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糖之害,甚於吸菸!成人、兒童一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

2020-12-05 騰訊網

中小學幼兒園必須「減糖」。近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印發文件提出,要開展「減糖」專項行動,結合健康校園建設,中小學校及託幼機構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

部分學校和家長早已嘗試

和高糖飲料零食「劃清界限」

然而,現實中的多個因素

給孩子「減糖」帶來了不少的挑戰

現狀:學生偏愛奶茶可樂等飲品

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提出,要開展「減糖」專項行動,結合健康校園建設,中小學校及託幼機構限制銷售高糖飲料和零食,食堂減少含糖飲料和高糖食品供應。

實際上,當課間時間一到,三五成群的學生便訂起了外賣,或者去學校周邊的便利店、士多等買零食,奶茶是很受歡迎的飲品。一杯奶茶加零食,成了不少中小學生課間的一部分。

但也有不少學校已開始對高糖食品進行限制,海珠區、越秀區、天河區、黃埔區的部分中小學不僅小賣部已經不賣碳酸飲料和膨化食品,一些小學還會建議學生僅攜帶酸奶、飲用水、麵包回校。

高糖概念模糊不清 應加強科普

啟動「減糖」專項行動的背後是近年來國人對糖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吃糖的危害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曾調查了23個國家人口的死亡原因,得出的結論是嗜糖之害,甚於吸菸。這項調查還提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至20年。

辣條、薯片、雞翅、餅乾、可樂、雪糕、奶茶、快餐面、烤串和各種糖果等零食,學生大多消費得起,也喜歡買來吃。

然而,什麼樣的食品才算高糖分?許多人知道吃糖多有危害,但對於吃多少算高糖並沒有直觀的概念。同時,目前許多街頭飲品店出品的奶茶、果汁等飲品,並沒有標示糖含量。

廣州市營養師協會一級公共營養師楊麗介紹,確實目前行業還沒有「高糖」的定義,而現在倡導的「限糖」,主要是指限制添加糖,不是指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控制添加糖的攝入,成人每天添加糖提供的能量不超過總能量的10%,最好控制在5%以內,即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5~8歲兒童則建議每天攝入糖不超過35~40克,最好控制在20克以下。

《中國兒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建議學齡兒童課間適量加餐,優選水果、奶類和堅果;少吃高鹽、高糖、高脂肪零食;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而在更早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營養學會將零食分類為「可經常食用」「適當食用」「限制食用」3個推薦級別。

其中膨化食品、過甜的糖果、油炸類、罐頭水果、煉乳、添加各種食品添加劑的食物都被列入限制食用範圍,建議最好每周不超過一次。

其實就現在中國的中青年群體而言,對於「少糖」食物、零食的追求正在不斷提高,而「少糖」行為有必要「從娃娃抓起」,一方面能有效杜絕兒童肥胖,另一方面可避免不良飲食習慣的養成。

專家:警惕「隱形糖」攝入

添加糖是純能量食物,過多攝入添加糖的危害不容小覷,可增加兒童青少年發生齲齒的風險,還可引發超重肥胖問題。長遠來看,食糖過量者罹患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風險也會上升。

因此,要嚴格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日常生活中要學會看食品營養標籤,警惕「隱形糖」的攝入,烹調用糖儘量控制到最小量

不少家長以為不讓孩子吃糖果就能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實際上,飲料、果汁、甜點等都是它的常見「藏身之處」。對於兒童青少年來說,添加糖的主要來源是含糖飲料。

但近年來,喝飲料似乎已經成為一種習慣。數據顯示,近幾年,我國人均年飲料消費量快速上升,由2010年的75公斤上升到2013年的110公斤。

飲料好喝,須有節制。圖為市民在街道上喝果汁。(資料圖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黎旭陽 攝

糖含量在5%以上的飲品即為含糖飲料,一般的含糖飲料含糖量為8%~11%,有些含糖量甚至超過13%。喝一瓶500毫升的含糖量10%的飲料,糖的攝入量就達到了50克。再加上從日常烹調飲食中攝入的糖,很容易超標。因此,建議含糖飲料要儘量少喝

同時,還要警惕無糖飲料的「障眼法」。有些飲料標識著「無糖」,很多人便放心飲用。夏燕瓊指出,有些飲料可能是沒加蔗糖,卻可能加了木糖醇等其他糖類替代品,這樣很容易混淆視聽。木糖醇雖沒有蔗糖熱量高,但長期食用也不利於人體健康。

支招:學看食品營養標籤

如何快速知道自己喝的飲料中含了多少糖呢?看碳水化合物含量,糖是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種。根據相關規定,能量、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是營養標籤中必須標識的成分。

比如,牛奶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在5%左右,一般不含添加糖,可以在此基礎上進行計算。也就是說,100毫升碳水化合物含量為15%的酸奶一般包含10克添加糖,而其他飲料中標示的碳水化合物的量基本都屬於添加糖。

食品標籤中的配料表也很關鍵,是否有添加糖以及添加糖的具體種類一般都可在其中看到。

要想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首先要做的就是少喝含糖飲料。可以逐漸減少飲料的飲用量,或者用飲茶等其他健康飲品替代;在不得不吃含糖食品的情況下,建議吃完用水漱漱口,可降低蛀牙的發生率;儘量選擇蒸、煮等烹調方式,少食紅燒、糖醋口味,儘量將烹調用糖控制到最小量。

除了不能攝入過多的糖

飲食還要注意以下這些方面

攝入過多、危害不少

文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塗端玉、蘇贊、王婧 通訊員林惠芳

統籌: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宇

部分素材來源:央視新聞、視覺中國

編輯: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劉依縵

相關焦點

  • 世衛組織呼籲各國減少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
    世衛組織的一份最新指南建議,成年人和兒童應將其每天的游離糖攝入量降至其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進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約25克(6茶匙)會有更多健康益處。    游離糖是指由廠商、廚師或消費者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單糖(如葡萄糖、果糖)和雙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
  • 控制添加糖攝入量
    添加糖【控制添加糖攝入量】添加糖是指人工加入到食品中的糖類,具有甜味特徵,包括單糖和雙糖。常見的有蔗糖、果糖、葡萄糖等。日常生活的白砂糖、棉白糖、冰糖、紅糖都是蔗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糖攝入量控制在總能量攝入的10%以下。
  • 每天添加糖攝入量不超25克?一罐可樂就已超標
    最近,世界衛生組織在全球範圍內徵求關於擬將每人每天添加糖攝入量的推薦上限減半的意見,即從佔膳食總能量的10%降低到5%,相當於成人每天吃的添加糖不應超過25克。而對於一向愛吃甜食的中國人來說,這個標準可以做得到嗎?究竟吃多少含糖食物會超標?   需要注意的是,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限糖指的是添加糖。
  • 專家:兒童、青少年糖攝入量需高度關注 帶來超重肥胖問題日漸突出
    近日《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提出合理膳食行動,針對我國突出的營養問題,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所長丁鋼強表示,目前我國人均每日添加糖(主要為蔗糖即「白糖」、「紅糖」等)攝入量約30g,其中兒童、青少年攝入量問題值得高度關注。
  • 警惕:「糖」的危害到底有多大?從上到下毀全身!請別再忽略
    一口糖從上到下毀全身!這不是危言聳聽,世界衛生組織曾調查了23個國家的人口死亡原因,得出結論:嗜糖之害,甚於吸菸。而且長期嗜高糖食物人的,他們的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危害一:壞牙齒糖份攝入過多,容易導致兒童患齲齒。這是因為殘留在口腔中的糖最容易補細菌分解後發酵,產生酸性物質,腐蝕牙齒,就很容易導致齲齒的發生。身邊很多小朋友,可樂、飲料幾乎不離口,每次學校檢查牙齒的時候,很多小朋友要麼就是蛀牙,要麼就是滿口黑乎乎的一片,全爛了。
  • 兒童攝入量十年翻一倍
    羊城晚報訊 記者吳珊報導:近日,由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駐華辦事處組織專家編寫的《中國兒童含糖飲料消費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指出,過多飲用含糖飲料不僅威脅兒童的身體健康,還會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負擔。  含糖飲料是指在製作飲料過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飲料。
  • 減少兒童糖攝入量 父母這麼做可事半功倍
    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的一項新活動正在敦促父母將兒童攝入的甜食限制在每日兩次、每次100卡路裡以內。其目的是減少兒童的糖攝入量——據PHE數據顯示,兒童平均每年攝入10kg糖,其中一半來自含糖飲料和甜點。你也許會不斷地解釋吃太多糖會如何導致諸如肥胖、蛀牙等健康問題,但那不意味著孩子們能完全理解為什麼甜食會是一個問題。雖然鼓勵孩子吃健康零食並不像清理碗櫥一樣簡單,也並不代表這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以下是教你如何事半功倍的方法。1.要有創造力只有這麼多蔬菜棒和鷹嘴豆泥,為了避免太無聊,你需要對這些零食施展一些創造力。
  • 吃糖的危害不止蛀牙,每天建議糖攝入量你知道嗎?
    糖分主要的作用是為人體活動提供能量,但當人體攝入的糖分超過人體實際所需時,多餘的糖分就會以脂肪的形式存儲在人體的肝臟、皮下細胞或肌肉內。,建議攝入的游離糖減少到總能量攝入量的10%以下。如有條件的話可進一步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使其低於總能量攝入量的5%。(游離糖是指生產商、廚師或消費者在食品中添加的單糖和雙糖,以及天然存在於蜂蜜、糖漿、果汁和濃縮果汁中的糖。)
  • 國家衛健委:將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
    央廣網北京7月18日消息(記者車麗)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國家衛生健康委昨天(17日)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專項行動,表示將儘快研究制定我國兒童添加蔗糖攝入的限量指導。
  • 【警惕】這種食物遠比糖和鹽更可怕!很多人每天都在吃…
    糖和鹽都是常見的不可缺少的調味劑,而我們也都知道,過量食用會誘發各種健康問題——鹽超標,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骨質疏鬆風險;還會加重腎臟負擔、損傷胃黏膜等;而「嗜糖之害,甚於吸菸」,過多的糖會加速衰老、影響智力、損傷視力、誘發肥胖……雖然現在很多人為了健康已經開始有意識地控制糖和鹽的攝入
  • ...心血管疾病|含糖飲料|死亡率|白開水|攝入量|糖尿病|糖分|-健康界
    2019年3月,《循環》雜誌(Circulation)發表的一項對超過10萬人所進行的近三十年的觀察研究再次確認了含糖飲料的危害,喝的越多,死亡率越高。相比每月喝的量少於1標準杯的人,每天喝超過2標準杯的人,死亡風險提高了21%。
  • 世衛組織:禁止在嬰兒食品添加游離糖,奶粉裡的糖也中槍
    最近科大大看見很多寶爸寶媽在討論世界衛生組織(WHO)禁糖這件事情,光後臺收到過關於糖的控訴就一大把呢~實際上,世界衛生組織在2015年就發布了有關成人和兒童糖攝入的指南,強烈推薦人們限制游離糖的攝入。
  • 孩子過度攝入糖,會面臨哪些健康問題?如何科學控制糖的攝入?
    不止是現在的小孩子,大家在小的時候,也是愛吃糖的,有的時候家裡大人不給吃,自己還會偷偷躲起來吃糖,就害怕被家裡的大人逮到,糖其實也是大家童年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這些甜蜜的糖果,也會變成兒童的負擔。孩子過度攝入糖,會面臨哪些健康問題?
  • 減肥成國家行動 2030年人均每日攝入鹽油糖要減到一定目標
    從今往後,減肥成了國家行動,到2030年,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成人每日食用油攝入量不超過25~30克,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25克。7月17日,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在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健康中國行動」之合理膳食行動有關情況。
  • 油、鹽、糖過量攝入易影響健康 日常烹調應減少用量
    過量攝入油、鹽、糖有何危害?  《羊城晚報》提醒,與豬油、黃油相比,烹調油多數是植物油,但一樣會含有較多的脂肪。而過多脂肪攝入會增加糖尿病、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粥樣硬化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發病風險。  如果鹽的攝入量超過標準,又會怎樣呢?
  • 女性每天糖分攝入量應不超過7茶匙
    攝入過多的碳酸飲料、巧克力和糖果反而會釀成難以下咽的苦果。如果說世界範圍內推薦的人體每天的糖攝入量,變為略高於一罐可樂中含糖量,即從當前的推薦量減半,降低到每天不足7茶匙,那麼在我們餘下的人生中,我們的牙齒可能不會那麼快脫落。  「游離糖」是指技術添加到食物中的果汁、蜂蜜和糖漿等天然糖分。
  • 一瓶飲料含幾勺糖辣醬也含糖 你一天究竟吃了多少糖?
    添加糖與肥胖和慢性疾病風險有關。尤其是通過飲用含糖飲料攝入「添加糖」會增加總能量攝入,可能會造成膳食不平衡,導致體重增加,並加劇慢性疾病風險。  泰國10月起將對含糖飲料加倍徵稅,旨在減少民眾對糖量的攝取。而嗜喝含糖飲料在我省兒童青少年人群中也極其普遍,營養專家提醒公眾警惕身邊的高糖飲料及食品。
  • 食物中的糖你都了解嗎
    1985-2005年20年間共評估了三次糖攝入量。  這項研究檢查了含糖飲料(如軟飲料、水果飲料、能量飲料)和添加到食物中的糖(例如烹飪或加工食品時),2010年通過CT測量了腹部和心臟周圍的脂肪體積。  研究發現,糖攝入量與20年的以後的脂肪量有關,尤其是含糖飲料和食物中添加糖的攝入增加與器官周圍脂肪儲存量增加有關。
  • 別被游離糖概念搞暈了,教你一招辨別游離糖!
    2015年,世衛組織在《成人和兒童糖攝入量指南》中建議,在整個生命歷程中減少游離糖的攝入量,成人和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減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如能進一步將其降至低於攝入總能量的5%,會對健康帶來更多好處。【問題來了】每天總能量攝入的10%是多少克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