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石扇魚血燜飯,飯粒金黃通透,美味又營養

2020-12-06 騰訊網

就多吃一口,也胖不到哪裡去!大家好,我是愛下廚的文藝設計師,關注我,每天分享美味又健康的美食,讓你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又熱衷於製作美食的過程。

米飯是我們每天都在吃的主食,作為南方人來說米飯真的是不可或缺又是非常普通的一種食材了。但即便很普通的食材,在智慧的勞動人民手中,卻將米飯變成了很多各種好吃的美食,例如各種非常有名的炒飯,將米飯與其它各種調料進行搭配,讓米飯不再單調,變得可口好吃。

比如火腿蛋炒飯,將剩飯變美食,香軟的剩米飯搭配火腿粒,雞蛋液,胡蘿蔔丁、豌豆粒炒制出香噴噴的炒飯,一勺子下去,香氣十足。還有江蘇揚州經典的揚州炒飯等等。

還可以將米飯做成飯糰,在日本叫壽司,就是在米飯之中包裹上各種各樣的配料,不僅顏值高,而且還好吃。

不得不說米飯真的是一種萬能的食物,不僅在平日中搭配各種配菜成為主食,也可以用米飯製作成各種很棒的美食。今天要給大家推薦的是廣東梅州的一道客家傳統美食—魚血燜飯,如今它已經成為梅州飲食文化的印記,來梅州的遊客,必定會品嘗它。要說最正宗,最好吃,最獨特的做法源自於我的家鄉梅州梅縣石扇鎮,這道菜是我們最擅長做、最愛吃的美食,也是招待貴客的上等美味佳餚,用簡易的材料卻做出了獨特的味道,2009年魚燜飯被列入梅縣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喜歡美食的朋友們也別忘了給我點個關注,我每天都會更新分享不一樣的美食教程!

魚燜飯,從字面上其實也很好理解,就是把魚和新鮮的米飯一起燜熟,其實吃魚倒不是重點,真正的精華全在飯粒中,充分吸收了魚肉的香味,味道出奇的香,更為奇特的是吃起來根本察覺不到一丁點的魚腥味,當然了,這需要烹飪者的精心烹飪。下面介紹下主要做法:

魚血燜飯—粒粒金黃通透,口感鬆軟、香甜

用料:

新鮮草魚(鯇魚)1條,米飯、金不換、蔥花、薑絲若干

烹飪步驟:

1、將草魚從胸鰭處用刀尖刺血放出,將新鮮的魚血用碗裝好,並放點水,防止魚血變濃稠,並將魚血放入鍋中煮熟,後面工序中當作煮米飯的水;

2、草魚洗淨剁成魚塊(要把魚塊上的血水洗乾淨),用鹽醃製30分鐘,將金不換的葉子剁碎,蔥切成蔥花、姜切成薑絲,裝盤備用;

3、用花生油將魚塊煎至兩面金黃。

4、將淘好的米放入電飯鍋(最好用高壓鍋)加入煮開後的魚血水和鹽混合,將煎好的魚塊擺在米飯面上,將鍋蓋蓋上,用大火閉鍋20分鐘。

5、開鍋取出魚肉,將燜熟的米飯盛出,鍋中放食用油,將切碎的金不換、蔥花、薑絲、米飯放進炒至均勻。此時飯粒金黃通透,散發著誘人的香氣。

魚燜飯大功告成了,看似步驟簡單,並不複雜,但要做得好吃真的需要花一點功夫去琢磨。而且有樣香料必不可少,那就是金不換,它是一種天然食材,芳香四溢,藥食兩用,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痛等功效,物超所值。上篇文章我也介紹了金不換這種植物。可以了解下。

如果你來了梅州,一定要記得去品嘗喔,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的。

對吃而言,喜歡就是美食,如果您閱讀完本文後對您能有所幫助,可以關注「愛下廚的文藝設計師」,如果您對本文有任何的想法或建議可隨時在下方參與評論,也可私信與我互動。最後,感謝您的耐心閱讀。

相關焦點

  • 蒙古人必須知道的國家級與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蒙古族勒勒車製作技藝,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勒勒車又名大轆轤車、羅羅車、牛牛車,一直是蒙古族牧人重要的交通工具。
  • 黔東南州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之間不得不知的故事
    2012年以來,我州先後出臺了《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辦法》、《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年度考核辦法(試行)》、《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性文件。這些地方性法規和政策,進一步保護了黔東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有效地促進了黔東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發展。
  • 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
    本素酸菜魚十五年匠心堅守,靠非物質文化遺產C位出道的酸菜魚~360天基地活水養殖黑魚專供,現撈現殺,魚骨熬湯,精選四川非物質文化遺產酸菜調配的秘制湯底,多種辣度口味自由選擇,一條魚一鍋湯,熱油滋拉一聲響,滿桌飄香,撲鼻而來的濃鬱酸香引得人食慾大開,魚肉大片厚薄均勻,鮮美滑嫩,一口一口完全停不下來!別光吃魚肉,鍋裡的配菜也個個有料,入味非常。
  • 永遠珍視中華民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以此為標誌,短短十幾年,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從初始的比較單一的項目性保護,走上了整體性、系統性的全面保護階段。2011年2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同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已經在具有自覺性的科學保護的道路上邁進。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效是顯著的,其保護實踐顯示的意義,產生了重要的國際性影響。
  •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韓國泡菜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3-12-06 21:04:20 來源:中國日報網 據韓聯社12月5日消息,韓國越冬泡菜文化入選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韓國泡菜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於韓國人來講,真正的韓國泡菜被稱為「媽媽的味道」,歲月愈久,味道愈濃。泡菜不僅僅是一道道小菜,更是一種力量、一種文化的體現,是代代相傳的技藝。泡菜博物館是韓國飲食文化的代表,於1986年在首爾市建立。
  • 每日一詞∣非物質文化遺產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6月13日是「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和旅遊部近日集中開展了一系列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受疫情影響,今年的遺產日非遺活動以線上活動為主,貼近年輕群體。1000餘部非遺傳承紀錄影像、非遺題材紀錄片進行公益性展播,多家網絡平臺聯合舉辦「非遺購物節」。
  •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高於一切
    近些年,我國被評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項目數量越來越多,但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消失。而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消失,有人認為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每一個時代的人喜歡的東西都不一樣,每個時代傳承下來的項目都會帶有時代的色彩,而一些不受歡迎或者不被認可的項目自然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也有人認為項目雖然消失了,但是它的精神卻傳承了下來,這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意義與價值所在。
  • 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
    原標題:動態保護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訪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研究員王鳳蘭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就是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得到持續的實踐與傳承,並提升其被繼承的可能性。在傳統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究竟該保護什麼、如何保護,目前仍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 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語法詞彙>流行語>正文實用英語:「非物質文化遺產」 2007-03-08 20:03 來源:中國日報網站 作者:   「
  • 這種食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人都沒見過,但聽名字就被驚到了
    這種食物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很多人都沒見過,但聽名字就被驚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這些遺產可以是語言,也可以是手工藝術品,亦能是一種技術,這些東西是非常珍貴的,對於人們傳承傳統文化有很大的重要性。在浙江省的東陽市,就有一種用雞蛋製作而成的食物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成功了,這就是當地的特色美食童子蛋了,也就是童子尿煮蛋。
  • 神木: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 傳統文化傳承入心間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是最古老、最鮮活的文化歷史傳統。為了傳承和保護好神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繼承優良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培養神木市中小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意識,近年來,神木市文化館本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堅持開展系列「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極大地豐富了全市廣大中小學生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
  •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線上頒獎儀式在湖北十堰圓滿召開
    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活動之非遺線上頒獎儀式於2020年11月19號在湖北十堰圓滿召開,政府相關主管部門領導北京文化旅遊平臺合作地區的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負責人、各合作地區文旅局、新聞媒體也都到場參與其中。
  •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常文廣新〔2015〕132號         關於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屬地調整的通知         各轄市(區)文廣體(新聞出版、教育文體、社會事業)局、市文化館: 為加強我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工作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
    歷時四年建設、布展,2021年元旦起,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開始試運行,免費向觀眾開放。 新年伊始,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開始試運行。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順利舉行
    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堅定文化自信,傳承非遺文化及技藝,推動中國文化事業的發展,2019年9月9日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具體承辦的「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
  • 南安非物質文化遺產︱民間文學
    目前,南安市現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8類79項,其中國家級保護名錄2項,省級保護名錄9項,泉州級保護名錄34項;共有代表性傳承人32人,其中省級傳承人2人、泉州市級傳承人26人;建有英都拔拔燈、蛇脫殼古陣法、南音、高甲戲、木偶雕刻等5個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關於批准並公布廣東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通知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國發〔2005〕42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國辦發〔2005〕18號)和《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粵府〔2006〕70號)有關規定,經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聯席會議評定並向社會公示,現批准將廣州市「蘿崗香雪」等123個項目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並予公布。
  • 喜迎十九大·文脈頌中華——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型網絡傳播活動紀實
    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資源大省之一,福建憑藉獨特的地理位置條件,保存了大量中原地區已經消失的傳統文化。目前,福建省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130項,其中,以泉州提線木偶戲為代表的7個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邁向批判性遺產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知識困惑與範式轉型
    一、引言: 民俗學與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知識困惑 自2004年中國政府加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以來,以行政主導、廣泛的社會動員和明確的制度建構目標為特徵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在中國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
  • 北海市統計局組織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活動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承載中華民族精神與情感的重要載體,民族團結的基礎,也是人類智慧的體現。12月2日,北海市統計局組織全體黨員幹部開展2020年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專項活動。我局黨員幹部前往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展覽館,講解員詳細介紹了北海的各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向大家展示北海粵劇的傳統戲服和道具,並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座談會。進一步提高我局黨員幹部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加深對北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歷程、重要價值、保護與發展的方法政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