀。
  • 雙歧桿菌調理和改善腸道相關疾病作用的研究進展
    1.2.3 免疫調節作用雙歧桿菌的免疫調節作用主要表現在其能激活宿主的腸黏膜免疫系統,促進免疫球蛋白 IgA 的分泌,並且能促進小腸黏膜下淋巴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激活巨噬細胞及 NK 細胞,產生 IL-1(白介素 1)、IL-6、IL-12、TNF-α(腫瘤壞死因子α)、IFN-γ(幹擾素γ)等細胞因子和 NO(一氧化氮
  • 上交大PNAS:免疫治療誘腸炎,雙歧桿菌來緩解?
    或能緩解免疫治療引起的結腸炎PNAS——[9.412]① 雙歧桿菌以CD4+ Treg依賴性方式改變腸道菌群組成,緩解CTLA-4單抗誘導小鼠腸結腸炎;② 鑑定出短雙岐桿菌及鼠李糖乳桿菌在結腸炎的緩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③ 雙歧桿菌通過促進IL-10/IL-10Rα反饋調控環路以增強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④ IL-10和IL-22在雙歧桿菌對結腸炎的改善作用中均是必需的;⑤ 雙歧桿菌能夠促進Treg的線粒體代謝,上調多個與線粒體功能及線粒體結構組分相關基因的表達。
  • 抗擊呼吸道病毒,腸-肺軸與肺部免疫有何關係?
    將近50%的成人IBD 患者或1/3的IBS患者,即便沒有明確的急、慢性呼吸道疾病史,也常存在肺部炎症或者肺功能損傷。 因此,消化道菌群的構成和功能的改變可以通過黏膜免疫系統影響到呼吸道,而呼吸道菌群紊亂也可以通過免疫調節影響到消化道,這種腸道和肺部相互影響的作用稱為腸-肺軸。
  • 揭示過度的成纖維細胞激活通過ADAMTS4損害肺部功能
    成纖維細胞是確保肺部正常發揮功能所需的細胞,它們有助於協調免疫反應。這些研究人員發現病毒感染可以誘導一些肺部成纖維細胞增加細胞因子和酶ADAMTS-4的產生。細胞因子會驅動炎症產生,而ADAMTS-4會降解一種關鍵的肺部蛋白。這些變化促進了炎症和廣泛的組織重組,然而,這會犧牲肺部功能。
  • 你知道雙歧桿菌嗎?對嬰兒意義重大
    你知道雙歧桿菌嗎?對嬰兒意義重大 最新一項研究顯示,特定嬰兒腸道細菌的特定基因決定了其在嬰兒腸道中的共生功能。這項研究為臨床醫生在選擇嬰兒益生菌以最大限度地影響短期和長期健康結果,提供了重要的指導。
  • 《自然》:揭示過度的成纖維細胞激活通過ADAMTS4損害肺部功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成纖維細胞在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後的肺部炎症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正在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將這些發現轉化為治療方法,從而保護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免疫和炎症研究領域熱門基因之IL17A
    IL-17A介導的下遊途徑誘導炎症分子、趨化因子、抗微生物肽和重塑蛋白的產生。編碼的蛋白質對宿主防禦、細胞運輸、免疫調節和組織修復產生重要影響,在誘導先天免疫防禦中起關鍵作用。這種細胞因子刺激非造血細胞並促進趨化因子的產生,從而將髓樣細胞募集到炎症部位。該細胞因子還調節NF-κB和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活性,可以刺激IL6和環氧合酶2(PTGS2 /COX-2)的表達,並增強一氧化氮(NO)的產生。
  • Cell Discovery:揭示迷走神經調控急性肺部感染免疫的新機理
    急性肺損傷可以由感染(細菌、病毒等)、酸吸入、創傷等因素誘發,病理表現為肺內嚴重的炎症反應、炎症細胞浸潤、肺上皮和內皮細胞損傷以及氣血屏障的失調。急性肺損傷患者即便有重症支持療法,死亡率仍在30~40%以上。神經系統如何調控感染、炎症和免疫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研究熱點,許多重大科學問題需要回答。經典的迷走神經對炎症反應的調控通過膽鹼能抗炎症通路實現。
  • 「綜述」腸道微生態和腸菌移植與呼吸系統疾病的研究進展
    ;此外煙霧暴露還可能導致腸道微生物的變化,促進肺部細菌的生長、誘導炎症反應,並導致黏膜蛋白、彈性蛋白產生的或針對煙霧產生的氧化性DNA,誘導肺部自身免疫反應,從而誘發慢阻肺的疾病過程[15, 16]。肺炎:腸道菌群改變會引起肺部抵禦炎症能力變化。Wang等[17]發現降低腸道菌群豐富度和數量(尤其是擬桿菌屬和厚壁菌屬)後,實驗小鼠對肺炎鏈球菌感染抵抗力明顯下降,更易出現肺炎,特別是Toll樣受體4 (TLR4) 缺陷的小鼠,表現出更嚴重的肺組織病理學損傷。
  • 動物雙歧桿菌
    那麼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益生菌當中的一員——動物雙歧桿菌。動物雙歧桿菌概述動物雙歧桿菌是人體腸道當中的主要優勢菌種,屬革蘭氏陽性多形態桿菌,呈Y字形,V字形(典型形態為有分叉的桿菌) 菌落光滑,邊緣完整。該菌種為厭氧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41℃,適宜環境pH值應保持在6.7~7.0之間。該菌種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耐受力,在腸道當中定植率較高。
  • 益生菌研究:動物雙歧桿菌乳雙歧亞種Bb-12
    8周; 測試組中,低密度脂蛋白(LDL)顯著降低,但在對照組中未觀察到這種效果; 當基於120mg / dL的LDL水平將測試組分成兩組時,僅在較高LDL組中觀察到該效果; 兩種酸奶均促進細胞免疫(IFN-γ水平上升); 本研究的降膽固醇作用被認為是由單獨的11/19-B1菌株或其與BB-12菌株的組合引起的。
  • 雙歧桿菌發酵工藝研究進展
    但由於雙歧桿菌對生長環境要求嚴格,致使在生產中菌株培養較困難,生產周期長,產品活菌數量少等問題。為解決這類問題,國內外學者對雙歧桿菌培養條件和發酵工藝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報導。邵建寧等[ 4]通過改變碳源、pH 和添加低聚糖研究其對長雙歧桿菌生長的影響,得到最佳培養基,在此培養基中 37℃培養 20h 後,菌落數達 8.9×109cfu/mL,較基礎培養基培養時間縮短4h,活菌數提高 8.1 倍。
  • 免疫系統幫「倒忙」揭秘流感高發病率原因,探索抑制肺損傷新途徑
    甲型流感病毒能夠引起人和動物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宿主過度的先天免疫反應誘發的高細胞因子血症是流感感染高死亡率和高發病率的主要原因。然而,流感誘導高細胞因子血症的機制尚不完全清楚。張宗德團隊通過建立H9N2小鼠適應性強毒株(MA01),評估了肺對流感的先天免疫反應。MA01感染能夠引起小鼠肺部高水平的細胞因子釋放、嚴重的肺損傷及肺樹突狀細胞和巨噬細胞的CD83表達上調。
  • 肺部炎症性陰影診斷中應注意的問題
    肺隱球菌病影像學多為單個或多個結節或腫塊,常為手術確診;免疫抑制者可見淋巴結增大空洞形成。肺麴黴病多有空洞改變,免疫正常患者月暈徵和新月徵少見。肺孢子菌多表現為肺間質改變。 1.1.3肺吸蟲病 肺吸蟲病是呼吸科醫生不太熟悉的重要寄生蟲病,臨床表現為發熱、咳嗽、咯血,重者可伴胸腔積液和氣胸。影像表現為肺部斑片影,典型表現可見多房性囊,多有少量胸腔積液,易誤診為肺結核。
  • 腸道菌群竟然能夠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雙歧桿菌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並且餵養雙歧桿菌的小鼠可通過重新激活樹突狀細胞來增強抗PD-L1的功效,樹突狀細胞可增強CD8陽性T細胞應答以擊敗腫瘤(Sivan等人,2015年)。2.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從25個經過抗PD1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樣品中發現,費氏細菌(Faecalibacterium)的含量與無進展生存期呈顯著正相關,而一些細菌則增加了復發的風險。
  • 炎症性腸病是怎麼回事?提醒:這幾個治療方法,可調節腸道菌群
    當病毒、細菌、衣原體等病原體感染後引起腸道黏膜的炎症反應,同時感染引發血管和腸黏膜損傷,導致黏膜屏障受到破壞,腸道內菌群紊亂,免疫調節失衡,腸道免疫系統的過度反應進一步造成組織損傷,從而出現腹瀉、腹痛、粘液膿血便等臨床表現。
  • 腸道菌群竟然能提升放療化療,免疫治療的成功率!
    雙歧桿菌被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並且餵養雙歧桿菌的小鼠可通過重新激活樹突狀細胞來增強抗PD-L1的功效,樹突狀細胞可增強CD8陽性T細胞應答以擊敗腫瘤(Sivan等人,2015年)。2.MD安德森癌症中心進行的一項研究顯示,研究人員從25個經過抗PD1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樣品中發現,費氏細菌(Faecalibacterium)的含量與無進展生存期呈顯著正相關,而一些細菌則增加了復發的風險。
  • 實驗室報導:給嚴重燒傷大鼠補充雙歧桿菌,癒合修復快
    腸道有益菌可通過增強腸上皮細胞緊密連接來加強腸上皮細胞的功能。有報導提出,嗜酸乳桿菌能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的表達,從而保持腸道上皮細胞的緊密連接功能,保持黏膜完整性,降低細菌移位速率。對嚴重燒傷後大鼠補充外源性雙歧桿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