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了跨數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最大病毒和宿主數據集後,蘇格蘭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人類的蝙蝠和齧齒動物病毒的數量與這些群體中所含物種的數量成正比。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疾病生態學家丹尼爾·斯特雷克(Daniel Streicker)評價說,這是一個相當合理的數字,可以解那些看似驚人的模式。為識別動物來源的疾病威脅而進行的未來監視工作,應不限於特定的動物類別,重點應放在生物多樣性高的地區。這項研究於4月13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上。《自然》(Nature)雜誌也對此進行了在線報導。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鑑於資源有限,這並不是切實可行的。而且,由於蝙蝠帶有多種會在人體內引起嚴重疾病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和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CoV),因此它們與齧齒動物一道成為大多數病毒檢測和監測的重點努力。而且蝙蝠還是SARS-CoV-2的主要來源。
一場數字遊戲
他們倆比較了11種昆蟲的人類感染病毒,包括手翅目(蝙蝠),嚙齒類(齧齒動物)和雀形目(鳴禽)。基於自己和其他資料庫,他們彙編了從動物身上已經傳播給人類的415種DNA和RNA病毒數據。
他們的統計分析估計,擁有更多物種的動物群體往往擁有更多的病毒,從而有更多的病毒會傳播給人們。例如,齧齒動物是該研究中物種最多的哺乳動物。它們還擁有傳播給人們的最大數量的病毒。
病毒因素
研究人員未來的工作應集中於可能增加其傳播給人類的傾向的病毒特徵,並應考慮其他因素(例如野生動植物貿易和環境變化)如何促使動物與更多的人接觸並影響病毒的出現。
從宿主傳播到人類
在這項研究中,病毒是在不同的動物宿主中檢測的,而不是在不同的物種中,這意味著有關宿主的物種特定信息會丟失,例如種群大小、密度、物種豐度和與人的接觸量。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病毒的多樣性和傳播。
奧利瓦爾補充說,鑑於其良好的記錄,繼續對蝙蝠和齧齒動物進行有針對性的監視工作似乎是合乎邏輯的。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病毒學家傑碼·蓋根(Jemma Geoghegan)說,在研究人員可以利用病毒性狀預測下一次意外事件之前,需要對更多的病毒進行採樣和表徵,以揭示自然界中病毒的真正多樣性。她認為,在此之前,監視工作最好是針對人與動物互動的「斷層線」(例如活體動物市場)的基因組監視,這樣可以迅速識別出任何病毒。
參考: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096-z
doi:10.1038 / d41586-020-01096-z
【2】https://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19176117 (2020).
Mollentze, N. & Streicker, D. G. Proc. Natl Acad. Sci.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