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裡斯·李文:努力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

2020-12-04 新浪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

新浪科技訊 10月30日消息,今天,在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 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哈裡斯·李文發表了關於大科學項目: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相關主題的演講。

哈裡斯·李文認為,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有可能會改善我們的世界,能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的生態經濟,

就像不知道宇宙有多少個星星一樣。在地球上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種真核生物,估計大概有1200-1500萬種真核生物,據哈裡斯·李文介紹,科學家只了解總數10%左右。

通過基因組技術的發展,我們如何來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從而進一步了解它們呢?

從2015年開始,一些國際科學家便一起合作開始探索這個問題。經過三年探討之後,哈裡斯·李文和其他科學家共同出了一份白皮書,詳細描述了這個項目的挑戰、目標以及範圍,以及最後想要獲取什麼樣的結果。

2018年,EBP項目順利啟動,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哈裡斯·李文表示,這個項目大概需要耗資47億美元,Wellcome Sanger 研究所承諾在五年期內投資超過5000萬歐元,最主要的目標是希望測序英國已知的6萬物種。

他希望這個項目能夠修正重塑人類對於生物進化的理解,去探索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用於農業創造更多的糧食,應用於新醫藥等。

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由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發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指導。共設置了8大主題峰會,65位諾貝爾獎、沃爾夫獎、拉斯克獎、圖靈獎、菲爾茲獎、麥克阿瑟天才獎等全球頂尖科學獎項得主、100餘位中國兩院院士、世界優秀青年科學家共同出席,深度對話。圍繞宇宙、空間、航天、光子、氣候、能源、生命、基因等將改變人類命運的話題,打造人工智慧算力算法、腦科學與神經退行性疾病、創新藥研發與轉化醫學、生命科學、碳氫鍵與新化學、新能源與新材料、黑洞與空天科技、經濟與金融等主題峰會。(河雨)

以下為演講全文:

各位早上好,我要感謝WLA以及上海的主辦方,以及主辦方的邀請讓我參加這次非常獨特的會議,能夠跟世界頂尖科學家們見面,真的是非常棒的機會讓我們來交換彼此的想法與意見。

我跟大家介紹的是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這個計劃有可能會改善我們的世界,也有可能幫助我們創造一個更加可持續的生態經濟,這個是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如今我們預計,我們當然不知道具體的數字,就像不知道宇宙有多少個星星一樣。在地球上我們其實也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種真核生物,但是估計大概有1200-1500萬種真核生物,這些真核生物是最主要的兩個生物領域。

其他兩種也有其他的科學家獲得了沃爾夫獎,通過圖譜的方式分隔三種生物,真核生物有五大王國,現在我們對它的了解越來越多,而且還有非常多的真菌、酵母以及很多動植物種類,包括人類。在我們預計1200-1500萬的真核生物當中,只有大概10%是有描述的,有科學家已經發現了認識的。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之後,我們只有10%關於真核生物的知識,這樣的比例加上所有DNA測序的技術,包括剛才嘉賓講到的技術加總起來,再加上人類基因組計劃大量的投資,不到0.3%的真核生物我們進行了基因組測序。大概是4000種,這個規模其實也已經非常大了,我們現在所知道的基因組層面的真核生物的知識,只佔到整個真核生物總量的不到0.3%。

我們希望提出一個問題讓大家來思考,就是通過基因組技術的發展,我們如何來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進一步了解它們?在2015年,一些國際科學家一起合作開始探索這個問題,我們可不可能?我們希不希望實現這樣的項目?我們希望從真核生物的基因測序當中學到什麼?很多科學家參與進來。我們在三年探討之後,我們出了一份白皮書,描述了我們的挑戰、目標以及範圍,我們想要獲取什麼樣的結果。

這是出版在PNAS上的白皮書,這是非常大的挑戰,就像第一次登月一樣。美國第一次載人登月計劃其實有一個時間的界限,因此我們希望來預計一下在10年期能不能給所有真核生物做所有基因組測序?我們不只是為了造福於醫療健康,我們更希望了解地球的生態系統,以及地球上生物的未來,因此我們的願景就是希望創造一個生物生命資料庫,我們希望能夠對150萬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樣一來可以奠定一個基礎,創造基礎設施為未來的解決方案奠定基礎。我們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的貢獻,來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實現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有一個更加可持續的全球生態經濟。

我們有一個三階段的路線圖,第一個階段就是要測試有代表性的物種,大概有9千多種代表生物,在此之後我們再測試2000多種其他的種類,最終是要實現150萬種,我們會搜集樣本,進行測序分析、標註,來達成我們事先設定科學研究的目標,我們也會做一個預算,大概想一下這個項目會花多少錢。感覺會很昂貴,其實我想說服大家的是,這樣的項目如果全球一起合作,如果有好的合作並不會特別貴,我們預計十年前期會大概花費47億美金,這是全球的一切的成本,這包括搜集樣本,還有測序,其實搜集樣本才是最困難的部分。接下來就是測序、分類、分析等等。

我們如果對比一下人類基因組計劃,這是90年代的計劃,當時花了30年來完成,那個時候花了30億美金做測序,只是測序再加上各類投資,如果我們按2017年的美金來算,是145億的成本。如果我們要測序所有的真核生物,其實是比過去人類基因組計劃的成本要低的。

再看一下投資回報率,根據一個美國公司Battelle2013年所做的預測,大概會有65:1的投資回報率,為美國經濟可以貢獻一萬億美金。我們認為對於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來說,它的投資回報率會比人類基因組計劃要多得多的,為什麼我們會這樣認為?待會兒我和大家詳細講。

當然在生物學裡面並沒有太多大型登月計劃,如果我們要跟其他大型計劃對比一下的話,(英)他們的預算每年至少10億美金,花了132億才開始識別出(英)。可能我們會跟一些同事之間存在爭議,但是我認為對於人類,對於社會的價值來說,我們的項目會比(英)的發現會更加的多,更加的大。

我們的組織是一個國際性的聯合網絡的網絡,現在我們有29家機構覆蓋15個國家,一共24個附屬項目來覆蓋所有的真核生物,有超過100位首席科學家參與進來,我們認為在未來幾年應該會成為參與科學家人數最多的項目。各個機構也有自己的代表,每一個附屬項目他們都成為國際科學家協會的一部分,我們的協同委員會最主要的工作就是開發標準,因為在不同項目之間沒有共同標準,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像一個巴別塔一樣,我們必須要有收集元素去測序等等的標準,包括分析的標準。如果沒有這些標準,最終數據結果沒有辦法對比,所有參與方都承諾最終的成果將會開放獲取,做成OA原則,而且會符合《生物多樣性公約》和《關於獲取與和分享利益的名古屋議定書》(ABS),一旦參與了我們的項目就要同意這一系列的規則。

我們的官方啟動大概是一年之前,在倫敦的惠康基金會宣布在11月1日,Wellcome Sanger 研究所他們承諾在五年期投資超過5000萬歐元,這是非常大的一筆投入,最主要的目標就是希望把英國已知的6萬物種進行測序。我們看到全世界都有類似的模式,每一個國家都想測序自己國家的物種,同時也對於其他國家的物種有興趣。

目前先從自己國家的物種開始,包括一些中國的夥伴,我們在中國有超過4個項目相關,各方的投資超過1億美金,華大基因他們是要測一萬物種,中國科學院要測一萬種魚類。當然啟動項目也需要一些時間,我們不想要低質量的基因組,我們希望能夠給生命之樹提供參考,因此我們的基因組質量要跟人類基因組計劃一樣高。在過去兩年半時間當中,我所屬的脊椎動物基因組計劃非常努力的去爭取高質量的基因組,幾個月之前我們公開宣布了100個參考質量的基因組,未來一年加上三個項目,還有其他項目加入進來,我們預計在2020年全球將會獲得2000個高質量的基因組。

為什麼我們這樣做?目標是什麼?這不只是一個工程項目,我們是希望能夠修正重塑我們對於生物進化的理解,去探索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用於農業創造更多的糧食,應用於新醫藥等等。

我給大家舉幾個例子,其實我們今天用的80%以上的藥物都是來自於自然界,不是來自於人工合成。在已知的39萬物種當中,只有200種是完全進行測序的。比如說屠呦呦發現了青蒿素,是唯一的生理學和醫學的女性獲獎人,這是來自於植物的提取,當然還有其他例子,對於癌症,對於炎症以及慢病都有很多自然界提取來的藥物。

其實在農業當中我們所用到的作物和動物種非常少,我們需要了解主要的作物種類以及牲畜種類,否則我們未來會面臨食物的短缺。最重要的原因是我們生物多樣性正在消失,脊椎動物數量的52%在過去40年當中消失了。

我們研究的8萬物種當中大概有1/3都在瀕臨滅絕的邊緣,這其實在告訴我們已經瀕臨第6次大滅絕了,在過去5次大滅絕當中我們已經損失地球上95%的物種,在第6次的大滅絕來臨之前,我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成為過去95%的一部分。

這是大堡礁的圖片,我們看到全球變暖的影響,我們不知道未來大氣生態體系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在這個世紀末我們大概會有50-75%的物種消失,到時候會發生什麼我們不知道。當然我們現在已經有很好的科技,我們還需要更多的科技,對於工程界來說,有無人機或者一些自動器械幫助我們搜集樣本,識別樣本,都還有很多機遇,我還沒有講到計算上的挑戰,我認為很快不會再說天文級的數字,我們會說基因組級別的數字,來說明數字的規模很大。

這個是我們目前的情況,我們有這麼一個全球性的計劃,在1961年的時候甘迺迪總統宣布登月計劃的時候,我們當時完全不知道怎麼樣來實現這樣的計劃,甘迺迪總統說:我們做這件事情不是因為它很容易,我們會做,就是因為它很困難(「。。。 we will do this not because it is easy, but because it is hard 。。。」)。

我們現在在一個非常嚴重的專類點,我們等不及了,我們現在有了科技或者是觸手可及就能獲取科技,而且我們也看到大家有很好的意願,真的是時候行動起來了。我們的目標不是向前徵服,但是我們應該一起去測序,這會帶來非常大的改變和好處。

謝謝各位。

相關焦點

  • 哈裡斯·李文:10年內人類將給所有真核生物基因組測序
    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哈裡斯·李文在「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表達了對基因測序工作的急迫心情。哈裡斯·李文稱,在預計的1200萬-1500萬真核生物中,只有約10%是已經被科學家發現並認知的,也就是說,在300年的生物學演進中,我們對真核生物只有10%的了解。而目前已完成基因組測序的真核生物僅有不到0.3%。「我們如何對剩下超過99%的真核生物進行測序?」這是哈裡斯·李文提出的問題。
  • 15國超100位首席科學家聯手破譯「地球生命密碼」
    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獲得者哈裡斯·李文(Harris A.2017年2月,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基因組學家哈瑞斯·萊文等人和華大基因生物學家張國捷等組成的科研團隊聯合倡議,全球科學家合作開啟另一項與人類基因組計劃類似的項目——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對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進行測序。
  •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已知真核物種基因組 劉傳書/科技日報 2018-04-25 08:10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
    原創 Kai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保護生物最有力的途徑,就是掌握需要保護的物種,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高質量全基因序列。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不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會有下一場大瘟疫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保護生物最有力的途徑,就是掌握需要保護的物種,乃至整個生態系統的高質量全基因序列。『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應運而生。圖|採訪截圖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期間,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EBP)負責人哈裡斯·李文(Harris Lewin)表示在這項堪比生物界的
  • 「硬科技」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10年內投入47億美金進行真核生物測序
    記者 | 林北辰10月30日,在上海臨港舉辦的」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上,來自美國的生物學家、2011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哈裡斯·李文(Harris Lewin)介紹了地球生命基因組計劃,並公布白皮書內容。
  • 潮科技|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10年或需花費47億美元,回報率或達65倍
    在10月30日上午「未來國際大科學論壇」主論壇上,沃爾夫農業獎得主哈裡斯·李文做了題為《Earth Biogenome Project——Biology『s Next Moonshot》的報告。在這個報告中,他分享了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相關內容。這一計劃或需花費10年、47億美元,但回報率有可能達到65倍。
  • 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
    (EBP),準備在10年內對地球上所有150萬種已知真核生物的基因組進行測序、編目和分類,預計耗資47億美元。  科學家稱,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HGP)之後的「下一個生物學登月計劃」。人類基因組計劃歷時13年,耗資30億美元(按現在的價格約為50億美元),於2003年完成了對人類DNA圖譜的繪製。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負責人、美國加州大學教授哈裡斯·盧因說,預計該項目「最終將為推進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創造一個新基礎」。
  • 史上最大生物學研究項目公布:10年內,測定150萬種真核生物基因組序列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文章,正式公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arth BioGenome Project)的細節。這標誌著這項史上規模最大、最具雄心的生命科學項目即將拉開帷幕。該項目計劃耗資47億美元,在接下來的十年間,測出所有已知的150萬種真核生物的基因組序列,並為我們找到尚未發現的全新物種。
  • 華大基因發起 全球數千名科學家參與 生物「登月計劃」十年破譯...
    「第一個真正的全球範圍的基因組測序項目,能讓世界上數千名科學家和數百萬民眾參與,所產出的數據超過1EB(相當於1億部高清電影,播放2.3萬年),將推動全新計算算法、分析方法和模型的創立,革新我們對生物學的理解,有望極大改善物種保護工作,並為農業、醫藥和生態系統服務提供新的基因資源。」
  • 中國科學家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中獲重大突破
    中新網天津3月10日電 (記者 張道正 通訊員 靳瑩 )記者10日從天津大學獲悉,天津大學、清華大學、華大基因的中國科學家日前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完成了4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打破了非生命物質與生命的界限,開啟了「設計生命、再造生命和重塑生命」的進程。
  • 華大基因參與發起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
    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EBP)科研展望文章。華大基因是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他們稱,這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堪稱生物「登月計劃」。華大基因發起生物登月計劃據科技日報4月25日消息,華大聯合創始人、華大基因理事長楊煥明,華大執行長、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院長徐訊,深圳國家基因庫副主任張國捷均參與其中。徐訊表示,這一具有裡程碑式意義的項目將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地球生命演化的奧秘。
  • 為何真核生物如此多樣?因為祖先就形色各異-虎嗅網
    真核生物的祖先:從線粒體發展新理論說起地球上最初的細胞是以原核細胞的形態出現的,但這些細胞不都一樣。即便是在早期,它們就分成了倆支譜系:古細菌和細菌。古細菌可能是最早「繁榮興旺」的原核生物,因為它們能在諸如熱噴口和超鹽水池等原始地球上常見的極端的環境中存活。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各個國家的科學家們都在努力
    我們都知道,地球孕育出各種各樣的生命,有我們見過的,也有我們沒見過,還有在我們面前我們卻看不到的。無數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相互依存、競爭形成食物鏈才讓我們的地球保持生態平衡,也才讓這顆蔚藍色的星球充滿生命的美麗。
  • 華大基因參與"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發布
    e公司訊,4月24日,《美國科學院院刊》正式發布「地球生物基因組計劃」的科研展望文章。該項目的提出,有助於整合世界各地的生物基因組研究,使之形成更有價值的科研體系,促進物種研究工作有序而高效地進行。上述項目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件大事,目標是破譯地球上所有真核生物的基因組。作為該項目的發起單位之一,華大基因始終關注生物多樣性研究,通過基因科技已解碼眾多地球物種,發起國際合作深入科學研究。
  • 我國化學家取得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的重大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和重大項目(項目編號:21621004,21390203)等資助下,天津大學元英進團隊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化學合成方向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完成了2條真核生物釀酒酵母染色體(synⅤ、synⅩ)的從頭設計與化學合成,相關研究成果分別以「『Perfect』designer chromosome V and behavior of a ring derivative」(完美設計合成五號染色體及其環化表型研究)和「Bug mapping and fitness testing of chemically synthesized chromosome
  • 這種「阿斯加德古菌」是真核生物的祖先,線粒體竟是「外來者」
    這些生物是由細胞組成的,這些細胞含有膜結合的內部隔間,如細胞核和其他細胞器。Imachi等人在《自然》(Nature)雜誌上撰文稱,一種被稱為「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on)的微生物終於在實驗室中得到了培養,它可能有助於揭示早期真核細胞是如何進化的。阿斯加德是北歐神話中阿薩神族的地界,所有尊奉奧丁為主神的神明都居住在這裡。
  • 天津大學兩篇《科學》文章同期發表 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
    本站訊  (記者 靳瑩) 3月10日,天津大學化工學院元英進教授團隊在《科學》期刊上發表了兩篇研究長文,介紹了在真核生物基因組設計與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  生物學領域把研究對象劃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如細菌、支原體的基因比較簡單,用現成的化學物質複製出原核生物的DNA是不困難的。而動物、植物、真菌等等真核生物的DNA既豐富又複雜,通常會包含數億,甚至數十億遺傳鹼基信息,同時遺傳物質DNA被分配到不同的染色體中,而這些染色體又深藏在細胞核的特定區域。所以,合成一個真核生物的基因組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
  • 真核生物屬於古細菌嗎
    其中一種被細菌佔據——沒有細胞核或膜結合細胞器的單細胞微生物,並通過揮舞稱為鞭毛的髮狀結構而運動。另一個是真核生物,其細胞具有細胞核和膜。該域包括我們人類,動物,植物和藻類。還有一種是古細菌。古細菌很像細菌,因為它們同樣缺乏細胞核和與細胞膜結合的細胞器,並且可以利用鞭毛四處遊蕩。但是有一些關鍵差異,它們的細胞壁和RNA差異足以將它們分離到不同的生命枝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