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大力發展航空業,你還不會開飛機?

2020-11-13 黑馬行空通航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家航空業的大力發展,飛行員的數量在日益增長,報考飛行員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但還是供不應求。


就像駕駛汽車需要有機動車駕駛證一樣,開飛機也需要有相應的飛行執照而且層次分明。不同種類的航空器採用不同的飛行執照,並且分為盈利和非盈利兩種。

飛行員私照

私照是學飛過程中的初始執照,有了它就可以駕駛相對應的航空器飛行了,但是不可以用來盈利,只能自己飛著「過過癮」。


按照中國民航局最新的《CCAR61部》的規定,符合下列條件的申請人,民航局可以為其頒發私用駕駛員執照:

1.年滿17周歲;

2.能正確讀、聽、說、寫漢語,無影響雙向無線電對話的口音和口吃;

3.具有初中或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4.持有民航局頒發的現行有效二級或者一級體檢合格證;

5.完成了航空知識訓練並通過了理論考試;

6.完成了飛行技能訓練,滿足飛行經歷要求;

7.通過了飛行技能實踐考試。

飛行員商照

私照考過後,接下來是商照的培訓。商照培訓按規定要求學員飛行最低230個小時,一般情況下為250個小時,需要14個月來完成這些飛行訓練。


在商照培訓期間,學員還要接受儀表等級的培訓,儀表等級培訓主要是培養學員在飛行過程中遇到惡劣天氣等意外情況時,僅根據儀表提示來操作飛機進行飛行和降落。


商照考試需要民航局派考官到培訓基地進行監考,考試合格後取得商照,就可以到航空公司應聘飛行員了。


有了商照以後,就可以進行以盈利為目的的飛行了,但是所需費用更昂貴、學時更長、要求更加嚴格。


有的朋友可能會覺得太麻煩了,又要體檢,又要理論加實踐考試,價格還這麼貴。那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種很輕鬆的學飛方式,無需體檢、無需理論考試、無需實踐飛行考試,它就是——運動類飛行執照。運動類飛行執照的優勢

運動類飛行執照包含5類航空器:初級飛機、自轉旋翼機、滑翔機、氣球、小型飛艇(4600立方米以下)。這類航空器具有適航要求低、成本低、輕便、維護簡單等優勢。


現如今,國家對運動類飛行執照的體檢要求已經降至特別低了,只需要持有機動車駕駛證(C5除外)且持續符合機動車駕駛證體檢合格證明的,可以替代飛行員體檢合格證。


在取證方面,只需要經過30小時的培訓後即可獲得運動類駕駛員執照;總飛行時間達到65小時的運動類駕駛員就可以獲得取酬資格,可進行一般商業運行;

總飛行時間達到150小時,可以進入「15小時培訓+1小時考試」的教員程序,通過考試後就可以獲得執照執教權利。

所以,成為飛行員再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了,只要你肯付出努力,你也可以翱翔在藍天之上,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中國通航製造業為何遲遲難以發展?何時能夠用上自己的通航飛機
    近年來我國對低空領域逐漸開,國家大力推廣通航運輸業發展,但通用航空製造業為何發展緩慢?相比民用航空業發展,我國民航運輸業發展迅速,各大航空公司均已加快發展腳步,大量購買國外民用航空飛機加大運力,同時國產C919型客機已進入生產製造階段,除了民用航空業的需求量加大以外,國內通用航空業對的需求正在逐漸增加,但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情況十分緩慢不容樂觀。
  • 最新消息:氫燃料飛機有望永久改變航空業
    「離譜」,而且基本還停留在製圖板上;但在一家世界主要飛機製造企業的眼裡,它無疑就是未來。這是一項大膽的計劃,就在數月之前還顯得匪夷所思,因為當時搭乘化石燃料飛機出行的需求持續上升,顯然絲毫未受環保關切的影響。但是,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以及它對航空業的影響可能在不經意間為反思飛行技術帶來了機會。
  • 美媒:氫燃料飛機有望永久改變航空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10月3日刊載題為《為什麼這款太空時代飛機可能永久改變飛行》的報導,作者系記者保羅·西勒斯,文章稱,雖然空客公司最近比較重視開發電動小型飛機,但現在已經把重點轉向用氫來解決航空業的碳排放問題。
  • 多年前金一南少將訪美:美國飛機20萬架,是我們的兩百倍
    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飛機讓人喘不過氣。除了小型飛機外,直升機也佔據了機場的大部分土地。那時的我們在航空領域處於一片空白。當年美國已經擁有20萬架飛機,而我國只有1000架。整整200倍的差距,對於當時的我們而言就像一場夢,久久不能平息。
  • 內幕故事:疫情下悲慘的全球航空業(下)
    編者按:新冠疫情的蔓延暴發,讓全球航空業遭到了史無前例的重創。這篇翻譯自《衛報》的長篇文章,原標題是Inside the airline industry's meltdown,作者Samanth Subramanian在文中進一步揭示了疫情下全球航空業的悲慘現狀。這是本系列文章的下篇,文章簡述了全球航空業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係,同時對全球航空業未來的發展做出了展望。
  • 普惠:邁入航空業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自其誕生伊始,航空業就一直被人們對更高性能與效率的不懈追求所定義。隨著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持續發展,這種創新精神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尤其是在像普惠這樣的公司中。更具效率的發動機、消耗更少的燃油從而產生更少的碳排放,這些將對確保航空業的未來增長能夠以可持續的方式進行管理具有關鍵意義。
  • 疫情之下 航空業該如何儲存停飛的飛機
    但近期,隨著航空業的復甦,航空公司又面臨著新的問題,這包括哪些飛機可以立即投入使用,怎樣儲存停飛的飛機以及飛機退役問題。據悉,在目前700個飛機存放地點中,只有少數幾個地點是為長期停放飛機而設計的。在對許多機場進行氣象和氣溶膠汙染物指數評估後發現,這些機場的飛機現在被存儲在高腐蝕風險、極端溫度、或被海鹽、灰塵及二氧化硫汙染的地方,而新加坡和雅加達儲存飛機場地的情況尤其糟糕。
  • 【燕鳴】從首都機場起飛的不只是飛機
    說到經濟發展,人們喜歡說「區位優勢」,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也。順義的區位優勢是什麼?最突出的就是首都機場。首都機場是是名副其實的「第一國門」,年旅客吞吐量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成為具有世界一流功能的現代化超大型航空樞紐。然而,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首都機場建成後,相當一段時間裡,機場與順義經濟並沒有多大關係。你上你的天,我下我的地,「機」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 航空業大災年
    像所有災難電影的主角一樣,《2012》的主角在高樓盡毀、地面塌陷的最後關頭,跳上了飛機,逃出生天。2020年,反轉版的故事正在上演,迎來末日的主角變成了飛機。全球近3萬架民航飛機,被現實剝去了主角光環,直到「末日」來臨,都沒能帶著航空業逃出生天。到明年年初,全球與航空業相關的8800多萬個工作崗位中,近4600萬個將被削減。
  • 李瀚明:航空業的訂閱服務化 如何將隨心飛變成可持續性產品?
    2020年11月18-19日,民航資源網主辦的2020民航趨勢論壇在鄭州舉辦,本次論壇以「育新機·開新局疫情常態下中國民航的突圍之道與競爭力打造」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民航業相關人士,共同探討疫情對航空業的中長期影響
  • 航空公司不會告訴你的真相,老實告訴你飛機經常被雷擊!
    經濟艙這就像開車會發生相撞,通常駕駛室都會受到比較嚴重的衝擊,飛機也不例外。大多數的案例表明,在發生衝撞事故時,那些坐在飛機頭部的乘客更容易有生命上的風險。另外,如果你坐在靠近緊急出口的位置,恭喜你,你的生存機率將得到大幅提升。起降時要遵守的基本規矩
  • 「硬著陸」後,全球航空業何時「啟航」?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電 (劉亮)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之下,全球航空業損失慘重,多家全球知名航空公司營收大幅縮水,降薪潮、裁員潮正暗流湧動。在經歷了前所未有的「硬著陸」之後,業界估計,全球航空業至少需要四年以上時間才能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疫情當前,客運航空業有多「慘」
    疫情之前,我家上空,各大航空公司的飛機來來往往,好不繁忙。但現在,從早到晚,我偶爾會看到一架飛機在空中孤獨地飛行,天空徹底失去了以往繁忙的景象。你說,我去拜訪一下您,對方說,還是不要來了,你到達後,首先需要先隔離14天才能見面。說到這,你說你還去嗎?所以,商務人員無法出行,也就沒有航空需求。2. 探親訪友出行受阻。原因和上面一樣,各地都需要外地拜訪人員先隔離14天,你才能在拜訪地自由活動。3. 旅遊出行受阻。
  • 聽,航空業的「潮聲」
    新華社發(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西南分公司供圖)新華社成都11月14日電 題:聽,航空業的「潮聲」!新華社記者丁玫、謝佼、劉昕宇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能聽到一種「潮聲」。中國民航西南地區管理局的機場生產統計顯示,全球航空業疲軟背景下,雙流機場今年5月以25299起降架次在全球領先,9月、10月在大型機場中率先實現起降架次同比正增長,進入冬春航季日均航班計劃1100架次,同比增長5.1%。這轟鳴就是中國航空業復甦進取的潮聲!潮起,來自經濟和社會活力的牽引。這裡晝夜車水馬龍,人們行色匆匆。
  • 空姐下海,機長送外賣,被疫情肢解的航空業何時才能度過寒冬?
    ,全球航空業的快速發展盛況至少要持續到2038年。對於旅客來說,飛機停運自己的旅遊夢想也將會中斷一段時間,但是對航空業來說面臨的卻是生死存亡的問題。當然她的話中更多地透露的是對整個航空業前景的悲觀,換言之也就是她認為航空業在短期內不會出現改善。
  • 全球航空業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至少需要四年
    但在各國疫情形勢尚不明朗的背景下,全球航空業的復甦仍較為艱難。疫情影響之下,IATA估計,2020年全球航空公司的經濟損失將達840億美元,預計2020年營收為4190億美元,僅為2019年的一半,而全球航空客運量至少要到2024年之後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疫情對全球航空業造成了歷史罕見的嚴峻衝擊。
  • 大嶼山困局:港龍停運,國泰大裁員,香港航空業如何飛出陰霾?
    而國泰航空作為香港第一家民營航空公司,自2019年收購香港快運後,在香港航空業的市場份額超過一半,是香港航司中名副其實的「老大」。然而,就在國泰市場份額過半的同一年,香港亂局使香港航空業2019年客運量同比減少4.2%。這還只是香港航空業危機的前奏。
  • 世界航空業的希望!中國航班將於下個月「完全恢復」
    自從2月冠狀病毒使大多數飛機停飛以來,目前中國的疫情趨好,航空旅行一直在逐步增加。根據ForwardKeys的數據,本月中國機場的國內到達量達到2019年水平的86%。它的預測給正在遭受大規模裁員和虧損的航空業帶來了一線希望。
  • 航空業復甦之路漫長艱難
    中國航空報訊:全球航空業正在與有史以來最大的危機作鬥爭。儘管還有部分國家情況仍不容樂觀,但航空業正積極採取措施恢復業務,由於疫情的深遠影響,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航空運輸量才能回到疫情前的水平。經濟景氣時期,航空公司有足夠的財力來應對一些表現欠佳的市場。
  • 想學開飛機嗎?紐西蘭這所大學可以
    男生會想像自己戴上墨鏡,穿上帥氣制服,沉著冷靜的駕駛著飛機,同時也肩負著機上所有乘客生命安全的責任。  梅西大學航空學院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幾所為飛行員提供專業培訓的高等學校之一,80年代,梅西大學建立了屬於自己的飛行學院,2001年,梅西大學飛行學院又擴大成了梅西大學航空學院,除了飛行專業外,還開設了航空管理等世界領先專業。經過近20年的發展,飛行和航空管理專業已經形成了完備的教學和研究體系,在世界民航學術和訓練領域獨佔鰲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