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年底大家最幸福的時刻之一就是拿到沉甸甸的年終獎了吧。年終獎拿得多就意味著大家能過個好年。在企業根據自己一年的工作情況大致也能判斷,但是在事業單位的年終獎是怎怎樣算的呢?
一、事業單位沒有年終獎
事業單位沒有年終獎的意思不是不發錢,而是不像企業單位是獨立於本身薪資之外的獎金。事業單位年終會有一筆錢發放給員工,這筆錢的來源是本身工資組成部分之一的績效。事業單位工資分為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一般工資一般都會全額發放,但是績效工資根據單位不同可能會有,平時發放一部分剩下年終一起發放和平時不發年終一次性發放兩種情況。所以很多時候事業單位人說到手工資低,是因為在年終一起發。
二、最低配置十三薪
根據規定,事業單位行政機關有第十三個月工資。但只發放十三薪的情況一般只會出現在偏遠地區、效益差的單位。而且這裡多出來的一月工資也只是基礎工資,也就是崗位工資+薪級工資≈1000-2500,到手基本就是原工資減半。但是只有十三薪這種情況是很少見的。
三、特殊情況
十三薪是少之又少的情況,有一些單位除了績效考核也會有一些獎勵性獎金。
如有省市事業單位推行目標獎,考核合格每月能多拿1000多元。
有經濟效益很好的事業單位也能直接發放幾千到上萬的獎金。
有些區縣事業單位因為業務原因,年終獎金能有3-6w。如一些縣級電視臺、經濟開發區等單位。
總得來說事業單位年終能拿多少錢最主要還是看單位效益好不好,個人崗位高不高,不過話說來就算沒頭年終獎。其他補貼和獎金也還是不少,和當地平均薪資比也是不錯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都在考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