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學者來寧研討「生物地層」

2020-12-01 搜狐網

  本報訊 (記者黃勇)「原來找油都是在中國東部的陸相盆地,現在中國科學家則是在中、西部的海相地層裡找油。」為期四天、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主辦的「第十屆國際奧陶系、第三屆國際志留系聯合大會」昨在寧開幕,大會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南古所科學家陳旭研究員向記者介紹了這一新動向。

  奧陶紀:古海洋裡生物空前發展

  陳旭院士介紹說,在地球歷史上,奧陶紀和志留紀相連,距今5億多年至4億多年,是繼寒武紀之後、地球生物進化的又一重要歷史時期。古生代動物群的產生就是從奧陶紀開始的。奧陶紀初期,古海洋底層出現了底棲生物和漂浮生物。

  志留紀:生物屍體留下油氣資源

  記者了解到,奧陶紀共歷經了6500萬年,在4億4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由於地球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等原因,發生了物種大滅絕。在隨後的志留紀裡,大滅絕中殘存的生物以及一些新生的生物,開始復甦。

  「微生物、藻類植物、筆石動物等在奧陶紀的古海洋中都有所繁殖」,陳旭說,一場大滅絕將它們「毀滅」,但值得現在地球人慶幸的是,由於某種原因,志留紀時期氧氣突然變少,奧陶紀死掉的生物在深海缺氧的環境下得到大量保存,並在很長的時間裡不斷堆積屍體,保存了各種各樣的資源。油氣資源生成最重要的構成元素——烴源巖就是在當時保存下來的。

  外國專家盯上中國自然條件

  據悉,本次聯合大會將組織多個專題討論會,全面總結各國代表近年的有關奧陶系、志留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奧陶系、志留系生物地層學劃分對比,全球界線層型剖面與點位的確定與後層型研究,奧陶紀和志留紀生物群、古生態、古地理、古生物地理、古環境、古氣候、地球化學等。

  國際奧陶系、志留系大會首次在亞洲召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年來中國古生物學者在該研究領域非常活躍,取得了一系列舉世矚目的研究成果,如先後在我國確立了三個奧陶系的「金釘子」。昨天,參會的就有來自美國、英國、德國、俄羅斯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地質古生物學家和學者96人之多。

相關焦點

  • 專家學者在榕研討國際空間法領域最新成果
    臺海網9月20日訊 據福州晚報報導 昨日,由國際空間法學會、中國宇航學會、中國空間法學會和國家航天局空間法律中心合辦的「在快速創新時代維護外空法治國際研討會」在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研討會聚焦國際空間法領域的最新成果及進展。
  • 專家學者開展極地聲學研討
    探索極地聲學和相關信息技術用於研究極地海冰變化對人類的影響,是國際極地研究領域前沿課題。論壇期間,來自中俄兩國的5位院士、近百位現場參會代表與直播間8000餘名學者齊聚一堂,就極地聲學研究等展開研討。據悉,該論壇由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指導支持,哈爾濱工程大學、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俄羅斯MARINET行業中心聯合主辦。
  • 專家學者聚廈研討 海洋瀕危動物保護
    研討會就近兩年來我國鯨豚等珍稀瀕危動物保護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展開交流,主要包括:國際上海洋瀕危動物研究和保護的前沿技術應用探討;海洋瀕危動物種群和棲息地保護;海洋瀕危物種的演化和生理等,並在會議上分享保護和管理工作中的先進經驗。廈門是中華白海豚的重要棲息地之一。
  • 600餘學者研討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新聞—科學網
    近日,第七屆全國植物生物技術與產業化大會暨植物基因編輯技術與應用專題研討會在揚州舉行,圍繞「植物基因編輯與分子育種」這一主題,來自全國145所高校與科研院所的
  • 多國學者聚首南開大學 研討級數與分拆的組合學
    多國學者聚首南開大學 研討級數與分拆的組合學     安德魯斯教授感謝南開大學組合數學中心與天津大學應用數學中心組織了這次會議
  • 學者研討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
    「加強『四史』學習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日前在同濟大學召開,來自全國多所高校及中央媒體的30餘位專家學者,通過視頻連線展開研討。與會專家學者認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學習「四史」是廣大師生的必修課。在學思踐悟中,讓初心薪火相傳、把使命永擔在肩。
  • 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2016——生態與生物地理
    國際生物地理學會年會2016——生態與生物地理2016年5月4-8日,中國北京為促進中、外學者的交流,研討生物地理學的未來發展趨勢及其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的應用,北京大學、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將於2016年5月4-8日聯合主辦「國際生物地理學會
  • 國際極地領域專家齊聚江科大研討極地船舶
    金山網訊 21日,由江蘇省教指委主辦、江蘇科技大學承辦的2019年江蘇省研究生「極地科學與海洋工程」學術創新論壇暨「極地船舶與海洋工程」國際研討會,在江蘇科技大學舉行。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挪威、瑞典等極地領域的20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河海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山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以及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等18家高校科研院所的80多位研究生代表參加學術研討。會議以主題報告的形式開展。開幕式中江蘇科技大學長江學者吳國雄教授做題為「極地流體力學:波/冰/體相互作用」的大會學術報告。
  • 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第22屆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
    10月8日至11日,由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承辦的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第22屆磁流體力學不穩定性專題會議在等離子體所召開。  來自中,歐、美、日、韓、俄、印等多個國家的75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會議。美國通用原子公司的Edward Strait教授為本次國際託卡馬克物理研討組織國際會議組委會主席,等離子體所胡立群研究員擔任本地組委會主席。
  • ...人文社會科學環境論壇」在南京舉辦 與會專家研討生物多樣性與...
    本屆論壇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衰減與生物安全」。我國自1992年加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以來,一直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物安全體系的建構,生物多樣性保護已上升為國家戰略。針對生物多樣性和生物安全問題,與會專家圍繞我國農業作物資源、野生動植物資源、畜禽資源、長江漁業資源、森林生物資源、遺傳資源、外來物種以及生物安全的法律規制、國家公園體制、環境與健康、防止人畜共病等具體領域的現狀以及可能的走向展開了熱烈研討。
  • 科學網—專家研討如何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
    專家研討如何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   本報訊(記者丁佳)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 ...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公告
    【MBA中國網訊】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年(第二屆)思索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暨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將於12月26日﹣27日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旨在通過學術交流的方式,以學校現有的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工商管理、新聞傳播學、中國語言文學、應用經濟學、教育學、法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九大學科為導向,面向全球,邀請一批具有優秀學術背景與學術潛質的青年學者來到我校,以學術前沿和熱點問題的學術研討為契機,為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搭建交流與合作平臺,促進海內外優秀青年學者了解上外,促成來自全球的優秀青年學者來校創新創業,為上海的發展做出貢獻。
  • 「第七屆土壤與地下水國際研討會」會議通知
    擬邀請兩院院士和知名專家學者,就土壤與地下水汙染風險管控與修復、環境調查等內容做主旨報告。  (二)科技與產業發展對話  科技與產業發展對話將政府主管部門代表、著名專家學者、知名土壤與地下水汙治理企業、在政、產、學、研、用等五個方面展開對話,充分交流各自的需求與資源,促進科研成果轉化應用。
  • 《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流行與重建更美好主題網絡研討大會將開
    近日,綠會國際部收到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UN CBD)執行秘書伊莉莎白·姆雷瑪發布的通知信,關於邀請《公約》締約方大會埃及第十四會議(CBD COP14)的締約方和利益攸關方參加的一場全方位、多領域的網絡研討大會。
  • ...市長陳廣利率隊參加第九屆生物基和生物分解材料技術與應用國際…
    11月4日,第九屆生物基和生物分解材料技術與應用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在南京國際博覽中心召開。作為「2020中國國際塑料展覽會暨第四屆塑料新材料、新技術、新裝備、新產品展覽會」系列活動的重頭戲,第九屆生物基和生物分解材料技術與應用國際研討會暨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業委員會2020年年會邀請了國家發改委、國家工信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標準委
  • 新版《中國綜合地層和時間框架》發布
    這是對本世紀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進展的一次綜合性整理和總結,專輯中發布的中國高精度綜合地層框架,可為全球或區域地層深化研究、各省區開展大比例尺地質填圖工作,以及在相對精準的時間尺度上開展生物演化研究提供參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地層學研究不斷前進。
  • 國內外專家齊聚貴州關嶺:研討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
    中國網安順6月29日電(記者馮秘)6月28日,由中共安順市委、安順市人民政府主辦,關嶺縣委、關嶺縣人民政府、安順市申報世界遺產辦公室、安順市旅遊發展委員會承辦的化石群保護與全域旅遊發展國際論壇在貴州關嶺召開
  • 正生生物威海國際生物遺傳學及人工智慧技術臨床應用高峰論壇
    10月13日,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第六屆年會暨威海國際生物遺傳學及人工智慧技術臨床應用高峰論壇在山東大學威海國際學術交流中心順利舉行。本次活動由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主辦,山東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幹細胞與再生醫學專業委員會與威海正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辦,邀請了來自美國、瑞典等海內外生物醫學領域的著名專家學者以學術研討的形式分享了生物醫學技術領域的研究成果,探討了人工智慧在臨床上的應用,展現了前沿的生物醫學技術對攻克人類疾病方面取得的成就。
  • 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成立專家學者齊聚海大共同研討北極可持續...
    10月29日,由大連市人民政府、中國航海學會、大連海事大學等單位共同主辦的「2020年北極可持續發展與航行安全國際研討會」在大連海事大學凌水國際會議廳召開。會議期間,「東北亞北極航運研究聯盟」揭牌成立。
  • Geological Journal:寒武系年代地層劃分新方法——碳同位素變化型...
    吳亞生等-GJ:寒武系年代地層劃分新方法——碳同位素變化型曲線我國多個沉積盆地深部寒武系以白雲巖為主,且缺失可用於地層對比的化石信息,因此如何對這些白雲巖地層進行年代地層劃分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與難點。國內外學者開展了大量的寒武紀碳同位素研究,以建立碳同位素地層學方法,揭示碳同位素演化的重要地質事件。較典型的工作是朱茂炎等綜合他本人和其他學者的工作,在寒武系定義了10個碳同位素漂移事件(Zhu et al., 2006),其中的3個事件(BACE、ROECE、SPICE)被廣泛用於全球地層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