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歲大爺遭遇晚期小腸癌,美國專家找到治療突破口

2020-12-01 健康界

抗癌故事

2019年秋天的一個夜晚,70歲的呂大爺因上吐下瀉進了醫院,他以為自己只是吃壞了肚子,打打針、吃吃藥就好了。

但血常規卻提示:腫瘤標誌物CA199異常升高,突破1000(正常範圍0-30.9)。顯然問題遠比他預想的嚴重。進一步行PET-CT檢查發現:十二指腸球部及降段壁增厚,PET顯示異常放射性濃聚,考慮為惡性,並且回盲部、腹盆腔腹膜、肝門區均有轉移跡象。後經消化道內鏡及病理活檢,明確診斷為「十二指腸腺癌伴腹腔多發轉移」,基因檢測發現與小腸癌密切相關的KRAS G12D突變。

確診後,呂大爺開始了為期3周期的FOLFOX方案化療。其間,醫生試圖進行十二指腸支架置入術,但因幽門僵硬狹窄難以通過,遂改用胃鏡下絲線輔助營養管置入到十二指腸降段,另置入胃管至胃體。

誰料,第一周期化療後,呂大爺腫瘤標誌物CA19-9不降反升,醫生決定調整方案,改用化療聯合免疫治療(伊立替康 +帕博利珠單抗)。經過三個療程後,呂大爺出現了嚴重的骨髓抑制,之後醫生減少了伊立替康用量,並聯合抗血管生成抑制劑(VEGF抑制劑)阿帕替尼治療。

今年3月,剛剛熬過疫情,呂大爺卻出現了明顯的腹脹、腹水,腹水中檢測到腺癌細胞。他接受了數次貝伐珠單抗腹腔灌注治療,但情況依然不樂觀,近兩個月還曾因意識不清被緊急搶救,主要靠腸外營養等對症支持治療。

治療遇到瓶頸之時,呂大爺的家人覺得有必要聽聽國內外其他專家的意見,看看是否還能找到治療突破口,以更好地控制病情。於是,他們通過院內好醫友國際醫療中心預約了中美遠程會診。

美國專家全面剖析小腸癌治療

通過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臺,呂大爺的家人視頻連線了美國腫瘤科專家麥可·卡斯楚(Michael Castro)博士,他曾多次被《美國新聞和世界報導》評選為「美國頂級醫生」,深耕腫瘤治療和研究20餘年。針對呂大爺的病情,卡斯楚博士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並解答了關於治療的一系列具體問題。

1 過早停止初始化療方案,或非明智之舉

卡斯楚博士:FOLFOX方案治療後,腫瘤細胞死亡並釋放CA19-9進入血液時,血清腫瘤標誌物通常會出現升高,這是治療受益的第一個標誌。但是,血清腫瘤標誌物的升高也可能提示治療失敗,因此臨床醫生經常被該腫瘤標誌物所誤導。通常情況下,至少需要在兩個月內頻繁監測腫瘤標誌物,以明確治療是否有效。

患者的主治醫生可能就是因CA19-9指標的升高從而判斷FOLFOX治療無效。隨後調整治療方案為伊立替康聯合VEGFR抑制,但療效也似乎不太理想。由於當時沒有行後續的影像學檢查以評估FOLFOX的療效,因此,並不能確切判斷伊立替康治療後疾病是否進展。但伊立替康治療後CA242升高引發了我對過早停止化療的擔憂,鉑類化療維持時間過短。

2 VEGF抑制劑若用藥過猛,可能加劇問題

卡斯楚博士:由於腫瘤很堅硬,內鏡醫師無法置入十二指腸支架,這可能表明該腫瘤是增生性的。在這種情況下,由TGF-β激活的成纖維細胞將纖維蛋白沉積到腫瘤微環境(TME)中,從而形成一種剛性且灌注不良的癌症,阻止了化療藥物到達腫瘤或免疫細胞進入腫瘤。此外,增生性癌症往往傾向於缺氧且出現HIF1A上調。

然而,使用VEGF抑制劑可能進一步加劇這一問題。因此,低劑量的VEGF抑制劑可能比高劑量具有更好的化療效果。根據我個人的臨床經驗,建議使用低劑量貝伐珠單抗,每兩周一次,不額外增加劑量。此外,抗高血壓藥物氯沙坦通過抑制TGF-?的脫靶作用,在中和結締組織增生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可結合使用。

3 信號通路影響分析——KRAS突變

卡斯楚博士:RAS是一種癌基因,能夠上調導致惡性表型的細胞內途徑,包括不受控制的增殖、細胞凋亡的阻斷(正常細胞死亡)、免疫逃逸、代謝改變等。RAS蛋白,包括KRAS,通過分別與鳥苷二磷酸(GDP)和鳥苷三磷酸(GTP)結合,在非活性(「關閉」狀態)與活性(「開啟」狀態)之間切換。

KRAS突變導致PI3K>AKT通路的上調是耐藥的主要發生機制。患者癌症中的FAT1和EPHA7突變也會導致PI3K>AKT通路信號的上調。據此,我們可以考慮通過重新應用奈非那韋(現已被公認為AKT抑制劑)探索其他化療療法。

圖示KRAS突變引起的通路激活

患者存在G12D突變,而該突變目前尚無對應的靶向藥物。但由於KRAS激活依賴於GTP與SOS1的GDP交換,因此,SOS1抑制劑對所有KRAS突變均有療效。目前有多個SOS1抑制劑正在臨床試驗中。

MEK在信號轉導級聯中位於KRAS的下遊。因目前尚無可用的KRAS抑制劑,因此可嘗試使用曲米替尼或考比替尼等藥物阻斷MEK來中和KRAS信號傳導。兩種經FDA批准的藥物曲美替尼和ZOL的聯合應用,代表了一種治療KRAS突變型癌症的新策略。

4 調整治療策略,嘗試免疫療法與靶向治療

卡斯楚博士:儘管以往化療是提高生存率的唯一手段,但我們現在有了新的免疫療法、靶向治療可供選擇。鑑於到目前為止,化療似乎沒有太大幫助,我傾向於使用免疫治療藥物帕博利珠單抗聯合瑞戈非尼,或是帕博利珠單抗聯合玻瑪西林,同時結合DCA(如果LDH或乳酸升高)、煙酸、己酮可可鹼和地諾單抗進行治療。此外,如果能獲取組織進行RNA測序/基因表達分析和MHC1 IHC染色,可有助於了解癌症免疫逃逸的確切機制,並通過參加新藥臨床試驗解決這一問題。

靶向治療方面,首先考慮靶向KRAS策略:包括使用異戊烯化抑制劑(聯合吉西他濱+紫杉醇),並將肝動脈輸注唑來膦酸聯合MEK抑制劑作為挽救性方案,以及考慮「MEK +自噬抑制劑」的「合成致死」治療方案。其次是靶向PI3K策略(包括使用 I3C 、奈非那韋、二甲雙胍)和靶向TP53策略,可關注SOS1抑制劑,以及Adavosertib和APR-246的臨床試驗。

其他方面,還包括避免使用質子泵抑制劑(PPIs);評估D-二聚體;避免補充胰酶引起的脂肪瀉;優化體內維生素C、維生素D、鐵、硒和炎症水平等。

通過會診,呂大爺收穫了寶貴的國際第二診療意見,也在治療上找到了突破口。

關於小腸癌

據統計,小腸癌腺癌年發病率約為2.2~5.7/10萬人,平均發病年齡在50歲以上,最好發於十二指腸,約佔一半以上。雖然近年來小腸癌發病率呈上升趨勢,但仍較為少見,直到去年才有專門的小腸癌NCCN指南。

雖然小腸佔消化道長度的75%和吸收黏膜表面積的75%,但小腸癌僅佔所有癌症的0.3%~0.5%,僅佔胃腸道癌症的1%~3%。小腸與胃和大腸相連,但後兩者癌症高發,為什麼小腸癌發病如此少呢?

這一問題目前尚無定論,主要有幾種解釋:小腸蠕動更快、小腸腸道微生物更少且以益生菌為主、小腸有更多免疫細胞、小腸腔內區域PH值差異等。

小腸癌起病隱匿,無特異性症狀和體徵,確診時多已是晚期。儘管內鏡檢查手段不斷進步(如小腸鏡和膠囊內鏡等),但早期診斷仍困難重重。

小腸腫瘤在遺傳學上與大腸癌(結直腸癌,CRC)明顯不同,可將其與大腸癌區分開來,並可為新的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提供依據。

相關焦點

  • 如何篩查小腸癌?小腸癌的4大影像學檢查
    原標題:如何篩查小腸癌?小腸癌的4大影像學檢查   如何有效的篩查小腸癌?小腸癌是指發生於十二指腸、空腸與迴腸的惡性腫瘤,比較少見。對於小腸癌的篩查,需要做糞便隱血試驗;腫瘤標記物檢查:癌胚抗原、CA-199、CA-125等;同時還可以做一些影像學的輔助檢查檢查:CT、MRI、PET/CT等。
  • 70歲大爺領到熱乎駕照,準備明年自駕遊西藏
    「70歲還學車?怕不會喲!」 日常生活中,如果有人跟你提起70歲老人還準備考駕照時,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覺得不可能? 六枝特區有這麼一位老人,70歲的他懷揣駕駛夢想,用努力和堅持,最終圓了自己的駕駛夢。
  • 癌症晚期,治療花錢又受罪,和醫生商量放棄治療,為何子女不同意?
    查出來癌症晚期,到底要不要治療,並不是患者一個人就能決定的;也根本不存在患者與醫生約定好,不治療,想舒服的走這回事。 幾十年的醫生生涯,見過形形色色的情況: 病例1:有時候不是不想治療,是很難! 孫大爺,61歲家庭條件一般,在縣醫院查出來懷疑肺癌,第二天就去省城確診了肺癌,已經錯過了手術的機會,放化療需要自己選擇,最終孫大爺並沒有在省城住院。
  • CDK4/6抑制劑——晚期乳腺癌治療新利器
    10月21日,上海——在今年十月乳腺癌防治月之際,「十年期待 攜愛啟程」關注晚期乳腺癌媒體研討會於21日在上海舉行。與會專家指出相較於早期乳腺癌,晚期乳腺癌疾病的治療更為複雜,全社會應關注晚期乳腺癌帶來的巨大疾病負擔和社會負擔。
  • 美國大爺在山中藏了價值百萬的寶藏,十年後終於有人找到了?!
    一位名叫Forrest Fenn的美國大爺在落基山脈深處藏了一個價值百萬美金的寶藏,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漢前去探險尋寶……當時距離寶藏發布已經過去了六年,雖的確吸引了大量尋寶隊伍,但是依舊無人有所獲……一轉眼,時間又過去了4年,就在最近,這位大爺宣布,寶藏被人找到了!!
  • 70歲大爺抓鼠吃鼠20年 燙拔洗焯爆炒燜紅燒做法多種多樣
    70歲大爺抓鼠吃鼠20年 燙拔洗焯爆炒燜紅燒做法多種多樣時間:2017-03-19 15:38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70歲大爺抓鼠吃鼠20年 燙拔洗焯爆炒燜紅燒做法多種多樣 近日,一則廣東佛山70歲大爺抓鼠吃鼠20年的新聞引發網友關注,看到大爺紅燒老鼠的視頻後,不少網友被驚呆了
  • 70歲大爺打破馬拉松年齡段世界紀錄,4分07秒配速跑完42公裡
    但是今日筆者要給大家分享的是一名70歲的老齡跑者創造的2小時54分23秒的70歲以上年齡組的世界紀錄。馬拉松破三,是無數跑者的終極目標,很多跑友(也包括小編)都還在為這個目標而努力。而70歲的跑者跑出的2小時54分23秒的這個世界紀錄,可能比基普喬格保持的那個世界紀錄更加震撼。
  • 58歲肝癌晚期,他選擇放棄治療,背後原因讓人無奈
    上周,58歲的老劉確診肝癌晚期,考慮到自己的家庭條件,老劉打算放棄治療。 雖然家人都表示支持老劉治療,妻子吳阿姨說:「錢沒了可以再掙,人沒了就真的什麼都沒了。大寶才剛上初中,以後日子長著嘞,你別想不開。」
  • 蘇州專家創新晚期腫瘤治療方案
    本報記者周函晚期腫瘤患者手術、放化療無效時,只能坐等生命進入倒計時?蘇大附二院腫瘤放射治療科張力元教授團隊創新的「布拉格研究」,為不少晚期腫瘤患者延長了生命,該方案已引起了國際醫學界的關注。晚期患者出現生命奇蹟「以前對生命不抱希望了,但現在接受四個療程治療後,我能吃、能喝、能下床,身體狀態一天比一天好。」昨天,51歲的吳女士坐在病床上,說話聲音洪亮,氣色也很不錯。來自江蘇淮安的吳女士,就是「布拉格研究」的受益者之一。
  • 70歲大爺一天坐43次過山車,刺激性遊樂項目是否應設年齡限制?
    實習記者|趙雨萌編輯 | 殷幼安近日,社交網絡上出現了一段70歲北京大爺4年內坐8000次過山車的視頻,引發熱議。視頻中,這位盧大爺在北京歡樂谷乘坐過山車時大膽放開雙手,並笑稱,「慢的(項目)我不坐,越是刺激越敢玩,坐過山車去病,身體血壓、心臟、胃病都好了,我明年就能坐滿10000次。」
  • 癌症到了晚期,到底要不要治療,聽聽腫瘤專家怎麼說!
    癌症到了晚期,治療怕遭罪,不治又怕死,這就是多數癌症晚期患者糾結的根本原因。癌症晚期到底要不要治療?還是聽聽腫瘤專家怎麼說吧!首先強調一點,癌症到了中晚期,基本上都無法治癒。但是,如果不治療就徹底喪失了生的希望。
  • 70歲大爺還練體操?劉璇拍手叫絕「核心力量強」!
    70歲還能練體操?在天津,一群平均年齡68歲的大爺積極響應全民健身號召,自發成立「老頑童」體操隊,走出了一條又颯又酷的老年健身路!「老頑童」體操隊現有固定成員20多人,其中年齡最大的81歲,最小的53歲。體操隊成立10年來,他們每天堅持練習上槓、翻轉、倒立等體操動作,以追求強身健體。隊長佟玉根表示:「我們不服老也不怕老,小時候都是『孩子王』,老了也要強。健身鍛鍊讓我們個個又強又壯,身體健康才能生活有質量。」他們不服老也不怕老的精氣神,吸引了百餘位健身愛好者經常一起參加鍛鍊。
  • 包頭61歲大爺鼻腔裡長了5公分腫瘤!
    包頭市61歲的張大爺有智力障礙,一輩子沒成家。 不久前,弟弟發現他說話時聲音有點失真,就好像鼻子塞住了一樣,而且睡覺時突然開始打呼嚕,張嘴呼吸。因為張大爺不能正確表述自己的症狀,弟弟也沒在意。 張大爺漸漸地開始頭疼,鼻子裡的腫物越來越大。於是弟弟帶他到當地醫院看病,被確診為鼻腔癌。
  • 76歲大爺是個鏡面人器官全長反 出現機率十萬分之一
    ­  器官全長反 這手術好難­  76歲的陝西寶雞籍張大爺是個「鏡面人」,內臟器官天生就長反了。心臟、脾臟長在了右邊,肝臟長在了左邊。近期,張大爺的腹部長了20mm的腫瘤,需進行手術可難度不小。
  • 新方案治療神經母細胞瘤,助6歲患兒重獲生機
    女孩寧寧(化名)今年6歲,三年前,剛上幼兒園的她被診斷患上一種惡性兒科腫瘤——神經母細胞瘤。在當地醫院化療9個月後,醫院宣布「治療失敗」。幾番輾轉,父母帶著小寧寧來到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 晚期腫瘤才不是無計可施,也能有多種治療選擇
    在人們的印象中,腫瘤一旦到了晚期,在治療上會面臨很大的困難,有的甚至僅有少數的治療方式可用,這也讓一些晚期腫瘤患者及家屬,從心理上產生了消極的治療態度。 萬萬不可!晚期腫瘤也能有多種治療方式可選。
  • 70歲大爺研製混凝土攪拌機,農村建房非常實用,60元造一臺
    在烏克蘭有的地方機械化水平還很低,這位70歲的大爺就用廢舊汽油桶,組裝了這麼個,人力混凝土簡易攪拌機,借鑑了前面的製作方法。大爺家建房,可是解決了大問題。不過大爺你這麼大力的推動搖柄,可要小心自己的腰歐。
  • 七旬大爺「跳舞」不受控制 原因為糖尿病所致
    竟是罕見的糖尿病非酮症偏側舞蹈症76歲的張大爺最近突然手舞足蹈起來,而且舞得根本停不下來。更奇怪的是,張大爺的舞蹈後來又摻雜了擠眉弄眼、齜牙咧嘴等動作。輾轉多家醫院都得不到明確診斷後,張大爺一家到了南京,經中大醫院神經內科疑難雜症診療團隊多次研究,最終成功「破案」,竟是罕見的糖尿病非酮症偏側舞蹈症。身體不受控制 手舞足蹈76歲的張大爺(化姓)大約兩個月前毫無緣由開始出現不自覺地左上肢舞動,家裡人沒當回事,年紀大的人偶爾有些小毛小病應該沒有大礙。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
    9月14日,上海)在2020年CSCO即將到來之際,由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血管靶向治療專家委員會及非小細胞肺癌專家委員會主導撰寫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藥物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20版)》(以下簡稱《共識》)在上海正式發布。
  • 晚期肺癌仍應積極治療,生存期以「年」計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陳輝近日,廣東省胸部腫瘤防治研究會暨胸部腫瘤多學科研討會在汕尾舉行,來自廣東、廣西、湖北等地的腫瘤醫學「大咖」參加了此次研究會,會上專家學者對晚期肺癌治療的新進展進行了學術交流,並對多個晚期肺癌病例、肺癌腦轉移病例進行了熱烈的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