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禁食野生動物後如何延續傳統特色美食? 農業農村部官員認可上海這一做法
據《解放日報》消息,為保護野生動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上海餐飲業戶紛紛採用人工養殖的牛蛙替代原來的野生蟾蜍為原料,延續當地傳統的燻制特色小吃。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負責人認可這一做法。
牛蛙代蟾蜍 延續上海特色小吃
「燻拉絲」是上海金山、青浦等郊區的特色小吃。烹製和食用傳統由來已久,燻拉絲的原材料蟾蜍屬國家明令禁止捕捉和食用的野生動物。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燻拉絲被徹底禁售。當地很多餐廳曾以「燻拉絲」為招牌菜餚,如今都換上寫著「燻牛蛙」的新菜單。「燻牛蛙」的製作過程和「燻拉絲」基本相同,售價也相近,大約為每隻10元。一些老食客甚至覺得牛蛙肉質肥美,味道比蟾蜍更勝一籌。
農業部:多數龜鱉及某些蛙類可養殖食用
上海綠化市容部門表示,「燻拉絲」的主料是中華大蟾蜍,在上海無人工繁殖,完全是野生的,多年前已在國家保護的陸生野生動物名單中。因此即便在國家明令禁止食用野生動物前,製作、販賣、食用「燻拉絲」已是違法行為。禁令頒布後,更不允許捕捉蟾蜍製作「燻拉絲」。而牛蛙源自北美,屬於入侵物種,因沒有天敵,會破壞生態平衡,所以不列入野生動物禁食名錄。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張顯良表示,陸生和水生之間的兩棲爬行動物,如龜鱉類和蛙類等,由農業農村部按照水生動物管理;包括中華鱉、烏龜在內的絕大多數龜鱉,以及蛙類中的牛蛙和美國青蛙,可以養殖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