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饅頭、發酵麵團的發酵工藝管理
麵團前期發酵管理
發酵麵團有同時進行的兩個過程,即氣體產生過程,保氣力增加過程(即麵團成熟過程),產氣過程曲線與保氣過程曲線往往並不重合,如麵團氣體產生與氣體保留的兩個頂峰同時配合,才能做出好的麵包或饅頭。①當麵團成熟未到前,氣體產生已達到了頂峰,如此階段烘烤做麵包即使產氣再多,也無法將麵包脹得最大程度,因為此時麵團的麵筋韌性太強。但假如面協和達到充分擴展成熟階段時,氣體的產生卻已下降,因此做出來的麵包亦不理想,為避免此麵團的缺陷,可採用以下方法:使麵筋較弱的麵粉來縮短擴展時間來配合氣體的產生,或使用蛋白質分解酶減低麵團筋度。也可以使用含有澱粉酶的糖漿,或含有澱粉酶的其它製品來延長氣體產生的能力。②假定麵筋和擴展比產氣能力快,結果麵包或饅頭體積小,品質差,雖然麵筋擴展到適合程度,但沒有足夠的氣體來將麵包脹大,為避免麵團此缺陷,可採用增加糖量來促進氣體產生,使用筋度較強的麵粉,來延長麵團擴展時間。麵團理想發酵時間有一個範圍,而不是一個點,在這一範圍內,氣體保留能力保持一定水平,這一範圍稱為發酵彈性,即發酵穩定性。發酵彈性大,操作越容易,發酵彈性受許多因素影響,如果糖油等輔料含量高時,發酵較慢,發酵彈性大,但配料較貧的麵團,發酵快,彈性範圍小。中間發酵:也稱靜置
中間發酵的目的有三個方面:①滾圓加工後,不僅失去了內部氣體,而且產生了所謂的加工硬化現象,也就是內部組織處於緊張狀態,通過靜置得到鬆弛,以利於整形操作順利。②因為失去了內部氣體,所以使氣體在這一發酵過程中得到了恢復。③使麵團形成一層不粘的薄皮。理想的中間發酵溼度為70%--75%,溫度以26—29℃比較合適,如果溫度過低,易使表面結皮,麵包烤好後,組織內產生深洞,但溫度過高表皮發粘,整形時必須使用大量的撒粉。
最終發酵:經過整形的麵團,幾乎失去了麵團應有的充氣性質,此時麵筋失去了原有柔軟而變得脆硬發粘,如立即烘烤,麵包體積小,組織顆粒非常粗糙,同時頂上會側面會出現空洞和邊裂現象,所以必須要經過最終發酵,使麵團充氣,麵筋柔軟,增強麵筋的伸展性和成熟度。發酵溫度:32-34℃發酵溼度:75-85%發酵時間:40min-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