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可錯過的這十大烏龍茶
烏龍茶屬於六大茶類中的青茶,其製作工藝介乎於綠茶和紅茶之間。包括:萎凋、做青、炒青、包揉、揉捻、乾燥等工序。烏龍茶起源於福建的北苑貢茶,自宋朝開始,發展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大紅袍
大紅袍是武夷巖茶中的「王者」
大紅袍的原料較為講究,通常採摘老嫩適中的芽葉,再結合綠茶和紅茶的製作工藝,製成茶品,是工序最多、技術要求最高的茶葉。製成茶品後的大紅袍外形條索緊結,呈綠褐色油潤有光澤,幹茶香純正,衝泡後茶湯橙黃清透,湯中香氣馥鬱、入口滋味甘爽順滑,香氣濃烈
鐵羅漢
鐵羅漢出現於公元1782年,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鐵羅漢茶樹長於武夷山內山(巖山)巖石中,形成其獨特的風味。每年春天,採摘葉子較大已經完全張開的3—4片新稍為原料,經精細加工後成為茶品,其製作工藝較其它巖茶複雜。鐵羅漢外形條索緊結,呈綠褐色、鮮潤,衝泡後湯色橙黃明亮,入口剛開始淡中帶澀,澀到達舌根後微苦,咽下滋味消散,而後轉為清甜,香氣馥鬱隨呼吸間流連。
白雞冠
白雞冠是武夷山唯一的「道茶」
白雞冠茶外形獨特,葉子呈淡綠色,夾帶白色,茶芽帶著絨毛呈月牙狀,狀似雞冠。在每年的5月下旬採摘2—3葉的鮮葉為原料,製成茶品。白雞冠幹茶呈現米黃中帶白色,壯碩,衝泡後茶湯橙黃明亮,入口唇齒留香,氣韻強勁。
水金龜
水金龜是武夷巖茶四大明樅之一
水金龜原產於武夷山天心廟,後因自然因素,產地改為武夷山區牛欄坑社葛寨峰下的半崖上。每年五月中旬,採摘以2—3葉為主的鮮葉製成茶品。幹茶顏色呈青褐潤亮、葉質厚翠,衝泡後茶湯金黃清透,入口甘甜無苦無澀,香氣高揚。
武夷水仙
在《建甌縣誌》中對其的描述:「水仙茶質美而豐厚」
武夷水仙通常採摘中開面(茶葉的葉面開始展開,但還沒有完全展開的狀態)的一芽三葉鮮葉為原料,後經過曬青、做青、炒青、初揉、走水焙、簸揀、攤涼、挑剔、毛茶、補火等工序製成。成茶品後,幹茶條索肥壯、呈綠褐色油潤有寶色澤,部分茶葉葉背出現沙粒,葉脈清晰,衝泡後,茶湯呈現深橙黃色且湯色濃豔,茶香清揚,蘭花香顯著,入口滋味醇爽,湯中花香明顯
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始於唐朝末年,興盛於明清時期
鐵觀音的採摘和製成較一般烏龍茶嚴格。春秋採摘1芽2、3葉,夏季採摘1芽3、4葉。製成茶品後,幹茶條索捲曲、肥壯,有厚重感,色澤砂綠潤澤,整個外形宛如螺旋體,衝泡後湯色濃豔金黃宛如琥珀。
黃金桂
金桂原產於安溪虎邱羅巖村,與鐵觀音存在區別的另一獨特茶品
黃金桂一般在4月中旬午後2—4點採摘,採摘時以頂葉的葉面張開度為中小開面時,採下2—3葉。製成茶品後,幹茶條索不緊結,有輕飄感,葉梗較細,呈黃綠色或翠黃色、有光澤,衝泡後,茶湯呈金黃或淺黃清透,茶湯中香氣高揚,常有桂花、梔子花和梨花的混合花香,芬芳怡人。
凍頂烏龍
凍頂烏龍主產於臺灣省南投縣鹿谷鄉的凍頂山一帶
凍頂烏龍一年四季均可採摘,採摘青心烏龍等良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過曬青、涼青、搖青、炒青等一系列工序加工後製成。所製成茶品幹茶條索緊結,呈半球狀,色澤墨綠、葉緣帶有隱約金黃色,衝泡後,茶湯金黃帶有琥珀色,湯中熟果香或花香濃烈,入口滋味醇厚甘潤,喉嚨中有回甘韻味。
東方美人
又名膨風茶,因其茶芽上布滿白毫,還稱為白毫烏龍茶。
東方美人幹茶葉片肥大、白毫顯著,其茶葉呈現白、紅、青、黃、褐無澀交疊,如花朵般漂亮,衝泡後,茶湯顏色呈現明澈豔麗的琥珀色,茶香中蜜香和熟果香濃鬱,入口滋味香醇甘潤,唇齒留香,生津綿潤
鳳凰單樅
清朝時鳳凰茶被列入中國名茶
鳳凰單樅的採摘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通常在每年正月前後開採到清明前後結束,採摘後製成的茶品蜜蘭香馥鬱,如:嶺頭單樅、烏冬蜜蘭香單樅等;第二個階段在清明前後到穀雨期間,採摘後製成的茶品會呈現各種獨特的茶香,如肉桂香單樅、金玉蘭等。
作者:木易耳東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