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故事——第一次數學危機

2021-02-13 科學公園

英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哈密爾頓(1805-1865)在《代數作為純時間的科學》中給出了一個無理數的處理方法。

1869年,法國數學家梅雷(1835-1911)在有理數的基礎上給出了無理數的定義。

但無理數的嚴格定義是由維爾斯特拉斯、戴德金(1831-1916,高斯的最後一名學生)、巴赫曼、斯託爾茨、康託爾、波萊爾共同工作最後完成的。我們下面給出著名的「戴德金分割」定義無理數:

一個分割把有理數分成兩類,是的第一類中的每個數小於第二類中的每個數;每一個這樣的不「相應」於一個有理數的分割定義了一個無理數。

相信每個初次看到這條理論的人都會如墜迷霧般的困惑,數學教師的職責之一就是解釋讓人聽懂、明白。

假定某一規則把一切實數分成兩類:A與B,A中的每個元素稱為「上類」都大於B中的每個元素稱為「下類」;那麼這樣的分割可能出現三種互斥的結果:

下類B中能找到個最大數;

上類A中能找到個最小數;

B中無最大和A中無最小。

如果3成立,那麼「分割點」(這個點只是假想的,你根本不能給出它到底是什麼數!)就是無理數。

戴德金分割是首見於他1872年發表的「連續性與無理數」一文後來於1888年收錄在他的名著《數是什麼?數應該是什麼?》,那麼「為什麼要用這樣晦澀而又神秘的方式定義無理數呢?」原因是要避免邏輯悖論,但是避免了一個悖論時往往又會產生新的悖論,戴德金分割中的「類」就是這個新的悖論:「無窮類」!

在人類數學史中一代代數學家前赴後繼的對某一問題進行持續研究而取得關鍵性突破是「常態性發展模式」;但是在「常態」的連續曲線中總會有一些「天才」製造出「前無古人的思想火花」,這些奇蹟在人類的思想之火的光明中迸發出耀眼的璀璨光芒。

康託爾的集合論就是這些最為耀眼「火花」之一。康託爾發明集合論的起初目的就是想辦法比較「無窮∞」的大小。

「無窮還能比較大小?!誰能告訴我無窮多個自然數和無窮多個實數到底誰多?」

「天才」康託爾會「於無聲處響驚雷」式的宣布「能!」只要建立集合的對應關係就能比較兩個無窮集合種元素的多少。關於集合論將在後文《數學是完善的真理嗎?——第三次數學危機》詳細介紹,這裡我們只是告訴讀者結論:在實數域中無理數比有理數多多啦!打個比方,如果我們隨機在實數軸中選取一點,那麼這一點是有理數的可能性是0!是無理數的概率是100%!「在無窮這個大鍋裡有理數是米,無理數是湯」(陳仁正)。

康託爾的集合論給無理數(實數)的研究帶來了嶄新的方法和工具,代數數論和數理邏輯走入了理論研究的領域。

數域能任意擴充嗎?

無理數的引入自然地將人類的數域擴展到了實數,人類對「數」和「數域」的認識在不斷擴展。從整數——有理數——無理數——實數(有理數和無理數;代數數和超越數)——複數——四元數(哈密爾頓數)——八元數(凱萊數),數域的新成員不斷地增加,數的維度也同時在擴充,似乎只要人們願意,還可以不斷擴充「數」的概念,「那麼有沒有更高維度的數呢?」——「沒有!」看看下表就明白了。


實數複數四元數八元數乘法逆元有有有有結合律有有有—交換律有有——序有———


相關焦點

  • √2與第一次數學危機
    √2與第一次數學危機每一次危機都是進步,數學如此,人類如此!第一個無理數啥,數學發展史上還有危機?什麼危機,難道是沒有人學數學了?當然不是,而是數學發展在當時遇到了挑戰,當時人們的認知水平沒有達到而引起的衝擊。
  • 數學的三次危機——第一次數學危機
    無理數的發現,引起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首先,對於全部依靠整數的畢氏哲學,這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其次,無理數看來與常識似乎相矛盾。在幾何上的對應情況同樣也是令人驚訝的。因為與直觀相反,存在不可通約的線段,即沒有公共的量度單位的線段。
  • 平凡之人;√2與第一次數學危機;希帕索斯的疑問
    歐幾裡得76、平凡之人;√2與第一次數學危機;希帕索斯的疑問 … 網友「學霸數學」針對第一次數學危機,寫了篇名為《√2與第一次數學危機》的文章… 「每一次危機都是進步,數學如此,人類如此!」學霸數學說。 「啥,數學發展史上還有危機?什麼危機,難道是沒有人學數學了?
  • 「第一次數學危機」是如何引發的
    這個不可通約量的發現和芝諾悖論一起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希帕索斯正是因為這一數學發現,而被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人投進了大海,處以「淹死」的懲罰。因為他竟然在宇宙間搞出了這樣一個東西來否定畢達哥拉斯學派的信條:宇宙間的一切現象都能歸結為整數或整數之比。  畢達哥拉斯學派是古希臘最古老的哲學學派之一。據說這個學派有兩條最能概括他們思想特色的格言:「什麼最智慧?
  • 勾股定理竟然引發了第一次數學危機?
    從某種角度來說,數學不能出現矛盾,也不能出現危機。不幸的是,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裡,堅如磐石的數學大廈仍然出現了裂痕。第一次數學危機,就誕生在人們對整數和幾何的認識之中。第一次數學危機,就誕生在人們對整數和幾何的認識之中。"根號2是否是有理數"這樣一個問題,引起了古希臘先賢們的爭論,並逐漸演變成一場巨大的風波,最終竟然引導古希臘的數學走向了一條截然不同的發展道路。事件的起因,卻要從勾股定理說起。
  • 第一次數據危機後,古希臘數學突飛猛進,中國數學原地踏步…
    歐幾裡得75、第一次數據危機後,古希臘數學突飛猛進,中國數學原地踏步… 2.種類;類別:範~… …範疇:類型;範圍… …薈文苑:某老師在網上的名字,見《歐幾裡得13》… 「至於埃及、巴比倫、中國、印度等國的數學,並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危機,也就繼續走著以算為主,以用為主的道路…」薈文苑最後說,「而由於第一次數學危機的發生和解決,希臘數學則走上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形成了歐幾裡得
  • 數學網課很無聊?那聊點有趣的數學史,第一次數學危機
    微博關於數學、網課的熱搜一個接一個。很多同學認為,上網課的效率不高,看著看著就想睡覺。那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有趣的數學史故事。後面我們會專門開一個數學史系列,一起遇見數學,撩上數學,愛上數學。但運氣不好,最後被畢達哥拉斯的人在一艘船上發現了,將他投進大海餵魚了,這就是數學史上的殺人案,引發第1次數學危機(第1次、第2次數學危機的說法在史上是有爭論的,這個咱們先不談)。
  • 第一次數學危機竟是因為√2的出現,無理數的發現就是一部血淚史
    長久以來,他的這種思想深入人心,直到√2的出現打破了他的絕對權威。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希帕索斯偶然發現,邊長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無論如何也無法用整數來度量。其實畢達哥拉斯早就知道√2的存在,只是為了樹立自己的絕對權威,一直隱瞞這個發現,現在既然有人發現了,那結局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他不能說話。於是在一個漆黑的夜晚,畢達哥拉斯派人將希帕索斯淹死在美麗的愛琴海中,連同√2也一起埋葬,直到數年後才浮出水面。這也直接導致了第一次數學危機的出現。
  • 第一次數學危機——數學科普小課堂
    整個這件事,就被稱為第一次數學危機。
  • 一個無理數引發第一次數學危機,這個數學家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其中有一位名叫希帕索斯的數學家,因他發現「根號2」, 引發了數學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機,這位偉大的數學家在這一次危機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希帕索斯是古希臘大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學生,因他發現了第一個無理數「根號2」,被他的老師畢達哥拉斯派人推入江中活活淹死。
  • 無理數與數學危機
    科學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加起源於無理數的發現,很奇怪的一件事情是公元前5世紀的古希臘數學家不是首先發現了無理數1/3,而是首先發現了無理數根號2(對2的開方),這可能與古希臘數學家最早創立了幾何學範本有關,如果等邊三角形的邊長為1,那麼該等邊三角形的斜邊長為根號2,它是一個「開方開不盡」的無理數。與其說第一次數學危機是自然數字出現了危機,不如說第一次數學危機是古希臘學者數字觀念的危機。
  • 無理數引發的第一次的數學危機,兩千年後才平息!
    大家的數學啟蒙都是從哪兒開始的呢?大概都是從1,2,3開始的吧。有了數字作為基礎,才會陸陸續續學會了公式,然後就真的開始學習了數學。直到後來,我們的數學能力發展一定程度之後,就發現,其實數學裡的數字只有1,2,3是不夠用的。於是出現了小數,分數,其中關於分數的研究,中國古人開創了先河,大約比歐洲早了1400多年。
  • 數學故事——第三次數學危機
    羅素悖論使整個數學大廈動搖了。無怪乎弗雷格在收到羅素的信之後,在他剛要出版的《算術的基本法則》第2卷末尾寫道:"一位科學家不會碰到比這更難堪的事情了,即在工作完成之時,它的基礎垮掉了,當本書等待印出的時候,羅素先生的一封信把我置於這種境地"。於是終結了近12年的刻苦鑽研。
  • 3分鐘了解科學史上的第一次數學危機
    在數學發展的歷程上面,畢達哥拉斯學派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了無理數。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給定任意任何兩個線段,一定能找到第三個線段,使給定的的線段都是這個線段的整數倍。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我們現代人也會這樣認為,這樣的的想法在邏輯上面就得到一個結論:任何兩個線段之比都是有理數,或者說兩個線段的比都是整數的比。
  • 第一次數學危機是什麼?天才是怎麼被扼殺的?這就是學霸的意義!
    他說假如我們有一個數軸這個數軸上標了一個點0,這個點叫1,這個點叫2......那麼我們在這裡我隨便找一個長度,那麼這個長度呢都一定是一個叫做有理數的東西。有理數是什麼意思?有理數分為三類,這三類分別是:第一類——叫整數,比如1,2,3,...這些數叫整數第二類——叫有限小數,比如0.5,0.25,0.5它可以表示成1/2,所以它就是一個有理數。
  • 什麼是第一次數學危機?怎麼解決的?
    因為它解決了所謂的「第一次數學危機」。實數的存在性一直是個難題。一直到100多年前,這個問題才被戴德金、柯西、康託等數學家解決掉。我們今天要講其中比較好理解的一個解決方法,叫做「戴德金分割」。通過戴德金分割,我們將嚴格證明「實數存在定理」。注意,我們這裡是嚴格的證明,雖然證明過程省略了一些繁瑣的細節。如果大家想看科普視頻的話,可以去看李永樂老師講的。
  • 數學史上的三次數學危機
    一、第一次數學危機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現代意義下的數學,也就是作為演繹系統的純粹數學,來源予古希臘畢達哥拉斯學派。它是一個唯心主義學派,興旺的時期為公元前500年左右。 無理數的發現,引起了第一次數學危機。首先,對於全部依靠整數的畢氏哲學,這是一次致命的打擊。其次,無理數看來與常識似乎相矛盾。在幾何上的對應情況同樣也是令人驚訝的,因為與直觀相反,存在不可通約的線段,即沒有公共的量度單位的線段。
  • 第一次數學危機,邏輯鬼才畢達哥拉斯,學霸的另一層意思
    先別著急,他說假如我們有一個數軸,這個數軸上標了一個點0,另一個點叫1,另一個點叫2,我們在這裡隨便找一個長度。那麼這個長度都一定是一個叫做有理數的東西,有理數的意思就是要不然它就可以表示成一個整數,要不然就是可以表示成兩個整數的比。就算是一個整數,你也可以表示成這個整數比1。
  • 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
    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內容提要第三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第二次數學危機及其意義(人物、危機產生、危機終結及意義
  • 數學上的三次危機
    在數學發展史中,始終貫穿著這些矛盾的鬥爭與解決,而在矛盾激化到涉及整個數學的根本基礎時,就會產生數學危機。所謂的數學危機,指的就是數學公理在定義上的不完全或者是不夠嚴謹,導致了在理性的推論下,得到錯誤結論的情況,不過所謂機遇與挑戰並存,數學家喜歡機遇,但也同時不畏挑戰,要想解決這些危機,就要對數學基礎理論進行修正和補充,而這樣的努力,也往往給數學帶來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