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高嘌呤飲食是導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風的主要因素,保持飲食清淡確實能降低痛風發作次數。然而痛風發作原因不僅僅跟飲食有關,其發病機制複雜,痛風本身是由遺傳、環境以及生活方式共同作用的結果,調整好飲食並不能徹底擺脫疾病。
為什麼清淡飲食後仍然還得痛風?
嘌呤的最終代謝產物是尿酸,高尿酸血症是引起痛風的根源,因此痛風高危人群需減少嘌呤食物攝入,除了嘌呤外還需注意果糖。經過研究表明,果糖可誘發尿酸水平升高,果糖廣泛存在於大量食物中。果糖屬於一種單糖,能快速被腸黏膜吸收,然後進入細胞中。同時果糖也會快速分解體內三磷酸腺苷,消耗磷酸根,與此同時可限制二磷酸腺苷再生為三磷酸腺苷,從而增加尿酸生成底物一磷酸腺苷。
快速吸收果糖可誘發代謝異常,進而引起高尿酸血症。吃太多含果糖的食物又會刺激長鏈脂肪酸合成,引起高三醯甘油血症,導致身體對胰島素抵抗,進而誘發高尿酸血症。一般果糖存在於各種甜飲料甜點以及糖果中,還有蜂蜜中的果糖含量達到70%,一些較甜的水果中也含有太多果糖。由此可見,僅控制高嘌呤食物攝入是遠遠不夠的,若不節制吃高果糖食物同樣會誘發痛風。
痛風還和哪些因素有關?
1、肥胖
一般以上的痛風患者伴有肥胖,體重指數越高,患痛風的機率就越大。因為肥胖的人身體上堆積太多脂肪,進而影響嘌呤和尿酸代謝。如腹部堆積太多脂肪會增加新陳代謝中核酸數量,增加尿酸合成量。脂肪可分解為大量脂肪酸,促進肝臟合成甘油三酯以及尿酸,進而升高血尿酸和血脂。脂肪酸代謝也會產生太多酮體物質,減少腎臟對尿酸排洩。
2、遺傳或基因缺陷
部分人身體消瘦且飲食清淡,無論是生活習慣還是飲食習慣都很自律,但仍然還是患上了痛風,這十有八九是遺傳或基因缺陷引起的。此類人有痛風家族史,還有是身體上攜帶基因缺陷。經過研究表明,基因缺陷可影響嘌呤代謝,阻礙尿酸排洩,進而誘發高尿酸血症以及痛風。尤其是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和次黃嘌呤鳥嘌呤磷酸核糖轉移酶基因發生突變就會導致尿酸生成增多。另外部分痛風病人身體上攜帶易感基因,這些基因可參與炎症通路,調控免疫系統,進而促進尿酸在關節上沉積,導致痛風發作。
溫馨提示
尿酸的主要來源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的,前者佔80%,剩下的20%從食物中獲取,因此僅單靠控制飲食治療痛風遠遠不夠,還需科學規範性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擇能抑制尿酸生成或加快尿酸排洩的藥物,儘量把尿酸控制在300微摩爾以下。同時要定期去醫院做血尿酸檢查,能大致了解治療效果,然後根據檢查結果,調整好治療方案。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參考資料:1、《為什麼清淡飲食後,我還是得了痛風?》,聽李醫生說 ,2020-09-122、《引發痛風的原因是啥? 》,心臣蝸牛,2018-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