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蝙蝠是人類病毒的主要來源,但監測工作不該僅限於此

2020-12-06 健康界

查看了跨數個哺乳動物和鳥類的最大病毒和宿主數據集後,蘇格蘭的研究人員發現,感染人類的蝙蝠和齧齒動物病毒的數量與這些群體中所含物種的數量成正比。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的疾病生態學家丹尼爾·斯特雷克(Daniel Streicker)評價說,這是一個相當合理的數字,可以解那些看似驚人的模式。為識別動物來源的疾病威脅而進行的未來監視工作,應不限於特定的動物類別,重點應放在生物多樣性高的地區。這項研究於4月13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 )上。《自然》(Nature)雜誌也對此進行了在線報導。

但是並非所有人都這麼認為,鑑於資源有限,這並不是切實可行的。而且,由於蝙蝠帶有多種會在人體內引起嚴重疾病的病毒,包括狂犬病、伊波拉病毒和與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相關的冠狀病毒(SARS-CoV),因此它們與齧齒動物一道成為大多數病毒檢測和監測的重點努力。而且蝙蝠還是SARS-CoV-2的主要來源。

一場數字遊戲

他們倆比較了11種昆蟲的人類感染病毒,包括手翅目(蝙蝠),嚙齒類(齧齒動物)和雀形目(鳴禽)。基於自己和其他資料庫,他們彙編了從動物身上已經傳播給人類的415種DNA和RNA病毒數據。

他們的統計分析估計,擁有更多物種的動物群體往往擁有更多的病毒,從而有更多的病毒會傳播給人們。例如,齧齒動物是該研究中物種最多的哺乳動物。它們還擁有傳播給人們的最大數量的病毒。

病毒因素

研究人員未來的工作應集中於可能增加其傳播給人類的傾向的病毒特徵,並應考慮其他因素(例如野生動植物貿易和環境變化)如何促使動物與更多的人接觸並影響病毒的出現。

從宿主傳播到人類

在這項研究中,病毒是在不同的動物宿主中檢測的,而不是在不同的物種中,這意味著有關宿主的物種特定信息會丟失,例如種群大小、密度、物種豐度和與人的接觸量。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病毒的多樣性和傳播。

奧利瓦爾補充說,鑑於其良好的記錄,繼續對蝙蝠和齧齒動物進行有針對性的監視工作似乎是合乎邏輯的。

紐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病毒學家傑碼·蓋根(Jemma Geoghegan)說,在研究人員可以利用病毒性狀預測下一次意外事件之前,需要對更多的病毒進行採樣和表徵,以揭示自然界中病毒的真正多樣性。她認為,在此之前,監視工作最好是針對人與動物互動的「斷層線」(例如活體動物市場)的基因組監視,這樣可以迅速識別出任何病毒。

參考:

【1】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0-01096-z

doi:10.1038 / d41586-020-01096-z

【2】https://www.pnas.org/cgi/doi/10.1073/pnas.1919176117 (2020).

Mollentze, N. & Streicker, D. G. Proc. Natl Acad. Sci. USA 

相關焦點

  • PNAS:發現蝙蝠中的一種新型逆轉錄病毒不僅感染蝙蝠細胞,也能感染...
    圖片來自PNAS, doi:10.1073/pnas.1915400117。這項研究揭示澳大利亞蝙蝠和亞洲蝙蝠是與考拉逆轉錄病毒(koala retrovirus, KoRV)存在非常密切親緣關係的多種γ逆轉錄病毒的攜帶者。
  • PNAS:重大突破!科學家在蝙蝠機體中發現白血病病毒的史前祖先
    /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格拉斯哥大學和捷克科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在蝙蝠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引發罕見類型白血病的病毒家族的古老DNA痕跡,這或許就填補了研究者關於逆轉錄病毒化石記錄研究的關鍵缺口,研究者表示,這些病毒生活在距今2000萬至4500萬年前。
  • 病毒來源浮出水面?與穿山甲無關,與蝙蝠病毒祖先相同
    編輯:虎威軍校對:查爾斯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世界人民對病毒的來源以及發展歷史都表現出了十分的關心。此前,有廣大民眾表示「這一切都要從一隻蝙蝠說起」。最近,這一事件有了新進展,新冠病毒不僅和蝙蝠有著聯繫,而且新冠病毒譜系可能在之前的幾十年內就已經在蝙蝠中進行傳播了。這一研究報告,在短時間內又吸引了世界各國的關注。
  • 研究發現蝙蝠為什麼在不生病的情況下成為病毒的載體
    蝙蝠是許多人畜共患病病毒的宿主,包括SARS-CoV、MERS-CoV、伊波拉病毒,以及--很可能--SARS-CoV-2,這是本次大流行背後的病原體。然而,蝙蝠耐受致病病毒的分子機制尚不清楚。現在,來自新加坡杜克-努斯醫學院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分子機制,可以讓蝙蝠在不生病的情況下耐受人畜共患病病毒
  • 蝙蝠身上有許多病毒,為什麼蝙蝠不會死亡?
    1、蝙蝠具有抑制炎症的能力 根據發表在《自然微生物學》(Nature Microbiology)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由杜克大學醫學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確認了讓蝙蝠擁有致命病毒,卻不死的分子和遺傳機制。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報告中稱,新冠肺炎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近幾十年來,世界上經歷的很多傳染病暴發事件,病毒的源頭都指向蝙蝠。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猜想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 蝙蝠體內為何會有這麼多病毒
    報告中稱,新冠病毒是一種動物源性病毒。目前的全基因組基因序列系統進化分析結果顯示,蝙蝠似乎是該病毒的宿主,但中間宿主尚未查明。  近幾十年來,世界上經歷的很多傳染病暴發事件,病毒的源頭都指向蝙蝠。  1 SARS病毒的蝙蝠起源猜想  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
  • 身上一百多種病毒的蝙蝠為何自己不得病?原因在此
    新冠病毒的出現,再次將蝙蝠重新拉回人們關注的焦點。有很多疑問,為什麼堪稱「病毒庫」的蝙蝠自己攜帶了如此多的病毒,自己不發病呢?今日,中國科院之聲對此進行了科普。據悉,目前在蝙蝠身上成功分離的病毒至少有上百種。蝙蝠自己也會得病,只不過它們與人類溝通很少,有沒有不適、死亡,人類並不是很清楚。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能引來如此多可怕的病毒?
    01關於SARS病毒源頭的追溯,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病毒來源是「野味市場」上的果子狸。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撲殺。然而,作為新晉的「嫌疑犯」,蝙蝠來源說也面臨當年果子狸證據不足的困境,研究發現從中華菊頭蝠體內分離出的冠狀病毒與感染人類的SARS病毒存在關鍵性差異,不能利用人與果子狸的受體,也就意味著這種病毒僅限於蝙蝠的內部交流。
  • 被孤立的「蝙蝠」,為什麼不直接把蝙蝠全部消滅?
    但大多數人往往傾向於提供對蝙蝠的扭曲的觀點,僅將蝙蝠視為致命病毒的危險的宿主。對蝙蝠的偏見可能致使數十年來對保護蝙蝠所作的努力前功盡棄。當我們想到花朵授粉時,通常會想到蜜蜂和鳥類等。大多數人不知道蝙蝠在授粉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蝙蝠是熱帶氣候中非常重要的傳粉者,大多數訪花蝙蝠主要分布於東南亞和太平洋島嶼。
  • 蝙蝠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情況危急,在僅得出初步猜測且證據不足的情況下,有關部門就對市場上販賣的果子狸進行了大規模的撲殺。然而,果子狸「真兇」的身份卻一直無法坐實,雖然從它們的體內分離出類似SARS病毒的相似病毒,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這種病毒在果子狸身上不發病,甚至連人工感染都無法成功,更找不到果子狸傳染人的證據。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比如,對於S蛋白,如果是看基因組序列的話,蝙蝠的RaTG13比新冠的WHCV相似度更高(88.5% vs 84.5%),但是如果看胺基酸序列的話,蝙蝠的RaTG13比新冠的WHCV相似度要低(89.8% vs 90.7%)。而最為關鍵的是,對於新冠病毒最核心的S蛋白受體結構域來說,胺基酸角度上,新冠和穿山甲病毒只有1個不重要的胺基酸差異。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這些本不該出現在細胞外的碎片,會被免疫系統識別成異物後並消除。它這種「六親不認」的功能,就是為了保護機體,因為病毒等致病病原體也是帶有核酸片段的。而蝙蝠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巨大的能量消耗會加劇細胞的損傷和碎裂,產生更多的細胞碎片,導致身體內頻繁的免疫攻擊,甚至激發強烈的炎症反應。這無疑是不利於生存的。
  • 柳葉刀談新冠病毒:蝙蝠冬眠,誰是中間宿主?
    不過該病毒的原始宿主與SARS-CoV相同,都是蝙蝠。同時,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類細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類的受體,可能也與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值得注意的是,論文還披露了4個細節:第一,疫情的首次報告是在2019年12月下旬,此時武漢的大多數蝙蝠都在冬眠。
  • 中美歐最新研究溯源:新冠病毒最早可能1948年在蝙蝠中出現
    作者提示說,蝙蝠病毒譜系中病毒重組的現有多樣性和動態過程,證明了要事先鑑定出有可能引發重大人類疫情暴發的病毒困難重重,那麼人類疾病實時監測系統才是剛需,只有建立該系統才能快速地鑑定病原體並對其進行分類。通訊作者之一、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病毒研究中心教授戴維 · 羅伯遜(David L.
  • 蝙蝠,人類的另一面!
    一、僅次於人類的哺乳動物 蝙蝠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8800萬年,與恐龍同時代,但恐龍滅絕了,那個時候,還沒有人類,但蝙蝠倖存了下來。如今,在地球上有961種蝙蝠,他們是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數量最多、分布範圍最廣的哺乳動物,僅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蘭肯洞穴中,他們最多有2000餘萬隻之多。
  • 蝙蝠傳播肺炎?不準確的解讀
    在新型肺炎傳播的風險下,工作人員全副武裝穿著防護服,敲開這些天來一直緊閉的居民大門。起因是野保人員接到報案,不得不上門驅趕居民在家庭周邊見到的越冬蝙蝠,安撫人心。 簡單說,妖魔化蝙蝠、甚至侵擾越冬蝙蝠,是此時此刻疫情陰雲之下最不該發生的事情。
  • 兩篇Cell聚焦愈發強大的伊波拉病毒來源
    兩個獨立的研究小組近日在《Cell》雜誌上發表文章稱,在西非爆發伊波拉疫情的初期,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可能發生遺傳變異,從而幫助它們更好地適應人類宿主。這也許解釋了為何此次疫情如此複雜。伊波拉病毒病(EVD)又被稱為伊波拉病毒性出血熱,是在1976年首次發現的,但當時病例數量較少。
  •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
    伊波拉病毒為什麼對蝙蝠不會造成傷害,卻讓人類患上致命疾病?病毒的依靠活著的宿主生存,並有天然的儲存庫——一種宿主動物,病毒在其中自然地生活和繁殖而不引起疾病。蝙蝠很可能是伊波拉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對於病毒在蝙蝠體內是如何進化的,我們知之甚少。與大多數其它RNA病毒一樣,伊波拉病毒分子的結構使得它們比其它類型的病毒更容易發生基因組錯誤和突變。正因為如此,伊波拉病毒和類似病毒具有非凡的適應能力和在新環境中的複製能力。
  • 蝙蝠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在體內藏這麼多致命病毒?
    這些病毒都是由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一般醫學上稱它們為新興病毒或新發病毒。最奇怪的是以上提到的所有(注意是所有)病毒的與蝙蝠有關。蝙蝠究竟有什麼特殊能力引來如此多可怕病毒的青睞?我們先從國人最熟悉的「非典」事件說起,也算是當下最應景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