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咖啡的商家都會講故事,而且都會將講一個咖啡起源故事,衣索比亞的一個牧羊人發現羊吃了咖啡漿果之後很興奮,於是自己也採來吃,於是咖啡就開始了在人類世界的旅程。
圖片來源:pixabay
然而,就像「亞當和夏娃吃的禁果是蘋果」這個說法是後人杜撰的一樣,牧羊人吃咖啡豆這個故事也不是原生的。直到1671年,人們才開始聽到這個故事。這個時間恰恰是咖啡開始流行,你說巧不巧?這無非也是一個「一天一蘋果,醫生繞著走的」的廣告語,沒錯,這句金句諺語其實一個大大的廣告。
根據現在可考證的歷史,人類大規模喝咖啡還是從公元15世紀咖啡開始的,葉門是最初流行的區域。
有一個關於咖啡的說法比較可信,一位通過「祈禱」救人的神醫太餓了(聽起來也不怎那麼靠譜),於是嚼了嚼咖啡豆,結果很興奮。但是生咖啡豆的口感不好。為了讓咖啡豆好吃點,於是把它們烤了,但是問題來了這豆子又太硬。於是把豆子煮了,於是出現了棕色湯水,這就是最早的咖啡。後來很快,咖啡就擴散到了阿拉伯區域,在16世紀後期,逐漸擴展到了伊朗和土耳其。
圖片來源:pixabay
17世紀中期之後才出現在歐洲。歐洲的第一家咖啡館於1645年的時候在羅馬開張了,很快咖啡成為了歐洲上流社會的飲品。因為看到有利可圖,荷蘭人把咖啡樹苗帶到了爪哇和斯裡蘭卡,從1711年開始,從爪哇和斯裡蘭卡開始進口咖啡豆。這個時候,咖啡已經是歐洲非常流行的飲品了。
有意思的是,雖然英國在1654年就開張了咖啡館,但是很快,咖啡就遇到了茶的挑戰。因為英國人在印度建立起了完整的茶葉生產體系,所以在英國國內實際消費量更大的其實是茶葉,而非咖啡,同時茶葉被作為上流社會的飲品。但是在同期的歐洲大陸,咖啡則是上流社會的飲品。
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殖民擴張,咖啡被帶入了新大陸。但是在北美,一度還是以喝茶為主。在波士頓傾茶事件之後,咖啡的銷量直線上升,喝咖啡被看做是支持獨立的標誌。
在同一時期,咖啡被法國人帶到了加勒比海上的殖民地,開始種植。這裡很快成為世界咖啡的生產核心區域,在1788年的時候,世界咖啡總產量的一半來自法屬聖多明戈。而那個時候的巴西仍然是一個咖啡種植的荒地。
直到1822年的時候,巴西才開始大規模種植咖啡,而巴西成為控制世界70%咖啡產量的出口國,又是100年之後的事情了。
題圖來源:pexels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作者本人公眾號「植物人史軍」,轉載請聯繫原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