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樹用於造紙、飼料和醫藥等領域。圖片來源:《分子植物》
本報訊(記者唐鳳)大約3100萬年前,構樹與桑樹分開,進化出了獨特的纖維內皮。構樹低木質素、高纖維素的獨特比例,使其營養豐富,易被牲畜消化吸收,這也可能是它可以與土壤微生物共生的原因。中國植物學家首次破譯了構樹的基因組,通過對基因組的解析發現了這種聯繫,並於2月27日在《分子植物》上發表了該成果。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百邁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單分子實時測序、光學和遺傳圖譜等方法,獲得了構樹的染色體尺度基因組組裝。組裝的構樹基因組包括386.83Mb,接近預估值。
此外,通過比較基因組分析,研究人員發現構樹類黃酮合成基因家族擴張,類黃酮含量提高。而紫丁香基木素和愈瘡木基木素比例的增加,更突顯其在醫藥、飼料、造紙等方面的應用價值。
該研究組還鑑定了構樹根系的相關菌群,發現構樹根系富含假單胞菌和根瘤菌,其可能通過共生固氮為其莖葉提供氮源。這些結果表明,構樹可能經歷了適應性進化,並「招募」了固氮微生物,提高了類黃酮的產量並改變木質素構成,從而促進自身生長。
「構樹的獨特與中國古代相剋相生、此消彼長的哲學道理一致,這表明構樹是一種非常智慧的樹。」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學家沈世華研究員表示,「人類和牲畜都能從構樹和微生物的共生關係中受益。」
相關論文信息:DOI:10.1016/j.molp.2019.01.021
《中國科學報》 (2019-03-05 第3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