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樓地面沉降 是「不堪重負」還是「根基不穩」?街道辦:3天後出...

2021-01-09 上遊新聞

華龍網消息,伊永軍近來,家住重慶九龍坡區渝中花園22棟的200多戶居民可謂心驚膽戰,樓體出現了多處裂縫,更有甚者,有的一樓住戶的家中地面出現大面積沉降,最深處有57釐米。他們現在一個共同的心聲就是:這房子還能住嗎?安全嗎?如何解決?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渝中花園22棟2單元1-4住戶客廳地面出現大面積沉降,地磚多處碎裂,最深塌陷處有57釐米。記者 謝鵬飛 攝

居民樓一層地面塌陷 最深處有57釐米

3月25日,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來到渝中花園,這個小區總共4100多戶,其中,22棟由兩個單元組成,一個單元14層,每層9戶人家;一個單元13層,每層8戶人家,總共200多戶。據介紹,該棟樓建成於1996年。

走進渝中花園22棟2單元1-4,一進門就可以看見客廳地面出現大面積沉降,地磚多處碎裂,最深塌陷處有57釐米。

1-4的房屋產權人劉淑珍說,這套房子是她於2017年買的二手房,面積95平米,買來時地面尚屬正常,平時這個房子都是租給別人住的,每月租金1200元。從去年12月起,租賃戶向她反映,房子出現沉降和開裂現象,後來,租戶怕危險便搬走了。

劉淑珍家的房子地面出現大面積沉降現象後,鄰居們開始擔心整棟樓的安全。住在22棟的住戶們檢查後發現,該棟樓的樓體也出現了多處裂縫。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今天在現場看到,有的裂縫出現在住戶家的牆壁上、房梁上,有的裂縫出現在樓體外牆與地面的連接處。「這些裂縫和塌陷是怎麼造成的?這房子住著還安全嗎?」這是現場居民問得最多的問題。

△渝中花園22棟的樓體出現多處裂縫,有的可以容下人的一個拳頭。記者 謝鵬飛 攝

地面沉降住戶屋裡曾堆滿「鐵坨坨」 解決措施3日後見分曉

今天下午,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聯合重慶建科院的專家一起到現場進行實地勘察,對群眾反映的每一處裂縫和沉降處都進行了記錄。

據九龍坡區謝家灣街道政法書記唐永斌介紹,據他們前期了解和初步勘察,渝中花園22棟2單元1-4的租賃戶曾把該房屋的客廳用作庫房,堆積了滿屋子的「鐵坨坨」。由於當初該房屋建造時,為了起到防潮的效果,一樓的地面下有一個架空層,因此,不排除是住戶屋內地面上堆放的東西太多太重,把架空層壓塌了。

對此,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向1-4的房屋產權人劉淑珍核實,她表示,出租後,她平時也很少到這個房子來,對方都是按時把租金直接給她打到卡上。租戶平時用這個房子來堆放什麼,她也不是很了解。

此外,唐永斌還表示,據專家現場勘察後初步分析:該單元底層地面裂縫原因是地面以下回填土下沉,導致回填土層出現了裂縫。由於回填土層與房屋主體結構無直接關聯,故其變形及底層地面損傷對房屋的主體結構正常使用或安全無影響,可繼續居住。

唐永斌表示,專家把現場相關數據收集整理後,回去仔細鑑定,得出結論後再給居民們一個詳細的答覆。當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問到解決問題的具體時間,唐永斌說,預計3天後給出一個解決方案,然後將按照方案具體實施。屆時,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將繼續關注。

華龍網記者 伊永軍

原標題:調查|居民樓地面沉降 是「不堪重負」還是「根基不穩」? 街道辦:3天後出解決方案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高考地理小專題——地面沉降
    (2分)(3)從自然災害與人類活動的關係角度分析,沿海城市地面沉降應該屬於那一種人為自然災害?請簡要列出它們之間的因果關係來說明你的判斷理由。(4分)(4)海平面上升和地面沉降給沿海帶來的主要危害有哪些?可採取哪些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 玻璃價格最新消息 下遊企業不堪成本重負
    以4月中為分水嶺,呈現出「V」型反轉——疫情利空下,前期價格直線下挫,4月中旬超跌反彈,8月份價格直線拉升。8月初的時候,鄭商所玻璃主力9月合約強勢突破7月創出的高點1745元/噸之後,持續大幅攀升並於11日攀升至1968元/噸;隨後多空減倉盤面回落,1月合約成為主力合約並於26日跌破1700元關口;現貨堅挺,主力合約大幅貼水現貨難以持續, 8月最後一周主力1月合約快速收復失地。
  • 紐約殯葬業不堪重負 無人認領的死者將葬在哈特島
    《紐約時報》報導稱,通常情況下,紐約市平均每天有150人死亡,而新冠疫情的暴發使這一數字增長了至少一倍,殯儀館、火葬場、公墓和太平間都已經不堪重負。哈特島由紐約懲教部門管理,通常情況下,市政官員會在將遺體送往哈特島前,將其在太平間內停放數月之久,以便有時間尋找死者的親人。
  • 福州勞教所幹警公寓沉降 疑周邊打樁引發
    居民樓在坡上,距離坡下的工地很近小區地面下沉,出現近十釐米的落差海峽網3月27日訊 (海都記者 徐豐 吳臻/文昨日,家住福州晉安區前岐路勞教所幹警公寓的多位居民撥打海都熱線95060反映,小區附近一個名為「康橋中心」的工程施工,造成了小區7號樓地面沉降。昨日,施工單位福建三建工程有限公司人員表示,已經停工,將調查原因。昨日,海都記者來到了前岐路19號的勞教所幹警公寓,這個小區在靠近金雞山的半山坡上,與坡下的地面落差有二十多米。小區7號樓最靠近山坡護坡位置,離護坡僅七八米,共有7層28戶居民。
  • 地面沉降問題引各方關注 寧波如何施策應對?
    同時,該處分層標組的基巖標還是寧波城區大地測量及地面沉降監測的唯一起算點。」市地質環境監測站地面沉降防治科科長侯豔聲告訴筆者。在地處江東北路的寧波市地質環境科普教育基地,設置著1983年建成的地面沉降監測分層標組,這一組分層標組監測點附近曾經是紡織、化工等企業的聚集地。由於工業用水需要,部分企業私自開挖了80米甚至90米深的地下水井,大量抽用地下水用作冷卻水。
  • 蘇錫常突圍地面沉降危機的困惑與糾結
    2012年起,中國將對這些地區進行最大限度的治理「2050年長三角或消失」,自2012年3月以來,這個說法經某媒體報導曾在網絡流傳開來。該消息稱,據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所長郭坤調查,按現在地面沉降的速度,到2050年長三角可能由桑田變滄海。近日,本刊記者聯繫郭坤,他否認曾發表此言論,但表示他確實依據研究,指出解決地面沉降問題已迫在眉睫。
  • 科學網—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邢忠信:控制地下水開採是防止地面沉降重要措施 河北省地礦局第四水文工程地質大隊總工程師邢忠信認為,控制地下水開採、優化地下水開採布局是眼下防止地面沉降情況進一步惡化的重要措施。 華北最大漏鬥形成 邢忠信的單位駐地就在滄州市,早在幾年前,他就和團隊成員著手對滄州的地面沉降和防治進行課題研究。
  • 地球當今人口大約80億,如果超過了100億,地球會不堪重負嗎?
    文/濤聲依舊地球當今人口大約80億,如果超過了100億,地球會不堪重負嗎?綜上所述,地球是可以承受100億人的,但是如果繼續增多的話,肯定會不堪負重的,你們怎麼看呢?
  • 美報:微信滲透中國教育領域 學生和家長不堪重負
    參考消息網3月17日報導 外媒稱,自2011年發布以來,微信已成為世界上最受歡迎的應用軟體之一。如今,這款軟體在中國已深深紮根於日常生活之中,以至正在改變很多孩子的上學日——未必以一種好的方式。
  • 科學家研究繪製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
    近日,一項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面沉降工作組組織的研究警告說,到2040年,地面沉降將威脅全球近1/5的人口。該研究在線發表於《科學》。「本次研究繪製了全球地面沉降分布圖,並創建了一個模型,可預測局部地區的沉降風險。研究發現,地面沉降風險最大的國家、地區集中在亞洲。」該論文的作者之一、南京大學地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葉淑君說。
  • 中國50餘城市地面沉降 京滬高鐵地基下陷
    核心提示:中國發生地面沉降災害的城市超過50個,最嚴重的是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和汾渭盆地。由於地面沉降,有城市甚至被預言會在幾十年後消失。其中華北平原區地面沉降量超過200毫米的範圍,達到6萬4千平方公裡,佔整個華北地區的46%左右。
  • 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
    近日,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通報了2019~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聯防聯動工作進展和「三省一市」地面沉降年度防治工作情況,並就《長三角區域地面沉降骨幹監測網建設實施方案》《長三角地區重大基礎設施沿線沉降發育特徵分析》等內容進行研討交流。
  • 巖土工程知識:地質災害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學員問題】地質災害地面沉降的防治措施?  【解答】查明評估區所處區域地面沉降區的位置、沉降量、沉降速率及沉降發展趨勢,形成原因(重點是地面沉降區與採礦大面積疏排地下水的關係、地面沉降區與採空區的關係,以及構造沉降等),評價地面沉降對礦山生產及周圍環境的影響,擬採取的防治措施。
  •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嚴重 下沉地表難恢復(圖)
    圖/ 新華地面沉降之困當中國的城市正竭力向上發展,農村正拼命追求高產的時候,卻沒想到腳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負,正悄無聲息地下降。華北平原在下降、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汾渭盆地也在下降,地面沉降的範圍還在擴大。不能承重的土地之下,是急遽下降的地下水水位。
  • 高分三號:可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趙竹青)近日,我國科學家利用高分三號衛星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的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2017-03-29 14:46 來源: 科技日報 在距地面750公裡太空飛行的衛星,能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記者日前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高分三號"在太空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
    在距地面750公裡太空飛行的衛星,能監測亞釐米級地面沉降,聽起來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議?我國高分三號衛星做到了。   記者25日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獲悉,該集團五院高分三號衛星總指揮兼總師張慶君帶領團隊,聯合武漢大學地球空間信息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李振洪教授團隊,近日在合成孔徑雷達幹涉測量(InSAR)研究領域取得重要成果,獲取了高質量重軌幹涉合成孔徑雷達(SAR)試驗數據,生成了我國第一幅衛星幹涉SAR影像,並從影像中提取到亞釐米級地面沉降信息,實現了我國衛星SAR影像幹涉測量零的突破
  • 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滬召開
    為深入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聯防聯治工作,12月22-23日,2020年度長三角地區地面沉降防治省際聯席會議在上海召開。自然資源部地質勘查司副司長熊自力出席會議並講話。
  • 自然資源部發布《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行業標準
    自然資源部發布《地面沉降測量規範》等5項行業標準 2020-06-1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撒貝寧《加油》化身人體牛頓擺 不堪重負差點受傷
    由於巨型頭盔過大,站定的三人只要稍稍移動就會重心不穩、劇烈地搖晃,宛如頭重腳輕的不倒翁,造型極具喜感。就連來自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曹則賢教授在進行自我介紹時,也忍俊不禁道「今天非常非常無奈的是,我竟然成了一個物理實驗的演示部件」。而小撒一句「大家好,我叫……」還沒說完,就不堪頭盔重力直接「撲倒」在了尼格買提的肩膀上。撒貝寧也因一個沒注意,「聽到頸椎咔嚓一聲」,差點扭傷了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