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燒腦】循環論證的謬誤,你能不被繞暈麼?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有一段經典的毒雞湯:老馬:「可是什麼有意義呢,許三多?人這輩子絕大多數時候都在做沒意義的事情。」許三多:「有意義就是好好活。」老馬:「那什麼是好好活呢?」許三多:「好好活就是做有意義的事情。
-
常見邏輯謬誤:循環論證
循環論證,就是把論點包藏在論據中,所謂證明過程,不過是頂多換了一個說法而已。例如:你為什麼相信上帝?因為聖經教導我們這樣。
-
循環論證
正文內容大家好,我是玖最近在挺多數學群看到在學習高數/數分的萌新,印象中他們問的最多的一道題,如下: (同濟高數P66習題1-9的3(6))他們對於本題的問題是:能否使用洛必達法則來解決這題
-
【乾貨】三段論是否是循環論證
這裡前提1的得出沒有用到3,而是通過生物學知識得出的,所以這樣就不算是循環論證。事實上,如果我們是在談論無窮多的事物的性質,那我們根本就沒法用外延的方式得到\forall xPx,原因很簡單,有無窮多個x等著你去檢驗,永遠也檢驗不完的。因此在論域中有無窮多個個體的情況下,要得出全稱命題,只能用內涵的方式。
-
史鐵生:靈魂的重量
人死後靈魂依然存在,是人類高貴的猜想,就像藝術,在科學無言以對的時候,在神秘難以洞穿的方向,以及在法律照顧不周的地方,為自己填寫下美的志願,為自己提出善的要求,為自己許下誠的諾言。 但是惡行出現了。惡行警覺地發現,若讓那高貴的猜想包圍,形勢明顯不妙。幸虧靈魂不死難於證實,這不是個好消息嗎?
-
安彥魁 合乎聖經與理性的「循環論證」
……要論證以上提出的那個論點,無論是直接地或是間接地論證,這些證據和理由最終都可以總結成一句話:因為上帝告訴我《聖經》是真理,所以《聖經》是真理。」 [1] 如此,他們指斥基督徒這樣的「循環論證」,是「用A證明B,然後再用B證明A的邏輯謬誤。」[2]一時的語塞,難免使我們信心軟弱;但筆者在本文要說的是,這個被批評的「循環論證」,用在聖經的身上倒恰好合適。
-
史鐵生這樣談生死觀
由於王安憶的問題太多,有時會把史鐵生問得卡了殼。史鐵生以手扶額,說這個這個,您讓我想想。仍想不起該怎麼回答,他會點一顆煙,藉助煙的刺激性力量調動他的思維。由於身體的限制,史鐵生不能把一顆煙抽完,只能把一顆煙抽到三分之一,或頂多抽到一半,就把煙掐滅了。抽了幾口煙之後他才說:我想起來了,應該這麼說。王安憶如此熱衷於和史鐵生交談,可她對史鐵生的看法並不是一味認同,而是有的認同,有的不認同。
-
我的朋友史鐵生
,在史鐵生七年祭日到來時,她寫下了這篇回憶舊友的文章。在這個基礎上,社裡再邀請一些著名作家成立評選委員會,最終評選出獲獎作品和作者。說完,他把兩大本墨綠色硬皮封面的《三月風》合訂本交到我的手裡,沉甸甸的。 那是我第一次讀到鐵生的小說《來到人間》,第一次知道史鐵生這個名字。《來到人間》寫的是一對年輕夫妻和自己患「侏儒症」女兒的故事——那對夫妻面對困境的選擇,那個小姑娘註定要承受殘酷命運的無助和她的聰明倔強都令人噓唏不已。
-
假如十月份考到了循環論證......
今天的推文中向大家介紹其中一種缺陷——循環論證。為什麼循環論證是一種論證上的缺陷類型?argument= premise(s) + conclusion,前提給結論以支撐才構成valid argument,循環論證的問題就在於前提和結論講述的內容完全是一樣的,前提並沒有向結論提供支撐內容,因此論證本身很單薄、存在缺陷。
-
許三多:浮躁社會的反義詞
許三多走出了電視劇,進入了娛樂圈,變成了文化現象。士兵們打敗了娘娘腔的「男色時代」,戲內許三多讓所有男人都變成了他的情人,戲外「許三多後援團」號稱「嫁人只嫁許三多」——穿著褶皺修身衫的「許三多」在鄭州充當某汽車品牌代言人,表達了看時尚雜誌的新想法與拍偶像劇的心願,還會秀英語:「來是COME去是GO」;八卦的師奶拿夢中情人袁朗的名字來測字佔卜;當年在《士兵突擊》話劇版《愛爾納突擊》當場記的班長史今終於擁有了他的全國粉絲團。
-
《命若琴弦》:史鐵生荒誕故事表象下隱喻的生命本質與超越意義
——史鐵生。史鐵生(1951-2010),中國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大學附屬中學,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於1972年回到北京。後來又患腎病並發展到尿毒症,靠著每周3次透析維持生命。史老在最狂妄的年紀與輪椅結了緣,之後就病痛不斷,但在病痛面前他沒有選擇妥協與抗爭,而是選擇與之和平相處。
-
【特稿】當我們在談「循環論證」的時候,我們到底在討論什麼?
首先我們要弄明白什麼是循環論證?稍微專業一點來說,循環論證是邏輯學上一個典型的謬誤類型,它的基本特徵是用來證明論題的論據的真實性依賴於論題本身的真實性。我們用兩個例子來說明一下。當然場上辯手的具體表述進行了多層次的包裝,但是當釐清楚關鍵的概念定義和比較標準以後,不難發現這也是很純正的循環論證。那如果遇到類似的循環論證我們要如何去反駁和拆解呢?經常參加比賽的辯手應該會注意到,循環論證的謬誤往往在場上只會到被指出這一步,而對於循環論證進一步的反駁或者如何去修正往往是沒有後續的。
-
史鐵生談死亡:生死是種誰也逃不過的困境
史鐵生:生死是種誰也逃不過的困境作家史鐵生憑藉《我與地壇》走進人們視野的史鐵生,在1972年雙腿癱瘓,對於他來說,生命的意義更加特別,在他的作品《務虛筆記》和《病隙碎筆》中,思考著生與死,殘缺與愛,苦難與信仰,寫作與藝術等重大問題,並展現了他自己如何在生活中活出了意義,這些或許都是他過往經歷留給他的精神財富。
-
史鐵生《務虛筆記》最難懂的幾句話,你以為思考的只是人生意義嗎
史鐵生自21歲雙腿癱瘓後,命運似乎並沒有對他變得公平起來——47歲時他又被確診患上了尿毒症,靠每周三次的透析維繫生命。史鐵生的文學創作與他的殘疾以及疾病有莫大的關係。他曾開玩笑說,自己的職業是生病,業餘是寫作。他的散文《我與地壇》以及隨筆《病隙碎筆》就與他的這種人生經歷有關。
-
史鐵生: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史鐵生的第一輛輪椅,是父親和鄰居一起設計、找材料,再拿著各種零件找地方焊接,最後自己安裝而成的。有了它,史鐵生就可以從那不足十平米的小屋裡出來,在院子裡自由活動。癱瘓後的他一邊寫作,一邊找工作。史鐵生的第一句話便是:「你正是我想像的樣子。」1989年,史鐵生和陳希米於結婚了。那一年,史鐵生38歲,陳希米28歲。從此,陳希米就成了他的雙腿,代替他去尋找世界的美好。
-
他的文字讓人感動,史鐵生這十句語錄,讓你領悟傷痛與生命的意義
史鐵生的書,讀過很多。第一次接觸他,是中學時學習的一篇課文《我與地壇》的片段,當時只覺得文字很美,全然沒有覺察和領悟到文字中的束縛、傷痛以及對生命意義的解讀。等到年紀大了一些,再讀史鐵生,才慢慢覺察到他的內心世界,以及他文字中表達的對生命、社會、生活、人生的思索。
-
21歲癱瘓29歲腎病|文學巨匠史鐵生:用靈魂認真活的人,勇於自勝
要說清楚史鐵生的絕望與希望,得從他殘疾的雙腿說起。那麼史鐵生的雙腿是如何殘疾的呢?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1、最美的年華遭遇「絕望災禍」--文學巨匠史鐵生的養成之初 泛著香氣的靈魂,總是經歷過我難以想像的「苦難」。 史鐵生的靈魂有多「誘人」,從他的文學作品,我們就能體會到。
-
史鐵生:愛情問題
我讀過一篇小說,寫一對戀人(或夫妻)出門去,走在街上、走進商店、坐上公共汽車和坐進餐廳裡,女人發現男人的目光常常投向另外的女人(一些漂亮或性感的女人),於是她從掃興到憤怒終至離開了那男人。這篇小說明顯是嘲諷那個男人,相信他不懂得愛情和不忠於愛情。但該小說作者的這一判斷只有一半的可能是對的,只有一半的可能是,那個男人尚未走出一般動物的行列。
-
議論文三要素有哪些?議論文論證方法有幾種?
寫議論文的三要素有哪些。小編在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下議論文的三要素。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中心觀點,是文章的靈魂。它統領全文,決定著材料的選擇和論證的方法。理論論據又包括名言警句、諺語格言以及作者的說理分析。
-
...美國《國家地理》專訪 指責無依據的病毒起源爭論是「循環論證」
△美國《商業內幕》:福奇博士給「病毒由中國實驗室製造」的陰謀論潑了一盆冷水福奇指責政客無依據的病毒起源討論是「循環論證」福奇此次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採訪時還強調△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網站文章截圖採訪中,福奇還駁斥了政客和專家近期的激烈討論,並將這種討論對話稱為「循環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