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宇宙觀之人是從哪裡來的?非神創非進化,而是……

2020-11-23 騰訊網

類的祖先是從光音天來的

我們這個地球上,為什麼有人?

人類的祖先,最早最當初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在佛教「增一阿含經」及許多經典裡,都有明確的記載,說地球上最初的人,是從「光音天」來的。

為萬物之靈的人類,我們的始祖,絕對不是有什麼神用泥土捏成的,那是神話;也不是由猿猴進化而來,那是謬論。

光音天在哪裡?天,從下至上,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欲界,有六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色界四禪天:初禪有三天(梵眾、梵輔、大梵等三天)。二禪有三天(少光、無量光、光音等三天)。三禪有三天(少淨、無量淨、遍淨等三天)。四禪有九天(福生、福愛、廣果、無想、無煩、無熱、善見、善現、色究竟等九天)。無色界,有四天(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處等四天。)共計有二十八層天。光音天是色界二禪的第三天。

為什麼叫光音天?

光音天的天人,開口說話,不是聲音,只有清淨的光,從口中發,表示想說的話。對方見光就能了解是表達什麼意思。因為是以光代音,所以叫光音,是二禪三天,最上最殊勝美妙的一層天,又叫「極光淨天」。

人又為什麼會從光音天下來?

(一)地球的形成

世界有「成、住、壞、空」四個階段,每一階段,為一中劫,自「成」至「空」四個中劫合為一大劫。當世界到了壞劫的末期,有大火災燒毀了地獄、地球和其他的星球世界及欲界諸天;燒到色界的初禪天之前,下界的天人、菩薩、聖賢與因行大善的眾生,性靈自然得救,早已誼到光音天上,享受快樂的天福。

世界經過「空」劫二十小劫之後,又輪到「成」劫之初,由光音天起金色大祥雲,而降甘露豪雨;大水消退後,又現初禪以下的許多層天。洪水留在太空的物質,經大旋轉,逐漸凝固,再出現太空中許許多多大大小小圓形或橢圓形的星球,當然包括我們這個地球,及繞地球旋轉的月亮,乃至最遠最下地獄以上的一切世界;因大熱能的旋轉集中,成了許多太陽,就是天文學家所說的恆星、行星和衛星。有了太陽,因每個星球循太陽系各有它的軌道,行星繞著恆星旋轉,衛星又繞著行星旋轉,公轉、自轉,而分晝夜,因此日月周年四季,就延續下來。但是,天上與他方星球世界的時間,與我們地球的時間,是各不相同的。

這個時期,據中國古書幼學故事瓊林的記載:「混沌初開,乾坤始奠。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天地與人,謂之三才。日為眾陽之宗,月乃太陰之象。」如此看來,與佛說極為接近;佛經所載,亦與今日天文科學家的證實,頗多吻合,就是這樣,又恢復了宇宙大自然的現象。

(二)光音天人來到地球

地球初成,地殼未能全涸,地面於是呈現一片乳色,由天上看來,地球光亮無比,光照甚遠,光音天上的天眾男女,有天福享盡而性輕躁的,覺得稀奇,試圖探險,竟以神足飛行,先後來到地球,散布各洲,見地上有甘泉湧出,即以食指沾入口中,感到其味甚甘,美如酥蜜。就因可口,人人貪食,多食的人,漸漸身體粗重下沉,著地而行,靈妙幻化之身,漸漸形成了物質的骨肉軀體,於是失去了神足,也失去了自然天衣,不得再飛騰空中,更不能再回到天上。

人人本來具有的天色妙香、光明美麗、智慧莊嚴、天賦的靈異,亦漸消失,天眼天耳,變成了肉眼肉耳;已不能記憶宿世;因失「他心智」,別人在想什麼,亦復不知;口中亦發不出光,說話靠舌頭髮音,沒有充分的語言,還得用手勢來表達心意,成了世間的凡人,在地球上住了下來。

(三)人類的繁衍和演進

地球的初人們在地球上住下之後,先食甘泉,後食地肥苔藻,再食天然粳米,那時人壽極長,沒有疾病,後來才知道播種五穀菜蔬。在食地肥時代,貪食多者,皮膚顏色變深,或棕或赤,或褐或黑;少食或後來者,其膚色較淺,或黃或白。日久再以地球赤道,分熱帶、副熱帶、溫帶與寒帶,於是氣候有了炎冷之別,使人類形成膚色不同的固定人種。

當時的初人,由極少數各居一地,漸漸以語言來代表意思,由於各處地域不同,沒有交通,便產生了世界上數百千種不同的語言,也就是現在世界上有許許多多不同種族的祖先。

初人們自從失去天衣,赤身裸體,相互遊戲時,發生了男女情愛,乃知性慾,漸感羞恥。而這個時代,地上已生草木,人類即用樹葉為衣,以避羞禦寒。

由他方世界看來,地球的光,變成了綠色,已有海洋和陸地之分,天人也不敢再來了。人在地球上開始有夫妻,生養孩子,由穴居野處,而知架屋營造,於是人類的子孫,漸漸繁衍眾多。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有了別識,始生煩惱,本具光明天真的天性,完全消失,起了貪、瞋、痴……,才有阿修羅道的眾生。天、人、阿修羅,是三善道;有了殺、盜、淫……等一切惡行的時候,才有畜生、鬼類、地獄等三惡道的眾生,形成了六道輪迴,眾生才有「胎、卵、溼、化」四生萬類,水陸空行。

人類的思想與生活,由簡而繁,一部份的民族,由野蠻而進化,一部份的民族,曾經茹毛飲血,漸次進化。知耕種易物,為農業與商業的開始;由製作農具炊具建具,為工業的開始;為了平直由貪□痴殺盜淫……所發生的爭執,推舉正直賢善公道者,處理眾人的事,是教育禮義與民主政治的開始;由語言產生了文字,後來才有文化的開始。野蠻的時代漸漸過去,由部落而社會,由社會而國家,由國與國的競爭,再演進為科學進步的原子時代,太空時代。

(四)地球人的未來

人類到了地球以後,當時人壽均在八萬四千歲以上,後來因為遠離眾善,但造諸惡,每隔百歲減一歲,人類的壽命漸漸減少,減到平均年齡約十歲時,因素往行善、避居深山的隱士們,倖免於難,災禍之後,尚生存者,皆知懺悔,自己勤行善業,並倡導人類共同行善。以共同善業所感,人壽再增;增到八萬四千歲,又因行惡再減,就這樣一增一減,為一小劫,二十增劫,為一中劫。

「成」的階段過去了,現在是「住」的階段,這個階段,人壽增減,也要經二十個小劫,才進入「壞」的階段。

壞劫之初,一切發達到了最極點時,能源開發已盡,地球多被毀傷,地球開始壞了。壞也要經二十小劫,大海也會乾涸,最後大風大火大水,三災八難,都會出現,這才是「世界末日」,地球壞完,進入「空」的階段。這個空劫,也要經過二十小劫那樣長久的時間,光音天上,起大黃色雲,降大洪水,再造另一次新的世界。

如上所述,世界必經「成住壞空」四個中劫,共計八十個小劫,合而為一「大劫」。佛經上所說「三大劫」者,即指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大劫。在我們現在這地球的前一個地球,劫名「莊嚴劫」在莊嚴劫的住劫二十個小劫中,有千佛出世,莊嚴其劫,故名莊嚴劫。現在地球住的劫叫「賢劫」,在此賢劫的住劫二十個小劫中,亦有千佛出世,現在釋迦牟尼佛,為第四尊佛。而到第五尊佛,名為彌勒佛,今人稱呼「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既叫「當來」,就是將來,現在他還未成佛哩!未來的劫名為「星宿劫」,此未來大劫之住劫二十個小劫中,亦有千佛出世。等到將來星宿劫的地球壞了,又會產生新的地球。

若我們現在的人類,想長壽多福,是真正可能實現的,只要多行善業,修學菩薩大願,廣行菩薩利人濟世的大行,在生死六道輪迴中,把握生生世世不失人身,到世界末日,性靈得救,生到光音天上,享受天福。世界可壞,性靈不滅,等到新的地球初成,再從光音天下降,善業所感,共同創造,重新建立一個光明安穩和平幸福的如來佛世。

希望我們每一個人,只要世世常行菩薩之道,不退菩提覺心,修行連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每劫都有千佛出世,只要得遇佛世,蒙佛授記,在星宿劫之後的大劫成佛,是必有可能的。故我們推行人乘佛教,建設人間淨土於今世地球之上,可感福壽無量,未來無央劫中,必定人人成佛。

相關焦點

  • 佛教的宇宙觀
    他們的宇宙觀,都限制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裡面,只有佛陀告訴人們,這個宇宙是無量無邊的。佛教講的宇宙是浩瀚無邊、無奇不有,但是宇宙不是我們今天的主題,今天沒辦法多講,我們今天講的是人生。我們知道思想力量的偉大,一個人思想偏差,可能引導他走向錯誤的方向。如果一個人思想正確,他就不必去大吃大喝,不必打牌,不必賭馬,也不用上股票市場,不必跟人爭得頭破血流,他也會活得很快樂。
  • 原始佛教的宇宙觀——洪汝詮
    若復說言此非一切,沙門瞿曇所說一切,我今舍,別立餘一切者,彼但有言說,問已不知,增其疑惑。所以者何?非其境界故。』時,聲聞婆羅門聞佛所說,歡喜隨喜奉行。」在上述經文中,一位被稱為聲聞婆羅門的學者向佛提出一個哲學命題:什麼叫做一切?(婆羅門在古代印度屬於最高種姓的貴族,他們往往從事宗教或文化職業。)
  • 佛教的宇宙觀究竟如何?高人給總結出了精華心得,趕緊看
    佛教流傳了千年,為何至今不滅?其原因在於佛教或佛學獨特的人生觀和宇宙觀。佛教不僅是宗教,更是一種哲學,其哲學認為宇宙萬物的一切運動變化,都是因果相續的結果。因此,宇宙中並沒有造物主,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一切都是因果導致。
  • 佛教的宇宙觀是怎樣的?佛陀的一番話說出世間真相
    隨著人們對科學的探究和發展,人對宇宙已經不再是一無所知,用科學的方式講,宇宙是一個,有著可觀測直徑930億光年所有空間、時間、物質的總稱,在一次大爆炸中,宇宙不斷膨脹,如今已有138.2億年的年齡。「天無二日,世無二佛」在佛法的宇宙觀中,我們處在一個叫「娑婆」的小世界,「娑婆」世界中除宏觀可見的四大部洲和一座須彌山外,還有許多不可見的地層、海洋層、大水層、大風層等,一個「娑婆」小世界,有一日一月,數以一千計的「娑婆』小世界,組成一個「小千世界」;達到一千個」小千世界」,再組成一個「中千世界」;最後由一千個」中千世界」組成「三千大千世界」。
  • 我們從哪裡來?
    今天的話題是:我們從哪裡來?人類從哪裡來?物種的起源是什麼?世界從哪裡來?這些是一個有史以來人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因為所有的人,在天性活潑的年紀,都會好奇自己的來處,宇宙和生命的源頭是哪裡,希望了解最初的最初。
  • 愛因斯坦最神秘預言:科學的終極歸宿是佛教
    讓我們看看佛教的宇宙觀吧,也許他會給我們帶來莫大的啟示。 佛教的宇宙觀與基督教的上帝造世界、地心說、日心說截然不同,儘管現在科學早已打破以基督教為首的宗教枷鎖昂然前行,但是佛教的宇宙觀與現在科學地發現越來越吻合,並對未來的科學宇宙觀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 佛教的宇宙觀和人生觀,你真的了解嗎,最偉大的就是眾生平等
    佛教的宇宙觀怎樣呢?它認為宇宙是指時間上和空間上一切生滅變異現象的總和。宇宙間一切生滅變異的現象,皆受因緣的支配,而萬有因緣生滅的根本,則由「識」和「名色」而來,所以宇宙由「主觀認識的識體」與「客觀所認為的對象」相互作用而成,它在空間上說,虛空無涯,無有窮盡;在時間上說,溯之元始,追之無終。
  • 六道四生, 三界二十八天;佛教宇宙觀(下)
    2018-01-11 11:09:28 來源: 日新錄 舉報   據佛教宇宙觀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你知道多少?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的?你知道多少?一種說法,關於人類的來源,很多人或者是一些荒誕學派的人認為,人類就是女媧娘娘用泥巴捏造而成,總是認為人們身體上面有一種永遠都不掉的汙垢就是最好的證明,然而很明顯女媧造人只是存在虛構的仙俠電視劇。同時《聖經》裡面也有一種說法就是人類的祖先就是亞當和夏娃,由他們繁衍後代而來。
  • 人類到底起源於哪裡?佛法告訴你答案!
    人類到底起源於哪裡?在佛教宇宙觀裡,既非天神創造,也非生物進化。佛陀在《起世經》中明確指出,地球上的人類乃由光音天的天人們演化而來!什麼是光音天?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佛教的宇宙觀和生命觀。
  • 佛教常識:須彌山究竟是否存在,如果真的存在,又到底在哪裡
    常讀佛經之人對須彌山一定不會陌生。佛教三藏十二部教典中提到須彌山的不在少數。比如,廣為流傳的大乘佛教經典《金剛經》云:「須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諸須彌山王,如是等七寶聚,有人持用布施。」《金剛經》須彌山一詞雖然常在佛經中出現,但卻不是佛教創造的詞彙,而是源於古天竺的傳說,婆羅門教也有使用,後來被佛教所吸納採用。
  • 中國寺院展現天人合一宇宙觀(圖)
    殿堂、門窗、亭榭、遊廊均開放側面,形成一種亦虛亦實、亦動亦滯的靈活的通透效果,所蘊涵的空間意識模糊變幻,這與中國天人合一、陰陽轉化的宇宙觀有深層聯繫。「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來曰宙」,空間與時間的無限,即為宇宙。「宇」字本意為房簷,無限之宇,當然則以天地為廬。這個宇宙觀,把天地拉近人心,人與自然融合相親。
  • 佛教怎樣解答人類起源的問題?
    編者按:人類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延續了千百年,在各國文化中都有不同答案。中國古代有女媧造人的傳說,基督教說是上帝創造了人類,進化論者認為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那麼,在佛教教義中,如何解答人類起源問題?
  • 進化論撲街?阿努納奇還是神?瑪雅 人來自於窩窩頭?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人類的起源的都市傳說。在達爾文進化論出現之前,人類的起源始終被極具神話色彩的神創論所統領,而且流傳於各個國家的神話傳說又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 中國女媧造人 女媧造人的傳說在戰國時期就開始盛行了。
  • 「太空人」莊子的瑰麗宇宙觀
    這些學說當中以儒家和道家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最大,與後來漢代傳入中國的佛教並稱為「儒釋道」三教,構成了中華文化的主幹。我們今天主要來聊聊道家兩位代表人物之一的莊子的宇宙觀。莊子作為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是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和哲學家,創立了哲學上的莊子學派。莊子學識淵博,對很多學派都有研究。在他的哲學思想中,也包含了早期的對宇宙規律的認識,我們今天主要來談談莊子的宇宙觀。
  • 古人的宇宙觀讓人驚嘆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大千世界,無奇不有」這句話,這句話重點是在後面,形容奇奇怪怪的事情很多,每個人的看法角度也不同。這個很好理解,但是這句話的前面的大千世界,大家也許耳熟,但是卻不了解其到底是什麼,有多大。
  • 中國式宇宙觀的社會效果
    在這種哲理化的觀念的通俗版中,精確實被等同於神(gods)。後來世俗化的佛教又用輪迴和業報等觀念進一步描畫,但外來的佛教也只是來適應中國人的既有觀念而不是與之相牴觸。因而,不論古代中國人怎樣承認或崇拜神靈以及神靈之力的存在,在他們宇宙觀的限閾下,沒有哪個神靈被尊崇到凌駕眾神萬靈之上,出乎宇宙六合之外,絕於氣化生息,據於因果之端,主宰萬物存歿。
  • 認識佛教的宇宙觀之三界二十八天
    □忉利天:又名三十三天,在佛教的宇宙觀中,此天位居欲界第二天的須彌山頂,中間為善見城,天主為釋提桓因,四方各八天,共為三十三天。 □非想非非想天:此天的定心,至極靜妙,已無粗想,因此稱為非想;此天尚有細想,因此稱非非想。此天位於三界九地的頂上,因此又稱有頂天。 肆.天界的殊勝 在十法界中,天道比鄰人道,兩者都是苦樂交集的地方,而且各有殊勝之處。
  • 人死後,靈魂躍遷到了五維空間?佛教是否定的
    看見有人在提問:人死了之後去哪裡,這是一個千古之謎。人有靈魂嗎?人死了之後,是不是靈魂躍遷到了五維空間?不是未知,而是已知對於人死後靈魂的去向問題,曾經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所謂終極話題,引發無數的幻想。人死後靈魂究竟去哪兒了?很多民間人士對此話題議論不休。
  • 人是從哪裡來的?是堅持無神論,還是堅持有神論?
    人類的起源在哪裡?人是從哪裡來的?這些問題一直存有分歧,但總結起來,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神論,即認為人是由神創造的。另一種是無神論,即不認為人由神創造,而是一種生物的進化結果。 那麼,究竟哪個對呢?咱們一起看看網上某位網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