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分為兩種,其中一種人造肉又稱大豆蛋白肉,人造肉主要靠大豆蛋白製成,因為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質和少量的脂肪,所以人造肉是一種健康的食品。另一種是利用動物幹細胞製造出的人造肉。
2011年11月,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生物學教授馬克·波斯特說,全球第一個人造肉餅有望於2012年8月或9月問世。研究人員說,人造肉有助人類在解決飢餓問題同時保護水源、土地和能源。
波斯特表示,這個肉餅只為證明「人造肉」這一概念,不意味著大規模生產人造肉條件成熟,因為首個人造肉餅的造價高達25萬歐元(約合34.5萬美元)。
當前,波斯特已經造出多條「肉條」,每條長約2.5釐米,寬不到1釐米,薄得近乎透明。他說,把大約3000條這樣的肉條堆在一起,就可以製作全球第一個人造肉餅。
波斯特希望有一天,研究人員能讓人造肉變得更健康,比如添加更多不飽和脂肪以及各種營養素。「我的想法是,既然我們能在實驗室中製造出肉,就能讓它有多種變化,最終變成更健康的肉,」他說。
45塊錢一斤的豬肉,吃還是不吃?65塊錢一斤的排骨要不要買?難道以後真的不吃豬肉了嗎?……別慌,最近有一種環保又好吃的肉刷屏了,甚至還有人表示,如果這種肉普及推廣開來,養豬的恐怕要失業。
2019年進博會期間,一家名叫 Impossible Foods 的人造肉公司亮相,不但帶來了人造肉漢堡,還有人造肉獅子頭和燒麥。製造這些食物的人造肉主要原料是植物肉。
這種人造肉有多環保呢?人造肉產生的溫室氣體比常規肉類少8到9成,不佔用土地資源,而且淡水資源消耗也減少約9成。
現場不少人試吃之後表示,人造肉的口感和真正的肉食非常接近。有分析人員指出,這種人造肉還沒有進入中國,不過通過這次進博會兩項,想必很快就會進來。
雖然價格現在略高,等以後成本降低,比真正的肉類還要便宜,再加上本身自帶環保基因,真正的豬肉、羊肉、牛肉等不降價是不可能的,甚至威脅到養殖戶。
再說一說國內的豬肉,受疫情影響,個別地方打著環保旗號「一刀切」禁養等多重原因疊加,從3月份開始的,我國豬肉價格就持續增長,從10多塊一斤漲到了如今的40多一斤。
說到和環保的關係,根據生態環境部的調研,個別地方以環保為藉口,無視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隨意擴大禁養區,「一刀切」拆除養豬場等,給生豬產業帶來了一定影響。
現在國家層面已經叫停了「一刀切」禁養行為,不少養豬場也已經紛紛重建。但是有網友表示,現在吃健康肉、放心肉、綠色肉,如果豬肉不環保,今後一定會被人造肉打壓甚至取代。
歡迎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