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英] 朱利安·S. 科貝特
譯者:邢天寧
日俄戰爭的爆發已是迫在眉睫,海上作戰計劃就必須確定下來。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圍繞對俄作戰問題,軍令部總長伊東子爵在12月15日向東鄉中將提出了一些他自己的看法。
根據《日本戰史極密版》,軍令部的總體想法是:先努力確定俄軍的動向,然後先發制人進行遏制,其主要目的是重創敵軍艦隊,進而讓己方在最初階段就獲得優勢。在確立了「主動出擊」的指導思想後,他們又進行了如下分析,以供東鄉中將參考之用:「俄國將把艦隊主力集結在旅順,並把我國海軍吸引至此,他們不僅會選擇一個有利的地點開戰,還會讓我方艦隊疲於奔命。」
這一點似乎意味著,雖然日方想速戰速決,但他們也看到了行動方案的固有弊端,那就是它一方面會消耗日本海軍的進攻能力,同時還會把戰場的選擇權交給俄國人,並讓戰鬥在敵人控制最嚴密的地方打響。另外,考慮到煤炭和補給品短缺的狀況,俄軍也不會把出擊目標選為朝鮮南部的遙遠海域。
海軍軍令部的第二個假設,是由於俄軍已在海參崴部署了4艘巡洋艦和6艘魚雷艇,他們可能會以此為基地,讓這些艦船單獨行動,騷擾小樽和函館(Hakodate,位於津輕海峽沿岸),並迫使日軍艦隊分散兵力。
最後,海軍軍令部還認為,「如果機會允許,俄軍會讓旅順和海參崴的艦隊會合,以迎擊我國海軍。」而把這一點同第一條假設放在一起分析,似乎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旅順艦隊很可能會在黃海採取避戰態勢,並希望在兩支艦隊會合後再展開決戰。至少,這也是東鄉本人當時的解讀。
在回覆中,東鄉將軍顯然認可了軍令部局勢分析中的一部分:即俄軍會主動出擊,吸引他的艦隊離開朝鮮海峽,並使得日軍暴露出通往釜山的航道;同時,在兩支艦隊會合前,他們還會避免決戰。在無法決戰的狀態下,日軍將不能控制黃海,陸軍的運輸也將出現危險。對於上述情況,軍令部似乎認為,只有通過發動傳統的海上進攻來摧毀敵軍艦隊,才能讓日軍對海域的控制程度達到其期望的水平。
但東鄉中將的看法不盡相同。關於前兩個議題,即旅順和海參崴艦隊可能的行動,他認為,軍令部的觀點「非常接近事實」。但關於兩者會合的問題,他回答說:「這是我希望的,因為這會儘早決定製海權的歸屬。」隨後,他開始繼續闡述自己的觀點,其中的內容可以表明,他腦海中始終把這場戰爭看成是一場聯合作戰,沒有孤立地看待海軍問題。根據分析可以看出,他的觀點來自這種理論:如果地理環境有利,為保障部隊安全航渡,通過常規決戰謀求絕對制海權的做法是毫無必要的。這種理論對當前作戰也完全適用,當下日軍只需要保持必要的局部制海權即可,而這一點僅憑防禦就能夠實現——因為此時,敵人並不具備徹底擊敗防禦艦隊的優勢,也很難把後者趕出其主動佔據的關鍵區域。
在回覆中,東鄉首先提到的是海參崴艦隊。他解釋說,除了派遣橫須賀的驅逐艦隊守衛津輕海峽之外,他不打算採取任何措施來應對俄軍的威脅。他這樣寫道:「我們最好對敵人在小樽的行動置之不理。」
然而,如果局勢需要,東鄉仍會積極地抵禦海參崴艦隊的襲擾,此時,他會向北方派出一支艦隊,並像我們後來看到的那樣,為朝鮮海峽的陸軍調動提供掩護。它將包括一些老舊艦船,由片岡將軍(Kataoka)指揮,並由從中國繳獲的二等戰列艦「鎮遠」號、三等戰列艦「扶桑」號(Fuso)、3艘二等巡洋艦以及竹敷港的對馬水雷艇隊組成。
至於俄軍的旅順艦隊,東鄉認為它們目前不會主動求戰。根據這一假設,日本陸軍可以在決定製海權的決戰打響前便開始調動,不僅如此,他還相信,日方可以通過某些防範措施贏得充分優勢,以保護陸軍抵達目標區域。
為奪取局部海域的控制權,東鄉認為,有必要採取如下行動:首先,他們應當在濟物浦正南方的牙山灣(Asan Bay)建立先遣基地,同時在西北方向70英裡外、巡威島(Suni-do)附近的荒串池(Rooper Harbour)建立驅逐艦基地,並鋪設連接艦隊基地的通信電纜。利用這些前沿陣地,艦隊將對旅順外海展開不定期的武裝偵察,並以此吸引敵人。如果對方仍然選擇避戰,那麼,日本就可以直接向朝鮮派出陸軍。
與此同時,東鄉還計劃派出巡洋艦和驅逐艦巡邏成山角海域,另外,在八口浦至濟物浦主航道正南方的大共拱島(Baker Island)之間,他也計劃設立一道類似的巡邏線,以進一步保障陸軍運輸的安全。為減少掩護行動的破綻,東鄉中將還計劃把前面提到的特別艦隊部署到對馬島上的竹敷港,以便對付俄軍的海參崴分艦隊。
事實將證明,東鄉的掩護措施可謂非常有力,尤其是兩個前哨基地的設置,幾乎杜絕了敵方發動奇襲的可能性;另外,如果敵人的旅順艦隊試圖接近登陸地點,就一定會遭遇日軍的2支驅逐艦隊,並在撤離時遭到日方的追擊。換言之,如果他們要截擊日軍的運輸船,就必須先擊敗日軍艦隊。
另外,這項計劃的好處遠不止於此:它不僅能令陸軍儘快投入戰鬥,後者還充當了海軍的誘餌,如果敵人被吸引,那敵人就將在不利的環境下與日軍交戰——其戰場不僅遠離俄軍的基地,而且艦隊的活動也會嚴重受限。這時俄軍將陷入一個困境:他們要麼只能坐視濟物浦和漢城落入日軍手中,要麼將在日本控制最嚴密的海域迎戰東鄉艦隊。雖然實際情況還無從知曉,但也許正是這一點,成了俄方沒有阻止日軍登陸的原因。
當然,東鄉將軍也在回覆中謹慎地指出,這種部署也存在弱點,因為它會導致兵力顯著分散。他相信,旅順艦隊遲早會出動,所以必須未雨綢繆,保證己方艦隊能迅速集結在一起。然而,這並不是他唯一希望採取的防範措施,為保證區域制海權萬無一失,他希望在部隊完成調動之前,儘可能剝奪敵軍出海的能力。為此,他將毫不妥協地指揮艦隊以發動一次果斷的攻擊。
雖然東鄉做好了艦隊決戰的打算,並採取了種種準備措施,但他還是不希望它變成現實。如果敵軍不太可能主動出擊,那麼,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繼續待在港內,這樣一來,就可以確保艦隊的防禦行動能順利掩護陸軍的運輸——正是這種考慮,引出了後來東鄉對旅順的大膽突襲。
雖然東鄉的根本想法是讓艦隊保持守勢,但他同樣希望保持高度積極的姿態。我們認為,這種做法可以算作為阻止敵軍進攻而發動的小規模攻擊。儘管得到了明確的指令,除非兩國宣戰,不能開展任何軍事行動。但東鄉還是積極敦促將他的驅逐艦派往八口浦,並確定敵人的部署,一旦政府正式宣戰,他就可以攻擊任何位於旅順港外或大連的俄艦。
作為突襲行動的補充,東鄉還建議,可以考慮讓麾下的工作母船裝滿水泥和石塊,自沉在旅順港狹窄的入口處。最後,他還簡明扼要地提到,如果上級願意把賭注押在一場大規模的艦隊決戰上,那他們可以直接沿用自己在1900年提出的作戰構想。雖然具體內容我們無從得知,但很明顯,東鄉並不願看到這種情況。
東鄉將軍對其職責的看法表明,他對局勢的把握自信而全面,這也暗中契合了日本海軍的傳統。誠然,從長期以來的實踐來看,如果承擔主攻任務的是陸軍,那艦隊理論上的主要職責就是防禦,然而,在具體部署中,如果不摧毀敵方艦隊,我方海軍將未必能夠順利完成使命——在對手表現活躍、行動大膽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另外,即便敵人的表現相對消極,或是受制於地理因素而無法幹擾陸軍的行動,此時絕不會消極避戰,相反,我們一定會發起精心籌備的攻勢,以求取得決定性勝利。
需要指出的是,雖然這樣的勝利是不可或缺的,但在戰爭初期並不屬於當務之急。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日本,對他們來說,當時最重要的是陸軍能旗開得勝,而不是在海上發動攻擊。
在東鄉將軍提出作戰計劃後的大約一到兩天,日本方面再次試圖購買「凱旋」號和「敏捷」號,但接下來的一個星期,他們最終購買的是阿根廷的2艘巡洋艦。
同一天,也就是12月23日,他們也對俄國的照會做了言辭堅決的答覆,備戰工作立刻隨之開始。正如我們所見,由於俄國的遠東總督仍然堅持立場,戰爭已註定無法避免。於是,東鄉將軍開始命令艦船裝載威爾斯煤,這也是海軍準備行動的一個重要信號,同時,海軍大臣的私人秘書也抵達了,並向將軍秘密透露了談判的情況和緊張的局勢。
在這個高度緊張的時期,軍令部一直在反覆斟酌作戰計劃,並把大量精力投入到了完善東鄉將軍的方案上。雖然其內容刻意迎合了陸軍需求,使得這樣的作戰計劃很不受歡迎,但從這時開始,它還是成了日本海軍的指導綱領,同時,它也和庫羅帕特金將軍提出的、雙方艦隊為爭奪制海權而打響序戰的猜想不謀而合。另外,東鄉將軍提出的兩個設想,即在宣戰前發動魚雷攻擊,隨後對港口實施封鎖——也在原則上被接受,日本海軍已做好了執行這些任務的準備。
本文摘自《日俄海戰1904—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