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EMUI11的正式發布,我們看到了其交互升級、設計創新已為用戶體驗帶來多維度進化。11月20日華為北京研究所,EMUI研發團隊首次向媒體分享了UX設計背後的小故事,其"一致又一體、輕量又高效、精緻又個性"三大設計原則也得以正式揭曉。
多設備之間的一致又一體
何為"一致"?基於1+8+N的理念,近兩年華為構建了一個全場景、多設備的軟硬體生態。但多設備也就意味著多種操作邏輯,照搬原有的移動UI顯然是不行的。以華為智慧屏為例,同樣的多任務操作就必須適配遙控器的操作邏輯。因此,華為不僅在智慧屏中打造了全新的多任務中心,同時還把常見於手機中的Dock區、通知和控制中心、多任務等UX設計精髓移到其它硬體設備界面設計中,由此保持UX一致性。
與此同時,基於分布式技術華為打造了One Super Device,通過EMUI11以及HarmonyOS虛擬超級終端的概念,組成一個體系內的超級終端。用戶可將手機、平板、智慧屏等等不同的硬體組成虛擬終端,在這個"終端"中可以實現一體化的體驗。
我們可以理解為,當我們回到家裡,手機、Pad和電視機互聯之後,既可以從智慧屏裡看到一體化的其它兩個設備裡的信息,同時也可以從手機或者Pad反過來看智慧屏上有什麼內容。作為臨時組成的一體化終端,其連接過程不需要上雲,也無需配置複雜的網絡連接,即可實現一體化的資源訪問。
一體化的狀態和動作反饋,也讓設備間互為外設成為現實。當需要在智慧屏上搜索時,用遙控器打字往往非常麻煩,這時候就可以利用手機的鍵盤完成輸入。
還有一體化的服務接續。據華為介紹,現階段這一功能已經應用到出行場景。如打車時可以先在手機上叫車,隨後手錶上將顯示相應的行程提醒;再如在手機上開啟步行導航後,導航提示也會展示在手錶上;手錶也會提醒高鐵等出行信息。這意味著,在複雜多變的出行場景中,華為讓"信息跟著人走",用最佳的設備呈現用戶彼時所需的出行信息。
方寸間感受手指的律動
隨著大屏手機的日益普及,單手操作卻成為困擾很多用戶的難事,那又如何確保大屏下觀感體驗的同時完成單手操作的優化呢?華為EMUI的設計團隊經過超15000次的滑動測試,綜合數據分析,提煉量化人機互動規律,從而保證系統能夠精準識別出手勢操作的痕跡。
為了增加數據分析的準確性,華為在數據實驗過程中引入"肌電儀"。把肌電片貼到用戶手部對應的肌肉群上,當用戶做出"返回"等多種手勢操作時,記錄下肌肉的電信號,再通過計算"積分肌電"指標分析手部肌肉的疲勞程度。
最終,華為研發團隊將屏幕劃分為六個區域,其中在2-5區域,用戶滑動測試所釋放的肌肉疲勞電信號程度比較低。而在頂部(1)和底部(6)區域,肌電水平比較高。根據實驗結果,結合熱區劃分原則,華為最終將"智慧多窗"功能布局在相對容易的2-5操作熱區中。
極簡中靈動之美
一直以來,EMUI的設計語言給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成熟穩重。但經過幾個大版本更新之後,我們發現在EMUI11當中有了全新的設計思路——同時融入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風格,帶來精緻又個性的美學享受。
華為並沒有一味追求單純視覺上的好看,而是通過形式追隨功能、系統特性創新、多元化設計等方式,為用戶帶來簡潔高端的感官體驗,滿足其個性化的需求。從EMUI10的雜誌化布局、莫蘭迪色設計,到EMUI11的靈動AOD、藝術高定主題,無不體現著這一設計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EMUI11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小鹿的息屏顯示功能,在看似簡單圖案中實則融入了設計師諸多小巧思。
據了解,在最初版本中,因忽略肌肉結構、骨骼轉折,小鹿行走動作很生硬,缺少靈動輕盈的感覺,仿佛沒有靈魂的剪紙。因此在後續的優化中,EMUI設計師開始深入研究四足類蹄類動物的腿部結構,以求還原最為真實的場景。
通過對比真實小鹿腿部結構,設計師分別從靜態動態兩方面考慮優化設計,豐富了小腿肌肉、蹄子拐角等細節表現。
在完成小鹿自身足底部靜態和動態優化後,設計團隊還進一步思考怎麼樣讓小鹿表現出在森林裡悠閒漫步的感覺。為此,他們在整個場景構建上採用了分層的方式,重新構建森林場景,從前景的植物剪影、螢火蟲,到中景行走的小鹿、流動的小溪,再到遠景散落的月光,通過Z軸數值的變化,呈現整個場景的空間感,最終形成了小鹿悠閒地漫步於螢光森林的場景,也讓整個作業系統變得靈動起來。
得益於人因研究的引入,EMUI11在視覺、交互、動效上完成一系列的升級,帶來更為流暢的操作體驗與簡約高級的視覺享受。
據了解,作為華為全場景智慧化生態的重要基礎,備受業界期待的HarmonyOS也將延承EMUI"一致又一體、輕量又高效、精緻又個性"三大設計原則,屆時將採用全新的設計語言,擁有更多的創新場景以及更多的全場景體驗,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