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Energy:金屬所石墨烯基電化學電容器儲能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2021-01-13 騰訊網

點開上方小程序,進一步點「推廣」即可充值

導讀

近日,中科院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Tuning the interlayer spacing of graphene laminate films for efficient pore-utilization towards compact capacitive energy storage )的研究論文。

跳轉閱讀買一贈一!

電化學電容器具有可快速充電、功率高、循環壽命長、工作溫度範圍寬、安全性能高等優點,可用作大功率電源,在混合電動汽車、備用電源、可攜式電子設備等領域都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然而電化學電容器相比於電池其能量密度較低,即單位體積內儲存的能量低,限制了其更廣泛的應用範圍,尤其是在可攜式智能設備中的應用, 需要進一步提高體積能量密度。近日,金屬研究所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及香港大學合作,在《自然-能源》(Nature Energy) 在線發表題為「可調層間距、高效孔利用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電容儲能研究」的研究論文。

圖1. 片層間距可調節的複合石墨烯薄膜的製備過程

圖2. 片層間距可調節的複合石墨烯薄膜的結構表徵

研究人員製備了不同比例的氧化石墨烯和熱膨脹還原石墨烯的混合溶液,經過真空抽濾,得到片層間距可調節的複合石墨烯基薄膜。通過調控片層間距,實現了優化整個電極材料孔隙率的效果。當電極材料的孔隙尺寸與電解液的離子尺寸相匹配時,孔隙的空間利用達到了最優化,從而極大化了體積能量密度。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設計了全固態柔性電化學電容器,石墨烯薄膜電極材料本身良好的彎折性能,保證了整個器件的柔性,並進一步發展了智能器件,通過根據實際需求改變電路連接方式,實現了不同的輸出效果。

圖3. 片層間距可調節的複合石墨烯薄膜的電化學表徵

圖4. 電化學電容器性能

圖5. 製作全固態電化學電容器及其智能設計

該合作研究的實驗工作由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李莊男博士在中科院金屬所合作研究完成,所有作者共同參與了數據分析、討論及論文撰寫工作。李莊男博士為第一作者,李峰研究員、Ivan Parkin教授、郭正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國科學院、英國工程物理研究委員會、香港大學浙江研究院等項目資助。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0-020-0560-6

來源 | 中科院金屬所 編輯 | 化學加

入駐化學加網快速通道,將與微信小程序同步展示

2萬多家化工醫藥企業已入駐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固體所等在多維石墨烯基複合材料及性能研究中獲進展
    近期,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納米中心研究人員與安徽大學合作,在二維石墨烯基複合薄膜和三維石墨烯基複合物的製備及性能研究上取得了新進展:利用一種新興的方法—噴墨印刷法成功製備了石墨烯和多金屬氧酸鹽的複合薄膜,並發現複合薄膜可用作生物傳感器;利用水熱的方法製備了三維結構的還原石墨烯/α-Fe2O3複合水凝膠,首次發現三維結構的石墨烯基複合材料有著優異的微波吸收性能
  • 合肥研究院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振洋團隊實現了宏觀厚度石墨烯晶體膜大面積製備,在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研製方面取得進展。研究人員採用雷射誘導加工法,將聚醯亞胺前驅體直接原位轉化為石墨烯晶體膜;針對其直接用作儲能電極時所面臨的體積效應技術瓶頸,通過優化前驅體的分子構型和熱敏感性,大幅增加了雷射與聚合物薄膜的作用深度,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碳元素廣泛存在於自然界,除了最為人們所熟知的石墨和金剛石外,1985年發現的富勒烯和1991年發現的碳納米管擴大了碳材料的家族。也使人們對碳元素的多樣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富勒烯和碳納米管所引發的納米科技對人類社的發展在未來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
  • 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研究獲進展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基於雙電層吸附、表面的氧化還原反應或體相內離子的快速插入/脫出來實現儲能的新型儲能器件如何提高能量密度是目前和未來超級電容器研究的重點之一。 在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項目、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一三五」重點培育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的資助下,蘭州化物所清潔能源化學與材料實驗室在提高超級電容器能量密度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 蘭州化物所石墨烯複合材料及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碳納米材料,具有高機械強度、良好導電導熱性、大比表面積、良好化學穩定性等優點,在能量儲存、電子器件、傳感材料、催化劑、防腐塗料等領域展現出極為廣闊的潛在應用前景。目前,石墨烯的應用主要採用複合材料的途徑進行性能的提升,其製備方法主要包括化學還原法、水熱法、溶膠凝膠法和電化學法。
  • 上海大學|石墨炔基材料在能源相關領域的研究進展
    總結了近年來石墨炔在合成策略、功能機理和儲能及能量轉換領域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進展;分析了阻礙其大規模製備以及在商業化應用方面的挑戰;最後,根據石墨炔的研究現狀和發展趨勢,提出了應對這些挑戰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通過對這篇綜述的介紹,幫助讀者們加深對石墨炔及石墨炔基材料的認識。
  • 青島能源所黃長水教授AM綜述: 石墨炔基材料的製備及在儲能中的應用
    論文總結了GDY的化學結構、合成策略、基本化學物理性質及其儲能機理的相關理論分析。此外,從GDY的結構改性與相應的電化學性能改善相互促進的角度,系統地探討了GDY在電化學儲能中的應用研究進展,並對GDY在儲能裝置中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綜合評價。GDY基材料在電化學儲能領域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 中國科大在碳基催化劑電催化析氫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年來電解水制氫受到廣泛關注,尋找能替代貴金屬的廉價高效的電催化劑成為當下研究熱點。石墨烯由於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優異的化學穩定性以及易於化學修飾等優點,引起了科研人員的廣泛關注,人們致力於將其發展成為高活性的電解水制氫催化劑。
  • 石墨烯電化學能量儲存取得新進展
    研究背景作為重要的儲能器件之一,電化學雙層電容器(EDLCs,又稱超級電容器)通過離子在高表面積碳電極表面的可逆吸脫附來儲能。離子響應過程不涉及電池類電荷轉移動力學的限制,使得超級電容器可以極高的充放電速率下運行,並具有甚至達百萬次的良好循環能力。
  • 我國科學家研製超高儲能密度超級電容器
    研製方面取得新進展。,進而實現了多孔石墨烯晶體膜的宏觀厚度製備;以此作為電極構築的超級電容器,在儲能密度和循環穩定性方面得到顯著的提升。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導電性好、穩定性高等一系列優點,近年來被廣泛研究用作超級電容儲能器件的電極材料。石墨烯電極在微觀尺寸下所具有的優異電化學性能已經被廣泛的研究和證實。但石墨烯超級電容器的規模化應用需要在保持其優異電化學性能的前提下,實現宏觀尺度(大面積和超高厚度)上的電極製備與組裝。
  • 青島科技大學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nbsp&nbsp&nbsp&nbsp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李鎮江教授、趙健副教授等團隊成員在超級電容器負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以青島科技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分別以「Oxygen-vacancy Bi 2O 3nanosheet arrays with excellent rate capability and CoNi 2S 4nanoparticles immobilized on N-doped graphene nanotubes as robust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high-energy
  •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2020-06-19 福建物質結構研究所 【字體 福建物構所高儲能密度反鐵電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 技術解析:我國石墨烯基超級電容器研究進展
    本文對石墨烯基電極及其在雙電層電容器、法拉第準電容器和混合型超級電容器中的應用的研究進展進行歸納,重點介紹了石墨烯凝膠薄膜電極的製備過程,以促進石墨烯基電極在超級電容器構築中應用。  傳統化石能源資源的日益匱乏和環境的日趨惡化,有力地促進了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但太陽能、風能具有波動性和間歇性,需要有效的儲能裝置保證其能夠穩定的在電網中併網工作。
  • 二維有序介孔材料應用於微型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發展了一種通用的界面自組裝策略,製備出一系列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聚合物/石墨烯複合納米片,並將其應用於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相關成果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Angew.  二維材料,如石墨烯,是一類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平面微型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發展二維材料基複合介孔納米片,不僅可有效抑制片層的堆疊,增加比表面積,而且可大大緩衝電極的體積膨脹,提高電解液離子的擴散和電化學性能。但是,目前報導的都是關於面內垂直柱狀的介孔納米片,而面內平行柱狀的有序介孔納米片的可控制備仍面臨著很大挑戰。
  • 木質素在儲能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為進一步拓寬木質素在儲能材料中的應用範圍,本文綜述了近年來木質素及其衍生物在可充電電池(鉛酸蓄電池、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等高附加值產品領域的研究進展。關鍵詞: 木質素;儲能領域;電池;超級電容器;電化學性能當今社會對化石燃料的消耗以及能源、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尋找新的可再生、儲量豐富、對環境友好的可替代能源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生物質是地球上儲量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有效利用這種資源,對改善環境、部分替代化石能源和可持續性發展等具有重要意義。
  • 合肥研究院等研製出硫摻雜石墨烯基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
    語音播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博士王奇和南京師範大學教授韓敏課題組合作,在高性能雜原子摻雜石墨烯基納米結構的規模化製備及其在柔性全固態超級電容器應用方面取得新進展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 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
  • 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化工/文) 近日,我校化工與化學學院於淼教授課題組在石墨烯功能化方面取得了重要進展。該工作為石墨烯光致精準功能化的首例,通過精細調控局域雜化模式打開石墨烯帶隙,首次在原子尺度實現了石墨烯的二維長程有序功能化,為石墨烯基二維材料在電子器件和光電器件應用方面的關鍵難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法。
  • 石墨烯在電化學儲能過程中的理論應用
    石墨烯由於具有二維平面幾何特徵和獨特的電子行為被廣泛用於電化學儲能研究領域,改善諸如超級電容器、的輸出性能和提高氧還原過程(ORR)電催化活性。目前文獻中大量實驗結果報導也證實了石墨烯對不同儲能領域場合的作用。同時,研究者們也進行了大量的理論計算,從原子和電子的層次對石墨烯的作用機制進行解釋。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鋰離子電池和超級電容器是儲能原理不同、各有特點的兩類代表性儲能器件。鋰電池能量密度高(~250 Wh kg-1),但功率密度偏低(<1 kW kg-1),而超級電容器功率密度高(~15kW kg-1)但能量密度過低(<20 Wh k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