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過程中的理論應用

2021-01-09 電子產品世界

石墨烯由於具有二維平面幾何特徵和獨特的電子行為被廣泛用於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改善諸如超級電容器、的輸出性能和提高氧還原過程(ORR)電催化活性。目前文獻中大量實驗結果報導也證實了石墨烯對不同儲能領域場合的作用。同時,研究者們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計算,從原子和電子的層次對石墨烯的作用機制進行解釋。小編將帶領大家一起,了解目前石墨烯在電化學過程中的理論計算結果,以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和ORR過程為典型代表,學習重要結論,加深對石墨烯功能的理解,也為新型石墨烯基電化學儲能器件提供研究思路。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7/384187.htm

石墨烯電化學儲能的基本理論

從電化學角度來講,石墨烯在儲能器件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四種:一種是石墨烯不參與電化學反應,僅僅通過與電解液形成雙電層作用來存儲電荷,提高電容效果,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超級電容器中;另一種則是與活性物質發生電化學反應,通過電子轉移而產生法拉第電流,並為電化學反應的生成物提供存儲場所,如鋰離子電池等,或者雖然不發生電化學反應,但是可以通過與生成物相互作用而將其固定,同樣提供存儲場所,如鋰硫電池;同時,石墨烯還可以為電化學反應提供催化效果,降低電化學反應所需的能量勢壘,如ORR等;還有一種則是利用自身導電性提高電極的電導率,降低充放電過程中的歐姆電阻。本文主要圍繞前面三種作用展開。

石墨烯在儲能體系中的電化學行為與其電子結構息息相關。正確認識其電子結構將是更好利用石墨烯材料的有效前提,並且也可以為具體應用領域中石墨烯材料的電子結構調整提供指導思路。

石墨烯電子結構特徵

1. 石墨烯及其缺陷類型

石墨烯屬於由雙原子基點組成的三角布拉維點陣。由於相鄰的兩個碳原子位置不等同,石墨烯晶格可以分為兩個亞點陣,每個亞點陣都是三角布拉維格子。相鄰兩個C原子的間距為0. 142 nm,鍵角為120°,與分子苯中的數值相同。平面內部C 原子通過三個σ相互相連,在垂直平面上碳原子的pz軌道形成離域的π鍵。圖1給出了石墨烯的結構示意圖。

圖1 石墨烯的結構特徵:(1)晶體結構;(2)布裡淵區

布裡淵區的三個高對稱點是Τ, K 和M, 分別是六邊形的中心、角和邊的中心,見圖1(2)。

石墨烯的能帶結構非常特殊,在倒易空間的K /K』處出現線性色散,即此處附近石墨烯電子能量線性變化,同時此處電子態密度為零。完整石墨烯的費米能級與Dirac點重合,在費米能級附近成鍵的π態和反鍵的π*態雙重簡併。

在石墨烯實際製備過程中,往往難以得到完整的石墨烯,總是存在各種缺陷。同時為了改善石墨烯的電子結構,賦予其不同的化學性能,研究者也會對石墨烯晶格進行調整,引入部分缺陷或異原子。石墨烯上常見的缺陷為Stone-Wales(SW)缺陷、單空位(V1)缺陷、雙空位(V2)缺陷和多原子缺陷,同時還會存在一維線形缺陷和晶界引起的缺陷等。

存在SW缺陷的石墨烯並沒有丟失C原子,只是將某個C—C鍵旋轉了90°,相鄰的四個六邊形變成兩個五邊形和兩個七邊形,所以此類缺陷也常稱為55-77缺陷。該缺陷的形成能非常高,缺陷位置相對固定。

當石墨烯失去一個C原子後,會出現一個空位,產生V1缺陷。由於C原子的缺失,石墨烯上會出現三個具有未飽和懸掛鍵的C原子,此時石墨烯發生Jahn-Teller形變,其中兩個C 原子相互靠近形成五邊形,只留下一個懸掛鍵。從而出現一個5元環和一個9元環。該缺陷的形成能也非常高,但是其遷移能壘較低,在較低溫度下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發生遷移。

當兩個相鄰的碳原子除去後,石墨烯上會出現V2缺陷。此時石墨烯上的4個6元環會變成兩個5元環和一個8元環,即585-V2。該缺陷的形成能與單空位相當。

除了點缺陷之外,石墨烯內部還存在一維的線缺陷。一種是將不同取向的石墨烯微晶分開的晶界,通常由5元環、8元環組成。還有一種則是石墨烯的邊緣。由於具有懸掛鍵,邊緣結構式通常為armchair和zigzga取向。然而當這兩種邊緣有碳原子丟失時,邊緣的六元環中間會產生五元環和七元環。

2. 原子摻雜

N 原子經常引入到石墨烯內部來調控其電子結構。N摻雜石墨烯可以通過含N 前驅體對石墨烯或者氧化石墨烯後處理得到缺陷點的存在會減少N摻雜的形成能,所以N在缺陷石墨烯的摻雜比完整石墨烯容易,在N 摻雜之前有意引入缺陷會提高摻雜效果。對於完整石墨烯,由於N原子之間存在排斥力,N 原子摻雜位置分布比較分散,但是當存在缺陷時,由於缺陷與N之間的吸引力,缺陷附近區域N的分布將會非常集中。

B原子也經常引入石墨烯來調整其電子結構。由於B比C缺少一個電子,摻B之後石墨烯費米能級向低能級方向移動,與Dirac點不再重合。此外,S、P等原子也用來摻雜改進石墨烯的電子結構。

圖2給出了SW缺陷、V1和V2缺陷的具體結構。圖3為完整石墨烯、585-V2 石墨烯、SW缺陷石墨烯和石墨化N石墨烯的電子能帶圖。

圖2 不同種類石墨烯缺陷:(a)S-W缺陷;(b)V1缺陷;(c)585-V2缺陷;(d) 555777-V2 缺陷;(e) 555-6-777-V2缺陷

圖3 不同類型石墨烯能帶結構:(a)完整石墨烯;(b)585-V2缺陷;(c)S-W缺陷;(d)N 石墨烯

下面根據石墨烯在儲能器件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分別從超級電容器、和ORR過程對目前的理論研究進展進行討論。

超級電容器

完整的石墨烯量子電容非常小,在充電或放電過程中難以為電子提供足夠的能態來存儲電荷。為了提高石墨烯的量子電容,首先考慮到的是在石墨烯中引入缺陷結構,改善石墨烯在費米能級處的DOS。對於SW缺陷,由於費米能級處存在五元環和八元環碳原子上pz態組成的能帶,該能帶將會容納額外的電子,進而提高石墨烯可聚集的電量。同時,由於存在pz準局域態,V2缺陷中缺陷附近的C原子也會容納額外的電子。SW缺陷在作為負極時存儲電荷非常有效,而V2缺陷則在作為正極時表現出良好的電荷存儲行為。晶格中C原子被N和B替換後都會對量子電容產生影響,前者對正偏壓範圍內量子電容提高,後者則是對負偏壓範圍內量子電容提高。

同時,科學家還詳細討論了石墨烯的層數、應力和表面褶皺等局部結構對量子電容的影響。由於單層石墨烯帶密度較低,難以有效屏蔽電極中產生的額外電荷,所以電壓容易隨電荷增加而迅速提高,電容效果較差。當石墨烯層數提高後,所能容納的電荷數提高,量子電容相應提高。

圖4為完整石墨烯、SW石墨烯、V1石墨烯、V2石墨烯、摻N石墨烯和摻B石墨烯量子電容的比較。當石墨烯在平面某個方向上尺度有限時會形成納米帶,此時電子結構特徵與量子電容與完整石墨烯相比具有較大的變化。

過渡金屬原子也會對石墨烯的電子結構產生影響,並在石墨烯的空位上產生較強的吸附作用。

圖4 不同結構石墨烯量子電容:(a) 缺陷石墨烯;(b) N摻雜石墨烯;(c) N、B摻雜石墨烯

?

鋰離子電池的石墨烯理論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首先是容量問題,涉及到Li 與石墨烯的相互作用,再就是Li 離子在石墨烯上的擴散問題,這與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緊密相連,主要包括Li在石墨烯表面平行方向的擴散和穿過石墨烯表面的擴散。

1. 容量與相互作用能

(1) 完整石墨烯

Li 在完整石墨烯表面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Li穩定存在於石墨烯的C六元環中間,組成環的六個碳原子都與Li產生相互作用,而Li 在兩個碳原子的橋接位置和單個碳原子的頂端位置時的相互作用非常弱。Li與C六元環的相互作用具有離子鍵特徵,電荷從Li向石墨烯轉移,遷移的電子主要集中在Li和C六元環之間的區域,所以Li原子上面區域和石墨烯上C-C鍵上的電子減少。當Li 吸附在石墨烯表面時,石墨烯的電子結構有了一定的變化。由於Li的電子進入石墨烯的π*帶,體系費米能級明顯上移,進入導帶,同時Li的2s態由於電荷轉移位於高於費米能級的位置,此時石墨烯仍然有Dirac點,但是由於電荷從Li轉移到了石墨烯,費米能級變得略高於狄拉克點。

科學家發現,Li與石墨烯的吸附能大於0,表明Li與完整石墨烯不會自動發生吸附作用,難以形成穩定化合物。而對於少層石墨烯,Li 則會與之自動發生反應。當Li進入少層石墨烯的層間時,Li與碳原子的相互作用受層間範德華力的影響,並且該影響隨著Li含量變化而變化。計算結果表明,少層石墨烯存儲Li的容量低於本體石墨。Li可以進入任何層數的少層石墨烯中,但是只能進入石墨烯層間,不能存在於少層石墨烯的表面。對於兩層石墨烯,當含量低時Li具有非常強的插層作用。當石墨烯層數繼續增加時,Li首先進入最外面的石墨烯層間,而不是中間的層間。隨後Li根據石墨烯層數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嵌入行為,或進入同樣的最外層間,或進入另一個最外層間或者進入內部層間。

另外,當採用Li在本體Li金屬的狀態作為參考態,考察了Li在石墨烯上的吸附行為。採用該參考態時,Li在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能為負值,說明可以發生吸附,但是容量仍然低於石墨。石墨烯上不同Li原子之間存在庫倫排斥力,當Li的濃度很低時Li傾向於在石墨烯表面分散,故當濃度非常低時Li可以吸附在石墨烯上。但隨著Li增多,Li原子之間由於相互吸引會形成團簇而與石墨烯發生相分離,所以石墨烯的容量比石墨低。作者分析了Li團簇在石墨烯的吸附,發現吸附到石墨烯上團簇的內聚能高於孤立團簇的內聚能,表明前者更為穩定。團聚進一步發展則會形成枝晶。

(2) 缺陷及雜化石墨烯

Li與帶有缺陷的石墨烯的相互作用與完整石墨烯具有較大的差異。Li與585的V2 缺陷石墨烯作用時,由於Li電子的轉移,V2石墨烯上費米能級附近原來近乎水平的能帶由於部分被電子佔據而能量降低。然而,費米能級仍然在Dirac 點下方。Li與SW缺陷的石墨烯作用時,費米能級升高超過Dirac點而進入導帶,同時SW缺陷出現的那條近乎水平的能帶也部分被佔據。

圖5 不同結構石墨烯與Li相互作用:(a)少層石墨烯; (b) Li與摻N石墨烯的態密度

圖6 Li在缺陷石墨烯上電子差分密度圖:(a, d)完整石墨烯;(b, e) V1缺陷;(c,f)V2缺陷

2. 擴散

在鋰離子電池系統中,石墨烯除能夠存儲Li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考察因素是石墨烯對Li離子擴散過程的影響,這直接影響鋰離子電池的快速充放電行為。擴散過程包括兩方面,Li在石墨烯表面上並以與表面平行的方向進行擴散,另外一種是穿過石墨烯平面,以與平面垂直的方向擴散。

計算表明,Li在完整石墨烯表面的擴散勢壘是0. 32 eV,表明Li易沿著石墨烯表面擴散,利用石墨烯作為負極時往往具有良好的倍率性能。科學家的計算結果表明,當Li在完整石墨烯上沿著六元環中心頂部—C—C鍵中間六元環中心頂部路徑擴散時,最高的能量阻礙在Li跨過C—C鍵的位置,能量勢壘為0. 311 eV;沿著六元環中心頂部—C原子頂部六元環中心頂部擴散時,C原子頂點為能量壁壘,0. 337 eV。當Li在兩層石墨烯的層間擴散時,同樣具有較低的擴散能壘。

石墨烯的缺陷對Li在平行石墨烯平面方向的擴散行為具有重要影響。Li在585結構的V2缺陷中擴散時,由於缺陷產生的能量陷阱,Li很容易被固定在缺陷區域。該缺陷上的擴散阻礙為0. 17 eV,而V1的擴散阻礙則是0. 24 eV,都小於完整石墨烯(0. 311 eV),所以該能量陷阱可以很大程度上減小Li的擴散勢能,進一步改善Li在石墨烯表面的擴散行為。

石墨烯內部經常出現晶界,尤其在通過CVD法製備的石墨烯中更是常見。晶界缺陷也會對石墨烯費米能級附近的電子態產生影響。科學家對此進行研究,結果為Li在石墨烯上最穩定的吸附位置在晶界上。以上缺陷結構對Li的吸附能力都優於完整石墨烯。Li原子在石墨烯在平行和垂直晶界的擴散行為結果表明,Li原子在晶界上的平行擴散能壘明顯低於垂直晶界的擴散,說明Li原子很難橫向穿過晶界而到另外一個微晶區域。

Li在石墨烯片層垂直方向的擴散行為也對鋰離子電池的倍率性能產生重要的影響。Li透過完整石墨烯擴散時,由於庫倫排斥力,能量勢壘非常高,為9. 8 eV,所以Li難以通過六元環中心穿過完整石墨烯表面。當存在空位缺陷時,擴散阻礙降低。科學家結合實驗和理論計算了Li在不同石墨烯上穿過時的能量勢壘,分別為完整石墨烯為10. 2eV,SW 缺陷位6. 35 eV,V1 為8. 86 eV,V2-585為2. 36 eV。所以從V2缺陷開始,Li基本可以透過石墨烯片層發生擴散。

圖7 Li離子擴散過程:(a)平行石墨烯表面;(b)平行石墨烯晶界;(c)透過石墨烯平面

ORR過程

燃料電池可以直接將化學能轉變成電能,具有轉化效率高,功率密度高和無汙染的優點。O2還原反應是制約燃料電池發展的重要因素。該反應可以通過兩種路徑發生,第一是四電子過程,O2得到四個電子直接還原成H2O;第二是效率較低的兩電子過程,O2轉變為H2O2。由於利用效率高,四電子過程的催化劑研究非常重要。

石墨烯催化效果計算表明,O2分子與完整石墨烯片層的吸附能都非常小,二者的距離也較大,大於2. 6 ?。雖然O2分子與石墨烯形成弱的離子鍵,但是由於反應過程中後續步驟所需能量非常高,並且生成的OOH也難以吸附在完整石墨烯上,所以完整的石墨烯沒有O2催化活性。由於N的電負性強於C,N周圍的C原子帶有正電荷,並且具有一定的自旋電荷。研究表明,當碳原子的自旋電荷密度或原子電荷密度高於0. 15時就會具有ORR的電化學活性。另外,科學家採用周期結構石墨烯模型詳細探討了完整石墨烯和摻N石墨烯上ORR過程,見圖8,同時還計算了N石墨烯上N含量對ORR過程的影響,發現4% ~5%的N含量對於應用是比較合適的。

圖8 ORR在(左)完整石墨烯和(右)N石墨烯上的反應過程

科學家使用團簇結構的石墨烯模型研究了含N石墨烯在酸性環境中對O2的催化機理。計算表明,OOH吸附在靠近吡啶結構N的C原子上,其中一個O與C原子相互作用,並且該C原子從石墨烯平面伸出。對於吡咯N,OOH同樣會吸附在靠近N 的C原子上。當在OOH上進一步增加H後,吡啶N和吡咯N石墨烯上都會形成不穩定的HOOH,O—O鍵長增加,容易變成兩個OH,所以在N石墨烯上的ORR是四電子過程。同時,作者提出自旋密度和電荷密度是決定催化效果的關鍵因素。儘管有的C電荷密度非常高,但是OOH更容易吸附在具有高自旋密度的C原子上。與電荷密度相比,自旋密度更能決定催化活性位,只有當自旋密度非常小時電荷密度才起作用。圖9給出了所計算的摻N石墨烯上電荷密度和自旋密度分布。

圖9 N摻雜石墨烯的(a)原子電荷密度和(b)自旋密度

Li-空氣電池負極為Li,正極的空氣電極通常為多孔炭,具有非常高的能量密度。外部的O2進入空氣電極並吸附在多孔炭的表面,隨後O2分解並與負極氧化得到的Li離子發生反應。科學家使用周期結構模型計算了Li-空氣電池正極O2在N石墨烯表面的催化分解過程。O2分子靠近離石墨烯時,一個O原子位於N最鄰近的C原子上面並向石墨烯平面傾斜,另外一個O位於C5N環的中心,O2不再平行,O—O鍵變弱。

除了在ORR反應中的催化作用,在O2析出反應中摻雜石墨烯也具有明顯的電化學活性。理論計算表明,B摻雜的石墨烯由於缺電子,可以比完整石墨烯較強低吸附Li2O2,進而在較低能壘下活化Li—O鍵並將O2-氧化成O2。由於B摻雜的石墨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決速步驟的能壘,可以有效提高鋰空電池的電流密度。

相關焦點

  • 聯盟成員 | 電化學剝離石墨烯技術與應用的探索者
    電化學法剝離是將待剝離的石墨作為陽極,鉑電極作為陰極,在不同酸性、鹼性以及鹽溶液的電解液體系中製備石墨烯。當在電化學電池中使用石墨作為工作電極時,電流驅使離子或帶電分子遷移到石墨層間隔中並將石墨烯層推開,整個過程十分迅速,在幾秒到幾十秒之間即可完成。因此電化學剝離石墨烯具有成本低、環保、效率高等特點。一般來說,電化學剝離石墨烯發生在陽極,得到的石墨烯產品仍含有一定量的氧基,這是由於含水自由基(HO-C,O-C)被水分解所致。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調控電化學剝離的不同參數獲得不同氧化程度的石墨烯。
  • 閻興斌課題組:Water-in-salt電解液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
    ;● 總結並展望了WISE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優勢,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WISE在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1) 可充電電池鋰離子電池除此之外,有機電解液體系中電極表面的極化比內部的極化更嚴重,溶解的多硫化物離子在過程中會優先被還原並沉積在電極表面,導致電極表面的堵塞和失活。但是當WISE被使用時,由於多硫化物變得不溶於WISE,穿梭效應被基本上被消除,可以提升Li-S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循環穩定性。
  • 石墨烯在儲能領域應用現狀及挑戰
    石墨烯對於提高正極材料倍率性能有明顯優勢。現有電動汽車採用的LiFePO4 正極材料由於其不佳的電荷傳輸性質,往往表現出在高倍率條件下容量快速衰減。石墨烯的添加使得這一情形大為改善。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僅需在活性材料中添加質量分數為1.5%的石墨烯, 電池的充電速率即可大幅提升, 在172秒內可充電至137毫安時/克的比容量, 相當於不到三分鐘充電89%,,5.5分鐘可充電93%,並在此條件下循環500次後仍可保留初始容量的90%,這些結果的取得與高質量石墨烯的製備和使用密切相關也意味著距離實現電動汽車幾分鐘內完成充電的目標已不遙遠。
  • 張會剛: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原理
    以電化學儲能技術為例,在傳統化學化工專業培養計劃中,學生的電化學基礎是在物理化學課程中建立,缺乏對固體和半導體的認識;與材料和固體相關的專業培養計劃中,電池技術所需的溶液化學和界面化學基礎不足。圖片來源:Pixabay南京大學於21世紀初,在材料系的基礎上成立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下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
  • 石墨烯電化學能量儲存取得新進展
    其限制影響因素一方面可歸因於石墨烯的量子電容;另一方面,界面電化學特性是決定超級電容器儲能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到目前,石墨烯-電解液內界面極化動態過程中的電荷/離子分離機制仍然未得到良好理解,阻礙高性能二維或三維石墨烯電極的發展。
  • 科學家發表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綜述文章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二維材料與能源器件研究組研究員吳忠帥和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成會明合作,應邀發表題為《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The Chemistry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and Porous Graphene Materials
  •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打開APP 碳化和硫化合成的的海綿狀複合材料將提高電化學儲能性能 佚名 發表於 2020-04-07 14:15:33 復旦大學
  • 國家能源局:鼓勵開展多種儲能示範應用 提升電化學儲能技術經濟...
    近日,國家能源局就「關於加快推進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的建議」分別就儲能的頂層設計、價格機制、標準管理、建設吉瓦時級大型儲能示範站等方面做出了答覆,並對下一步工作重點進行了明確。以下為答覆原文:你們提出的關於加快推進電化學儲能產業發展的建議收悉,現答覆如下:儲能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增強能源系統供應安全性、靈活性、綜合效率的重要環節,是支撐能源轉型的關鍵技術之一。電化學儲能是除抽水蓄能以外,應用最為廣泛的儲能形式,我們積極支持電化學儲能技術產業的發展。
  • Nature Energy:金屬所石墨烯基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點開上方小程序,進一步點「推廣」即可充值導讀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
  • 青島能源所黃長水教授AM綜述: 石墨炔基材料的製備及在儲能中的應用
    論文總結了GDY的化學結構、合成策略、基本化學物理性質及其儲能機理的相關理論分析。此外,從GDY的結構改性與相應的電化學性能改善相互促進的角度,系統地探討了GDY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研究進展,並對GDY在儲能裝置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綜合評價。GDY基材料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可攜式儲能它最行 走近石墨烯柔性超級電容器
    1、柔性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  柔性超級電容器與超級電容器的工作原理相同,可分為雙電層儲能機制、贗電容儲能機制和複合儲能機制:  (1) 雙電層儲能機制是利用電極材料與電解質的接觸面存儲電荷,形成兩個電荷層,整個過程不發生化學反應,僅是離子的吸脫附。
  • 電化學儲能行業專題報告:千億賽道冉冉升起
    電化學儲能是當前應用範圍最廣、發展潛力最大的電力儲能技術。相比抽水蓄能,電化學儲 能受地理條件影響較小,建設周期短,可靈活運用於電力系統各環節及其他各類場景中。同 時,隨著成本持續下降、商業化應用日益成熟,電化學儲能技術優勢愈發明顯,逐漸成為儲 能新增裝機的主流。未來隨著鋰電池產業規模效應進一步顯現,成本仍有較大下降空間,發 展前景廣闊。
  • 織物複合電極在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機遇與挑戰
    除此之外,織物基電化學儲能器件也展現出優良的透氣性、透水性、以及穿著舒適性。因而,其在柔性、可穿戴電子領域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成果簡介鑑於此,香港理工大學鄭子劍教授團隊針對近期織物複合電極在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應用與發展進行了綜述和展望。
  • 「十四五」制約電化學儲能發展的難點在哪裡?
    「十三五」時期我國電化學儲能發展歷程及市場動態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持續增長,但是增速卻呈波浪式前進。2015~2019年,我國電化學儲能裝機從106兆瓦增至1709兆瓦,增加了15倍。從2017~2019年的政策看,2017年10月份,國家發改委等5部門聯合發布了《關於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為行業發展樹立了信心,進而推動了2018年電化學儲能的爆發式增長。然而,2019年上半年,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印發了《輸配電定價成本監審辦法》,明確提出抽水蓄能電站、電儲能設施不得計入輸配電定價成本。
  • 南大:熱納米壓印製備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電極厚度受限提供新方案
    近日,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唐少春教授課題組與葛海雄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電極結構優化設計,利用熱納米壓印製備技術結合微電流電沉積,成功獲得高容量、高倍率和長循環壽命的新型陣列結構電極,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領域電極厚度受限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 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電極厚度受限提供新方案:熱納米壓印...
    細胞成像再添新技術:鞠熀先教授提出細胞膜蛋白成像的電致化學發光方法近日,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唐少春教授課題組與葛海雄教授課題組合作,通過電極結構優化設計,利用熱納米壓印製備技術結合微電流電沉積,成功獲得高容量、高倍率和長循環壽命的新型陣列結構電極,為解決電化學儲能領域電極厚度受限的難題提供了一種新思路和解決方案。
  • 石墨烯四大應用領域全解讀
    石墨烯(Graphene)又稱單層墨,是一種新型的二維納米材料,是目前發現的硬度最高、韌性最強的納米材料。因其特殊納米結構和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能,石墨烯在電子學、光學、磁學、生物醫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領域應用前景廣闊,被公認為21世紀的「未來材料」和「革命性材料」。
  • 電化學儲能專題報告:電化學儲能興起,鐵鋰出海正當時
    電化學儲能優勢開始顯現 儲能技術種類豐富,目前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和電磁儲能運用最為廣泛。其中, 機械儲能中的抽水儲能目前是世界上應用最為廣泛的儲能方式。每種儲能方式因其功率、放電時間的不一樣,適用於不同的匹配需求。抽水蓄能目 前是應用最為廣泛的儲能方式,它在全球的總裝機容量佔比達到 94.1%。考慮到它 技術難度較低,放電功率較大,適合大規模的月周期的儲能需求。
  • 技術解析:我國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最具應用前景的電化學儲能技術之一。目前,超級電容器的研究重點是提高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發展具有高比表面積、電導率和結構穩定性的電極材料是關鍵。石墨烯因具有比表面積大、電子導電性高、力學性能好的特點而成為理想的電容材料,但石墨烯的理論容量不高,在石墨烯基電極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堆疊現象,導致材料比表面積和離子電導率下降。
  • 石墨烯材料應用前景研究進展到底怎麼樣了?聽科學家怎麼說
    該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高質量石墨烯材料宏量可控制備、石墨烯宏觀體的設計與組裝,及高效電化學儲能器件(鋰離子電池、超級電容器、柔性/微型儲能)等方面的應用基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原創性研究成果。基於前期的研究基礎,該團隊系統綜述了石墨烯和孔石墨烯材料的化學和應用前景研究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