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巨響,沙塵暴又起!快跟隨洞察號著陸器看看火星上發生了什麼

2020-12-03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被看到登陸者號偵查出地球引力波,在火星上的塵土底部發出持續而低沉的聲音

美國航空航天局「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探測到了重力波,低沉的隆聲和極大的塵埃。在「洞察號」在火星赤道上的一個滿是礫石的隕石坑中著陸了一年多之後,這顆紅褐色星球的氣象秘密慢慢被揭開。比如康乃爾以及其它研究人員發現的重力波、表面旋轉上升的塵柱、穩定而低沉的隆隆聲。

穹頂氣流和隔熱罩覆蓋在美國國家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地震儀上。

「這是我們正在探索的全新領域,」唐·班菲爾德87世說,他是「洞察號」上輔助載荷傳感器套件(APSS)項目的主要研究科學家和科學帶領者。

康奈爾領導的這項研究已在2月24日的《自然地球科學》上出版。當其他科學家們在研究固定的火星著陸器探索的躺在行星表面下的東西時,APSS團隊持續在跟蹤上面的氣象。 「洞察號」在2018年11月18日著陸於霍姆斯泰德山谷,那裡有著可怕的天氣環境。在2月21日(星期五)最高溫度是9華氏度,最低溫度是-139華氏度,並且強烈的西風風速達到53英裡每小時(點擊此處獲取最新火星天氣)火星每天經歷強壓和氣溫的漲落,「比地球強烈,」班菲爾德說。「大氣如此稀薄,在火星會比在地球上更快地升溫降溫。」在著陸大約一個月後,洞察號遭受了大規模的沙風暴,這在火星上是一個周期性的全球事件,這戲劇性地改變了行星的天氣和氣候。科學家們也記錄下了在極蓋處的二氧化碳季節性的凍結和融化控制的每天風向的轉變。這艘飛船以一個用來探測火星地震的地震儀、測量風和氣壓的傳感器、測量行星磁壓的磁力計、還有一個被設計用來測量行星溫度的探針為特徵。

班菲德(Banfield)和氣象隊都驚訝於他們的傳感器竟探測到了懸浮在大氣中的重力波。這樣的重力波在地球上會形成一排排滾動的像「牽牛花」一樣的雲團—這些白色膨脹的絮狀雲團就像巨型的瑞士卷。班菲德(Banfield)說,「我們一直在努力,試圖通過這些重力波讓我們更了解火星」。

班菲德(Banfield)和同事們注意到了「次聲波」-壓力震蕩低於10赫茲的聲波,人耳可以聽到的低沉的隆隆聲,是將美國宇航局洞察號著陸器(NASA)的機臂伸展到火星土壤中,通過著陸器的傳感器發現的。

「雖然是第一次直接監測到這個次聲波,但我們希望它是存在的」班菲德(Banfield)說,「雖然我們現在還不清楚引起這個信號的準確原因是什麼,但我們會繼續探索。」睡眠心理生理學研究協會(APSS)的團隊在火星的白天發現了對流渦,相比對流渦,更被大家熟知的是「塵捲風」—由小旋風形成的小龍捲風,這是由靠近地表的風切變和對流引起的。地球上也有塵捲風,是由沙土形成的,甚至有時候是積雪。

「我們已經看到數以千計的惡魔之塵增壓釋放的信號,我們嘗試在合適的日子把圖像拍攝出來」班菲爾德說「我們至今還沒有在照片裡拍到過任何惡魔之塵,其它著陸器能夠更輕鬆地拍出來圖片所以我們也很奇怪為何我們尚未撲捉到一張照片」

除班菲爾德之外,巴黎大學索邦神學院的艾默裡克.斯皮加和其他科學家們都一同參與創辦了這場「洞悉觀測到火星大氣」的研究。

參考資料

1.Wikipedia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Blaine Friedlander-Elma,明天翻書,K.K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火星上的洞察號終於動了!鼴鼠裝置成功鑽入地下!
    美國洞察號火星探測器自2018年發射到火星以來已經有數個年頭,洞察號是人類首個火星內部探測器。因此,想要了解火星內部,我們必須打入其內部。然而,遺憾的是,洞察號的鑽探裝置「鼴鼠」在鑽探過程中遇到阻礙,卡了數月之久,導致任務一直停滯不前。不過,近日,在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著陸器的推動下,火星上的「鼴鼠」終於進入了地下!
  • NASA洞察號著陸器的「鼴鼠」鑽頭終於深入火星土壤
    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InSight)著陸器在火星上進行了一次相當成功的運行,調查火星上的「地震」並聆聽紅色星球上的怪異聲音。不過,有一個問題是: 該著陸器的 "鼴鼠"熱探測器在火星的任務進展得並不順利。
  • NASA洞察號著陸器將推動被卡住的火星「鼴鼠」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的洞察號著陸器是堅韌不拔的寫照。該著陸器於2019年初部署了一個稱為「鼴鼠」探洞熱探針,其任務是深入火星以獲取行星的溫度。但任務進行得並不順利。NASA現在正在嘗試一種新方法來推動被卡住的「鼴鼠」移動。
  • 「機遇號」和「好奇號」還在火星,為何NASA還要派遣「洞察號」?
    因為它們有著不同的任務,要知道小小的火星探測車是不可能將任務全部攬在一個車身上的,好奇號主要目標是探測火星上的蓋爾撞擊坑,看看有沒有生命存在的痕跡,看看有沒有水,看看火星上的氣候,為以後的火星實驗做做準備。
  • NASA宣布著陸器洞察號的「鼴鼠」已經結束其火星之旅
    據外媒CNET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周四宣布,火星著陸器洞察號(InSight)的「鼴鼠」已經結束了其在火星上的旅程。「鼴鼠」是著陸器熱流和物理特性包(HP3)的鑽探部分,該儀器旨在深入挖掘並測量火星內部溫度。
  • 在火星上呆了一年之後,洞察號到底發現了什麼?
    距離現在,洞察號已經在火星定居超過一年時間,那麼洞察號到底發現了什麼?近日,NASA洞察號小組公布了洞察號這一年來的探測成果,並且在這一年中,洞察號逐漸揭開了火星的一個秘密!我們知道NASA的海盜號著陸器是第一個研究火星地震學的探測器。
  • 洞察號即將登陸火星的第一句話!
    科學家將實時監測1.46億公裡外洞察號著陸火星!倒計時1天!準確地說是1天又20小時!距離洞察號登陸火星的時間已經所剩無幾了!來自NASA的洞察號小組將使用各種太空飛行器——甚至地球上的射電望遠鏡——監測火星著陸器的無線電信號,以查明9100萬英裡(1.46億公裡)外正在發生的事情。
  • 洞察號火星著陸器傳來最新畫面,看完照片,科學家興奮不已
    【ALENG 自媒體】10月15日晚間自媒體專稿,自從今年2月份開始,由於一個用於探測火星地下溫度的儀器在部署時出現問題,美國宇航局的洞察號火星著陸器不得不停止該項工作,等待科學家的拯救方案,根據最新的消息,在重新設置了部署方案後,洞察號的儀器部署工作再次開始,而根據剛剛傳來的畫面,科學家已經確認,在新的方案指導下,洞察號的地熱探針部署工作已經取得進展
  • 在火星上打了兩年洞的洞察號,兩年時間裡,到底發現了什麼?
    為了研究一種探測器能夠長期滯留在火星中,觀測到火星的氣候和地質變化,「洞察號」為此產生,它是火星無人著陸探測器,也是美國宇航局向火星發射一顆火星地球物理探測器。洞察號耗資巨大,去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在眾多科學家夜以繼日的研究中,最後設計出「洞察號」,這個探測器可以說是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的科學項目,它耗費巨資達到9億多美元,也是此前獲得巨大成就鳳凰號探測器的升級版,在著陸到火星後,這顆探測器會在火星的表面上安裝一個火震儀,除此之外還會利用它的鑽頭在火星上鑽出一個最深的洞口進行檢測火星的內部狀態。
  • 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這兩個小衛星非常小,每個均為36.6釐米,24.3釐米,11.8釐米,但卻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洞察號」著陸時提供了實時的信號中繼服務。第一幅傳回的火星地表圖像,就來自於這兩顆小衛星的數據中繼。事實上,這也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將立方體小衛星發射到火星,代表了未來的某種技術趨勢。二.「洞察號」和那兩個小衛星用什麼供電?
  • 超詳細解讀:洞察號探測器成功降落火星傳回首張圖像
    這兩個小衛星非常小,每個均為36.6釐米,24.3釐米,11.8釐米,但卻發揮了重大作用,在「洞察號」著陸時提供了實時的信號中繼服務。第一幅傳回的火星地表圖像,就來自於這兩顆小衛星的數據中繼。事實上,這也是人類航天史上首次將立方體小衛星發射到火星,代表了未來的某種技術趨勢。二.「洞察號」和那兩個小衛星用什麼供電?
  • 挖入火星7釐米後,洞察號的「鼴鼠」消失了
    NASA的火星著陸探測器經過多代革新,從長期以來的探測地表情況轉變成了探測火星內部情況,而正在完成這個轉變的探測器正是NASA最新的著陸器「洞察號」。洞察號在兩年前發射升空之後就一直備受關注,科學家和公眾希望它能夠帶給人類更多關於火星內部的探測。
  • 著陸恐怖七分鐘,洞察號的使命是什麼,能否「洞察」火星內部奧秘
    這段展示了「洞察者」探測器在火星上拍攝的第一張照片圖解:洞察號在火星上拍攝的第一張圖片 圖源:nasa太陽能電池板展開的跨度:19英尺,8英寸(6.00米)甲板寬度:圖解:洞察號的結構 圖源:nasa/insight/images什麼是火星震?為什麼NASA對它們如此著迷?你可能已經猜到了,這是指在火星上發生的地震。地震是由於板塊構造造成的,但火星似乎並沒有板塊,所以是什麼導致火星震的呢?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擺脫困難,重回戰場
    圖:洞察號著陸器 2019.09.23「洞察號」著陸器最初被送往到這顆「火紅星球」的目的無非是:在火星原有地形上打一個16英尺的孔,然後測量地表下的熱量。但是才鑽了14英寸之後就出現了個問題:內置熱探頭的鑽子——「鼴鼠」沒法再繼續鑽了。
  • NASA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展開探測
    火星剛剛接收了最新的機器人居民「洞察號」。美國宇航局裝備了地震調查,大地測量和熱傳輸著陸器的探測器「洞察號」在距離地球近7個月,3億英裡(4.58億公裡)的旅程中成功降落在紅色星球上。「洞察號」的為期兩年的任務將是研究火星的內部深處,學習如何與巖石表面,包括地球和月球以及所有的天體形成。 「洞察號」於5月5日從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
  •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大朋友們也可以帶上小朋友一起玩,沒有門檻!界面左邊是操作板塊,從上到下分別是「部署洞察號」「操作機械杆」「了解洞察號」三個板塊。界面中間是模擬已經在火星表面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甲板上有各種它攜帶到火星的儀器,我們可以在左邊的「了解洞察號」板塊中看到它們的介紹。
  • 少年,來親手操作洞察號吧
    大朋友們也可以帶上小朋友一起玩,沒有門檻!界面左邊是操作板塊,從上到下分別是「部署洞察號」「操作機械杆」「了解洞察號」三個板塊。界面中間是模擬已經在火星表面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甲板上有各種它攜帶到火星的儀器,我們可以在左邊的「了解洞察號」板塊中看到它們的介紹。
  • 各國火星著陸器匯總,成敗比如何?
    儘管這顆登陸器在長途旅行中一直保持良好狀態,可卻在著陸過程中正遇上火星表面發生大規模塵暴,最終,「火星2號」墜毀於火星上的海拉斯盆地,沒有獲取任何探測數據和圖像。第一張由海盜號著陸器從火星表面送回的照片,可以看到著陸器的支架。「海盜」1號由2.3噸的軌道艙和1.1噸的著陸艙組成。軌道艙從太空對火星空間環境、火星地面以及火衛一、火衛二進行觀測;著陸艙則在火星表面探測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同時勘測火星地貌、火星大氣和地震活動。
  • 洞察號:火星,我來了!你的名字即將登陸火星
    圖源:NASA   著陸後,洞察號探測器將停留在一個點,通過「看」、「聽」和鑽探等手段,了解隱藏在火星地表下的歷史信息,探測火星地震情況,繪製火星內部地圖,了解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形成。   【攜帶了什麼?】
  • 洞察號:「我到火星啦!」
    北京時間今天(11月27日)凌晨4時左右,NASA的新一代火星著陸器洞察號順利著陸火星。【前情提要連結】洞察號順利完成了預定的著陸計劃。NASA的火星著陸器/巡視器大家族。 / NASA火星著陸器版圖也更新了~下面就期待Mars 2020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