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社交生活的重要性!科學證實,飢餓和孤獨會激活大腦的同一部分

2020-12-01 奇思樂園KIDSPARADISE

研究人員使用了一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儀,來觀察大腦對美食和社交聚會的圖像反應

隨著西方世界更嚴苛隔離措施的提出,新冠病毒大流行,讓這個世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獨。

而逃避孤獨的本能,卻深深地植根於我們的大腦中。最近,一項新研究表明,我們對社會交往的渴望,會引發類似於飢餓的人渴望食物的神經反應。

麻省理工學院的認知神經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他們讓一個40人的實驗組禁食10小時。一天結束時,飢餓的受試者在接受腦部掃描時,會看到披薩和巧克力蛋糕的圖像。而在第二輪實驗中,受試者被禁止在10小時內進行社交活動,不得與他人或虛擬人接觸。之後,研究小組掃描了他們的大腦,給他們看了人們聚集和運動的圖像。

令人驚奇的是,掃描顯示,他們大腦的同一部分,在看到食物和社交聚會後,都會發生同樣的活躍反應。

在這兩種情況下,中腦黑質和腹側被蓋的神經元,對這些圖像同時做出反應。中腦也被稱為「動機中心」,它產生多巴胺,一種與獎勵有關的化學物質。

參與者還報告了他們的感受。禁食一天後,他們感到不舒服,有強烈的食物慾望;而在社會孤立之後,他們感到孤獨和不快樂,渴望互動。

「[這項研究]為以下觀點提供了經驗支持。」 研究人員表示,「即孤獨就像飢餓一樣,向個人發出信號,告訴他缺少什麼,需要採取行動來彌補。因此,這項研究表明,社會交往不僅僅是一種安慰或樂趣,而是人類的需要——按理說,當我們與世隔絕時,人類的大腦會設法補救孤獨感。」

考慮到當前世界的現狀,關注當前危機的社會層面是很重要的。世界已經面臨著一場「孤獨流行病」的肆虐,人們越來越感到孤獨——而新冠疫情大流行,可能加劇了這種情況。

「如果一天的獨處,使我們的大腦做出反應,就好像我們一整天都在禁食一樣,那說明我們的大腦對獨處的體驗非常敏感。」研究人員補充說,「以前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意識地選擇獨處,孤獨會對健康產生積極的影響;然而,當人們對獨處別無選擇時——這不僅僅意味著與社會的脫節,更可能對健康產生嚴重損害。」

相關焦點

  • 孤獨感可以被關閉?科學家或已找到相應大腦神經迴路,原理竟與飢餓...
    如果在街頭問人們,「你們知道孤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嗎?」可能 99% 甚至 100% 的人都會說,知道。 但再往下細究,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對社交的渴望是不是就像飢餓的人看到食物一樣?能在你的大腦神經迴路中檢測並量化這種 「飢餓感」 嗎? 實際上,我們對於孤獨的認識,既熟悉,又陌生。
  • 孤獨感可被關閉?科學家找到相應大腦神經迴路,原理與飢餓感類似
    孤獨是一種普遍現象。如果在街頭問人們,「你們知道孤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嗎?」可能 99% 甚至 100% 的人都會說,知道。但再往下細究,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對社交的渴望是不是就像飢餓的人看到食物一樣?能在你的大腦神經迴路中檢測並量化這種 「飢餓感」 嗎? 實際上,我們對於孤獨的認識,既熟悉,又陌生。
  • 社交隔離能引起大腦的神經渴求反應,如同飢餓時一樣
    [1]隨著新冠疫情對人類社交的巨大衝擊,了解社交需求和社交動機背後的神經機制,是非常重要的。以往研究表明,成年小鼠在經歷了短暫的社交隔離後,會形成負面的「類孤獨」大腦狀態,而促進小鼠尋找社交互動。結果顯示,當人類處於社交隔離時,大腦在多巴胺能神經元(dopaminergic neurons)作用下,會產生社交渴求,反應模式與飢餓的人渴求食物時相仿。
  • 孤獨感可以被關閉?科學家或已找到相應大腦神經迴路
    孤獨是一種普遍現象。如果在街頭問人們,「你們知道孤獨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嗎?」可能 99% 甚至 100% 的人都會說,知道。但再往下細究,當你感到孤獨時,你對社交的渴望是不是就像飢餓的人看到食物一樣?能在你的大腦神經迴路中檢測並量化這種 「飢餓感」 嗎?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核磁共振|大腦|孤獨|區域|記憶...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在外獨自漂泊的年輕人,在獨處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思考很多事情,並感到孤獨和備受煎熬。有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對於大腦以及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
  • PNAS:神經元數量在激活誘導大腦神經元興奮性增強的重要性
    2020年8月3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蒲慕明研究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在線發表了題為《同步激活大量神經元細胞群引起全腦皮層神經元興奮性增強
  • 當你孤獨時,你的大腦到底在幹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孤寡老人,還是在外獨自漂泊的年輕人,在獨處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思考很多事情,並感到孤獨和備受煎熬。有研究表明,長期處於孤獨環境中,會影響我們的睡眠,對於大腦以及心血管系統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傷。那麼,人為什麼會感受到孤獨呢?當我們感到孤獨時,我們的大腦發生了什麼變化?
  • 孤獨不是生活現狀,而是精神狀態?
    社交媒體網站並不是唯一可以跟蹤你的社交網絡的東西——大腦也可以。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孤獨改變了大腦如何表達人際關係。參與者與某人感覺越親密,他們的大腦在整個社會大腦中的表現就越相似。相比之下,那些感覺與社會脫節的人似乎有一個更孤獨的神經表現。
  • 腦科學日報:感覺孤獨時大腦的變化;AI可識別人類的16種面部表情
    3,當感覺孤獨時,大腦中會發生什麼變化?結果令人驚訝...  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    研究人員觀察到,在經常感到孤獨的人的大腦中,其默認網絡顯示出更強大的功能交流,灰質也更多。灰質與認知功能有很強的聯繫。在阿爾茨海默症患者的大腦中灰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萎縮。這些差異表明,在特定的神經區域有更多的活動或更強的能力。此外,孤獨感也與更完整的穹窿有關。穹窿是連接默認網絡與海馬體的神經纖維束(海馬體對記憶形成至關重要)。
  • 孤獨會讓人更孤獨?科學家發現,重回群體的焦慮會讓人難以適應
    此前有研究表明,孤獨會影響人的身心健康,而且與直覺相反的是,孤獨也會導致人們的社交欲望逐漸下降,進而會越來越孤獨,然而,科學家們發現,即使是那些正常的斑馬魚,在被隔離一段時間後,它們也會對群居生活變得不那麼積極了。揭開斑馬魚的這種變化驅動力,研究人員開始著手測試,被隔離的斑馬魚的大腦活動是否與那些天生的孤獨的魚相似,或者是否還有其他力量在左右這一切。
  • 大腦存在一個動態評估外界信息重要性的關鍵腦區——丘腦室旁核
    此次《科學》發表的工作正是針對同一腦區的再次突破,全面研究PVT的基礎生理功能。他們利用光遺傳學技術結合電生理和光纖記錄技術,首次發現在小鼠大腦中存在一群神經元能夠編碼外界信息的重要性(即生物學顯著性)。這些位於大腦中部PVT腦區的神經元活動能夠反映外界刺激的重要性,並且隨內在生理狀態和外部環境動態變化,從而控制學習能力。
  • 孤獨如何改變大腦?
    其他健康後果也與孤獨感有關,包括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增加,還會增加看醫生和急診就診的次數。 孤獨會影響大腦健康和精神敏銳度—— 社交上與世隔絕或感到孤獨的老年人往往在思考能力測試中表現更差,尤其是在需要快速處理信息時。那些感到孤獨的人在接下來的幾年的後續測試中,表現出更快的性能下降。
  • 童年時期的社交孤立會破壞特定的大腦迴路「研究速遞」
    孤獨被認為是對心理健康的嚴重威脅。儘管我們的世界通過數字平臺變得越來越緊密,但社會中的年輕人卻越來越感到孤立。COVID-19大流行迫使許多國家實行社會隔離和學校停課,這加大了理解社會孤立和孤獨對心理健康影響的必要性。
  • 不,你的大腦渴望社交,如同你渴望食物
    原創 Insulindian 果殼宅文化越來越盛行,休息日的你是不是只想癱在床上,而不是出門和朋友聚會。不過,你的大腦或許並不那麼熱愛孤獨——最新研究表明,人被迫隔離一小段時間後,大腦便會產生對社交活動的強烈欲望,類似於飢餓之後對美食的渴望。
  • 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最新研究:孤獨感會改變人類的大腦
    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的心理學家Andrea Courtney和達特茅斯學院(Dartmouth College)的心理學家Meghan Meyer在最新的研究中發現:孤獨感改變了人類的大腦,即大腦神經自我表徵(neural self-representation)會在孤獨感侵蝕的時候發生改變[1]。
  • 幼年時期遭遇的社會孤立會破壞特定的大腦迴路
    孤獨被認為是心理健康的嚴重威脅。即使現代化的數字平臺讓溝通變得越來越緊密,但是社會中的年輕人依然會感到孤獨。COVID-19的流行迫使許多國家實行了隔離政策,這引起了人們對社會孤立和孤獨心理造成的嚴重後果的廣泛關注。
  • 「社交隔離」讓大腦有多難受?MIT新研究表明,和餓肚子一樣!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我們對人與人的互動有著本能的需求和渴望。社交之必需,猶如吃飯喝水。當突然被迫切斷一切社交聯繫,我們的大腦會對社交產生巨大的渴求,就和飢腸轆轆的人特別渴望食物是一樣的。
  • 腦科學日報|大腦老化的指標;社交焦慮障礙患者的人格特徵
    就看這個指標來源:生物通日本RIKEN生物系統動力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表在《Brain》科學雜誌上的研究顯示,與年齡相關的腦室增大(ventriculomegaly)與大腦某一特定深部區域的血液引流滯後有關。
  • 《科學美國人60秒》解讀系列丨胃飢餓素讓你暴飲暴食
    《科學美國人》是美國的一本科普雜誌,始於1845年8月28日,它為美國歷史最長的、一直連續出版的雜誌,也是著名的《科學》(Science)的姊妹刊。它提供一個論壇來呈現科學理論和科學新發現。聽過SSS的小夥伴都知道,這個材料語速快,話題豐富,短小但信息量大,是訓練聽力的極佳材料。
  • 海馬CA2銳波波動重新激活並促進社交記憶
    海馬CA2銳波波動重新激活並促進社交記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41:51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Steven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