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草根生活」老家所在的皖北地區疫情逐步趨於穩定,當地已經連續多日沒有出現新增的確診病例,而已經確診的病人也紛紛痊癒出院。隨著更多城市的復產復工,村民們也紛紛走出家門,為小麥噴灑農藥,給各種經濟作物施肥,農村的田野裡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在當地有一個非常特殊的自然村,儘管當前正值春耕季節,但是農村的田野裡一個人影也看不到。原來這個叫做楊莊的自然村是當地聞名的蔬菜種植村,村民一年四季以種菜為生,現在正是種植反季節蔬菜的時候,白天時村民一般呆在蔬菜大棚內管理蔬菜,所以田野內反倒一個人也難以見到。
許大哥是村裡有名的蔬菜種植能手,種植的蔬菜質量高、收益好,而且種植面積也是最廣的。圖為許大哥正在採收湯白菜,他每採摘一棵就將外面質量不好的葉子去掉,讓人看著不免覺得可惜。然而正是這種不惜貨的心理給他帶來了穩定的客戶,每天都有外地客商前來採購蔬菜。
前來採購的大客戶基本上都是方圓300公裡之內的,他們每天早上打電話預約今天要什麼菜,要多少斤,具體什麼價格都會一一告知。許老闆上午一般在大棚內種植和管理蔬菜,下午再按照客戶的要求到蔬菜大棚採摘蔬菜。正在採摘的這種菜叫香菜,價格僅為1元錢1市斤,沒想到地頭價這麼便宜。
一般客戶在採購蔬菜的時候都是每樣要個幾十斤,然後搭配著銷售,所以許老闆在摘菜的時候也是這個大棚採摘幾十斤,那個大棚採摘幾十斤,不停地在大棚中間穿梭。這種正在採摘的蔬菜叫做菜心,顏色蔥翠欲滴,很受外地客戶的歡迎。
這個棚內種植的蔬菜是茼蒿和菠菜,熟悉蔬菜種植業的網友可能一看就明白,這些蔬菜都屬於同一類型的菜:葉子菜,而且都可以用來下火鍋食用,在市場上的銷量也比較大。這種菜的生長周期較短,從種植到收穫最快一個月就能完成,但是勞動強度也比較大,基本上每天都要在地裡勞作。
在家鄉,許老闆共計流轉了50畝土地種植大棚蔬菜,平時主要靠夫妻兩人來管理,另外還聘請了2個相對固定的管理人員,這有點類似於以前的長工。這種大規模種菜的模式儘管能夠取得一定的收益,但勞累程度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所以在農村,有很多人寧願放棄土地到外打工,也不願意從事蔬菜種植業了。
到傍晚時分,許老闆已經按客戶的要求完成了所要菜品的採摘任務,而這時客戶的電話也打了過來,原來客商等著裝車之後拉到河南省周口市的批發市場呢。有的時候,許老闆還會將菜拉到本地的批發市場,但這種銷售方式更加辛苦,有時夜裡出去賣菜,直到凌晨才能回家。他坦心有時累得真不想再堅持下去了:「但如果都出去打工的話,城裡的市民吃什麼呀?」
蔬菜都是裝在方便袋之內的,每袋標準不低於20斤,在裝車的時候根本無需再過稱,所以速度很快地就裝到了廂式貨車上。令人意外的是,裝好菜之後許大哥沒等給現金或者轉帳就直接駕著三輪車離開了,他笑著說這些都是老客戶了,完全不用擔心資金問題。你認為在農村種菜辛苦嗎?歡迎關注交流,更多草根生活故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