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躍柯伊伯帶「天涯海角」後,新地平線號通信中斷?

2020-12-0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天文航天類

在1月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新視野」號(新地平線號)宇宙飛船的工作人員說:1月4日「新視野」號宇宙飛船陷入了沉默,但是通信中斷是意料之中的,任務中的科學家們將會有大量數據來讓他們在休息期間保持忙碌。美國西南研究所(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首席研究員艾倫·斯特恩(Alan Stern)在活動期間表示,數據封鎖將持續大約五天。此次活動的目的是宣傳有關探測器剛剛訪問過柯伊伯帶天體的新發現,該太空飛行器將於1月10日再次發射。

博科園-科學科普:宇宙飛船目前位於太陽的遠端,這一位置會產生幹擾,阻止數據通過無線電波傳回地球。這不是唯一的問題,帕克太陽能探測器雖然距離「新視野號」有數十億英裡之遙,但下載中斷的原因完全相同。一旦「新視野」號和太陽更接近,數據轉儲將恢復——儘管速度不會很快。總的來說,目前被困在探測器上的所有數據將需要大約20個月的時間才能傳回地球。這些數據包括「數百幅圖像、光譜和其他數據類型」。

「新視野號」飛越時的首批數據生成:柯伊伯帶天體2014MU69的立體圖。圖片:美國宇航局/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西南研究所但是僅僅因為沒有新的數據出現,並不意味著科學家們會無所事事。斯特恩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即使宇宙飛船在太陽後面,科學小組仍將繼續研究我們掌握的數據,該小組將在大約兩周後再次團聚,在再次開始傳播之後,回顧他們在地球上已經發現的數據和停電後的第一批數據。預計會有一些非常好的消息,所以你會在兩周多一點的時間裡再次收到我們的消息,在我們已經了解到有關這個神奇地方的信息的基礎上,再加上這些。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Meghan Bartels/Space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探索「天涯海角」的新地平線號發現了一個奇怪事情
    距離太陽65億公裡之外的幽暗太空中,NASA新地平線號探測器正在駛向柯伊伯帶一顆代號為2014 MU69的冰凍小行星,這一距離比冥王星還要遠16億公裡!科學家將這顆小行星形象地命名為Ultima Thule(天涯海角)。
  • 「新地平線」飛上路(圖)
    「新地平線」號按計劃將於2015年7月到達冥王星,行程約50億公裡。它的使命還包括探測冥王星的主要衛星冥衛一「查龍」及兩個最新發現的冥王星衛星。之後,「新地平線」號將進入冥王星外的柯伊伯帶。  柯伊伯帶位於太陽系外緣,據信由太陽系形成早期的剩餘物質組成。  專家說,「新地平線」號將以每小時7萬多公裡的速度飛跨太陽系。
  • 新地平線號即將飛抵天涯海角,揭示人類從未到達過的極地真面目
    還有3天,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新地平線號探測器,即將飛抵天涯海角!這是NASA帶給我們的新年新驚喜。不知情的小夥伴可能會奇怪:新地平線號來三亞度假了?其實,此天涯海角並不是在三亞的天涯海角,而是一顆位於柯伊伯帶的古老天體。
  • 「新地平線」號:這份距地球最遙遠的禮物 請籤收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表示,冥王星探測器「新地平線」號將在新年第一天帶給我們一份特別的禮物,它將於2019年的第一天,飛越距冥王星16億公裡柯伊伯帶天體。「新地平線」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2006年發射升空的冥王星探測器,其主要任務是探測冥王星及其最大的衛星冥衛一以及探測位於柯伊伯帶的小行星群。「新地平線」號是人類發射過起始速度最快的太空探測器,已經於2015年7月飛掠冥王星。隨後,它快速飛離冥王星,目的地是柯依伯帶天體,一個被稱為「終極極北之地」的地方。
  • NASA發射的新視野號探測器到達真正的天涯海角 準備在那裡呆10年
    新視野號探測器(也叫新地平線號)是人類迄今為止派出探測任務最遠的飛行器,現在已經完成了對冥王星的探測任務,到達柯伊伯帶考察小行星。這是一顆由美國航天局(NASA)製造發射的太陽系深空探測器,於2006年1月19日在佛羅裡達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經過近10年的孤獨旅行,於2015年7月到達冥王星,考察了冥王星和冥衛一後,深入柯伊伯帶考察既定的小行星,計劃在在這裡呆上5~10年。
  • 人類首顆冥王星探測器「新地平線號」甦醒 已航行9年48億公裡
    發射升空大約45分鐘後,「新地平線」號成功與運載火箭實施分離。此時,它的時速已經高達約5.8萬公裡。這是迄今為止人類發射的速度最快的太空飛行器。如果當年「阿波羅」號登月飛船以這個速度飛行,那麼飛抵月球的時間,將從3天縮短至9個小時。一年後,「新地平線」號飛行到木星附近,並藉助木星重力場提升自身速度,這個過程猶如「彈弓彈射」一般。
  • 新視野號關於柯伊伯帶的發現對我們有什麼幫助呢?
    儘管如此,新視野號還是為我們揭開了冥王星和他的幾個衛星的一部分面紗。但今天冥王星不是我要聊的主角。其實早在新視野號飛掠冥王星之前,項目組就已經確認新視野號任務有餘力,在冥王星之後繼續探測另一個柯伊伯帶天體。柯伊伯帶作為太陽系富冰小天體的源頭之一,這些幾乎沒有經歷過地質活動的原始小天體。可以作為我們追溯太陽系歷史的時光膠囊。
  • 新視野號創造歷史 飛掠「天涯海角」 實現最遠天體探索
    」探測器飛掠柯伊伯帶的小行星「天涯海角」(Ultima Thule),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的最遠天體探索。就在全球慶祝2019年新年之際,NASA的新視野號創造了歷史,它飛掠了距離地球41億英裡(約合66億公裡)的柯伊伯帶神秘天體「天涯海角」。柯伊伯帶是太陽系形成時的冰凍遺蹟。這是人類探索太陽系歷史上最遠的一次飛掠,也是新視野號第二次執行柯伊伯帶飛掠任務。2015年7月,新視野號已經飛掠了冥王星。
  • 天文冷知識:關於柯伊伯帶的那些事
    2019年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在元旦凌晨飛過被稱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從神秘的柯伊伯帶開啟了探索的新時代。柯伊伯帶是一個擁有原始物體的區域,掌握著理解太陽系起源的關鍵。這張MU69的照片是在距離18000英裡(28000公裡)前30分鐘拍攝的。
  • 在太陽系邊緣遊蕩的「雪人」:新視野號揭開「天涯海角」真面目
    「雪人」這個比喻對於柯伊伯帶(Kuiper Belt)的環境是很合適的,這裡漂浮著 46 億年前太陽系形成時產生的冰凍碎片,能夠接收到的陽光極少。柯伊伯帶非常寒冷:在這一區域最大的天體就是冥王星,它的表面溫度接近零下 240 攝氏度。也就是說,如果你在那裡堆一個雪人的話,它將一直被保留下來。
  • 黃金唱片有望登上「新地平線」號 讓外星人了解地球
    「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攜帶大名鼎鼎的黃金唱片,裡面存儲照片、音樂、聲音和其它數據,希望讓偶遇飛船的外星人了解人類以及人類居住的地球。偶遇外星人?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但並不意味著不可能。2012年8月,「旅行者1」號進入星際空間。幾年後,「旅行者2」號也將取得這一成就。
  • 現在在遙遠的柯伊伯帶!科學家:我很想它!
    在太空經過13年的歷史性飛行之後,美國宇航局的新視野號已經到了距離我們64億公裡外的柯伊伯帶!據NASA最新消息,目前新視野號一切正常,並且於2019年1月1日近距離飛越柯伊伯帶天體2014 MU69之後,一直停留在該星球旁進行觀測,目前正在向地球發送相關數據!
  • 新視野號超越冥王星後面的柯伊伯帶,進入遙遠的外太空帶來新視野
    這正是2014年哈勃太空望遠鏡在該地區進行勘測時所發生的事情,當時地面望遠鏡未能在那裡發現任何東西,哈勃太空望遠鏡希望能為「新地平線」任務找到新的目標。當時,美國宇航局對冥王星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但很明顯,探測器在與遙遠的矮行星相遇後,會朝著人馬座的方向前進,如果在它的路徑上發現一個更遙遠的物體,它也會繼續前進並遇到這個物體。
  • 「新地平線」號探測器發現,太空比我們想像的要更暗
    美國宇航局的「新地平線」探測器測量了天空的黑暗程度,發現可能「只有」幾千億個星系在發出微弱的光,我們無法探測到,這比之前的估計要少得多。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現在要想真正看清楚夜空中的星星,你需要開車離開城市,遠離光汙染。同樣的道理也適用於宇宙飛船 —— 太陽系內部充滿了遮擋光線的漂浮塵埃,所以只有到達太陽系外圍的探測器,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宇宙中最微弱的光線。
  • 新視野號到達柯伊伯帶,竟發現一個類似「雙星」的小行星
    在與冥王星成功會合後,新視野號宇宙飛船被送往位於柯伊伯帶的一個更小的天體。當它飛過時,宇宙飛船捕獲了一個由兩個截然不同的葉瓣組成的小世界的圖像,科學家們發現這些葉瓣的屬性有點令人困惑,但具體細節還需等待深入研究,因為距離和電力預算的結合意味著將「新視野號」的大部分數據傳回地球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隨著高解析度圖像的出現,對這些數據的等待終於結束了。
  • 宇宙神秘的區域-柯伊伯帶
    圖注「柯伊伯帶」(圖源網絡)柯伊伯帶是名字的由來上世紀50年代荷蘭裔美國天文學家「傑拉德·柯伊伯」第1個提出了,在太陽系邊緣應該存在著一個充滿微小冰封物體的區域,這是人類歷史上第1次提出「柯伊伯帶」的存在,為了紀念「傑拉德·柯伊伯」,人類將這片廣闊的小天地區命名為「柯伊伯帶」。
  • NASA揭「天涯海角」秘密:表面相對光滑,未發現水!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一個暱稱為「天涯海角」、形似雪人的太陽系邊緣天體一年後,目前仍在距離地球40億英裡的地方,為人類揭示「天涯海角」的秘密。據報導,最新數據表明,科學家們發現這個被稱為「天涯海角」的天體表面相對光滑,隕石坑比預期的少得多。它外表很紅,科學家認為,這種紅色色調由其表面有機物質的改變引起,這在柯伊伯帶中很常見。另外,儘管天體上存在凍結的甲烷,但目前仍未發現水的存在。
  • 太陽系最神秘的區域:柯伊伯帶,形成原因至今未明
    2019年1月1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新視野號宇宙飛船在元旦凌晨飛過被稱為天涯海角的小行星,柯伊伯帶掌握著理解太陽系起源的關鍵。 截至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差不多1000顆柯伊伯帶的天體,最終確定了柯伊伯帶的存在。第一個位於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通常我們說的小行星帶。它離我們非常遙遠。
  • 花一億年成功「瘦身」小天體「天涯海角」的秘訣是曬太陽
    2019年元旦,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視野」號探測器飛越柯伊伯帶小天體「2014 MU69」。科研人員建立並利用太陽系小天體活動性物質揮發導致其形狀演化的模型,對「天涯海角」奇特的扁平形狀進行了分析,並得出一個全新的結論:這個圓乎乎的「胖娃」在其誕生後100萬到1億年的時間裡,大量甲烷、一氧化碳和氮氣等活動性氣體揮發導致了其扁平狀結構的形成,而且這種「瘦身」機制可能廣泛存在於柯伊伯帶小天體形成初期的形狀演化過程中。
  • 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天涯海角」:回頭一瞥 懵了
    2019年1月2日深夜,「新視野號」探測器飛掠了柯伊伯帶的天體「天涯海角」(Ultima Thule),正式名稱為2014 MU69。初期照片顯示該天梯長得就像一個花生或者葫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