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雙盲試驗?

2021-02-25 1中1醫

「你們中醫沒有一個藥能通過雙盲試驗的,肯定不科學,都是騙人的。」這是中醫黑們一句常掛在嘴邊的話。民眾一聽到「雙盲試驗「這個詞,瞬間覺得高大上起來,本來是覺得中醫藥有用的,也會摸摸鼻子,產生了懷疑。

「雙盲試驗」是指在試驗過程中,測驗者與被測驗者都不知道被測者所屬的組別(實驗組或對照組),分析者在分析資料時,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資料屬於哪一組。旨在消除可能出現在實驗者和參與者意識當中的主觀偏差和個人偏好。在大多數情況下,雙盲實驗要求達到非常高的科學嚴格程度。

看了這個解釋,「雙盲試驗」更加高大上起來了:字都認識,看了一遍愣是沒看懂。沒關係,我給您來個通俗的解釋。

病人來找醫生看病,醫生手頭有兩瓶藥,一瓶是「特效藥」,另一瓶毫無用處。同時把醫患二人的眼睛都蒙住,讓他們看不見,也不能交流。醫生隨便選擇一瓶,遞給病人去服用。好,這個過程重複N次,最後下來統計,是不是所有吃到「特效藥」的病人都康復了,而另一組沒有。如果統計結果與預期一致,就證明該「特效藥」通過「雙盲試驗」測試,是真的有用。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都明白這個試驗的意思了吧。但是,我們又發現了一個問題,在上述試驗中,醫生的角色是不是可以被任意一個人替代掉?確定了「特效藥」的療效以後,醫生的角色就更加不重要了,就是個發藥的?

有些人會說,不對,醫生還要確定這個病人得的是不是該「特效藥」的適應症。是的,醫生的工作除了開藥,還有確診。確診?我立刻想到了這次新冠疫情中經常聽到的一個詞「核酸檢測」,這難道不是另一個用來確診的「特效藥」?!

這就是現代醫學體系,先用一種「特效藥」或檢查來確診,再發給病人這種病的特效藥。大家應該看出來了,在這個醫療體系中,是重藥不重醫的,醫生只是這個機械流程中普通的一環而已。沒有了所謂「特效藥」醫生將寸步難行,這個體系中,醫生離不開藥廠研發,離不開實驗室的高科技。有人說,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發展,醫生將成為最有可能被替代掉的崗位之一,因為他們只是固定流程的一部分。

但是,我要說的是,這裡面絕不會包括中醫。中醫藥之所以不符合「雙盲試驗」,是因為中醫體系與現代醫療體系恰恰相反,它是重醫,輕藥的。從古至今,儘管現代醫學創造出各種新鮮的病名,但中醫大夫們手裡的武器未曾變過:辨證論治、因人而異;靠醫生的眼睛、耳朵和頭腦來診斷;靠一根銀針和從大自然採集的藥材來治療!

在一個以醫生的判斷為重中之重的體系中,你要把醫生的眼睛蒙上,把他耳朵堵住,不讓醫患交流,還號稱這才科學?是不是傻,是不是彪,是不是弱智、失心瘋或者別有用心?!

現代醫學體系,這麼多年來,一直停留在,先確定病名,再研發「特效藥」,這種古板僵硬的體系之下,使得醫生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不諱言地說,同樣是西醫,在幾十年前,在阿司匹林的時代,醫生的本事要比現在大得多!

最後,我們中醫並不排斥現代科技手段,只要診斷過程是用中醫辨證論治和整體觀的思維體系,而不是簡單地用病名與「特效藥」對應,現代科技就可以當做是中醫傳統望、聞、問、切、理、法、方、藥的延伸和拓展,來輔助我們的診斷與治療。但是,有一點是永恆的,醫療,一定是以醫生為中心主體的,醫生絕不是「特效藥」的木偶和推銷員!

(文中「特效藥」這幾個字一直是打引號的,這是另外一個問題,雖不在本文討論範疇內,但必須說明白,真有適用於所有人的特效藥,美國也不會被一個小小」流感「,搞的半年就死亡了2w人)

相關焦點

  • 雙盲試驗,假科學之名的一塊遮羞布
    雙盲試驗只是西醫跳大神用的一塊遮羞布。本文將分技術和發展兩個部分,來說明這個結論:一、雙盲試驗,並不科學。二、西醫還只處在經驗探索階段。一、雙盲試驗,技術上說並不科學我相信,真正的科學是嚴謹的。雙盲試驗從定性來說只是一種研究方法,任何一個真正的科學人士,既不該,也不敢,隨便把一個研究方法提升到這麼偉大的高度。
  • 【深度】雙盲試驗啟示錄
    不過我們今天的文章,並非談論這些問題,而是討論被西醫奉為圭臬,且一直以此來詬病中醫的「雙盲試驗」。中醫藥的無數療效,都被這根大棒無情的打壓,無論實際效果如何,救治了多少病患,只要通不過雙盲試驗,中醫藥就被無情的稱為「安慰劑」或「毒藥」而被嗤之以鼻。那麼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這個「雙盲試驗」到底是什麼?
  • 雙盲試驗的注意點
    大家平時聽的最多的,可能就是雙盲這個詞,但其實我們在試驗設計時,經常用到的盲法一共有三種,單盲、雙盲、三盲,如果出現對照藥和試驗藥劑型或外觀不同時,還會涉及到雙盲雙模擬技術。下面這個表格簡單描述了三種盲法的區別:今天的重點是雙盲實驗。
  • 為什麼要用「雙盲試驗」檢驗中醫藥
    事實上在《中國孕婦的保胎荒唐劇》批評了「中藥保胎」後,就有不少網友這樣詰問。然而有時候看似「毋庸置疑」的東西,也許真的該被質疑一下。正是這種嚴格的試驗,把黃體酮打回了「無效」的原形。黃體酮曾經是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保胎藥,但是後來的總結髮現,那些證明黃體酮有效的試驗均存在方法不得當的問題——也就是未能遵守「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的規範,比如2005年的一項試驗,甚至沒有設置對照組;而那些遵守了規範的試驗結果顯示,使用和不使用黃體酮對控制流產沒有區別。就這樣美日等發達國家把「防止流產」從黃體酮藥物說明書中刪除了。
  • 臨床結果顯示的療效才是檢驗藥物有效性的金標準,而不是雙盲試驗
    雙盲試驗只不過是短時間小範圍的人體臨床試驗所謂雙盲試驗,是將病人隨機編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對照組服用安慰劑,實驗組服用研發的新藥。什麼是盲,盲就是不知道。所謂雙盲,就是病人和醫生都不知道。被測試的病人不知道自己是服用了安慰劑還是新藥,不知道自己是屬於實驗組還是對照組。另一方面,作為測試者的醫生,在分析測試結果時,也不知道自己分析的是實驗組的還是對照組的。
  • 專家: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
    新華社武漢2月8日電(記者喻珮 梁建強)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臨床試驗近日廣受關注。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7日在湖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例行新聞發布會上說,正在進行中的瑞德西韋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按2:1進行,約有66%的臨床試驗患者有機會用上瑞德西韋,同時其他標準治療也在推進。  趙建平說,瑞德西韋是目前體外抗病毒活性最強的藥物,但是沒有人體試驗證據,雖然充滿期待,但要用科學的態度來檢測療效和安全性。
  • 全球首個AI雙盲隨機對照試驗發布,Wision AI的成功經驗在哪?
    2020年1月在《柳葉刀》消化子刊【IF=12.26】上刊出了四川省人民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關於Wision A.I.腸道癌前病變檢測產品EndoScreener的雙盲隨機對照試驗,這成為了醫療AI界的全球首個雙盲RCT,在業界引發強烈反響。
  • ...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受試者招募| 匹多莫德用於兒童反覆呼吸道感染 (RRI) 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 2020-10-23 19: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雙盲實驗的啟示
    科學評價藥物藥效的試驗方法制定最為關鍵,雙盲實驗在此期間發揮了關鍵作用。「盲」在試驗中是一種基本的思路,用以在試驗中排除參與者的有意識的或者下意識的個人偏愛。比如,在非盲試驗中檢驗受試者對不同品牌食品的偏愛,受試者往往選擇他們偏愛的食品,但是在盲試驗中,即品牌不能被辨認的情況下,受試者可以真正排除個人品牌偏好而進行試驗。
  • 同行評議要不要"雙盲"?
    但是,上周發表在《保護生物學》(Conservation Biology)雜誌的上一篇文章指出,該雜誌正考慮引入「雙盲」同行評議。在雙盲同行評議中,無論是論文作者還是審稿人都不知道對方的身份。這種評議方法在人文社科領域被廣泛採用,但很少被應用在科學期刊中。
  • 隨機雙盲實驗:讓騙子現形
    中美學者智庫 昨天科學的實驗方法是得出準確數據和正確結論的前提。我們不斷驗證、小心翼翼,認真審視這個世界, 然後我們做出選擇、不斷進步......現代文明就是建立在這種縝密、嚴格、細緻的科學體系之上。 世界上最著名的無神論者、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牛津大學教授道金斯認為,最能提高每個人認知能力的科學概念就是「雙盲對照試驗」。
  • 世衛組織開啟全球大規模臨床試驗 四種療法非雙盲隨機分配
    放棄「雙盲」金標準,加速數據收集在這項臨床試驗中,世衛組織聚焦四種被認為「最有希望」的療法:仍在試驗階段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治療瘧疾的老藥氯喹和羥氯喹、抗艾藥物組合克力芝(利託那韋與以往的臨床試驗不同,這項研究不再遵循醫學研究的金標準「雙盲」,而是通過標準化的簡單的實驗設計,讓數十個國家的成千上萬名確診患者參與到特效藥的研發中,這也意味著可能會對一些患者產生安慰效果。但在疾病大流行期間,迅速收集強有力的科學數據,為藥物的研發提供依據顯然更為重要。
  • ...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
    文 / 十門2020-02-07 22:03:33來源:FX168 【湖北披露瑞德西韋雙盲試驗詳情:向重症傾斜】據中新網,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
  • ...這意味著兩周之內,瑞德西韋的雙盲試驗結果有望公開。-FX168...
    文 / 十門2020-02-06 21:52:19來源:FX168 【瑞德西韋雙盲一天治癒率達96%?闢謠!】據一財,瑞德西韋的臨床試驗究竟要做多久才會宣布結果?
  • 雙盲:理想與現實
    ,把覆蓋在現代科學臉上那層神秘而美麗的面紗揭開,還原一個真實的科學。隨機雙盲實驗被認為是證明藥物有效性的黃金定律。其基本邏輯是簡單而清晰的:某病人吃某種藥後,病好了,這並非是該藥物有效的確定性證據,因為有些病可能自己就好了。如何科學地證明其有效呢:一是要對照,讓隨機分成的兩組病人,一組吃藥,一組給點安慰劑,然後去觀察。如果吃藥的一組相對於吃安慰劑那組呈現明顯的效果,才可以說這種藥是有效的。
  • 雙盲對照與醫學
    這些單一配方藥物也必須研究單一對象,才能做雙盲。當然這個「單一」可能有各種分法,比如「陽性菌」,急性胃腸道感染,綠膿桿菌等,不管你怎麼分必須單一,而且越細越有意義。比如某某抗生素對鏈球菌的抑制率多少,對支原體抑制率多少等等,越細越好。如果出現某某抗生素對「陽性菌」抑制率多少,那臨床醫生就有點煩了,因為陽性菌種類很多啊,讓我怎麼用?
  • 雙盲實驗︱20北大滙豐深財真題解析03
    2020 北大滙豐財經334真題名詞解釋3雙盲實驗答題思路 此題考查研究方法,較為基礎。研究方法內容較為固定,直接參考研究方法教材作答即可。參考答案 雙盲實驗(Blind Experiment),最早意識到雙盲試驗在科學研究中的價值的人是克勞狄伯納德(Claude Bernard),他建議任 何科學實驗的參與者必須被分為兩類:設計實驗的理論家沒有相關知識,因此也不會在觀測結果中添加個人對理論的理解的觀測者。
  • 【湖北披露瑞德西韋雙盲試驗詳情:向重症傾斜】據中新網,針對藥物...
    文 / 十門2020-02-07 22:03:33來源:FX168 【湖北披露瑞德西韋雙盲試驗詳情:向重症傾斜】據中新網,針對藥物瑞德西韋的隨機雙盲對照試驗,湖北省醫療救治組專家、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趙建平
  • 英國生態學會發起一項大規模研究,「雙盲審稿」能否減少偏見?
    英國生態學會發起了一項大規模研究,劍指「雙盲審稿」是否能減少科學出版中的偏見英國生態學會旗下雜誌Functional Ecology進行了一項為期兩年的隨機對照試驗,這是同類試驗中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目的是評估在同行評審中隱藏作者信息的細節,是否會減少科學出版過程中對特殊群體的偏見
  • 全球新冠臨床試驗統計:「雙盲」僅13% 大多數研究信息缺失
    在疾病流行的背景下,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獲得世界各地不同團隊快速和高質量的藥物臨床試驗信息至關重要。巴黎大學、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團隊3月20日在科學論文預印版medRxiv上發表的一篇綜述文章,通過對全球新冠疾病治療研究進行統計後發現,大多數臨床試驗缺乏詳細數據。被視為臨床試驗「金標準」的「雙盲」率僅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