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摩擦背後的技術困局,中國廠商或將掌握OLED行業話語權

2020-12-05 電科技

7月1日,日本宣布將對韓國加強出口管制,其中就包含製造OLED屏幕所需的三種重要半導體材料。消息一出,號稱頂著半個韓國的三星、LG公司齊齊被資本市場看衰,股價應聲下跌。

當產業鏈全球化的美好遇到技術封鎖的現實,所有的平靜假象都會被打破,表面上在顯示領域呼風喚雨的韓國人,瞬間體會到了什麼叫做核心技術缺失的入髓之痛。

事實上,不只是半導體材料,以蒸鍍機為代表的OLED屏幕生產上遊技術一直為日本企業所把控。也就是說,同為全球OLED生產大國的韓國和中國都存在著被日本「卡脖子」的危險。

這一次,韓國是真著急了,三星副董事長李在鎔已專程前往日本商討解決方案。反觀中國相關企業,卻一副我自巋然不動笑看風雲。這其中固然有日本不敢對中國齜牙咧嘴的內在因素,其深層次原因還是因為中國企業即將擺脫蒸鍍技術枷鎖,一旦日本對我們實行類似的技術封鎖,我們的相關企業在新技術研發上必將加速,而這是日本廠商最不願見到的事情。

蒸鍍機,韓國廠商的七寸

LCD與OLED孰優孰劣的爭論早已塵埃落定,OLED已經成為了高端顯示領域事實上的唯一王者,並且OLED內部還在醞釀著另一次產業革命——印刷OLED,幸運的是,中國企業將成為引領此次市場走向的主要領導者。

OLED製造的上遊體系分為設備製造、材料製造、組裝基板,三者主要的話語權分別為日韓企業所把控。而這次日韓摩擦,三星被卡脖子的地方就在材料製造中的基板材料。氟聚醯亞胺(PI)是OLED屏幕製造裡的關鍵材料,據韓國貿易協會資料顯示,韓國對產自日本的該材料依賴度達到了93.7%,可以說是七寸位置被日本人死死卡住。

如果說三星在氟聚醯亞胺材料上還能有一絲絲討價還價的餘地,那在OLED蒸鍍機上屬於百分百的被動挨打了。

OLED面板出色的特性來自於其像素自發光的特性,而蒸鍍工藝則是將自發光材料置於真空中,通過電流加熱等多種手段來進行蒸發升華,最終凝結在基片上形成薄膜。簡潔點來說,蒸鍍工藝決定了OLED屏幕的良品率,是整個製造環節中的重中之重。

蒸鍍工藝嚴重依賴蒸鍍機,而蒸鍍機則完全被日本公司Canon Tokki所把持。Canon Tokki的年產量在幾臺到幾十臺之間,單臺售價過億美元,往往是一機難求。三星當初押寶OLED領域,也是靠扶持Canon Tokki成長才最終獲得了後者更多的蒸鍍機供應,進而間接促成了三星在屏幕面板領域的崛起。

目前,中國廠商正在主攻OLED印刷工藝技術,完全撇開了蒸鍍工藝。據悉,OLED印刷工藝技術是將有機材料溶解成「墨水」形態,通過微米級列印噴頭將這些「墨水」噴灑在基板表面的子像素坑中,從而形成發光層。

對比OLED蒸鍍工藝,OLED印刷工藝的好處主要體現在這兩點:

1. 工藝製造成本低。

2. 顯示效果更出色。

印刷OLED技術即將迎來產業化

目前,印刷OLED工藝的技術領先者是以TCL華星光電為代表的中國公司。去年,TCL豪擲427億元在深圳打造旗下第二條11代線,主攻印刷OLED技術。與此同時,BOE(京東方)也在合肥布局印刷OLED平臺,實現技術推進。

從進度來看,各大廠商處於起步布局生產線階段,距離印刷OLED大規模應用還具有一定的差距。形象點來說,印刷OLED技術就像是一道分水嶺,將OLED分為兩個世代,因為當成本一旦下降後,OLED產品的普及速度將進入到前所未有的地步。

據群智諮詢表示,2020年或許會是印刷OLED產業化的一年,各路產業鏈將會加強整合節奏,催化印刷OLED商業化產品落地。所以,儘管現在距離印刷OLED大規模量產還有一段時間,但從它所布局的生產線規模來看,中國企業無疑已經搶到了先手。

中國企業有望掌握行業話語權

你方唱罷我登場,在科技圈,改天換地的戲碼早已重演了無數遍。遙記當年液晶面板華麗登場,意氣風發,短短數年挑了CRT顯示器的位置,確立起自己在顯示領域的霸主地位,但在對上OLED面板之後,無論是色域顯示、響應速度還是對比效果上都屢屢敗下陣來,拱手將市場主流地位讓位於OLED。

毫無疑問,印刷OLED是壓倒傳統液晶面板的最後一根稻草。此前OLED面板雖然大規模應用在小屏領域,但囿於工藝複雜技術限制,在大屏領域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價格。但當印刷OLED大規模普及時,液晶面板產品勢必也將迎來退場時刻。現在,這齣戲已經唱到一半。

隨著產業鏈重構的深化,OLED製造行業也將迎來新舊交替的另一套體系,而這也正是國內面板廠商掌握話語權的最佳契機。

相關焦點

  •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
    月07日消息,中國觸控螢幕網訊,技術快速更疊的顯示面板市場 八億時空能追的上嗎。全球lcd(液晶顯示技術)面板產業的轉移經歷了「美國起源-日本發展-韓國超越-臺灣崛起-大陸發力」的過程,回顧lcd產業發展的過程,最早由美國(康寧公司)成功研發出lcd技術,隨後由日本廠商(夏普、日立、東芝、三菱)將lcd技術產業化,1988年夏普推出世界第一臺14英寸的液晶顯示器,之後日本幾乎壟斷世界液晶面板產業,90年代後,韓國、臺灣面板企業開始崛起,並在長時間內主導者整個市場。
  • OLED主要生產設備廠商和國內主要OLED廠商生產情況
    有業內專家預測,2020年中國OLED屏幕將在全球市場中佔據28%的份額,2023年中國將超越韓國成為OLED賽道的最大玩家。今年,無疑將是國產OLED屏幕的發展的關鍵之年。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三星等一線巨頭在技術水平、產能上的顯著優勢。國產OLED屏幕的全面翻身,任重而道遠。
  • 八億時空是我國掌握-tft-lcd混合液晶核心技術,但卻過分依賴京東方
    全球lcd(液晶顯示技術)面板產業的轉移經歷了「美國起源-日本發展-韓國超越-臺灣崛起-大陸發力」的過程,回顧lcd產業發展的過程,最早由美國(康寧公司)成功研發出lcd技術,隨後由日本廠商(夏普、日立、東芝、三菱)將lcd技術產業化,1988年夏普推出世界第一臺14英寸的液晶顯示器,之後日本幾乎壟斷世界液晶面板產業,90年代後,韓國、臺灣面板企業開始崛起,並在長時間內主導者整個市場。
  • 2020年全球OLED產業市場現狀及競爭格局分析 國內廠商奮力崛起
    其次,受國際貿易戰的影響,供應鏈安全成為關注焦點,品牌廠商意識到戰略性培養自主健全供應鏈的重要性,屏作為手機產業鏈的核心部件,目前華為、小米、OPPO、中興等品牌已從新技術合作研發、高端機型戰略供應等方面與國內OLED面板廠商展開合作,逐漸形成以企業為核心的協同創新體系。
  • 格力R290掀起空調行業「中國創造」風暴
    【中國家電網訊】7月14日,全球首條碳氫製冷劑R290分體式空調示範生產線在珠海格力電器竣工,備受業界關注的R290冷媒空調正式量產,這是中國企業在新冷媒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上首次走在國際前列。同時,也預示著以往由國際巨頭壟斷的冷媒技術被中國最大空調生產企業格力打破,一場「中國創造」的風暴將襲擊空調行業。
  • 國內oled龍頭企業有哪些?oled顯示屏概念股一覽
    隨著研發科技的進步,如今的OLED屏幕也是大規模的生產,就在中國內地也有許多企業已經是OLED的龍頭企業,自主研發已經是當今時代的主流。那麼國內具有代表性的OLED企業有哪些呢?今天就來說說我國OLED中具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及oled顯示屏相關的概念股。
  • 日韓相爭中國得利?這個板塊漲瘋了!
    概念大漲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事實上,氟化工概念的走強背後,是日韓兩國的互相較勁。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將對出口韓國的半導體材料加強審查與管控,並將韓國排除在貿易「白色清單」之外,管控措施在4日開始生效。而「白色清單」,是日本政府制定的安全保障貿易友好對象國清單,向清單內國家出口高科技產品手續相對簡化。
  • Micro LED技術原理,Micro LED與OLED技術對比
    Apple Watch 3將採用Micro LED顯示面板的消息,是這個行業最近最大的「興奮點」。的確,蘋果卻曾大價錢收購過Micro LED研發公司LuxVue。但是,那是2014年的事情。這次收購蘋果也許儲備了一些技術、專利和研發能力。不過直至今日,蘋果並未拿出「可用的樣品」。按照一般規律,從原形研發、樣品研發、試產研發到量產爬坡和堪用,至少需要數年之久。
  • 佛塑科技 OLED用偏光膜己給下遊廠商送樣品
    記者從佛塑科技在4月11召開的2016年年度股東大會上了解到,公司的子公司緯達光電掌握OLED用偏光膜的技術,部分OLED用偏光膜己給下遊廠商送樣品。(投資快報)   科技巨頭的加入,引發市場對OLED產業鏈關注。
  • 2019年中國偏光片行業競爭格局與發展趨勢,節能與環保是主要方向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二、中國偏光片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據統計,2018年的全球偏光片產能規模大約7.27億平米,整體產能擴張趨於平穩。未來五年內,偏光片市場供需均保持穩步增長,市場規模大約123億美元,保持4%左右的年增速,預計2020年全球偏光片市場規模將達到132.5億美元。
  • 中國幹細胞庫牌照困局解析
    中國只有7個省擁有合法合規保存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的權益,而剩下的24個省就沒有這樣的權益,不能享受這項「再生醫學」技術的保障。記者打電話給河北省衛計委諮詢在河北是否可以合法保存臍帶血,得到的回答是「河北省不在國家規劃之中,所以河北沒有一家合法的臍帶血庫」。困局問題之二:臍帶血公庫背後的私營面目那麼在已經頒發牌照的7個省份,是否臍血庫依然是公益性質的公共庫呢?
  • OLED產業核心零部件迎來突破 國內金屬掩膜板打破日韓壟斷
    山東奧萊電子總裁隋鑫告訴《中國電子報》記者,「奧萊電子經過5年的研發,突破了金屬掩膜板核心關鍵技術,有望打破日韓壟斷,填補國內產業空白。」據悉,金屬掩膜板(Mask)是OLED生產所需要的消耗性核心零部件,比紙還薄,需要定期更換,且生產成本較大。
  • 國產MLCC廠商開啟擴張之路
    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預測,2019年全球MLCC市場規模為158億美元,預計2023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180 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為 3.5%。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製造國,MLCC需求有望在5G時代穩步增長,到2023年中國MLCC市場規模約為 534 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5%,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 中國又掌握一戰略礦產話語權,儲量僅佔全球3%,比晶片還要短缺
    中國地大物博,礦產資源豐富,但是由於需求大,開採礦產成本高,所以中國部分礦產資源仍然要依賴進口。而其中中國的鎳資源更是非常緊缺,儲量僅佔世界3%。可以說,相比晶片我國更加缺少鎳資源。在極度依賴進口的情況下,我國企業近期增加對國外鎳礦的投資。
  • 全球性數字產業鏈轉型:日韓相恨相殺 中國現磁吸效應
    但在日本加強出口管制之後,日韓兩國半導體廠商以後無法再順利地合作。根據韓國經濟研究院試算,日本的管制措施將造成韓國GDP下降2.2%。而韓國被日本剔除出「白名單」,也意味著除食品、木材等商品外,幾乎所有產業的1100多種產品對日出口將受影響。包括各種高科技材料、電子元器件、IT設備、工具機械等。因此,日本此舉也被外界比喻為掐住了韓國科技企業的「喉嚨」。
  • 第三代顯示技術矽基 OLED更迭驅動行業發展
    主要集中在歐美國家,包括美國 eMagin 公司、英國 Micro Emissive Displays(MED)公司、德國 Fraunhofer IPMS 研究機構、法國 MicroOLED 公司、日本索尼以及中國雲南北方奧雷德。同時,矽基OLED上遊產業鏈主要被日韓所控制,中遊形成了eMagin、Micro OLED 和奧雷德分庭抗禮的競爭格局。
  • 國際OLED藍光材料形成壟斷格局,TADF技術開發如火如荼
    OLED中間體/粗單體主要生產國,目前市場格局已初步形成,行業維持較高的盈利水平,毛利率達30%-40%;而發光材料具有很高的技術壁壘,國產化能力較弱,目前由國外企業壟斷,毛利率高達80%。oled發光材料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三、我國OLED發光材料行業競爭格局國內企業主要從事OLED
  • 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中國軍人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
    傳播力決定影響力,話語權決定主動權。關於「中國軍人如何掌握國際話語權」,中國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大校近日專門撰文予以闡述。這一結論,也深刻闡明了掌握國際話語權的重要性。  國際話語權既指在世界上「說話」的權利,更指在世界上「說話」的有效性和影響力。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讓全世界聽到聽清中國的聲音,「不失語」是重要前提。
  • 中國高鐵建設者掌握世界高寒凍土地區施工「話語權」
    據中新網1月9日報導,9日,中國鐵建二十二局集團有限公司對外發布,該局建築工程分公司股東代表、黨委書記、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國華,剛剛捧回了代表中國工程建設行業個人最高榮譽的「2016-2017年度國家優質工程獎突出貢獻者」獎項。
  • 話語權永遠掌握在有能力人手中的
    其實這就是沒有話語權,話語權都是掌握在有能力人手中的。縱觀各行各業都能發現話語權這種東西都是掌握在有能力人手中的,各個圈子都不外如是。上至各中央集權下至販夫走卒,哪怕是乞丐都是能要到錢的人才能有說話有發表言論的先前權力。作為一個普通人就講講自己能接觸到的例子吧!第一個看看各大酒店廚房說話會被尊重,最有發言權利的人一定是主廚了。