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代碼:00412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
1._______是班主任搞好工作的核心內容。
2.班主任指導班會即對班會的_______、_______、組織過程的指導。
3.班級工作計劃的內容包括管理目標、_______、班級情況、檢查與評估。
4.班級學生學習管理可從_______、_______和建立學習獎勵制度等方面入手。
5.班級群體的種類的發展態勢:由低級的_______到中級的_______到高級的_______.
6.班主任工作示範性是由小學生心理特點和_______所決定的。
7.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發展呈_______的「馬鞍型」。
8.班主任管理班級是依據_______來進行的。
二、選擇題(從有四個備選答案的題中選出1個正確答案,從有五個備選答案的題中選出2—5個正確答案,並將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題幹的括號內。每小題1分,共10分)
1.在實施班主任工作評價時,( )是評價的前提。
A.確定標準 B.組織動員 C.收集資料 D.分析判斷
2.對性格內向、孤僻、有自卑心理的學生宜採用( )談話。
A.談心式 B.循導式 C.漸進式 D.商討式
3.「五一勞動節」和「植樹節」的勞動教育主題班會屬於( )主題班會。
A.季節性 B.模擬性 C.知識性 D.系列性
4.班級管理實施指的是( )。
A.計劃—組織—總結 B.組織—指導—協調
C.檢查—總結—激勵 D.計劃—指揮—檢查
5.讓學生多「經風雨,見世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 )原則。
A.集體教育 B.啟發疏導 C.實踐活動 D.因材施教
6.借用高年級班的學生來指導幫助的方式屬於班集體培養方法中的( )。
A.合作法 B.強化法 C.示範法 D.規範法
7.小學班主任工作必須以( )為根本指導。
A.教育目的 B.教育計劃
C.班主任工作計劃 D.教育規律
8.小學生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靠( )來實現的。
A.講 B.練 C.批評
D.帶 E.表揚
9.調節小學生人際關係班主任採用如下哪些方法較為有效( )
A.社會角色轉換 B.平等競爭法 C.行為模式糾正法
D.角色扮演法 E.正向行為強化法
10.學生主體原則提出的依據有( )
A.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特點的反映
B.樹立班主任威信的需要
C.小學生年齡特徵的要求
D.我國教育教學改革的經驗
E.教師與學生的辯證關係
三、是非題(判斷下列各小題,正確的在題後括號內打「√」,錯的打「╳」。每小題1分,共10分)
1.對班主任工作的評價應經常性地頻繁化進行,以使工作更規範、更科學。( )
2.班主任工作評價內容中的效果標準指的是是否勝任班主任工作。( )
3.班主任自己不能作為班主任工作評價的主體。( )
4.班會一般是由班主任主持的。( )
5.有什麼樣的班主任就有什麼樣的班風。( )。
6.班級檔案可由班主任填寫,也可由學生幹部填寫。( )
7.班級組織是學校的行政組織。( )
8.為了防止遺忘,班主任應要求學生及時強化,過度學習。( )
9.集體教育是指依靠並通過集體教育個人。( )
10.班主任工作基礎性的內容是指班級管理。( )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後進生
2.民主平等原則
3.班級教導會制度
4.思維衝擊法
5.班主任
五、簡述題(第1題8分,第2題4分,第3題6分,第4、5題各5分,共28分)
1.班主任工作評價的具體要求。
2.優秀班主任評選三好的經驗有哪些?
3.班主任怎樣進行因材施教?
4.如何培養小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5.班主任該如何做好小學生的衛生保健工作?
六、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結合實際論述班級活動的特點和意義。
2.聯繫實際談談一個優秀的班集體是怎樣形成的?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
小學班主任試題參考答案
課程代碼:00412
一、填空題(每空1分,共12分)
1.班級教育工作
2.內容和形式 計劃與準備
3.實施計劃的具體措施
4.建立學習檢查制度 建立學習經驗交流制度
5.鬆散型和集團型 浮動型 集體型
6.教育活動的性質
7.低年級和高年級較高,中年級較低
8.班級工作計劃
二、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B 2.C 3.A 4.B 5.C
6.C 7.A 8.ABDE 9.CDE 10.DE
三、是非題(每小題1分,共10分)
1. ╳ 2. ╳ 3. ╳ 4. ╳ 5.√
6. ╳ 7. ╳ 8. √ 9. √ 10.╳
四、名詞解釋(每小題4分,共20分)
1.是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狀態下,品德不良,學習成績跟不上同齡兒童的學生。
2.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則之一,在工作中班主任要認識到教師與學生在人格和社會地位上是平等的。要尊重學生信賴學生。
3.這是班主任和科任教師定期接觸的一種形式,它是由班主任召集並主持的該班科任教師的全體會議,一般在開學初,期中考前,期末考前召集。
4.是一種培養創造能力的教育方法和技術,基本原則是在集體解決問題時,通過暫緩作出評價,讓學生踴躍發言,引出多種解答方案。
5.是班集體的教育者和組織者,是學校領導進行教導工作的得力助手。
五、簡述題(第1題8分,第2題4分,第3題6分,第4、5題各5分,共28分)
1.(1)從評價主體看,要班主任自評和他評相結合,
(2)從評價時間看,總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
(3)從評價內容看,單項與綜合相結合,
(4)從評價過程看,縱向與橫向相結合,
(5)從評價結果看,定量與定性相結合,
(6)從評價方法看,個體評價與集體評價相結合,
(7)從評價結果的處理看,評價結果後與班主任見面,徵求本人意見。
(8)評價既肯定常規工作成績,又肯定工作改革成績。
2.(1)深入動員,堅持「三好」-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的標準
(2)抓好總結,搞好互評
(3)表彰先進,搞好善後。
3.(1)深入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和內心世界,
(2)根據學生個人特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3)根據學生年齡特徵有計劃地進行教育。
4.(1)發展兒童的言語,豐富詞彙,
(2)豐富兒童的感性知識,
(3)幫助兒童掌握思維方法:將抽象問題具體化方法;分析和綜合方法。
(4)運用思維衝擊法,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5.(1)教會孩子坐立走的正確姿勢,注意保護眼睛。
(2)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六、論述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1.特點:
(1)自願性和指導性
(2)靈活性和綜合性
(3)開放性和實踐性
意義:
(1)是實現我國總教育目的和小學教育目標的需要,
(2)是促進班級學生全面發展打好素質和專業學習基礎的重要形式、途徑和方法。
(3)班級活動是組織、建設良好班集體的有效方法。
(4)有助於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和良好的班風。
2.(1)創造良好的班級「第一印象」,
(2)建立平等的人際關係,
(3)確立班級共同目標,
(4)培養學生幹部和積極分子,形成班級領導核心,
(5)開展豐富的班級活動,
(6)形成健康的集體輿論,培養優良的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